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
110瓦的真空管後級還有什麼喇叭推不動嗎?應該很少了,VT-130SE拿來推Alon Phalanx、PMC-AB-1、MBL 323,都有傑出的驅動與控制能力。只是VT-130ES呈現的不提源源不斷的蠻力,它灌注於音樂中是一種溫暖、飽漲、充足的能量感。這樣的能量感分布在極高到極低頻段中,形成乍聽之下不特別突出刺激,相處久了之後就會愛上的美妙平衡。VT-130SE的極高段有適當的亮度,非但不會過度光輝甚至有時還得有點收斂,事實上它的延伸很好,小提琴泛音與三角鐵餘韻裊裊不絕。高頻段VT-130SE呈現管機特有的圓潤光滑特質,不論是囂張的銅管,不安分的銅鈸,尖銳吵鬧的合成樂器,它都有辨法將他們磨得稜角盡失,但衝擊力依舊。中頻的寬鬆自然,豐滿溫柔,是VT-130ES的致命魅力所在。「倫敦中提琴之聲」那張CD你買了嗎?日本飛利浦的布蘭德爾彈奏「鐏魚五重奏」搶購到了嗎?用VT-130SE來播這些唱片,弦樂的芬芳豈止撲鼻而已,濃濃的琴身共鳴幾乎要把人的五臟六腑都牽扯出來了!在低頻以下的部分,VT-130ES比較不那麼令人狂喜,但是緊密有彈性、低沈富細節、透明又有解晰力的表現已經夠好了。我知道這樣比較是不具意義的,但如果嗜食低頻如我者,Krell在這方面仍然是很少有敵手的。
從迴轉率(17V/ms)與上升速度(2.0ms)來看,Audio Research的負回授設計固然降低了整體失真,但也在飛利的速度感與電生石火的暫態反應上做了一點妥協,實際聆聽時,卻全然不會發現它有一點的遺憾。一些晶體機的速度很快而有活蹦亂跳的感覺,VT-130SE卻像個成熟穩重的成年人,活力依然,毛躁不安的火氣卻沒有了。Audio Research的旗艦前級與後級另外有幾個很大的優點不能不提,一個是很堂皇寬大的音場,一個是一眼可望穿的高度透明感,一個是有強烈三度空間包圍的音像實體感。
很多高級系統擺出來的音場有深度高度,寬度卻經常只及喇叭的外緣。用上Audio Research的LS-5 MKⅡ前級後,舞台往外拉至側牆已不成問題,等到VT-130SE加入陣容後,整個往後延伸的規模感也都出來了。這樣的形容可能很多人不容易明白,整個Audio Research系統所呈現出來的音場,好像在國家音樂廳的第十排位置,舞台早就超出人的視角,你必須左右瞧瞧才能綜覽全景。比較下其他系統的音場像坐在國家音樂廳的二十排位置,也很寬大,不過比例縮小了,坐著對動就可以看到舞台所有動靜。Audio Research與Krell略勝一籌,Audio Research則充塞感比較豐富。
透明感也是很難用文字來說明的,水晶、天空、溪流,在每一個人的印象裡都不一樣。可是透明感又是Hi-End音響的首務,越透明的器材可以讓你看到越多細節,可以讓你越瞭解錄音的真相,也更能挖掘出的聲音的本來而貌。廉價器材為了刻意突出透明度,有時必須犧牲中頻的厚度與飽滿,所以聽起來經常是高頻過多,刺耳得不得了。Krell也是極度透明的器材,它的中頻不算豐滿但也不凹陷,Audio Research的透明感則不太一樣。Krell好像在舞台上用太陽燈照得明亮無比,人的陰影明暗對比有很深入的琢痕;VT-130SE改用色溫低一些的白熱燈泡投射舞台,一樣能對場中的一舉一動做細微觀察,陰影就沒有那麼明顯,色調也偏向柔和,所以它的中頻多了一分暖烘烘的輕鬆感。
Chesky的「極品試音碟」中有很多段錄得非常好的人聲,用它們就能瞭解VT-130SE播出來的音像是多麼逼真而實在。某些系統中的定位與音像還需要靠一點想像力,要不是「人在虛無飄渺間」,就是音場「晴時多雲偶陣雨」。Audio Research在這方面的成就我很早就認識了,以五極管當三極管放大的CL-60MKⅡ曾經讓我倒抽一口氣,現在VT-130SE甚至讓氣憋在肚子裡,訝異得都不敢喘一下。Vandersteen喇叭的老板Richard製作的第一張專輯「Only Love」你怎麼能沒有呢?VT-130SE把歌者既活且真的重現在兩喇叭中間,她的長髮飄逸,她的身材勻稱,她的吐氣如蘭完全不用想像,因為她就真的在那裡!這樣的實體感是極高的成就,Krell當然也能做到,Audio Research卻還替她添加了體重,因此音像更大而自然。
既然把VT-130SE說得這麼神奇,那還需要VT-130SE說得這麼神奇,那還需要VT-150嗎?金錢許可的話,VT-150所提供的輕鬆程度、甜美的弦樂、更多的動態、擁有的成就感,仍然是VT-130所不及的。我倒是建議真有心想珍藏這難得一見聲音的人,只要你不在意外觀,普通版的VT-130 C/P值絕對令人心動,它不是美麗易碎的花瓶,它是可以安分工作一輩子的糟糠之妻。在截稿前看到一份美國來的傳真,Audio Research準備在今年八月推出單聲設計,每邊使用十六支6550強放管,總共使用三十四支真空管,輸出功率600瓦的Reference 600後級,一對定價美金三萬元,同時也將有一部新的前級(定價約一萬美金)用來搭配。不在乎預算,只要求最好的人,你也不妨再等一下,說不定可讓它成為入幕之賓呢!
註一:所有的半導體零件都會受到溫度與強烈電磁波的影響,軍方通信系統採用真空管零件,主要考慮是發生核戰等狀況時,所有晶體元件可能受損,只剩真空管可以正常工作。
電源線與濾波器
幾乎大部分的Audio Research擴大機,包括前級與後級在內,都是使用固定式的電源線,對喜歡玩線的人造成一些不便。近日台灣也引進一些號稱是蘇聯軍事設備的線材,一條電源線定價四萬多台幣,很多發燒友聽過後都趨之若驚。真的有必要花這麼多錢在電源線上嗎?早期固定式的電源線會被認為是廉價器材的作為,Audio Research為什麼不從善如流,又能節省一些成本呢?個人的意見認為,只要品質夠好,固定式的電源線其實好處多多。電源線最大問題癥結不是導體材質、不是屏蔽設計,也不是三腳的公插,而是一般人都忽略的母插(連接到機器上的那個插頭)。一些大功率後級要求電源線最好要能承受20安培以上的電流,但是那個母插的最大規格卻只到15安培,有機會拆開看看裡面薄薄的銅片,真懷疑它連十安培負載都有問題。這就好像保險絲一樣,外面的電源線粗如水管,到了保險絲,改用無熔絲製電器保護,Audio Research把電源線直接銲在變壓器上面,不是也更好嗎?
還有讀者問道,什麼樣的電源濾波器比較好用?任格一種市售的濾波器都有其效果,在不同系統上表現也不盡相同,所以很難說誰的一定較好,只是使用時把握一個原則:不要用過頭了。電源中的RF干擾時時存在,身在發電廠中亦不能避免,只是程度有強弱之分。而數位器材本身工作時也會產生RF干擾,並經由電源去影響到其他器材。所以我建議,CD轉盤、數類轉換器、DAT或前級,可以找一個合適的電源濾波器來用。除非你家附近工廠林立,商業鼎盛,否則後級能不用濾波器就盡量不用,一來拍動態受到壓抑,二來也會減少許多活生感。至於濾波器的選用,貴的不一定就最好的,有機會還是請您先試用再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