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沉静的夜——关于调整音箱摆位的实践与思索 [复制链接]

1#
天地昏沉,连绵阴雨,又是一季黄梅天。为了趋散湿气的侵袭,近来一直将音响开着,让机器保持体温。
于是在一个雨夜,静下心来聆听音乐,最是恬适亲切,而长期开机后系统的厚润感也一如既往,真叫人一听钟情,爱不释耳。
我喜爱钢琴,系统的调整有不小的成分也是围绕他来的,抽出CD架里那套至爱的肯普夫弹奏的舒曼钢琴作品集第二张交响练习曲、童年情景和克莱斯特偶记。音乐响起,那个狂傲挣扎的、游走在梦的极乐与悲苦现实间的舒曼,在肯普夫的指间,流淌出的却是如此单纯、坦然、质朴而细腻的吟咏,舒曼无疑是复杂的,也许肯普夫弹出了他心底最真挚柔软的那一层。
这样的音乐是无美不具的典型,但美同样可以有很多种,也许其中最为我们中国人喜爱的是如歌的、旋律性的那种,但动机性的、节奏性的以及即兴的音乐也不可谓不美。美与不美,自在人心,本没有意义追究。每个人对音乐的态度和要求,直接决定着听音的选择与体验,同样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音响的态度和要求。
之所以突然想到这个,是因为心中总是存在着一丝疑虑,隐约影响着我对音乐的体验。我的系统在播放各种不同录音的大型编制作品时,有时声场会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而播放小编制或器乐独奏作品时则不太明显。声场是音乐的骨架,我对此比较在意。

唱片还在播放着,而我却开始思索一些音响技术的问题。
目前我采用的是类似正三角摆位、中近场听音的方式,这样可以轻易得到针点般的结象和细致入微的解析力,音场深阔也不可谓不佳,但重播不同唱片时对于声场的远近以及层次似乎过于敏感,而且听音“皇帝位”也较为固定,稍作移动声场立即会出现变化,也许这本是近场聆听的特点,也可能是最为“HI-FI”的吧。
在多次聆听现场音乐会后,我认为这样的声场似乎并不适合音乐欣赏,可能更为适合录音监听或某种“HI-FI”玩法,你就象钻在音响和唱片里,拿着望远镜或显微镜观察研究音乐发声体,声场有些类似于耳机的头中效应,总是有些不自然,缺乏对音乐现场完整声场的感知。
现场一般位置的音象和声场,快速、鲜活、透明而连贯,没有明显的厚声、薄声、暖声或是冷声的倾向,音色的差异更多来自乐器和演奏者本身,以及不同现场环境的声学特性,各种发声体的结象并非如针点般明确,解析力也并非毫厘毕现,而是混杂着与听音空间的各次细微混响陆续送达听音者,总之音乐发声体、听音空间、听音者三者互动融合,听音体验是一个完整而富有层次的时间过程。
而另一方面,每张唱片录音地点的声学特性、录音方式和水平以及乐队编制规模都不尽相同,在转制成唱片重播时声场表现也本应各不相同,期望一套音响、一个听音环境能适应所有唱片,重播出每张唱片里各不相同的“现场”,本身是不可能的,明智的人会根据自己的听音喜好、唱片和器材特点,以及聆听环境声学条件调整出一套适合自己的音响系统。

窗外梅雨淅沥,想着想着,唱片已到曲终,我决定起身尝试对音箱摆位和听音位置作些调整。
其实以前就有这个想法了,只是听着一直也不错,也就懒得去做那些搬来搬去、趴地上丈量精确到毫米的活了。总体思路是加长聆听距离,适当减小两箱间距和内拗角度,调整参考唱片采用飞利浦那张加德纳指挥的亨德尔清唱剧《所罗门》,这套唱片无论演绎还是录音我都甚为欣赏,乐队编制规模中等,既有清澈优美的伴奏,感人致深的咏叹调,也有气势磅礴的合唱,用来调整系统声场再适合不过。
经过一番折腾,基本确定听音距离约为3.6米,两箱中心线间距2.46米,距离前墙约为2米,并作小角度内拗。当再次按下播放键,全盛期的加德纳、英国巴洛克乐团和蒙特威尔第合唱团,意气风发、单纯而虔诚,音乐一下子如鲜花般绽放开来,我有了更为真切的“I was there.”的体验。
切换不同乐章继续感受,意识中各种音响元素的光辉似乎已渐渐褪去,结象变的不再那么直接而明确,重量感和活生感似乎更为自然,解析力有所削弱,透明度和速度感却依旧出色,音乐在更为完整稳定、密度均衡而富有层次的声场中流淌出来,与听音空间和我产生着互动。两只音箱几乎隐形,听音位也变得不再那么固定,在沙发上左右移动,甚至起身走动,音像与音场都能稳定的展现在前方。虽然可以感到房间的声学处理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在侧墙以及顶部空间进行适当的吸音处理,表现可能会更好,但这样的转变无疑是我所期望的。
之后又尝试了更多的唱片,从器乐奏鸣曲、协奏曲、室内乐到交响乐、歌剧,以及一些爵士、摇滚与流行音乐,从近期的数码录音到年代久远的单声道唱片,期间又作了些许微调,最终的感受是more naturalmore humanmore organicand more music
虽然我的这套器材不是什么贵价货,配置也只是最简单的三件套小西装,我一直在寻求一种途径,使得他的实力和美感能以更为质朴的方式呈现,我想今天我可能找到了其中的一种。一直以来,我认为的好音响,是忠实还原唱片录制原貌、化音乐于无形的仆人,也许我是幸运的,在合适的听音空间,配置了合适的器材,又幸运的找到了合适的音箱摆位;也许是我对音响缺乏足够的热度,至少现在,他的表现基本已满足了我的要求。
再仔细思量,倒也有些具体因素。
首先当然是我这个物理尺寸还不错的4.5*7.5米*3米的听音空间,以及相对合理的装潢布局,这样对音箱的限制就相对较宽泛,也有条件相对更加真切的重现多数唱片里的“现场”。
其次是整套器材表现出的相对中性无染的个性,以及良好的透明度、解析力、速度感和空间感等基础条件,这些特点都比较适合中远距听音。而且由于是同系列西装器材,功放与音箱的配合具有天然的默契,在进行中远距听音时不致造成因功放控制力不足引起的整体平衡度失衡以及音场的含混虚浮。
还有就是JET高音单元先天具有较佳的扩散性与延伸性,Audax中音单元也具有不错的指向性,而铝音盆低音单元快速有力,线条清晰,这些特点使得音箱具有不错的音场表现力,在进行中远距听音时也不易产生高低音平衡度的问题。另一方面,中远距听音,在某种程度上也弥补了这款相对我的听音空间不太足够的中小型落地箱在低频规模以及延伸上的一点欠缺。
最后的因素应该是我后期在电源处理器、线材、避振钉、器材架以及音箱底座等方面的完善,经过这些实践,我觉得均衡完备、调教得当的系统远比花大价钱购买几件高级器材来的重要。

雨点稀疏,待机状态的系统静如深海,周围显得更加宁静,我没有起身播放任何唱片,继续任思绪随意飘飞。
也许这些耗费财力、体力、脑力的活动本身就是音响的乐趣所在,也是芸芸烧友孜孜不倦的原因,现代音响已高度发展到广泛的超越了其基本功能,被不同的人赋予了更多的外延。但就其基本性能而言,似乎并没有多大的发展。
现代音响做到听起来“HI-FI”容易,但要准确完整的还原现场,需要的不光是技术指标,对唱片录音者和录音器材、唱片生产者和生产器材、音响器材生产者和使用者都有无尽的要求,而且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恐怕这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高级音响的丛林里,我们披荆斩棘、上下求索,寻觅的到底是什么?
但另一方面,音响器材、唱片的差异并不足以大到成为听音者与音乐之间的鸿沟,我想更多更大的鸿沟可能在于人心,而即使现代音响可以做到99.99%的还原现场,面对一个失去大师、失去孕育大师的土壤(至少是音乐大师)的时代,面对拙劣、轻浮、矫揉造作、随意篡改的演绎,音响器材的真意又何在?
也许只有在唱片里、音箱间依稀追忆曾经的大师和永不磨灭的美,这就是现代音乐与音响的悲哀之处,失去了鲜活的、朝气蓬勃的当代音乐的传承,就象鱼儿脱离了水,我们只能吃着鱼罐头遐想万千。
也许尽量准确的重播好手头这些喜爱的唱片,就是对这悲哀的最大慰藉,尽量细致的解读这些唱片里的音乐,就是对逝去大师的最好敬仰。
窗外雨渐渐停了,我坐在沙发上,品味这沉静的夜。。。








(以上这张照片摄于调整前)
最后编辑维克 最后编辑于 2008-06-28 14:32:33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沉静的夜——关于调整音箱摆位的实践与思索

写得真好
TOP
3#

回复:沉静的夜——关于调整音箱摆位的实践与思索

是常州的吗,写得很好哟,好文笔.
TOP
4#

回复:沉静的夜——关于调整音箱摆位的实践与思索

知行合一
TOP
5#

很久没有这么好的帖了!

置顶
音响的乐趣,在于演奏。
欢迎到访我的博客http://adam.lee.vip.blog.163.com/
累的时候听着音乐睡一会,闲的时候搞搞音响乐在其中。
TOP
6#

回复: 沉静的夜——关于调整音箱摆位的实践与思索

同感,我也在尝试相同的工作。把间距缩小,减小TOE-in。只是尚未找到平衡点。
TOP
7#

回复:沉静的夜——关于调整音箱摆位的实践与思索

好文!!!
http://www.mydcentre.com
TOP
8#

回复:沉静的夜——关于调整音箱摆位的实践与思索

相当详细说明了摆位的至关重要性
耳朵:听CD弦音 眼睛:看胆光隐约 心情:随乐韵荡漾……
TOP
9#

回复:沉静的夜——关于调整音箱摆位的实践与思索

好帖!好文!
TOP
10#

回复:沉静的夜——关于调整音箱摆位的实践与思索

多上点图片、多加点小标题就更方便阅读了,就更好了!
真诚交流,不说假话。
TOP
11#

回复:沉静的夜——关于调整音箱摆位的实践与思索

真切的感受.
细腻的描述
流畅的文笔.
好文!好文!
赞!
TOP
12#

回复:沉静的夜——关于调整音箱摆位的实践与思索

音乐与音响结合
TOP
13#

回复:沉静的夜——关于调整音箱摆位的实践与思索

联城众志志成城;
盟约立誓比天高;
音韵悠扬飘袅袅;
响彻云霄照九州!
【走向国际,努力尊定「中国声」标准!】
TOP
14#

回复:沉静的夜——关于调整音箱摆位的实践与思索

    少见的好文章。作者多年耒对音乐、音响认真思考的结晶。浓缩在一篇短文中,功力不一般。《还有联贯全文的雨、沉静的夜》。
   巧合的是,我的听音室也是2米9高、4.5米宽、7、3米长。音箱离后墙2、08米。很少端坐皇帝位听音乐。
在G弦上……
TOP
15#

回复: 沉静的夜——关于调整音箱摆位的实践与思索

原帖由 胡敏强 于 2008-6-30 18:37:00 发表
是常州的吗,写得很好哟,好文笔.   


是的,而且算是土生土长的常州人。


此文只是有感而发,随性为之,不过是一家之言而矣。
发上来别无所求,只愿能与静心思考的同好共享。

再贴几张周遍器材的照片。

器材架与避振钉


音箱底座及订垫


电源处理器
最后编辑维克 最后编辑于 2008-07-01 21:54:42
TOP
16#

回复:沉静的夜——关于调整音箱摆位的实践与思索

哈,真是常州自己人哟.欢迎来玩吗.
TOP
17#

回复:沉静的夜——关于调整音箱摆位的实践与思索

今夜我这里也下雨,
TOP
18#

回复:沉静的夜——关于调整音箱摆位的实践与思索

LZ也玩摄影,机器是CANON 40D, 镜头可是35mm F1.4L?
http://www.mydcentre.com
TOP
19#

回复:沉静的夜——关于调整音箱摆位的实践与思索

好文!靓图!
……每天保持阳光的心态……
TOP
20#

回复:沉静的夜——关于调整音箱摆位的实践与思索

好文啊!和清晨一样让人心清气爽!
诚求叶立老师的前级,有源、无源的都要!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