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西班牙文化及音乐!! [复制链接]

查看: 10554|回复: 36
21#

回复:西班牙文化及音乐!!

米拉公寓

  在巴塞罗那帕塞奥·德格拉西亚大街上,坐落着一幢闻名全球的纯粹现代风格的楼房——米拉公寓。老百姓多把它称为“石头房子”。它与高迪的另外两件作品一起,在198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文化遗产。

  佩雷·米拉是个富翁,他和妻子参观了巴特略公寓后羡慕不已,决定造一座更加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米拉找到了红极一时的青年建筑师高迪,请他来设计、建造,并答应给他充分的创作和行动自由。不过事后他才发觉,他的这一允诺是有欠考虑的。

  工程热火朝天地展开了。米拉却在工地上忧心如焚地打转转,因为他心里有许多问题百思而不得其解:为什么工程已开工却不见图纸?为什么没有预算?为什么没有设计方案?如此等等。高迪默不作声——语言不是他表达意见惟一的和最好的方式。不过,终于有一天,他沉不住气了,从口袋里摸出一张揉得皱巴巴的纸片,冲着米拉说:“这就是我的公寓设计方案!”

  可怜的米拉时而抓住自己的钱包,时而又揪住自己的胸口,高迪却若无其事似地微笑着。他显得挺得意地搓着双手,对米拉说:“这房子的奇特造型将与巴塞罗那四周千姿百态的群山相呼应。”

  米拉公寓的屋顶高低错落,墙面凹凸不平,到处可见蜿蜒起伏的曲线,整座大楼宛如波涛汹涌的海面,富于动感。高迪还在米拉公寓房顶上造了一些奇形怪状的突出物,有的像披上全副盔甲的军士,有的像神话中的怪兽,有的像教堂的大钟。其实,这是特殊形式的烟囱和通风管道。后来它们与古埃尔公园和圣家族大教堂一样,也成了巴塞罗那的象征。

  总之,米拉公寓里里外外都显得非常怪异,甚至有些荒诞不经。但高迪却认为,这是他建造的最好的房子,因为他认为,那是“用自然主义手法在建筑上体现浪漫主义和反传统精神最有说服力的作品”。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2#

回复:西班牙文化及音乐!!

圣家族大教堂

  建造这座教堂的想法是由巴塞罗那书商朱塞佩·玛丽亚·博卡贝里亚提出的。他是圣徒约瑟夫崇敬会的创始人,该会的会员纷纷为此慷慨解囊,还聘请了建筑师弗朗西斯科·德比里亚设计并主持建造。但开工不久建筑师与崇敬会吵翻了,撂了挑子,古埃尔便建议请高迪接手主持其事。

  高迪自1883年开始主持该工程,直至1926年去世。在生前的最后12年,他完全谢绝了其他工程,专心致志于这一教堂的建筑。这是他一生中最主要的作品、最伟大的建筑,也可以说是他心血的结晶、荣誉的象征。

  世人对巴比伦塔总有一种奇怪的偏爱,高迪也未能例外。他为教堂圣殿设计了三个宏伟的正门,每个门的上方安置4座尖塔,12座塔代表耶稣12个门徒。还有4座塔共同簇拥着一个中心尖塔,象征4位福音传教士和基督本身。三座门目前仅竣工一座。

  在设计教堂内部装饰时,他想方设法把《圣经》故事人物描绘得真实可信。为此,他煞费苦心地去寻找合适的真人做模特。譬如,他找到一个教堂守门人来描绘犹大,又好不容易找了一个有6个指头的彪形大汉来描绘屠杀儿童的百夫长。此外,为了在一座门的正面表现被残暴无道的犹太国王希律下令屠杀的数以百计婴儿的形象,他还特地去找死婴,制成石膏模型,挂在工作间的天花板下面,工人见了都感到毛骨悚然。

  170米的高塔、五颜六色的马赛克装饰、螺旋形的楼梯、宛如从墙上生长出来的栩栩如生的雕像……,庞大的建筑显得十分轻巧,有如孩子们在海滩上造起来的沙雕城堡。不过教堂显得有些令人恐怖,难怪有的民众称之为“石头构筑的梦魇”。

  但当罗马教皇利奥十三世宣布支持建筑这一教堂时,巴塞罗那人马上便喜欢上这座教堂,也爱上它的建筑师高迪了。

  1926年6月10日,巴塞罗那举行有轨电车通车典礼,全城喜气洋洋。装饰着彩旗、鲜花的电车在欢快的乐曲声和雷鸣般的掌声中开动了……突然,电车把一位老人撞倒了!

  起初,没有人知道他就是高迪。他穿着寒酸,形容枯槁,人们以为这个糟老头子只是个乞丐罢了。他被送到医院后不久就断了气。像所有横尸街头的流浪汉一样,过几天就该送到公共坟场草草埋葬了。没想到有一位老太太竟然认出这个老头就是安东尼奥·高迪。天哪,他可是巴塞罗那最伟大的建筑师和最杰出的公民,整个西班牙的骄傲啊!出殡那天,巴塞罗那万人空巷,全城的人都出来为他送葬、致哀!

  高迪被安葬在圣家族大教堂的地下墓室。这座大教堂至今尚未完全竣工。现在的建设者已经是第五代了。由于资金匮乏,工程进展缓慢。工程平均每年耗资 300万美元。即使在资金供应很稳定的情况下,恐怕至少也还得建65年。实际上,谁也说不准究竟还得建多少年。高迪知道,这项工程开工时没有他,完工时(如果能完工的话)也不会有他。也许,使这座教堂成为一个永恒的建筑工程,成为像大自然一样永恒的过程,正是天才高迪留给世人的礼物,正是高迪的初衷呢!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3#

回复: 西班牙文化及音乐!!

这就是高迪的名作:西班牙米拉公寓。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4#

回复:西班牙文化及音乐!!

好贴,快速跟进。
TOP
25#

回复:西班牙文化及音乐!!

西班牙文学和塞万提斯 http://news.koolearn.com/es_t_12699_0_233685.html

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西班牙结束了反摩尔人侵略的斗争,国家趋于统一。1469年卡斯提尔公主伊莎贝拉和阿拉贡国王斐迪南联姻,标志了西班牙专制君主制国家业已形成。十五世纪末地理大发现后,西班牙在美洲进行残酷的殖民活动,掠夺了大量的黄金。查理一世1516年继位,1519年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改称查理五世,西班牙成为称霸于欧、美两洲的强大王国。国内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王权的鼓励下一度繁荣。

西班牙的强盛时期极为短暂,十六世纪中叶后已经开始衰落。资本主义关系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王权很快走向反动,不断发动对外掠夺战争,大量耗费资财。专制王权又和教会勾结,镇压一切进步思想。“西班牙的自由在刀剑的铿锵声中、在黄金的急流中、在宗教裁判所火刑的凶焰中消失了。”但是,西班牙人民从未停止过斗争,反抗专制政府和天主教教会黑暗统治的起义连续不断。

十六世纪初,西班牙出现一些人文主义学者,他们创办学校,批判宗教偏见,介绍并模仿古希腊、罗马和意大利的文学,传播人文主义思想。但是人文主义思潮遭到反动统治的摧残,发展迟缓。贵族骑士文学流行一时,反动的宗教思想对文学也有很大影响。十六世纪后半期,人文主义文学才达到繁荣,涌现出许多优秀作家,西班牙文学进入“黄金时代”,以小说和戏剧的成就为最大。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6#

回复:西班牙文化及音乐!!

小说方面,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骑士传奇和田园传奇虽很流行,但是在一部对话体的小说《瑟列斯丁娜》(1497)中,已经出现了以下层人民为主人公,描写社会现象的新倾向。

十六世纪中叶,西班牙产生一种新的小说类型——流浪汉小说。这种小说和中古市民文学有相通之处。西班牙城市发达较晚,流浪汉小说就是城市发达后的产物。它多半描写城市下层生活,并从下层人物的角度去观察和讽刺一些社会现象。主人公常是失业者,在封建和资本主义交替时代,靠个人机智谋求生存,抵抗压迫。他们没有什么道德标准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往往表现出玩世不恭的态度。这种小说所反映的正是当时西班牙骑士传奇作家所不屑于反映的生活,具有一定的现实主义成分。

西班牙最早、最有代表性的一部流浪汉小说是《小癞子》(1553),全名为《托美思河的小拉撒路》,作者不详。小说由主人公小癞子自述他的经历。他从小就离开贫困的家庭,供人驱使,最初给一个刻薄的瞎子领路。后来他侍候一个吝啬的教士,因为偷吃面包,被赶了出来。第三个主人是绅士,此人穿着漂亮,气派华贵,可是身无分文,靠小癞子每天乞食供养。以后小癞子的主人有教士、出卖赦罪符的僧侣、驻堂神父、公差等。这些人大都贪婪吝啬,靠欺诈为生。他也学会了欺诈,中求发迹,不顾廉耻。最后,他当了叫喊消息的报子,靠不义之财,靠妻子和神父私通,过着富裕的日子。

这部小说通过小癞子的流浪史,写出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物,以幽默俏皮的手法,大胆地讽刺了僧侣的欺骗、吝啬、贪婪、伪善,贵族的傲慢和空虚,揭露了西班牙社会的腐朽和衰落。作者善于刻画形象,语言简洁流畅,叙述生动自然,笔调辛辣有力,他创造了一种新型的体裁,受到广泛的欢迎。

大约半个世纪以后,西班牙出现另一部重要的流浪汉小说:马提欧·阿列曼(1547-1614)的《阿尔法拉契人的古斯曼》上下两部(1599,1604)。他模仿《小癞子》的写法,以更大的规模反映西班牙社会生活。此后,这种小说大量出现,一直延续到十七世纪初期。

西班牙的流浪汉小说一般采用自传体的形式,以主人公的流浪为线索,人物性格比较突出,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和广阔的社会环境描写交织在一起,已初具近代小说的规模。但是主人公的性格没有发展,情节和情节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西班牙流浪汉小说对于以后欧洲小说的发展,特别在长篇小说的人物描写和结构方法上,有过深远的影响。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7#

回复:西班牙文化及音乐!!

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在小说方面的最高成就是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米盖尔·德·塞万提斯·萨阿维德拉(1547-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生于西班牙中部一个没落贵族家庭,父亲是医生。1569年他到意大利,后来参加西班牙驻意军队。在对土耳其的海战中他带病上阵,负了重伤,左手残废。1575年回国途中,他被土耳其海盗掳去,在阿尔及利亚服苦役五年,1580年由亲友赎回。他以一个英雄的身分回国,但是后半生却贫困潦倒?清了西班牙的现实和人民的被压迫地位。

塞万提斯曾采用当时流行的各种体裁进行创作,他写抒情诗、讽刺诗,也模仿田园传奇和骑士传奇写了《伽拉苔亚》(1585)和《佩尔希莱斯和西吉斯蒙达历险记》(1617),他写过长诗《巴尔那斯游记》(1614),也写过许多剧本,出版的有《喜剧和幕间短剧各八种》(1615)和悲剧《奴曼西亚》(1584);小说方面有短篇小说集《训诫小说》(1613)、长篇小说《堂吉诃德》。其中以悲剧和长短篇小说较为重要。

悲剧《奴曼西亚》以古代西班牙奴曼西亚军民反抗罗马侵略者的历史为题材,写法类似中古道德剧,剧中出现许多寓意性的人物。奴曼西亚人在罗马军队围困下坚持抗战十四年,他们的遭遇惨绝人寰,但始终英勇不屈。最后,罗马军破城而入,全体居民自杀殉国。塞万提斯这部悲壮动人的历史悲剧歌颂了西班牙人民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性格,深受人民喜爱。

《训诫小说》包括十三篇作品,其中有曲折的爱情故事,有世态风俗写照,也有哲学议论。这些小说受到意大利小说的影响,但充满着西班牙生活的特色,表现了作者反对封建偏见,反对压迫奴役,肯定个性自由,同情人民遭遇的人文主义思想。

《堂吉诃德》是塞万提斯的代表作。小说的全名为《奇情异想的绅士堂吉诃德·台·拉·曼却》,共两部。第一部出版于1605年,立刻受到读者欢迎,反动集团在1614年出版了一部伪造的续篇,歪曲塞万提斯的作品。塞万提斯为了抵制伪作的恶劣影响,立即写完第二部,1615年出版。

当时西班牙王权用骑士的荣誉和骄傲去鼓动贵族建立世界霸权,而美化封建关系、情节离奇虚幻的骑士传奇正适合他们的需要。塞万提斯痛恨这种文学,他在全书的自序中公开宣布他要“攻击骑士小说”,“把骑士小说的那一套扫除干净”。

《堂吉诃德》故意模拟骑士传奇的写法,描述堂吉诃德和他的侍从桑丘·潘沙的“游侠史”。堂吉诃德是拉·曼却地方一个穷乡绅,本姓吉哈达,他读骑士传奇入了迷,想当游侠骑士。他拼凑了一副破烂不全的盔甲,自称为堂吉诃德,骑上一匹瘦马,取名“驽?难得”,而且仿照骑士的作法,物色了邻村一个养猪女郎为自己的意中人,给她取个贵族名字叫杜尔西内娅·台尔·托波索,决心终身为她效劳。一切齐备,他就离家出走,从事游侠,前后共三次。最初一次,他单枪匹马出游,受伤而后。后来,他找了邻居桑丘·潘沙作侍丛一同出去。堂吉诃德满脑子都是骑士传奇中的古怪念头,以为处处是妖魔鬼怪,是他冒险的机会。他把风车当巨人,把旅店当城堡,把理发师的铜盆当作魔法师的头盔,把羊群当军队,把苦役犯当作受迫害的骑士,把皮酒囊当作巨人头,不顾一切地提矛杀去,结果闹出无数荒唐可笑的事情。这些行动不但害了别人,也使自己挨打受苦,弄得头破血流。但是他执迷不悟,直到几乎丧命,才被人抬回家中。临终时他醒悟过来,立下遗嘱,不许他的唯一的亲人侄女嫁给骑士,否则她就得不到遗产。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8#

回复:西班牙文化及音乐!!

《堂吉诃德》揭露了骑士传奇的荒唐和危害(如第1部第6章、第48章),尽情嘲笑了骑士理想和骑士制度。从这部小说出版以后,西班牙再也没有出现过骑士传奇。

作者通过堂吉诃德主仆的游侠经历,反映了十六世纪至十七世纪初西班牙的广阔的社会现实。小说中出现将近七百个属于各阶层的人物,如贵族、僧侣、地主、市民、兵士、农民、演员、商人、理发师、骡夫、牧羊人、强盗等等。所写的生活面从公爵的城堡到外省的小客店,从贫穷的农村到杂乱的城镇,从平原到深山,从大路到森林,构成一幅完整的社会画卷。小说第二部关于公爵城堡的描写,集中揭露了贵族的腐朽实质。贵族们虽然态度傲慢,生活奢华,实际上借了债无力偿还,精神上更是空虚无聊,以捉弄堂吉诃德主仆来排解愁闷。书中有许多地方描写旅店的情况,广泛暴露了当时社会上庸俗自私的市侩习气。又写到人民的贫困和受压迫的情形,如小农奴安德列斯受地主虐待等。小说还接触到政治、经济、道德、文化和风俗习尚等方面,充分揭示了这个威震世界的西班牙王国已经破绽百出和它必然衰落的趋势。

主人公堂吉诃德是欧洲文学中一个著名的典型。他是个矛盾复杂的人物。他按骑士传奇行事,疯疯癫癫,滑稽可笑。但是他的荒唐行为往往出于善良的动机。他攻打风车,是自以为要清除万恶的巨魔。他释放苦役犯,是为了反对奴役,给人自由。堂吉诃德痛恨专横残暴,反对压迫,同情被压迫者,向往自由。他把维护正义,锄强扶弱,消除世间的不平作为自己的天职,而且见义勇为,从不怯懦,为了主持正义,个人生死可以置之度外,具有英勇无畏、忘我斗争的精神。堂吉诃德也??骑士这个题目,他的思想和谈吐都很清醒而深??会,谈到自由的可贵、奴役的可恨,谈到清廉公正、爱护百姓的政治理想,还谈到文治武功、贵贱等级、教育文艺等,广泛地涉及了人文主义者所关心的各种问题。但是他脱离实际,完全生活在幻觉之中,他对着臆造的敌人不顾一切地横冲直撞,只能闯祸坏事。同时,他想恢复的是过时的骑士制度,把游侠骑士单枪匹马打抱不平的方式当作主持正义、改造社会的途径,结果自己碰得头破血流,他的善良动机总是得到相反的结果。这个形象反映了塞万提斯的人文主义理想和西班牙现实的矛盾,也反映了西班牙人文主义者的弱点。塞万提斯看到现实的黑暗,也看到骑士游侠的方式不能解救社会,但是看不到在反动统治下决不可能实现人文主义理想。于是他在嘲笑骑士制度的同时,又回过头来,以理想化的骑士精神来反对没落的封建阶级和市民阶层的庸碌自私。他揭露了西班牙现实,然而他的理想却是回复到古代社会。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9#

回复:西班牙文化及音乐!!

桑丘·潘沙是小说的另一主人公。他和堂吉诃德的关系,既是对立的,又是相辅相成,他们两人的外表和性格都形成鲜明的对比。桑丘具有西班牙农民的特点,作者在他身上也注入了自己的理想。他是一个帮工,家里穷得无以为生,才听信堂吉诃德的劝诱,出来游侠。他希望得到一次意外的成功,做个海岛总督,改变他一家的窘况。他的处境说明了西班牙农民的贫困。桑丘贪图小利,胆小怕事,时时为自己打算,也反映了农民狭隘自私、目光短浅的一面。但是桑丘头脑清醒,随时都提醒堂吉诃德从幻想回到现实中来。他的语言诙谐生动,一出口就是连串的谚语,表现了他的健康乐观的性格。桑丘当总督的情节最突出地体现了他的智慧和才能,他毫无自私的念头,断事英明,办事公正,为人民做过许多好事。堂吉诃德用骑士方式不能实现的理想,在桑丘的行动中却实现了。

《堂吉诃德》标志着欧洲长篇小说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作者注意塑造人物,着力刻画了两个典型。人物性格复杂多面,不是静止的,是有发展的。作者往往把堂吉诃德主仆在现实生活中的活动加以夸张,反复强调他们的某些特点,并通过他们之间的对比和他们彼此推心置腹的谈话,来突出这两个人物的性格。塞万提斯虽然模仿骑士传奇,但是主人公的游侠不在离奇虚构的环境中进行。《堂吉诃德》虽也近似流浪汉小说,但情节更为丰富、复杂,环境都经过一番选择和安排。例如书中常常以旅店为人物活动的背景,因为这里可以出现各种人物,看到各种社会关系,更便于描写广阔的生活。小说在主要情节之外,还穿插一些独立的故事,更广泛地反映了现实。第二部中,这类故事经过作者的有意改进,融合到主要情节中去了。《堂吉诃德》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之一,它对于欧洲近代长篇小说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的戏剧相当繁荣。十六世纪初期的戏剧家还大都是模仿古希腊、罗马和意大利的戏剧,后来有些作家努力摆脱古代戏剧的法则,创造适合本国人民需要的作品。五十年代后,西班牙戏剧进入繁荣时期,优秀的剧本大量涌现,固定的公众剧场建立起来,面向广大群众的民族戏剧逐渐形成。这种繁荣景象,一直继续到十七世纪初期。

费力克斯·洛卜·德·维加·卡尔皮奥(1562-1635)是西班牙民族戏剧的主要代表。他出身于马德里一个没落贵族家庭,曾在许多贵族手下供职,参加过1588年“无敌舰队”对英战争,1614年接受教职,成为僧侣。他写过各种体裁的作品,主要成就是戏剧。据说他写了1800多部剧本,现在还留下400多部(其中有些作品是否为维加所写,尚有争论),另有宗教剧四十多部。

维加在论文《当代写作喜剧的新艺术》(1609)里,主张戏剧创作应该以满足当代观众的要求为准则,不必拘泥于古代的陈规。他说自己创作时要用三重锁把一切规则锁住,并把普劳图斯和泰伦斯抛出书房。他谈到戏剧应该逼真地反映现实,可以“和自然一样”,悲剧和喜剧因素应掺杂在一起。他主张写三幕剧,而且特别重视情节安排的技巧。这些看法实际上也就是西班牙民族戏剧基本原则的总结。

维加取材极为广泛。其作品表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也受到贵族意识和宗教意识的影响。从内容来看,他的剧本主要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写爱情和家庭问题,其中一大部分被称为“斗篷加剑”的喜剧,因为主人公多半是以斗篷与剑为服饰的贵族。维加把爱情看作一种可以冲破封建道德和等级偏见的力量,他歌颂青年追求爱情自由的斗争,如《园丁之犬》(1618)、《带罐的姑娘》(1627),有些剧本还描述了人民怎样为维护自己的爱情与权利而向专横的贵族展开斗争,如《最好的法官是国王》(1620-1622)。但是也有些“斗篷加剑”的喜剧只写贵族家庭纠纷和维护贵族荣誉的题材,局限较大。第二类剧本是谈社会政治问题的,主要取材于民族历史和民间传说。这类剧本揭露了暴君的罪恶,塑造了一些理想君主的形象,如《塞维利亚之星》(1623)。有些则直接描写西班牙农民对封建主的反抗。

《羊泉村》(1609-1613)是维加最成功的作品之一,描叙1476年羊泉村人民反抗领主的史实。剧中写卡拉特拉瓦骑士团队长费尔南·戈麦斯在驻地羊泉村企图污辱当地村长的女儿劳伦夏,劳伦夏被青年农民弗隆多索救出。随后费尔南又破坏这对青年的婚礼,劫走新娘,要把弗隆多索绞死。劳伦夏逃回村中,呼吁乡亲起来抗暴。全村人民起义,攻占城堡,杀死了费尔南。事后,国王赦免全村人民,把羊泉村收归自己管辖。

剧本揭露了封建主的专横暴虐,歌颂农民为维护自己的荣誉和自由而进行的正义斗争。剧中的农民集体的形象最为动人,他们的反抗情绪随事态的发展而增长,法官严刑拷打他们,全村三百多人众口一词说杀死队长的是“羊泉村”,连十岁的小孩也这样坚强。女主人公劳伦夏的形象也很生动,她从一个聪明倔强的姑娘成长为英雄。剧本最后也反映了维加对专制王权的看法,以为人民和国王的利益可以一致,共同反对封建主。

维加的剧本都是三幕诗剧,场次很多,场景经常变换,剧情进展很快,悲剧因素和喜剧因素交织在一起。维加善于安排富于戏剧性的场面,情节引人入胜,结局往往出人意外,偶然的因素在情节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维加剧本中人物众多,描写真实生动,但是性格刻画不够深刻。

维加的剧本在当时享有极高的声誉,剧场几乎天天上演他的戏。塞万提斯称他是“自然的奇迹”。他的创作奠定了西班牙民族戏剧的基础,形成一个戏剧流派,并影响到十七、十八世纪欧洲其他国家的戏剧。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0#

回复:西班牙文化及音乐!!

西班牙现代艺术根源

凄楚幽怨的弗拉门戈舞,节奏亢奋的吉他声以及那随着阳光季节来临而掀起的斗牛狂热,这也许就是很多人对于西班牙的印象。

这个激荡着红色激情的国度却被人称为“绿色西班牙”,因为在伊比利亚半岛这块坚硬而古老的土地上,没有地震,没有台风,也没有密不透风的大森林,高山、河流、丘陵、平原历历可辨。

在漫长纪元中,伊比利亚半岛逐步发展出高度文明。 15世纪末,西班牙就成为一个殖民大国。在16世纪,西班牙一度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在此之后,西班牙涌现出了三位伟大的古典画家,委拉斯凯兹、戈雅和艾尔格利戈,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刻画出西班牙绘画的古典轮廓。经过时间的沉淀,这些画作仍闪闪发光。

然而各殖民地国家人民的反抗斗争最终使得西班牙的国力衰弱下来。19世纪法国入侵西班牙,拿破仑在登上伊比利亚半岛时丢下一句话,“欧洲到比利牛斯山为止”,言下之意,西班牙已经不属于欧洲,西班牙人不配做欧洲人。

1898年爆发美西战争让西班牙失去了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等多个海外殖民地。

这次战败,激发了青年一代的反思。于是一个通过文学、科学和艺术来重振西班牙的文化运动——“98年代”运动拉开帷幕。

20世纪前半期充满了战争与苦难。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这是一种灾难。对于艺术家来说,这可能意味着艺术灵感的爆发。

毕加索、达利和米罗这三位大师在这一时期的出现,不但把西班牙式的天才智慧带到欧洲的艺术中心,更强有力的反击了拿破仑在一个世纪前侮辱性的言词,法国艺术评论家感叹道:现代艺术思潮来自比利牛斯山脉的那一方。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