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jogo 于 2008-12-27 0:20:00 发表 如果数码处理工程师和数码处理的时间(DIGI-REMASTERING)都是以前的,只是生产时间是最近再版生产,这个应该是算老版还是算新版?
看了好多回帖,似乎明白大家指的老版是指最初的数字化的那个版本,而不是后来重...... |
jogo兄:
以前是拿master完的數碼磁帶(這的確不能變動的)給壓片廠去壓的,但大家討論的前文(比如前二樓小弟我的發文)中也有提到說--壓片廠。
這變數就是錄音師拿的數碼資訊給壓片廠就有很多種方式,比如剛才說的數碼磁帶(好像還有再細分幾種)、一般目前常用master完的CD-R母盤,以及......就是一張「以前成品的CD」等等,這個變數就已影響聲音了。
還有前二樓小弟我說的,舉個例子好了,如果您是唱片製作人,您要求壓片廠的製程參數要如何設定?壓膜射出時間、壓片的溫度、射模冷確的時間.....等,這又會影響聲音,像小弟前二樓說的,手頭那位錄音師送我的五張CD,真的就是五張CD內環已上了IFPI碼等等的「試作成品」,但因試作的參數不同,聲音就不同。
那小弟我再透露一點好了,當年美國在很多偏沙漠地區有設CD壓片廠,所以美國版好聲,也有些道理的。一般他們業界是認為低溫低濕度的季節,比較容易壓出好聲音的碟子。所以一般秋冬天是做音響線材最佳的季節,同時也是壓片最好的季節。
這變數就是CD射出鋁膜濺鍍後,冷卻的時間也是一個變數,冷卻太慢,那CD的三明治結構不容易密合(所以香港音響雜誌有推薦一台可以用「光」讓膠體和鋁膜之間容易密合的機器),如果為了讓三明治結構密合度更好,那熱度再提高,我相信各位看到有些CD有水波紋就是這樣來的。
反正再細分下去,變數一大堆(比如不同國家的版本,再加上不同國家不同季節的版本、不同壓片廠、不同時間電源.............),CD壓片廠雖然也是科技,但畢竟有些變數還是無法排除的,為什麼?最高層次的晶元廠在那麼嚴格的恆溫恆濕廠房之下,還是有不良品的晶元片的。
想到如此,就當一個有趣的話題討論,人類不可能造出完全完美的製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