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见证命运的伟大录音 [复制链接]

21#

只要自己没有酸的心态,何必在乎别人是酸的甜的。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人类的中心从来不是一个民族或一个个人。

音乐是纯净的,但音乐家和听众都不生活在真空里,所以才会产生/也需要好的音乐。LZ好文。
来是偶然,去是必然;尽其当然,顺其自然。
TOP
22#

回复 20# 老范 的帖子

谢谢老范的推荐。不过我还是觉得听音乐么,与其空中楼阁般的联想,还不如扎扎实实欣赏音乐本身的美。至于德国人那个事情,是顺带提的,和我说的那个牵强不牵强没有关系。
TOP
23#

我现在正在听卡萨尔斯的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第五号第一首,钢琴是肯普夫。这是PHILIPS出的百年大提琴家系列中的一种。
甫一开声,觉得大提琴的声音有点“散”。可能是录音地点的缘故。这是在波恩的贝多芬故居录的,这地方我去过。演奏室是一楼的一个小厅,看起来普普通通,像个饭堂。墙上都是历来演绎贝多芬作品的专家的照片。--这是关于音响的联想。
再听一下,觉得卡萨尔斯拉得缓慢深沉,是老派大师的风范。相比起来,肯普夫的钢琴有点抢,两人不是很对得起来。--这是关于音乐风格的联想。
我认认真真地听完了整个演奏。贝多芬的大提琴奏鸣曲是我最喜欢的曲子之一。我总觉得,贝多芬在创作交响曲,特别是“命运”和“合唱”之时,展示的是他“入世”的豪情。但是,在他创作室内乐时,表现的则是他“出世”的智慧。这首大提琴奏鸣曲,钢琴和大提琴水乳交融,一唱一合,像清风吹入树林,把一切忧虑、踌躇都抺平了,只留下平静和欣喜。--这是音乐带给我的的愉悦。
我不清楚这些思绪是否在音乐之内。在我看来,音乐和哲学、政治密不可分,也无法可分。一切的问题都在于我们为什么活着,我们怎么生活。贝多芬在试图给我们他的答案,但这要自己去体会。
至于说我原文中的那些“音乐之外“的联想,对我来说,是情不自禁之举。可能这与我对于历史的痴迷相关。中、德两个民族都曾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为什么德国人选择了纳粹,为什么中华民族遭遇了文革,这是天问,是我们这代人回避不了的。
人民音乐留声机07年12月号上介绍了我国著名钢琴家顾圣婴。这本印刷精美的小资刊物在罗列她的简历时平静地写道,1967年与母亲、弟弟逝于家中。也许有些读者会想到煤气泄露或入室抢劫吧。至于说这位才华横溢的女钢琴家是遭到了怎样的迫害,才决定以自绝于党和人民这样极端的手段来逃避的,现在是很需要考证一番了。但是,听贝多芬那样纯净的音乐,竟然产生了如此血淋淋的联想,这肯定是属于音乐之外的了。
TOP
24#

听肖七,西贝的芬兰颂。。。卡萨尔斯、尤金娜、阿炳、巴赫。。。生平或者历史背景都会帮助了解其音乐的内涵和哲理。
呵呵,听流行的或纯娱乐/学术的音乐就相对简化些“工作”。

非常赞同老范的论点。大家都清楚的理由,所以不讨论那些是非了。
还是命运回答了一切。
来是偶然,去是必然;尽其当然,顺其自然。
TOP
25#

原帖由 老范 于 2008-12-8 0:27:00 发表
贝多芬的大提琴奏鸣曲是我最喜欢的曲子之一。
111.jpg (, 下载次数:194)

jpg(2008/12/8 11:11:03 上传)

111.jpg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6#

施兄有此雅兴,我也上两张片子。你贴的这个盒装我有两套,没办法,见猎心喜,多了也要买。
一张是俄国旋律公司的,不知名的演奏家,但我非常喜欢。这是柏林的一家唱片店的老板推荐的。
另一张是Gulda和Fournier, 这是一张俱乐部版,原版比较贵,我至今没见过。这种东西现在只好去网上找了。
beecellosonata_resize.jpg (, 下载次数:187)

jpg(2008/12/8 11:55:48 上传)

beecellosonata_resize.jpg

beethoven cello sonate 102 1 gulda fournier_resize.jpg (, 下载次数:184)

jpg(2008/12/8 11:55:48 上传)

beethoven cello sonate 102 1 gulda fournier_resize.jpg

TOP
27#

老罗和里赫特这套头版是HIFI立体声的,现在很贵了。在易贝上估计要好几千了。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8#

有的是盒子上印Hifi Stereo,而唱片标签上不是的。个人觉得PHILIPS总体出片少,但每张精品的重发量就大。
TOP
29#

不至于吧。一年多前在纽约店里见过头版,具体价格我记不清了,但肯定没有超过100美元一套。至于老兄贴的这套再版,因为发行量极大,一到三美元一张一个月总能见到一两次。我和另一位华人乐友都是一美元一张入手的,里外都是NM。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08-12-8 12:00:00 发表
老罗和里赫特这套头版是HIFI立体声的,现在很贵了。在易贝上估计要好几千了。
TOP
30#

原帖由 qsyd 于 2008-12-8 13:27:00 发表
不至于吧。一年多前在纽约店里见过头版,具体价格我记不清了,但肯定没有超过100美元一套。至于老兄贴的这套再版,因为发行量极大,一到三美元一张一个月总能见到一两次。我和另一位华人乐友都是一美元一张入手的,里外都是NM。

[quote]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08-12-8 12:00:00 发表
老罗和里赫特这套头版是HIFI立体声的,现在很贵了。在易贝上估计要好几千
如果兄台那套是70年代早期的粗体红银双圈交错,在国内起码值5、600以上了。现在国内就是这个行情。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1#

原帖由 qsyd 于 2008-12-8 13:27:00 发表
不至于吧。一年多前在纽约店里见过头版,具体价格我记不清了,但肯定没有超过100美元一套。至于老兄贴的这套再版,因为发行量极大,一到三美元一张一个月总能见到一两次。我和另一位华人乐友都是一美元一张入手的,里外都是NM。

[quote]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08-12-8 12:00:00 发表
老罗和里赫特这套头版是HIFI立体声的,现在很贵了。在易贝上估计要好几千

德国要贵得多,根据品相和版次的区别,几十欧元是要的。而且这东西不常见。我在同一家店里见过两次,另外一家小店见过一次。还有一次看的是Mecury版的,价格很贵,我没要。
TOP
32#

    贝多芬第五就是第五。谁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做任何联想。这些个千万次,亿万次的联想,谁都无法去判断孰是孰非。或者说有没有必要去评判。
   楼主举的例子中有德国士兵、也有文革政治迫害下的中国文人。希特勒也为贝九鼓掌,拆柏林墙时也令人心绪如潮地听到合唱。
   音乐的美,和由这种美所引发的情绪是人的基本生理感观决定的。与听者政冶立场关系不大,倒是与听者的审美层次直接连关。
   这个录音倒底伟大在演奏上呢,还是伟大在演出的时间地点上?似乎没有看过楼主对这一次的演出录音做出的分折。
在G弦上……
TOP
33#

文章很好,主要论点认同。不过对文中将1947年5月27日柏林巨人宫举行的音乐会称为福特文格勒的一场“荣归”这个提法上,个人持非常保留的意见。

战争中没有人是无辜的,希特勒和纳粹就是在那些普通德国民众近乎痴狂的长期支持下兽性大发的。负隅顽抗到最后的德国最终沦陷满目创痍,国家被迫分裂,这是全体德国人为他们野蛮侵略罪行必须付出的代价!然而比起那些被他们屠杀的犹太人和被纳粹铁蹄蹂躏的国家,这些又算什么呢?德国人好意思为之呻吟抱怨吗?!

富特文格勒在纳粹德国期间尽管也做了不少好事,保护了一些犹太音乐家,但为纳粹歌功颂德、助纣为虐的事他也没少干。不然,1945年德国战败他逃什么呀?为何不留在德国迎接解放呢?!盟军法庭后来对他采取赦免,也就是考虑其功过相抵及其它社会因素,无罪的人需要被“赦免”吗?

因此,根本没有什么福特文格勒的“荣归”,最多是一种“救赎”!可以同情,但没必要为之赞美。斗转星移、时空变换,但历史的是非判断不可以被模糊掉。

整整30年后,中国“文革”后的李德伦先生情况与1947年的福特文格勒则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首先,文革是中国政治内乱,中国人是自查自省。李德伦先生在浩劫早期曾是严重受迫害者,后期虽然出来工作了一段时间,但主要是与江青这烂婆娘在周旋,决不是福特文格勒那种既得利益者,二者不好相提并论。

要说起来,文革后畏罪自杀的于会泳先生倒是与福特文格勒的情况更接近一些,李德伦谈到文革中的于会泳时曾扼腕痛惜道“他是个艺人,不该拍马屁,参什么政!”。 此正所谓“卿本佳人,奈何从贼!”。
最后编辑bodyheat 最后编辑于 2008-12-08 19:01:02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34#

      把音乐与政冶直接挂勾是文革中最平常的思维逻辑。

   李德伦还真是位艺术家。从他对于会咏的这句话中就可以看出一二。

    还是政冶统帅一切的惯性使同是艺术家的于在中国没有了立足之地。于的艺术品味远高于目前某些音乐官员。
在G弦上……
TOP
35#

政治挂帅,金钱挂帅,都害死人。
来是偶然,去是必然;尽其当然,顺其自然。
TOP
36#

原帖由 arthur 于 2008-12-6 0:04:00 发表
不是关心 觉得欧洲人特别是德国人现在对中国心态很酸 任何人性都是两面的 感觉楼主的有感而发多少有点牵强  

不是酸,是旁观者清!
TOP
37#

原帖由 宝木 于 2008-12-8 20:24:00 发表
原帖由 arthur 于 2008-12-6 0:04:00 发表
不是关心 觉得欧洲人特别是德国人现在对中国心态很酸 任何人性都是两面的 感觉楼主的有感而发多少有点牵强  

不是酸,是旁观者清!

恐怕彼未必“清”吧?那帮洋鬼子揣着明白装糊涂倒是很有一套的。你以为他们真想解救水深火热中的你呐?!幼稚!世界历史算是白念了。以前那帮孙子是眦牙咧嘴抗着枪来的,现在不过是笑眯眯拎着皮箱又来了。换了件儿马甲嘛~
祖宗明训犹然在耳:“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是咱们先贤几千年前早就参透了的人性,甭拿个人那点儿小事小情度之,政经大格局面前须切记!切记!
有点儿跑题了,向LZ致歉。回到贝5,个人最推崇版本
单声道:Eric Kleiber/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会堂/DECCA/1953;
立体声:Pierre Monteux/LSO/DECCA/1961。
BTW:上面这两位才是不畏威权挑战多舛“命运”地地道道的硬汉子,无论是辈分还是具体到对贝多芬的理解、艺术诠释丝毫不让福特,录音效果上还更佳。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38#

好文,忍不住浮出水面,奋力一顶,哈哈.
新年换个新头像~
购碟,换碟的兄弟来:http://shop33919193.taobao.com/
TOP
39#

回复 37# bodyheat 的帖子

老祖宗说“非我族类”的时候,他指的还是河南那一代的老中国人呢,现在这帮人都移民到福建了,换个马甲叫“客家人”,还有一帮跑得更勤的去台湾了。
虽然有点玩笑,但是在目前这个全球化的世界里,心态要开放一点。如果看到了非我族类的就都跟防贼一样,自己不觉得别扭吗?
还是说回到贝五吧。我贴几个喜欢的封面。
TOP
40#

这是福特文格勒在EMI录的贝五。德国Electrola的再版,采用了所以宽频立体声的技术。听起来令人动容。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