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介绍全部RCA Living Stereo系列54张SACD的内容与听感 [复制链接]

查看: 86546|回复: 89
21#

回复:陆续介绍一下RCA Living Stereo系列54张SACD的内容与听感

海飞兹小提琴协奏曲HEIFETZ VIOLIN CONCERTOS SACD
  海飞兹(jascha Heifetz,1901-1987)是20世纪最杰出、也是最传奇的小提琴大师,同时也是自帕格尼尼以来,对于小提琴的演奏有着重要影响力的巨匠。他的演奏曲式霸气而恢弘、技巧高超精确而完美、从不拉错一个音。著名的小提琴家克莱斯勒(fritz Kreisler)在听了他的演奏后,对着学生说「我不用吃这行饭了;剧作家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则是每晚祈祷,希望海飞兹能够拉错音。

Musicians:
Jascha Heifetz, violin
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Walter Hendl, conductor
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
Charles Munch, conductor
RCA Victor Symphony Orchetra
Walter Hendl, conductor

专辑曲目:
Jean Sibelius (1865-1957)
Violin Concertos
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Walter Hendl, conductor
Sergei Prokofiev (1891-1953)
Violin Concerto No. 2
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 Charles Munch, conductor
Alexander Glazunov (1865-1936)
Violin Concertos
RCA Victor Symphony Orchetra, Walter Hendl, conductor
还是那句话,希望该公司能把大全集出齐.
TOP
22#

回复:陆续介绍一下RCA Living Stereo系列54张SACD的内容与听感

德沃夏克&沃尔顿大提琴协奏
皮亚蒂戈尔斯基  大提琴
孟许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
RCA 09026-61498-2

专辑曲目:
Antonin Dvorák (1841-1904)
Cello Concertos
William Walton (1902-1983)
Cello Concertos

  在德沃夏克作品的曲目单上,切不可漏掉他的这首《大提琴协奏曲》。这是继《新大陆交响曲》之后,德沃夏克晚年最重要的作品。比起“新大陆”来,这首协奏曲是更真率、更诚恳的,其中饱含着作者本人更多、更深、更有质量的人生体验和复杂情感。三个乐章都笼罩在一个整体性的苍凉感中。音乐是美丽的,却也饱经风霜,有一股烈士暮年的萧瑟之气,令人想起勃拉姆斯的晚年作品。
  比起著名的富尼埃和塞尔的演奏,皮亚蒂戈尔斯基的大提琴线条虽然纤细些,但变化更多,深浅自如,音色丰润、秀丽。录音之佳,则肯定在富尼埃/塞尔版之上。
  沃尔顿协奏曲的录音更好,光是听第二乐章一头一尾的两下鼓声,便知道低频量感多么足,又多么柔!这首曲子虽然不是太有名,却也在大提琴曲目中有一席之地。表情很有幅度,孤独感里透出顽强的精神活力,音乐语言是接近埃尔加的那种。此曲1957年写成后,沃尔顿题献给皮亚蒂戈尔斯基并由他首演,而此片录音也是1957年。
TOP
23#

回复:陆续介绍一下RCA Living Stereo系列54张SACD的内容与听感

第四排第一张:海菲兹--马克斯·布鲁赫《苏格兰幻想曲》&享利.魏欧当第1&5钢琴协奏曲
    海飞兹是一九○一年二月二日出生於立陶宛的俄国籍小提琴家,他三岁就随父亲学琴。六岁就会拉奏孟德尔颂的小提琴协奏曲,十岁到奥阿的门下受课时立刻就成为大师的高才生。就是在奥阿的门下他第一次学到魏欧当Henry Vieuxtemps (1820-1881)的第四和第五号小提琴协奏曲。同时他十岁就在指挥大师尼基许的指挥下演出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
    Henry Vieuxtemps 的音乐是海飞兹最拿手的,几乎没有一位后世的小提琴家可以在这些曲子上与海飞兹争锋,在这首协奏曲中,海飞兹演奏的是奥阿修订过的版本,在这首协奏曲中,海飞兹不但以技巧取胜,同时也轻易的掌握曲中浪漫风格极难捉摸的一部份。


马克斯·布鲁赫 Max Bruch(1838-1920):
    德国作曲家,自幼受其母(名歌唱家)的教育,显露出杰出的音乐天赋。十四岁获莱茵河畔法兰克福的莫扎特奖学金,受教于希勒、莱耐克等人。
    1858年回乡任教,1865年起先后任科隆音乐厅音乐指导、施瓦茨堡桑德斯豪森亲王的乐队长、斯特恩歌唱协会指挥。1880年任英利物浦爱乐协会音乐指导。1883年回国任布雷斯劳和柏林两地的音乐指导和音乐学院作曲主任。曾先后被剑桥大学、柏林大学、布雷斯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1908年获普赫士功绩勋章。
    他的创作与德国古典传统一脉相承,并受益于对民歌的广泛接触和研究。旋律优美动听,充满激情,曲式严谨自然,音响效果美丽淳朴。写有交响曲、协奏曲、歌剧、清唱剧、室内乐等各种体裁形式的音乐作品。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两首小提琴协奏曲(g小调和d小调)、《苏格兰幻想曲》、歌剧《罗勒莱》等。

享利.魏欧当Henry Vieuxtemps (1820-1881)


Musicians:
Jascha Heifetz, violin
New Symphony Orchestra of London
Sir Malcolm Sargent, conductor

Selections:
Max Bruch (1838 - 1920)
1.-3. Violin Concerto No. 1 in G Minor, Op. 26
4.-7. Scottish Fantasy, Op. 46
Henry Vieuxtemps (1820-1881)
8.-10. Violin Concerto No. 5 in A Minor, Op. 37

Recorded 1962 and 1961
TOP
24#

回复:陆续介绍一下RCA Living Stereo系列54张SACD的内容与听感

赛萨尔·弗兰克“D小调交响曲”&斯特拉文斯基“彼得鲁什卡”
赛萨尔·弗兰克

  赛萨尔·弗兰克 Cesar Franck,(1822-1890)法国作曲家、管风琴演奏家,原籍比利时,十二岁毕业于列日音乐学校。1836年随家迁居巴黎,后入巴黎音乐院学作曲与钢琴。1842年以后开始演奏家的生涯,并从事作曲和教学。早期作品很少流传。1858年任教堂管风琴手,但主要仍从事教学。生活清苦严谨,紧张而有规律。由于教堂的工作和对管风琴演奏的陶醉,他转向宗教仪式音乐和管风琴音乐的创作。

  1872年应聘任巴黎音乐院管风琴班教授,同时仍私人教授作曲。他支持学生大胆新颖的造,造就了一个完整的作曲学派,丹第、肖松、杜帕克等都是他的学生。经过多年探索,最后五年终于写出了他最着名的《d小调交响曲》、《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D大调弦乐四重奏》等,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特征:旋律气质非凡,表现力深刻,和声新颖,结构坚实协调。特别是“循环形式”的出色运用,可以说是他的独创。1890年外出上课时被马车撞倒,从此健康恶化,于同年逝世。

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1882--1971):

    斯特拉文斯基无疑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也是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斯特拉文斯基有点像画家毕加索,在艺术界中扮演了一个变色龙的角色,一生风格数变。不过花样翻新尽在形式语言,不涉社会现实,也并不怎么能触及思想和灵魂。尽管他也写过诸如《圣诗交响曲》等宗教题材或《浪子的一生》等关于人生的作品,在总体上还是倾向于形式大于内容。所以进入二十世纪中后,形式语言五花八门,斯氏的风头便被新一代的后浪盖过,作品听来便有“隔夜”之感,常新的反而显得旧了。
  在斯氏之后,现代音乐进入了空前繁盛的繁殖期,论深度,论广度,论极端性,都有佼佼者,斯特拉文斯基便较少有人提了。不过这倒无损他“始作俑者”的历史地位。他后来的作品尽管不乏珠玉之作,但深刻者不多,能留在爱乐者(包括我)心目中的,还是早年的三部芭蕾舞剧。

  在这几套斯氏赖以扬名立万并继续为其后人带来高收入(包括乐谱和唱片的出版发行)的作品中,单论聆听,还是选《彼得鲁什卡》。

Musicians:
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
Pierre Monteux, conductor
Bernard Zighero, piano

专辑曲目:
Cesar Frank (1822-1890)
1.-3. Symphony in D Minor

Igor Stravinsky (1882-1971)
4.-19. Petrouchka

Total Time: 74:08
Recorded in 1961 and 1959
TOP
25#

回复:陆续介绍一下RCA Living Stereo系列54张SACD的内容与听感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ANNA MOFFO 咏叹调(选自浮士德、波希米亚人等)
Musicians:
Anna Moffo, soprano
Rome Opera Orchestra
Tullio Serafin, conductor

Selections:
Charles Gounod (1818-1893)
Faust
1. Airdes bijoux/Jewel Song
Giacomo Puccini (1858-1924)
La Boheme
2. Mi Chiamano Mimi
Giacomo Meyerbeer (1791-1864)
Dinorah
3. Ombre legere/Shadow Song
Georges Bizet (1838-1875)
Carmen
4. Je dis que rien ne'epouvante (Micaela's Air)
Gioachino Rossini (1792-1868)
Semiramide
5. Bel raggio lusinghie
Giacomo Puccini
Turandot
6. Signore, ascolta
7. Tu che di gel sei cinta
Leolao Delibes (1836-1891)
Lakme
8. Air des clochettes/Bell Song

Total Time: 44:27
Recorded in 1960
TOP
26#

回复:陆续介绍一下RCA Living Stereo系列54张SACD的内容与听感

贝多芬第5&6交响曲(孟许指挥)SACD

演奏:波士顿交响乐团 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
指挥:查尔斯.孟许 Charles Munch

专辑曲目: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
1.-4. 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 67
5.-9. Symphony No. 6 in F, Op. 68 "Pastoral"

Total Time: 68:45
Recorded in 1955
TOP
27#

回复:陆续介绍一下RCA Living Stereo系列54张SACD的内容与听感

鲁宾斯坦演奏肖邦第一和第二号钢琴协奏曲

Musicians:
Arthur Rubinstein, piano
New Symphony Orchestra of London (No. 1)
Stanislaw Skrowaczewski, conductor
Symphony of the Air (No. 2 )
Alfred Wallenstein, conductor

专辑曲目:
Frederic Chopin (1810-1849)
1.-3. Piano Concerto No. 1 in E Minor, Op. 11
4.-6. Piano Concerto No. 2 in F Minor, Op. 21

Total Time: 70:45
Recorded in 1961 and 1958
TOP
28#

回复:陆续介绍一下RCA Living Stereo系列54张SACD的内容与听感

拉赫玛尼诺夫&普罗柯菲耶夫钢琴协奏曲

范克莱布演奏
拉赫玛尼诺夫 Sergey Rakhmaninov (1873.4.1-1943.3.28):
   俄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4岁从母学习钢琴,9岁进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钢琴,12岁转入莫斯科音乐学院继续学习钢琴和作曲。毕业后从事演奏、指挥和作曲。1904年起,任莫斯科大剧院指挥。1906年侨居德国,此时进入创作高峰期。1918年赴美演出,后定居美国。二次大战期间(1939-1945)多次举办音乐会,将收入捐给苏联国防基金会。
    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创作属晚期浪漫主义的音乐观和风格,与柴科夫斯基的音乐有较密切的联系。他的作品,曲调气息宽广、舒展优美、忧郁深沉,具有鲜明的俄罗斯民族风格和民间风俗的刻画。他的钢琴作品,技巧高超、气势宏大、音响浓郁厚实、力度对比强烈。作为指挥家,诠释格林卡、柴科夫斯基、格里格等作曲家的作品极具特色。
    他的主要作品有:交响曲4首、交响诗、钢琴协奏曲4首、奏鸣曲、变奏曲、前奏曲25首、练习曲18首、狂想曲、组曲、舞曲、小品及歌剧等。

谢尔盖·普罗柯菲耶夫 Sergei Prokofiev (1891-1953):
    前苏联作曲家、钢琴家。自幼学习音乐,1904年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在毕业演奏会上独奏自己创作的《降D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并获安东·鲁宾斯坦奖。最初以钢琴家身份活跃在国内外乐坛。
他早期作品的音乐语言清新而有朝气,继承了古典传统而又有大胆革新的精神,某些作品则受现代主义影响;晚期作品风格简朴而抒情,尤以《第七交响曲》最为典型。主要作品还有童话歌剧《三个桔子的爱情》,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声乐-交响组曲《冬日的篝火》,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灰姑娘》、《宝石花》,清唱剧《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保卫和平》,歌剧《战争与和平》,以及不少钢琴、小提琴的器乐作品。他是当代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

Musicians:
Van Cliburn, piano
Symphony of the Air
Kiril Kondrashin, conductor
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Walter Hendl, conductor

专辑曲目:
Sergey Rachmaninoff (1873-1943)
1.-3. Piano Concerto No. 3 in D Minor, Op. 30
Sergei Prokofiev (1891-1953)
4.-6. Piano Concerto No. 3 in C, Op. 26

Total Time: 73:15
Recorded live in concert in 1958 and recorded in 1960
TOP
29#

回复:陆续介绍一下RCA Living Stereo系列54张SACD的内容与听感

施特劳斯歌剧选自ELEKTRA & SALOME

著名指挥家莱纳指挥

Musicians:
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Fritz Reiner, conductor
Inge Borkh, soprano
Paul Schoeffler, baritone
Frances Yeend, soprano
Chicago Lyric Theatre Chorus

Selections:
Richard Strauss (1864-1949)

Elektra
1. Elektra's Soliloquy: Allein! Weh, ganz allein
2. Recognition Scene: Was willst du, fremder Mensch?
3. Finale: Elektra! Schwester! Komm mit uns!

Salome
4. Dance of the Seven Veils
5. Final Scene: Ah! Du wolltest mich nicht deinen Mund

Total Time: 67:10
Recorded in 1956, 1954 and 1955
TOP
30#

回复:陆续介绍一下RCA Living Stereo系列54张SACD的内容与听感

第五排第一张:高传真费德勒 HI-FI FIEDLER SACD
此录音是费德勒Fiedler指挥的波士顿大众管弦乐团在立体声初期最经典的录音,不仅仅是选曲通俗迷人,更在于当时RCA Living Stereo的工程师以特殊声道技术所捕捉下来的音响,如今经过母重制后,其SACD更呈现出历来所未曾表现过的惊人音响效果。费德勒在这张CD中的选曲,都是最具有地方色彩、热情而充满管弦乐超技演奏的名曲,像夏布里耶的西班牙( CHABRIER / ESPANA ),就能让人听到SACD对于最棚爆音响的完美呈现,而罗西尼威廉泰尔序曲 ( ROSSINI / WILLIAM TELL OVERTURE )则让人听到古典时代对于乐团音色的平衡与细腻要求。


Musicians:
Boston Pops
Arthur Fiedler, conductor

专辑曲目:
Nikolay Rimsky-Korsakov (1844-1908)
1.-4. Le Coq D'Or - Suite
Gioachino Rossini (1792-1868)
5. William Tell - Overture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1840-1893)
6. Marche Slave
Emmanuel Chabrier (1841-1894)
7. Espana
Ferencz Liszt (1811-1886)
8. Hungarian Rhapsody No. 2
9. Rakoczy March

Total Time: 69:40
Recorded in 1956, 1958 and 1960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