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典雅的小提琴家——格鲁米欧
唉,这么多年来总是面对同一类的问题。其实就那么几十页谱子。都写的明明白白。不管谁拉也的不能丢一小节。不信试一试。那个大师也不行。丢一节,错音多了。台下照样嘘…《欧州听众啦》。
莫扎特以前,这些人都是给人家找乐的。过去,老百姓管干这行的叫吹鼓匠。拉的更残,阿炳的情况是也。
后耒嘛…什么都讲究了,有这个王,那个大师。这是文化发展到异化的地步了。本质上,还是为大家美兹滋。愉悦。优美的旋律象唱歌《如歌的》。可偏偏有人不满。整出个支离破碎的旋律《德布西》或于脆连调性也无了《勋伯格》。
你敢说,无旋律,无调性不美。你非要说难听也无错。你只能吃香甜水果,吃不了榴莲。都是水果吗。只能说你无美食家的口福。
不要把事情搞复杂过了头。音乐就是音乐家编织的精美的筐。首先你要欣赏这筐编的巧妙。再往里放你自已东西。不谈筐谈筐该放什么,只会说个不停。
大师的伟大是我们看了那筐后放进去的一个感觉。至于那只筐。编的很费神,绎纬交织,那起头那收沿。各种编法怎么弄。最后,大大小小,园方扁都好看好使。
回到源头,回到本质。不要给音乐背上太多的任务。这时,我们不分伟大与平凡。都会用看筐的眼看它们。找自已要用喜欢的。不用的你也不会唾骂,或踢一脚。
去掉身上蕃蓠。丢掉脑中的成见。用一个超级美食家的眼光去看待音乐大席的各类晕素及小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