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偏亮不是通透 [复制链接]

查看: 7602|回复: 32
21#

我喜欢通透的音乐,但中频不宜太亮,稍稍收敛,低频混厚有力,有很好的下潜深度,高音点点滴滴如蜻蜓点水。我是一个菜鸟,不知对否,别见怪。
TOP
22#

现场不会像音响那样会有给人偏亮的听感。音响应该努力做到像现场那样的平衡度和真实质感。可以理解为形。现场的音乐旋律感是非常优美的,所展现的音乐艺术感染力也是很强烈的。可以理解为神。
在录音的过程当中,器材会对声音的平衡度和音乐的旋律感产生影响。同样道理,在重放的过程中,器材也要对声音的平衡度和音乐的旋律感产生影响。
我们不能改变录音。但是我们可以改善重放时的音乐旋律的表现水平。通过努力,我们可以尽量地充分地还原录音里的现场音乐的形和神。这是我们追求的目的和目标。也是我们的过程。
旋律是音乐的生命,是器材的灵魂。
TOP
23#

赞同你观点......偏亮不是通透
音响人生
TOP
24#

原帖由 天神 于 2009-1-12 12:44:00 发表
楼主是现在才知道的,大家也就别难为他了,他像发现新大陆一样跑来告诉大家,已经很厚道了,该赞!



同感:)
TOP
25#

经济危机加浮躁加囊中羞涩加听现场音乐会的机会少之有少,大家的耳朵已很''罐头音乐''了,''细节''也听到了许多,在现场大家或许听不到许多细节,更多的则是被气氛所感染,所引导,试问孰对孰错呢?
TOP
26#

现场不是没有细节,而是细节丰富。我们听的唱片录音,是由录音时话筒的摆位决定。拾音与相对拾音对象的距离和角度决定着相关音响要素。“自然”是现场不同于录音和音响最直接的感受,包括细节同样是“自然”的,是与音响重放录音的细节不同的。
旋律是音乐的生命,是器材的灵魂。
TOP
27#

录音多少会保留着现场的形和神。录音的优秀与否正是对音乐现场的形和神保留度的多少决定的。
我们在重放录音时,同样需要努力多的去挖掘出录音本身包含着的音乐现场的形和神。
“形”可以通过提高对乐器(声音)的质感感受去判断;而对“神”的感觉则需要自身具有一定的艺术细胞,以及日常对音乐艺术修养的不断地学习和提高。
最后编辑胡敏强 最后编辑于 2009-01-14 18:25:35
旋律是音乐的生命,是器材的灵魂。
TOP
28#

棚子里对比过一些话筒,RODE的话筒就是偏亮型的,但是高频细节又很丰富让人觉得录人声细腻直白。AKG的反过来,很通透,但又让人觉得细节略为不够,录出来的人声不如RODE的“HIFI”。丝膜高音出来的人声也多偏亮,没有高档钛膜通透飘逸,这是跟很多烧友相反的观点,但真正对比过的人实在不多。
TOP
29#

任何器材包括元件,都有其自身的声音特性。人们常常在日常的接触和使用过程中,可以逐步认识到它们的这些特性,从而可以结合在录音以及音响回放当中的音乐艺术性表现力的要求上而决定取舍和应对调整。
旋律是音乐的生命,是器材的灵魂。
TOP
30#

偏亮属失真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