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等着看我出丑咯,呵呵!压力好大,本想是好玩好玩。
下面绝对主观,吹吹就算,不对的地方还请各位前辈们不吝指教,先谢过!得罪了的朋友请原谅!
对于LP音源和古董音响一窍不通,当地有几位烧友在玩,常在一起交流,特别是古董器材,按照自己听到的声音(限于搭配和仅有的几套,其中里面有些曾经的旗舰产品),真的还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问题,优点是他们都能把最原始的情感抓得比较准,就是那些声音主要的部分,比如质感、密度和能量感等,比小系统听到更多的细节,特别是中频段,听到的声底较中性,至少很多类型的碟片重播没有感觉偏得难以接受。在那里比较难找到相对的平衡性,有器材、线材和空间与人为因素造成的。声音比较难接受的部分:声场混乱、粗、干、颗粒过大,爆炸力由于速度和延伸不够没有体现出应有的张力和空气感,缺乏空气感的系统直接导致音乐的表现力,而形体感由于大单元的缘故相对较大,当然个人觉得大会更象真些,关键大得要凝聚够饱满,有实体感,我们不指望它有大型系统靠全面的能量和延伸和超低频,所表现出来的从上至下、从前到后、从左到右的4唯空间感,至少在这个大单元下表现出应有的口形变化,不过普遍下来声音还是较空、不够凝聚也不扎实,形体感就如同虚设了,这里还有D烧的名言:“哇!小提琴是躺在地上着拉的!”我呢就没D烧那么幽默了,只是觉得古筝弦如麻绳,绝对够粗,胖哥呢就直接头晕,回到家都还没缓过神来。还有两端的延伸的确不够,强行加上自己搭配的超高,声音是脱节的,出现衔接断层,上面如针般纤细,不饱满,比较前冲就是没脱箱感,更别提频响和相位了。不过现在改善许多,简单讲调整一下细腻度和韵味就对得起那个投入了。 诶呀!尽搞些得罪人的DD,请朋友不要介意。
相信这些问题都有能人可以改善,到什么程度?没有这方面的经历,很想听听各位说说。
说实话,以上声音个人是相当排斥的,但没敢否定古董器材,山外有山。也使我一直对新生器材有更浓厚的兴趣。特别是玩得较晚,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所以受新派声音影响较多。但归根结底,那条罗马路是不变的,条条大路通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