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什么说:声场声像高低定向(定位),是对立体声系统提出的最严... [复制链接]

21#

回复: 声场声像高低定向(定位),是对立体声系统提出的最严格要求。

前面曾经说过:日常生活中,当两个人面对面谈话的时候,我们能够明确他的声音方向和高低方位;当一群人面对面谈话的时候,我们仍然能够明确他们的声音方向和高低方位。这是因为这些发声点传来的声音已经“具备”或者说已经“包涵”了辨别这些声音方向和高低方位的信息。而且,距离越近,所包涵辨别这些声音方向的信息、特别是高低方位的信息就越丰富。

麦克风录音时,它距离录音对象总是比较近的,由于位置和距离的关系,麦克风能录音下辨别声音方向和高低方位的信息就比较丰富。辨别声音方向和高低方位的信息甚至比我们听现场时的贵宾席位还要好。

立体声系统鉴别前后左右上下(高低)方位的信息已经存在于我们手上的唱片里。这些信息是怎样获得的呢?

立体声系统鉴别前后左右方位的信息,自然环境条件下时(人为加工先不谈)主要包括1、发声点的声音达到两主麦克风时的强弱对比(信息);2、发声点的声音达到两主麦克风的时间(相位)延迟的差别关系(信息);3、发声点的声音经地面反射达到两主麦克风时的强弱对比(信息);4、发声点的声音经地面反射达到两主麦克风时的时间(相位)延迟的差别关系(信息)。5、发声点的声音达到两主麦克风时频谱变化关系等。

如果我们的音响系统能够把这些差别精细的信息准确地还原出来,辨别前后左右方位(定位)那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而且我们的耳朵天生就对前后左右具有较强的辨别能力,实际生活中相信大家应该有这些方面的、非常明确的“声象定位”体会。

立体声系统鉴别高低方位的信息也是怎样获得的呢?自然环境条件下时(人为加工先不谈)主要依靠1、发声点的直达声与经地面反射达到两主麦克风的反射声的强弱对比(信息);2、发声点的直达声与声音经地面反射达到两主麦克风的反射声的时间(相位)延迟的差别关系(信息)。即主要依靠发声点与地面反射点的声音强弱对比(信息)和声音时间(相位)延迟的差别关系(信息)。3、发声点的直达声与经地面反射达到两主麦克风的反射声的频谱差别(信息)等。

如果我们把地面反射点也看作一个“跟随音源”(滞后于发声点的跟随音源,事实上也是如此),垂直方向就有了“方位”的定向元素条件,高低方位的信息就由此产生。

但是,这些高低方位信息的变化与左右方位信息相比,来得更加细微,垂直方向发声点与“跟随音源”的方位角往往以比较小,时间(相位)延迟的差往往在几ms以内,要想音响系统能够精准的还原他们,这就对对音响系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另外,人的两耳是水平生长的,天生具来就对水平方向的前后左右方位有着比较好的辨别能力,而对垂直方向的方位辨别能力比较差。因此,就有了本帖子的标题。——声场声像高低定向(定位),是对立体声系统提出的最严格要求。

玩HIFI的目标就是要尽可能的还原HIFI(高保真),唱片有什么就应该尽量还原出什么,没有的东西就不应该有。立体声的录音就应该有立体声定向(定位)的再现,…………
但是立体声定向(定位)的再现并不容易获得,优秀的立体声“高保真”还原需要音响系统具备良好且平坦的频率特性,优秀的动态、瞬态能力,足够的信噪比,丰富流畅的信息量,尽可能小的相位延时等等,并且要求两个声道各项指标完全一致。

尤其是瞬态反应特性和相位延时特性的一致性更是非常重要,因为根据声学研究的成果表明,许多立体声定向(定位)的再现都与相位延时有关。虽然我们不可能使系统从“信号产生——放大——传输——电声还原”的全过程做到没有相位延时和相位失真,但是尽可能地改善瞬态反应特性,尽可能减小相位延时,尽可能减小相位失真,并尽可能使两个声道的相位特性和各项指标完全一致,还是可以努力和控制的。
(未完待续)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2#

回复: 声场声像高低定向(定位),是对立体声系统提出的最严格要求。

老实说,在还没有接触《声学》的1991年以前,我也一直认为“如果两只音箱的强度级差ΔL不为0,此时听音感觉声音偏向较响的一只音箱”是唯一的左右定向根据,而且当时自己的音响系统也不能表现声象的高低方位感,那时侯我对声音的认识水平恐怕还不如现在的大多数发烧友。

后来才知道,德·波埃效应(3)如果强度级差ΔL=0(即两只音箱的声强度级完全相等),但两只音箱的时间差Δt不为0(存在延时或说存在相位差),此时感觉声音向先到达的那只音箱方向移动。如果时间差Δt大于等于3ms时,感觉声音完全来自先到达的那只音箱方向。

哈哈!这样,两只音箱的声强度级就不再是左右定向的唯一根据了。

在实验室里,我甚至把延时5ms的声道加大两倍以上的功率,声音仍然是感觉是来自信号没有延时的音箱一方…………

后来还慢慢知道,声音的强弱对比也不是远近距离感的唯一根据,因为李开试验提示,只要适当控制两声源(左、右声道扬声器)的强度、相位,就可以获得一个范围广阔(角度、深度)的声像移动场。

说真的,《声学》真的非常能吸引我的兴趣!大概会成为终身感兴趣的爱好之一吧。……………
(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8-01-08 00:52:37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3#

回复: 声场声像高低定向(定位),是对立体声系统提出的最严格要求。

系统从“信号产生——放大——传输——电声还原”的全过程中,相位延时及相位失真最严重最突出的环节,是电声还原——即箱子。它与分频器的设计、分频器元件品质、扬声器电声参数、箱子的形体设计等等关系非常密切。从电声学的角度,可以分析发现分频器的设计、分频器元件品质、扬声器电声参数与相位延时及相位失真的关系。下面则是准备从声学的角度,分析箱子的形体设计对相位延时及相位失真的一些影响。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4#

回复: 声场声像高低定向(定位),是对立体声系统提出的最严格要求。




一些图片怎么就贴不上来呢?郁闷!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8-01-10 08:45:20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5#

回复:声场声像高低定向(定位),是对立体声系统提出的最严格要求。

基础声学知识:
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遇到无限大障板上的一个小孔时,如果小孔的尺寸比波长小的多,则小孔会将原来的平面波变为球面波,衍射现象如下图所示:
1、声波传输时遇到小孔时产生衍射

当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遇到与波长尺寸同一数量级大小的障碍物时,会在障碍物的边缘处发生类似小孔的衍射现象。当障碍物尺寸比波长大时,边界诱发的衍射声波为球面波,它们跟原来声波的组合后形成特殊的波阵面,见下图:
2、声波在传输时遇到障碍物时产生衍射

理想的点声源假设有如下特征:
1)        半径无限小,因此向各个方向辐射的声压都一样。因此从较近距离看,它发出的声波为球面波。
2)        假如该点声源受激发,则所有频率下其声压和相位响应都是平直的。因此把该点声源置于无限大障板上,所有频率下其声压和相位响应同样也是平直的。


为了便于分析,我们把多分频的箱子上扬声器看成是不同频率段下的“理想的点声源”。

根据《关于障板形状对单元频率响应影响的分析》一文(作者:肖鹏)中的研究结论:有限大障板的尺寸和形状影响了理想点音源辐射到观察轴上的频率特性,其频率波动的形式和峰、谷点受点声源到障板边缘上各点的距离影响。为了减少这种影响,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点声源在障板上的位置,来达到降低波动的效果。
(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8-01-08 13:47:01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6#

回复:声场声像高低定向(定位),是对立体声系统提出的最严格要求。

在现实的设计中不可能找到理想的点声源,或者该种理想状态仅在某些频率下有效。
对于一指定口径的扬声器单元,我们可以认为,波长大于指定口径周长以下的频率,声波为球面波(或半球面波)。障板形状以及障板平面将对这些频率产生障板边缘衍射和障板平面反射的影响。

(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8-01-08 14:13:44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7#

回复: 声场声像高低定向(定位),是对立体声系统提出的最严格要求。

原帖由 笑笑生 于 2008-1-8 14:15:00 发表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08-01-08 14:15
回复: 声场声像高低定向(定位),是对立体声系统提出的最严格要求。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8-1-6 13:03:00 发表

“一种观点认为,不同声音来源的高低之分,是最考验系统的,……”我比较支持这个观点。

呵呵,这个帖子似乎是从我前面的跟帖而来的?
我的原贴是:

“一种观点认为,不同声音来源的高低之分,是最考验系统的,但是,有一种相反的观点支持你的看法,这种观点认为,人耳是无法明确分辨出声源高度!”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129269-4.aspx

既然解答了前面一个观点,也请解答一下后面一个观点,或者用前面赞同的一个观点反驳后面一个反对的观点!





好啊!如果说“这种观点认为,人耳是无法明确分辨出声源高度!” 那么,如果你在室外,天空上的雷声你也认为是从任意高度上传来的吗?例如你认为从地面方向传来等等。????哈哈!这显然绝对不会弄错吧。

有一种情况:假如你在一个隔音效果很好的房间里,且只有一个二十来厘米见方的小排气窗与外界连通,这时候,室外任何声音只能从排气窗传进来。由于“小孔衍射”的作用将原来有方向的平面波变为了球面波,因此,室外任何方向传来的声音,对室内的人来说,感觉到的“方向”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来自这个二十来厘米见方的小排气窗。而且排气窗的高低方位也是明确的,只是完全失去了对室外声源的方位判断能力。
但是当你贴近排气窗,其距离小于球面波形成的距离时,你将可恢复对室外声源的方位判断能力。

虽然人的两耳是水平生长的,天生具来就对水平方向的前后左右方位有着比较好的辨别能力,而对垂直方向的方位辨别能力比较差。但是仍然具有鉴别上下高低方位的能力。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8-01-08 20:13:15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8#

回复: 声场声像高低定向(定位),是对立体声系统提出的最严格要求。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8-1-8 14:12:00 发表
在现实的设计中不可能找到理想的点声源,或者该种理想状态仅在某些频率下有效。
对于一指定口径的扬声器单元,我们可以认为,波长大于指定口径周长以下的频率,声波为球面波(或半球面波)。障板形状以及障......


音源辐射到障板边缘上各点将产生衍射现象,并能够以障板边缘为中心形成一独立球面波,这个声波与音源声波存在相位延时和“跟随”的关系,延时量可由音源中心到障板边缘的距离决定;当相位延时小于1ms时,具有“早期反射”和“前腔效应”的某些客观特征。例如它可干扰音源声音的纯净度,使声象聚焦变差等。

音源辐射到障板上的声波的1/4波长小于音源中心到障板边缘的距离的以上频率,还能产生反射现象;反射波也存在相位延时和“跟随”的关系;反射的声强度则与障板反射面积的大小有关。

当障板是平面时,反射波的方向与球面波位于(到达)障板的切线相同;即当障板是平面时,且扬声器安装在障板平面上,反射波的方向将与障板成垂直方向传播。通常的音箱前障板大多数是一平面,这时候障板上的反射波将与扬声器同一方向传播给听音者。由于大多数音箱高宽都不会超过2米,形成的反射相位延时将小于1ms;这类相位延时小于1ms的反射称为早期反射。早期反射最主要的客观负面影响是引起声音的混乱浑浊,干扰音源(扬声器)声音的纯净度,使声象聚焦变差。

由于立体声定向(定位)的再现都与相位延时有关,障板边缘衍射也好,障板早期反射也罢,他们都产生了相位延时的另外独立的“跟随”声源,这些相位延时了的声波在“跟随”音源的过程中,能“抵消或者叠加”录音中原有的相位延时信息,使立体声定向(定位)的再现大打折扣。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选择箱子?或者怎样设法减少这些负面影响呢?
(未完待续)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9#

回复: 声场声像高低定向(定位),是对立体声系统提出的最严格要求。

原帖由 sprs 于 2008-1-9 10:33:00 发表
原帖由 烧海.无涯 于 2008-1-9 9:09:00 发表
好贴.听多次现场真没感觉乐器明显的定位或形体..


同感!而且是前5排中间也一样。

但同时我也同意松香味大侠的观点,高低的定位是可......


前面曾经说过:日常生活中,当两个人面对面谈话的时候,我们能够明确他的声音方向和高低方位;当一群人面对面谈话的时候,我们仍然能够明确他们的声音方向和高低方位。这是因为这些发声点传来的声音已经“具备”或者说已经“包涵”了辨别这些声音方向和高低方位的信息。而且,距离越近,所包涵辨别这些声音方向的信息、特别是高低方位的信息就越丰富。

麦克风录音时,它距离录音对象总是比较近的,由于位置和距离的关系,麦克风能录音下辨别声音方向和高低方位的信息就比较丰富。辨别声音方向和高低方位的信息甚至比我们听现场时的贵宾席位还要好。

所以,立体声系统鉴别前后左右上下方位的信息,在录音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于母带(唱片)中,或者已经丢失。它并不是“通过(我们的)房间的堂音来辨别高低”。

试想,我们的房间的“堂音”在没有任何改变的时候,为什么仍然听出一些唱片前后左右上下方位感非常好,而一些唱片前后左右上下方位感非常差呢?这就说明我们的环境尽管对声音的还原有着非常明显影响,但是唱片里原来纪录的信息仍然占主导地位。
源头的误差后面怎么也无法弥补!!!!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8-01-09 13:53:15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0#

回复: 声场声像高低定向(定位),是对立体声系统提出的最严格要求。

说到障板边缘衍射,最容易出现明显问题的情况,就是增加了“超高音”的系统。通常表现是高频不够自然不够流畅,有类似高频失真的“毛刺感”,高频过亮过刺等…………
这些情况往往就是障板边缘衍射引起的现象。

去年5.1陪同湖南的一发烧友到桂林我的一位老烧友家“发烧”,主人是一位非常认真甚至到了“严肃级”的发烧友。几曲下来湖南的烧友就发现了类似问题,后来在湖南烧友的建议下,在超高音前面到前障板边缘部分铺垫一张擦眼镜用的“小手帕”(眼镜布),声音立即大为改善。

主人问我这是什么原因?我当时就告诉主人说:这就是障板边缘衍射引起的问题。铺垫了眼镜布能有效地控制并减少了障蔽边缘衍射效应,大大降低了障蔽边缘衍射效应的影响,超高频出来的声音就能够自然流畅了许多。

但是,有的主人并不能发现这些问题,外人就不好给什么建议了。就算是给了建议,主人也不一定能够接受,更不用说采纳。今天借论坛这块宝地,给所以玩“超高音”的朋友一个经验借鉴,信不信就是自己的事了,外人总是不好说得太多的。
(未完待续)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1#

回复: 声场声像高低定向(定位),是对立体声系统提出的最严格要求。

原帖由 吹水公 于 2008-1-8 17:09:00 发表
原帖由 cktony 于 2008-1-8 17:06:00 发表
可听听布烈頓的諾亞方丹,最能听出高高低低,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
这種声音,MIRA GRAND是强項.
找到用同一喇叭的烧友 老兄是香港的吧


布烈頓的諾亞方丹不太了解,相信一定是对好DD。能不能上张照片让我开阔眼界啊?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8-01-10 00:09:01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2#

回复: 声场声像高低定向(定位),是对立体声系统提出的最严格要求。

非常遗憾!一些可帮助理解的图片传不上来,晕!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3#

回复: 声场声像高低定向(定位),是对立体声系统提出的最严格要求。

由于立体声定向(定位)的再现都与相位延时有关,障板边缘衍射也好,障板早期反射也罢,他们都产生了相位延时的另外独立的“跟随”声源,这些相位延时了的声波在“跟随”音源的过程中,能“抵消或者叠加”录音中原有的相位延时信息,使立体声定向(定位)的再现大打折扣。

那么,我们如果非常注重立体声象还原效果,我们应该怎样选择箱子?或者怎样设法减少这些负面影响呢?

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证明,障板边缘衍射与障板边缘的锐利度以及形状有关,将障板边缘进行圆弧或半抛弧线处理,甚至进行斜面倒边处理,障板边缘衍射干扰将会大幅度降低。
实验和理论分析还证明,障板早期反射与障板面积大小以及扬声器安装的位置有关,减小障板面积,或者将扬声器安装在偏离障板几何中心时,障板早期反射干扰将会大幅度降低。


在这些方面,问题最突出的和问题解决得最好的箱子,我们都能够在英国的品牌箱里找到。

早期英国品牌箱产品代表——天朗,就是障板边缘衍射干扰和障板早期反射干扰比较突出的代表。它的障板边缘大多成比较锐利的直角,加上使用了较大口径的同轴扬声器单元,障板面积设计得又比较宽大,造成了较突出障板边缘衍射干扰和较明显的障板早期反射干扰。因此,使用同轴扬声器的初衷——是以接近理想点声源的方法获得较好的立体声像还原,但结果由于较突出障板边缘衍射干扰和较明显的障板早期反射干扰,实际使用中发现,这类障板边缘做成锐利的直角、且障板面积设计得比较宽大的箱子,立体声像还原方面的表现却不如人意,至少是没有达到同轴扬声器接近理想点声源应该达到的立体声像还原水平。所以,这类障板边缘做成锐利直角且障板面积设计得比较宽大的箱子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必然的结果。

非常有趣的是,现代英国品牌箱产品代表——B&W,却是在这些问题上解决得最好的箱子之一。尤其是以B&W802以上的产品,他们的障板边缘都进行了圆弧或半抛弧线处理,障板的面积也采取了尽量的减小化处理设计,甚至几乎没有障板。由于这样的设计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障板边缘衍射干扰和障板早期反射干扰,使单元发出的声音尽可能地保持原来信号中已有的频率相位延时特征(方位信息),他们虽然没有采用同轴扬声器接近理想点声源的单元,实际使用中发现,这类箱子有着非常好的指向性和立体声像还原能力。

所以,现代箱子的主流设计是:障板边缘圆弧或半抛弧线处理(至少是进行斜面倒边处理);障板的面积尽量采取减小化设计;主要影响立体声象形成的中高频单元,采取尽量靠近安装方式并考虑分频点相位衔接问题。


看图说话:








(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8-01-12 09:41:49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4#

回复: 声场声像高低定向(定位),是对立体声系统提出的最严格要求。

为什么书架箱的立体声像还原能力往往都比落地箱要好许多?
根据现代箱子的主流设计理念:1、障板边缘圆弧或半抛弧线处理(至少是进行斜面倒边处理);2、障板的面积尽量采取减小化设计;3、主要影响立体声象形成的中高频单元,采取尽量靠近安装方式并考虑分频点相位衔接问题。
从中便可获得答案。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5#

回复: 声场声像高低定向(定位),是对立体声系统提出的最严格要求。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8-1-10 20:36:00 发表
为什么书架箱的立体声像还原能力往往都比落地箱要好许多?
根据现代箱子的主流设计理念:1、障板边缘圆弧或半抛弧线处理(至少是进行斜面倒边处理);2、障板的面积尽量......


上图中B&W802的中高频单元,就采取了尽量靠近安装的方式,而且几乎没有障板,箱体和障板边缘采取了圆弧或半抛弧线处理,立体声像还原能力完全可以与设计良好的书架箱比美。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6#

回复: 声场声像高低定向(定位),是对立体声系统提出的最严格要求。

原帖由 凯韵鸣 于 2008-1-10 23:33:00 发表
晕啦!到这里好像和题目有点出入,
单凭箱体边缘的处理就可以讲最严格要求吗?
箱体边缘的处理是声波衍射问题,
我以为先从房间声学处理开始,


前面反复强调:对于立体声还原系统而言,音场的大小、音像的高低定向(定位),环境的影响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看来老兄是半路杀出来的了。??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7#

回复: 声场声像高低定向(定位),是对立体声系统提出的最严格要求。

原帖由 凯韵鸣 于 2008-1-10 23:53: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8-1-10 23:41: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凯韵鸣 于 2008-1-10 23:33:00 发表
晕啦!到这里好像和题目有点出入,
单凭箱体边缘的处理就可以讲最严格要求吗?
箱体边缘的......


关于环境的问题,已经有许多讨论。我的意见和观点在这里有明确的阐述。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126340.aspx

关于录音,国际公认的著名录音(唱片)应该可以作为参考标准吧。?我就是这样认为的。当然可能会有不同意见哦。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8#

回复: 声场声像高低定向(定位),是对立体声系统提出的最严格要求。

前面说到:“上图中B&W802的中高频单元,就采取了尽量靠近安装的方式,而且几乎没有障板,箱体和障板边缘采取了圆弧或半抛弧线处理,立体声像还原能力完全可以与设计良好的书架箱比美。”——这不说明它在其他方面表现都十分优秀,不要误会!

就音像的前后左右高低定向(定位)而言,除了箱子设计的影响以外,信号源的影响应该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实际上功率放大器和线材、脚钉等等也能产生明显影响,可以说,每一个细微的环节变化都会带来可闻的声音改变,这也是音响好玩、并令人沉迷的地方。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9#

回复: 声场声像高低定向(定位),是对立体声系统提出的最严格要求。

原帖由 笑笑生 于 2008-1-11 17:35:00 发表
[quote]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8-1-6 13:03:00 发表

好啊!如果说“这种观点认为,人耳是无法明确分辨出声源高度!” 那么,如果你在室外,天空上的雷声你也认为是从任意高度上传来的吗?例如你认为......


请看清楚我的标题!我的观点就是基于我的标题展开讨论的。
如果我们之间理解上有出入,那是认识上的差别。系统包括环境,谁都知道。但是前面我早说过:对于立体声还原系统而言,音场的大小、音像的高低定向(定位),环境的影响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另外请问,对于立体声还原系统,这里定义的“声源”指的不是两立体声音箱是什么呢?!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40#

回复: 声场声像高低定向(定位),是对立体声系统提出的最严格要求。

原帖由 笑笑生 于 2008-1-11 18:46:00 发表

天上的雷声与音响的雷声,你觉得是一样的听感?你的话题是从我那个回答展开的,前面你不是愿意回答我的问题么?既然是回答,现在还这么说就没有意思了!


首先声明:即使没有你的话题,我的话题一样会说!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天上的雷声本来就不是立体声系统出来的声音,怎么会一样?
你不如直接说:你所说的“声源”指的不是两立体声音箱出来的声音不就完事了!?

但是,讨论立体声系统的声音还原,“声源”指的却是自然界的“声源”,你要说明什么呢?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