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DKNY 于 2009-1-12 10:59:00 发表 和我想象的相符,象加了滤波的电源。这种讨巧的方法,我是懒得去花钱买经验。 |
上面说过,有源屏蔽不是讨巧的方法,有工业设备在应用的技术,是不可能取巧,而且有源屏蔽跟加了滤波的电源是两码子事,加了滤波的电源是一定压缩了频宽和动态,有源屏蔽就不会。
坊间我敢说除了美国第一线和我外,都没真正的有源屏蔽,要达到有源屏蔽,先决条件是供电器一定接有负载,存在功耗,电压/电流处於流动状态,否则不可能有屏蔽作用。
另外,正如 asdffx 兄的经验,不用组合/位置应该用不同电压去作有源屏蔽,道理就如有些系统用没屏蔽的线更好,有些就相反,不同电压是等如普通线材套不同层数/材质的屏蔽金属,而且用电去屏蔽,屏蔽供电的纯度也得考虑,所以 asdffx 兄用电池,美国第一线也有另购的升级供电器,我暂时是因量和成本问题,只能随线提供一个电子开关电源,加上 AQ 的 DBS 误导市场,令消费者误会只要是加电,电压就越高越好,所以我也迫得跟市场走,随线提供一个 48V 的供电器(原设计是上限 24V,只会低於 24V,我个人使用是 9V 至 16V 之间),但其实根本只发挥到有源屏蔽应有的三、四成功力,这也是近期我开始放弃有源屏蔽作一线主流产品的原因,坊间太多玄学及伪科学,主流消费者已给洗脑,去纠正思路反挨砖,情况就类似主流消费者均认为功放得甲类才是好,即是名牌如 NAIM 是乙类,说了还大部份人不信。
09 年希望能凑够资金,订制我理想中的有源屏蔽供电器,有源屏蔽这“讨巧的方法”或者有机会再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