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西游记——体验鹦鹉螺(第8页详细听感) [复制链接]

查看: 26342|回复: 79
41#

不知道用来听流行歌是否合适?
音源:DP-510
功放:E-460
喇叭:Tannoy Turnberry GR
线材:瑞宝和谐系列(平衡线+喇叭线)
TOP
42#

原来楼主是冯兄的朋友,可惜未能见上一面。
TOP
43#

原帖由 凯韵鸣 于 2009-2-24 21:59: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9-2-24 20:48:00 发表
这样的摆位,鹦鹉螺的障板又那么微不足道,差不多和扬声器单元口径大小差不多,估计350hz以下的中低频会有非常明显的“加强”,“加强”程度最大可以达到8~9db吧,350hz附近中频还可能形成明显梳状频谱曲线(界面反射引起),高低聚焦定位怎样?左右前后聚焦定位往往比较容易获得,只有高低(上下)聚焦定位同时

到时莫忘记我得了.
TOP
44#

原帖由 MYRYADAE 于 2009-2-24 22:10:00 发表
不知道用来听流行歌是否合适?

适合听各类型的音乐,包行流行歌,
TOP
45#

原帖由 6n6l 于 2009-2-25 8:44:00 发表
原来楼主是冯兄的朋友,可惜未能见上一面。

是啊,
在岑溪较匆忙,下次有机会见面聊一聊。
TOP
46#

原帖由 凯韵鸣 于 2009-2-24 15:26:00 发表

原建筑面积约36平方米,完成后约30平方米,摆位是房间混响半径决定的,
请参考:[url=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154443
谢谢赐教,我去参考一下。
TOP
47#

原帖由 天神 于 2009-2-25 12:07:00 发表
原帖由 凯韵鸣 于 2009-2-24 15:26:00 发表

原建筑面积约36平方米,完成后约30平方米,摆位是房间混响半径决定的,
请参考:[url=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154443
谢谢赐教,我去参考一下。

从音箱的方形脚座可以知道其实鹦鹉螺并不很靠近后墙,因为鹦鹉螺从正面的单元到后面的尾巴距离有1.1米,视觉上好像整个箱体很贴紧后墙而已。
房间做声学处理的宗旨是尽量减少房间的声染色对器材的影响,使器材尽可能发挥她自身的性能。这个房间的侧墙是木龙骨墙,并非原来建筑的砖墙,与我的听音室类似的构造方式。
在混响半径内听到的声音都是直达声,可以听到器材的真实声音,以及节目源的真实录音,包括优劣都可以分辨出来。
提示:每个房间的混响半径都不一样,所以,每个房间的摆位都不一样。
有趣的:即使坐在混响半径的中心点(即皇帝位)聆听时,每人都可能会左右、上下调整自己最佳的聆听位置,这是由于每个人耳朵的灵敏度不一样所致,这涉及人耳听觉的另一范畴的研究。
TOP
48#

回复 20# 凯韵鸣 的帖子

"他在拍这花"此花是否叫"玉堂春"?
TOP
49#

什么是混响半径?】

混响半径——又称临界距离。在反射声场中距离声场的某一点,是直达声和混响声的强度相等之处,由这点到声源的距离,称之为混响半径。在室内,距声源距离小于混响半径时,直达声占主要成分,大于混响半径时,反射声占主要成分。

在混响半径内听到的声音并不都是直达声,只是直达声占主要成分。由于通常的六面体的室内各个反射面对声音的反射率不一样,长、宽、高比例不一样,声源(音箱)摆放的位置不一样等等因素影响,混响半径自然就不一样。但是控制各个反射面的反射率,降低混响时间,就能够有效增加{混响半径},使更多的“区域”被【混响半径】覆盖,让直达声占主要成分,声音就会相对更清晰了。

随便说说,欢迎指正。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50#

原帖由 歌迷 于 2009-2-25 14:14:00 发表
"他在拍这花"此花是否叫"玉堂春"?

好象是,忘了跟那位色友请教。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