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声音瘦不是细腻 [复制链接]

查看: 12207|回复: 53
1#
很多烧友觉得某个功放声音很细腻,其实这个是理解上的误区,很多功放其实是清瘦,或者说干瘦,瘦了往往给人细腻的错觉,密度感和厚度都没有,瘦相对线条感就好,瘦不是细腻,声音厚实不等于粗。真实乐器的声音密度感很大,也很厚实。细腻的声音其实是包含了2个概念:高解析力和高层次感,高解析力代表了巨大的信息量和弱音再现,高层次感是细节弱音的透明度和清晰度,有没有和其他频率的弱音信号产生互调失真,概括为对细节再现的清晰度。
最后编辑沈摄影师 最后编辑于 2009-02-19 12:49:54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09/2/25 23:35:52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声音要厚要柔才好听

深夜听音乐,细节无比多
TOP
3#

声音肥不是饱满
很多烧友觉得某个功放声音很肉感,其实这个是理解上的误区,很多功放其实是肥大,或者说蒙厚,肥厚往往给人饱满的错觉,密度感和细腻都没有,肥大相对中频就“好”,肥不是饱满,声音细腻不等于瘦。真实乐器的声音密度感很大,也很厚实。细腻的声音其实是包含了2个概念:高解析力和高层次感,高解析力代表了巨大的信息量和弱音再现,高层次感是细节弱音的透明度和清晰度,有没有和其他频率的弱音信号产生互调失真,概括为对细节再现的清晰度。

搞下嘢先
最后编辑吹水苏 最后编辑于 2009-02-19 13:07:55
QQ:363175672  电话:15875709007  淘宝店http://shop60492202.taobao.com/
TOP
4#

楼上很幽默,也很正确
TOP
5#

声音肥是瞬态特性不好的一种外在表现。震膜的运动跟不上音乐交流信号的变幻。
TOP
6#

音响声音的厚其实与真实乐器的厚是不同的概念。音响很难做到真实的平衡的厚。音乐现场的质感和旋律感是音响永远无法达至的境地。但是音响器材和系统,包括最初的录音,可以努力朝着现场的目标努力。努力的过程也是玩音响的动力和乐趣。
音响的声音瘦肯定是不对的。当然是相对真实的同类声音而言。而厚应该努力像现场那样轻盈和自然的厚,是平衡的和没有任何拘束的厚。
旋律是音乐的生命,是器材的灵魂。
TOP
7#

先顶一下沈大师!!!

大师讲得对,要“肥而不腻”,绝不能“瘦”,声音就象美女,上部可以是“鸡头米”,下部绝对不能“没屁股”!!!

我现在最讲究甜美,一定要既是美人又要出甜美的声音,使一点点小性子都不行。
欢迎访问淘宝店:http://store.taobao.com/shop/view_shop-842906440f6f98c0679d50b162e7a065.htm
TOP
8#

原帖由 沈摄影师 于 2009-2-19 12:46:00 发表
很多烧友觉得某个功放声音很细腻,其实这个是理解上的误区,很多功放其实是清瘦,或者说干瘦,瘦了往往给人细腻的错觉,密度感和厚度都没有,瘦相对线条感就好,瘦不是细腻,声音厚实不等于粗。真实乐器的声音密度感很大,也很厚实。细腻的声音其实是包含了2个概念:高解析力和高层次感,高解析力代表了巨大的信息量和弱音再现,高层次感是细节弱音的透明度和清晰度,有没有和其他频率的弱音信号产生互调失真,概括为对细节再现的


  就我认识的朋友中好像还没有哪位认为声音瘦就等于细腻的。
TOP
9#

原帖由 沈摄影师 于 2009-2-19 12:46:00 发表
  真实乐器的声音密度感很大,也很厚实。
细腻的声音其实是包含了2个概念:高解析力和高层次感,高解析力代表了巨大的信息量和弱音再现,高层次感是细节弱音的透明度和清晰度,有没有和其他频率的弱音信号产生互调失真,概括为对细节再现的

  真实乐器的声音确实密度感很强,但不一定很厚实!密度不完全等于厚实。
  而细腻度主要所指的是声音的质感。主要取决与松润度与密度比例关系。并非高解析力和高层次感就一定代表细腻。如果那样的话,spendor、naim之流的连细腻都算不上了!
TOP
10#

原帖由 胡敏强 于 2009-2-19 13:58:00 发表
音响声音的厚其实与真实乐器的厚是不同的概念。音响很难做到真实的平衡的厚。音乐现场的质感和旋律感是音响永远无法达至的境地。但是音响器材和系统,包括最初的录音,可以努力朝着现场的目标努力。努力的过程也是玩音响的动力和乐趣。
[color=

先搞清楚所谓“现场”的概念吧!是专指近场监听?还是音乐厅演出,或者沙龙演出?搞音乐专业或者录音专业的朋友,或者常进录音棚或琴房又聆听过音乐厅的朋友应该都清楚,在这些场合乐器和人声的音色和质感都不尽相同。甚至在管弦乐队中和在台下聆听的声音质感和音色都会有不小差别。根本不能一概而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