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黑胶乐趣--------TELARC精雕细琢落日黄花 [复制链接]

21#

开个头,大家一起交流。TELARC的古典黑胶量应该不算特别大。
10048,是一张斯拉特金指挥的卡门组曲和皮特金组曲。
这是两个经常被演绎得曲目,版本也很多,斯拉特金在TELARC录制古典音乐的水平不输给前面的芬尼尔和罗伯特肖。
TELARC的唱片都采用数字录音技术,都经过了滤波和数字量化(前面所说的16或者19bit编码),LP和CD的不同,在于LP最终采用模拟信号发行,CD经过无损压缩编码后采用数字信号发行。
实际的听感,CD和LP还是存在不小的差异,其实很简单,前期相同,只是还原的方式一个是模拟(声音会比较自然,但噪声会多些),另一个是数字(信噪比极高,但对光读取设备、纠错算法、解码方式等环节上最终将造成一些和模拟不同的失真)。
我相信模拟和数字各有优缺点,数字技术始终是技术发展的大方向,优势明显。
为什么听黑胶,只不过我们既然发烧,无非追求极致,对于录音,自然应当追求其最原始最真实的感觉。
现在的录音技术输给60年前?绝不可能,技术没有倒退的,只不过技术服务于商业潮流。怎样的市场决定了怎样的技术服务。
其实,并不是技术带动了商业,而是商业带动了技术。
很多我们这群发烧友认为很棒很好的东西的消失,只不过因为这些东西不再符合商业潮流了而已。
R0010318.JPG (, 下载次数:176)

jpg(2009/3/4 20:05:23 上传)

R0010318.JPG

R0010319.JPG (, 下载次数:175)

jpg(2009/3/4 20:05:23 上传)

R0010319.JPG

最后编辑shanxz 最后编辑于 2009-03-04 20:05:23
TOP
22#

DG-10049,麦克尔穆锐的巴赫管风琴独奏作品。
这个MURRAY是现在活着的最著名的管风琴大师之一了。
TELARC录制管风琴作品是恰到好处。
不过,管风琴这样的乐器,还是真的要去教堂听现场才好,呵呵。
R0010320.JPG (, 下载次数:160)

jpg(2009/3/4 20:17:57 上传)

R0010320.JPG

TOP
23#

10051,这次是奥曼迪指挥幕瑞管风琴的著名的圣桑第三交响曲“管风琴”
封底照片中的80年的奥曼迪,已经白发苍苍,但还是赶上了这么个气势恢宏的管风琴交响曲。
录音技术几十年,这位大师都一一见证,也该心满意足了。
这一版管风琴交响曲毫无疑问是历史上最好的该曲目唱片之一。
细细数下来,TELARC几乎张张都站得住脚阿。
TELARC的黑胶大部分在德国制造,这点深得玩家意愿,德国的制造工艺和严谨无疑为TELARC增光不少。
R0010322.JPG (, 下载次数:155)

jpg(2009/3/4 21:33:13 上传)

R0010322.JPG

最后编辑shanxz 最后编辑于 2009-03-08 11:27:07
TOP
24#

10052,拉威尔的波莱罗以及达夫妮与克洛埃(组曲2),斯拉特金指挥圣罗伊斯交响乐团。
波莱罗是个人人听着都有意思的曲子,我就越听越兴奋,有些人就听着准备打瞌睡,呵呵。
好笑的是最近好像哪个电视连续剧宣传片也是这个曲子,我想用这种音乐估计不用交版权费吧,挺好,普及交响乐,回头去听这个曲子,没准哪个老太太说我真时髦居然播放电视剧主题曲,哈哈。
TELARC的唱片大部分产自德国,在封底大多有分销商的名称,例如AUDIO-TECHNICA,有些就是个留白,这些无从考究分销商是谁,但从TELARC的封面封底来说,我觉得真的是认真严谨,比起喇叭花的封面设计,TELARC有脑袋多了。
R0010323.JPG (, 下载次数:150)

jpg(2009/3/4 21:42:13 上传)

R0010323.JPG

最后编辑shanxz 最后编辑于 2009-03-08 11:27:26
TOP
25#

10055,eduardo MATA指挥达拉斯交响乐团,德彪西的埃比利亚以及罗米斯基克索沃夫的西班牙随想曲等。
这是两个经常被演奏的曲目,西班牙随想曲后来TELARC还录过马克拉斯版,名气比这一版大,但我没有那个,呵呵,就坐拥这个好了。
一个能录制好大乐队的公司,小编制音乐录音水准一定不低,就好像一套能播放好大乐队的系统,播放室内乐绝对也很棒。
今天就到这里吧,准备睡觉了,反常的热就会反常的冷。
R0010324.JPG (, 下载次数:144)

jpg(2009/3/4 22:29:33 上传)

R0010324.JPG

最后编辑shanxz 最后编辑于 2009-03-04 22:32:39
TOP
26#

原帖由 shanxz 于 2009-3-4 19:44:00 发表
开个头,大家一起交流。TELARC的古典黑胶量应该不算特别大。
10048,是一张斯拉特金指挥的卡门组曲和皮特金组曲。
这是两个经常被演绎得曲目,版本也很多,斯拉特金在TELARC录制古典音乐的水平不输给前面的芬尼尔和罗伯特肖。
TELARC的唱片都采用数字录音技术,都经过了滤波和数字量化(前面所说的16或者19bit编码),LP和CD的不同,在于LP最终采用模拟信号发行,CD经过无损压缩编

既然这套录音的母带是数码录音,那最终的LP和CD,究竟哪个更接近于母带原始的信息呢?
TOP
27#

我想,如果对于TELARC的唱片来说,母带是数字抽样量化(不经编码),那么对于LP和CD存储,CD的信息量无疑更接近于母带,而LP采用模拟记录,引入的噪声无疑较多。
但就听感来说,为什么LP的效果还是会好过CD?
我认为,LP播放,经过唱针和唱放(包括riaa电路),如果这两极素质较高,播放出来的听感在播放环节信息损失不大,因此最终听到的信息量可能会比较多。
对于CD播放,需经过光头读取和数字解码(也就是D/A),在这两个环节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播放效果,会对最后的信息量造成巨大的影响。
为什么?
因为在录音制造端,采用的A/D设备是相当高档次的,而在家用端,信号存储于CD后在经过读取(这里就存在怎样的CD转盘的问题,能否将尽可能多的数据信号读取出来?相当于唱头部分),然后再经过家用级的D/A(也就是解码的问题,真正好的高档解码器相当昂贵),这个时候应该说不少信息已经损失了。
这样就导致了同样数字录音,为什么LP的效果还有可能好过CD。
当然这一切都有前提,必须考虑唱盘唱放的素质和CD唱盘解码的素质。
玩音响越简洁越好,任何时候都是多一个香炉多一个鬼。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听开盘带效果可能好过听LP的原因(LP至少还要经过RIAA处理)。
如果具体讨论同等投入的LP系统和CD系统谁好谁坏,那是另一回事情了,因为这里有个前提,就是同等投入,所有的投入问题都是商业领域的事情。所谓的同等投入没有绝对同等的。
最后编辑shanxz 最后编辑于 2009-03-05 15:02:24
TOP
28#

我想,同样的道理,应该可以解释所谓ADD/DDD/AAD等等这些问题。
当然,所有问题都是相对的,就好像用家里的磁带录音机和用录音笔录音,谁好谁坏,当然是要具体分析看档次了。
最后编辑shanxz 最后编辑于 2009-03-08 11:29:04
TOP
29#

原帖由 shanxz 于 2009-3-4 22:30:00 发表
10055,eduardo MATA指挥达拉斯交响乐团,德彪西的埃比利亚以及罗米斯基克索沃夫的西班牙随想曲等。
这是两个经常被演奏的曲目,西班牙随想曲后来TELARC还录过马克拉斯版,名气比这一版大,但我没有那个,呵呵,就坐拥这个好了。
一个能录制好大乐队的公司,小编制音乐录音水准一定不低,就好像一套能播放好大乐队的系统,播放室内乐绝对也很棒。
今天就到这里吧,准备睡觉了,反常的热就会反常的

哈哈,我无意中买到这张:http://110ken.blog.163.com/blog/static/56193455200802311401321/edit/
TOP
30#

西班牙随想曲有一段有点小提琴协奏曲的意思,录音漂亮,不过对于喜欢听小协的朋友来说,这毕竟比是协奏曲,有点点不过瘾的。
喜欢ken兄的成龙和仇云峰!哈哈.

对了,TELARC不仅仅全是德国做的碟,我也有个别日本做的碟,同样是audio-technica做分销商,就不知道是不是那几张碟只在日本制作没有在德国制作?因为有些TELARC的唱片也确实不多见。

昨晚和同学喝酒去了,呵呵,周末有空再接着贴图介绍TELARC。
TOP
31#

10054,马泽尔指挥克利夫兰管弦乐团,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
春之祭要的就是震撼,大对TELARC的胃口,反复的鼓声,沉重的低音部,不断地回旋敲打,现场的话肯定很棒。
像这类音乐,我是只在家人不在家的时候对自己轰炸一下,呵呵。
R0010325.JPG (, 下载次数:139)

jpg(2009/3/7 14:50:45 上传)

R0010325.JPG

TOP
32#

10056/57,罗伯特肖指挥布兰诗歌。
这个不用多介绍了,这个曲目最好的版本之一。
从911之后,这个曲子就好像被赋予了不祥之感,唉。
本来前面的春之祭已经够发烧了,布兰诗歌就简直让大家无话可说了。
TELARC最佳录音之一,最高价格唱片之一。
R0010326.JPG (, 下载次数:131)

jpg(2009/3/7 15:26:20 上传)

R0010326.JPG

TOP
33#

10058,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和一个美国人在巴黎,孔泽尔指挥辛康纳提交响乐团。
蓝色狂想曲 ,每次我听这个曲目,会想到电影1900,海上钢琴师。
那是我最喜欢看的电影之一,海上钢琴师、天堂电影院、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都是经典中的经典。
听蓝色狂想曲,总能想起海上钢琴师的电影配乐。
这个曲子,我还有另一张唱片值得介绍,格什温本人演奏录音,THOMAS指挥爵士乐团演奏的版本。CBS版。
一个JAZZ版,一个CLASSIC版,都好,呵呵。
R0010327.JPG (, 下载次数:125)

jpg(2009/3/7 15:48:03 上传)

R0010327.JPG

R0010328.JPG (, 下载次数:123)

jpg(2009/3/7 15:48:03 上传)

R0010328.JPG

TOP
34#

原帖由 shanxz 于 2009-3-5 14:59:00 发表
我想,如果对于TELARC的唱片来说,母带是数字抽样量化(不经编码),那么对于LP和CD存储,CD的信息量无疑更接近于母带,而LP采用模拟记录,引入的噪声无疑较多。
但就听感来说,为什么LP的效果还是会好过CD?
我认为,LP播放,经过唱针和唱放(包括riaa电路),如果这两极素质较高,播放出来的听感在播放环节信息损失不大,因此最终听到的信息量可能会比较多。
对于CD播放,需经过光头读取和数

如果TELARC的母带是数码母带,在录音制造端根本就没有ADC,而是需要DAC才能刻录在LP上面。20多年前,TELARC录音室里面的DAC很高明吗?
TOP
35#

因为声音本身是模拟的,所以对于TELARC的唱片,相当于数字过程在录音和制造过程已经完成,也就是录音完成A/D,D/A都在TELARC完成。
而CD是通过对母带数据的编码(这里是否有是无损编码还需要讨论,因为不太了解母带和编码的具体参数),到家里进行D/A的。
所以,我想如果说到LP和CD时的信息量,CD如果无损编码信息量应该更多。
20年前录音室的D/A能否好过现在家用D/A这个问题。
我认为TELARC这种公司20年前所采用的D/A,应当好于我们现在一般家用的器材不少。
20年前TELARC所采用的这些设备,应当是当时最不惜工本,最高要求的。这样的设备放在现在,也是很高端的,A/D,D/A本身原理不难,但如果想做到顶级,恐怕不容易。
至于TELARC的录音,应该是数字录音、数字混音编辑,数字母带,然后以LP或者CD发布,LP应该算是DDDA,CD应该算是DDDD吧。
TOP
36#

10059,威廉斯:主题幻想曲,巴勃:弦乐慢板等等大型弦乐音乐。
斯拉特金指挥圣路易斯交响乐团。
在TELARC一阵狂风暴雨之后,也实在需要一些舒缓柔和的音乐来调剂一下了。
这张里没有了疯狂的鼓号,没有了大起大落的节奏,只有流水一样的琴弦和脚步一样的节奏,一切如丝绸般光滑柔顺的声音都被放在这里了。
选曲很统一,柔柔的当背景音乐听,适合星期天早上起来听,似乎阳光要出来了。
R0010329.JPG (, 下载次数:80)

jpg(2009/3/8 12:26:35 上传)

R0010329.JPG

TOP
37#

10060,小征泽尔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录制的贝多芬第五,波士顿交响乐团100周年演出季纪念。
贝多芬第五演奏的最鲜活的,我听还是小克莱博,那个音乐是有生命的。
小征这个贝五,我听来紧凑和对比没有小克莱博那么强烈,倒是柔柔的有点歌唱性,不懂乱说。
R0010330.JPG (, 下载次数:76)

jpg(2009/3/8 12:48:37 上传)

R0010330.JPG

TOP
38#

10061-10065,TELARC录制了全套贝多芬钢琴协奏曲,鲁道夫塞金钢琴,小征泽尔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
其实是4张碟,62、63、64、65编号用于独立包装的单碟,61-65是这个盒装编号。
好的演奏,搭配好的录音,TELARC贡献不小,随着这些大师级演奏家的去世,即使现在有更好的录音编辑技术,又能如何?
如果把钢琴录音比喻一下,那么philips如玉,decca如金,TELARC如清水。
R0010332.JPG (, 下载次数:72)

jpg(2009/3/8 16:30:43 上传)

R0010332.JPG

R0010333.JPG (, 下载次数:72)

jpg(2009/3/8 16:30:43 上传)

R0010333.JPG

TOP
39#

学习学习
http://store.taobao.com/shop/view_shop-ec52fc7b876232c21933a61abd0c1a74.htm?nekot=g%2Cxhc3lzf23k63u1236502528534
TOP
40#

你好西利啊,甘多TELARC的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