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介绍全部RCA Living Stereo系列54张SACD的内容与听感 [复制链接]

21#

回复:陆续介绍一下RCA Living Stereo系列54张SACD的内容与听感

海飞兹小提琴协奏曲HEIFETZ VIOLIN CONCERTOS SACD
  海飞兹(jascha Heifetz,1901-1987)是20世纪最杰出、也是最传奇的小提琴大师,同时也是自帕格尼尼以来,对于小提琴的演奏有着重要影响力的巨匠。他的演奏曲式霸气而恢弘、技巧高超精确而完美、从不拉错一个音。著名的小提琴家克莱斯勒(fritz Kreisler)在听了他的演奏后,对着学生说「我不用吃这行饭了;剧作家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则是每晚祈祷,希望海飞兹能够拉错音。

Musicians:
Jascha Heifetz, violin
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Walter Hendl, conductor
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
Charles Munch, conductor
RCA Victor Symphony Orchetra
Walter Hendl, conductor

专辑曲目:
Jean Sibelius (1865-1957)
Violin Concertos
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Walter Hendl, conductor
Sergei Prokofiev (1891-1953)
Violin Concerto No. 2
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 Charles Munch, conductor
Alexander Glazunov (1865-1936)
Violin Concertos
RCA Victor Symphony Orchetra, Walter Hendl, conductor
还是那句话,希望该公司能把大全集出齐.
TOP
22#

回复:陆续介绍一下RCA Living Stereo系列54张SACD的内容与听感

德沃夏克&沃尔顿大提琴协奏
皮亚蒂戈尔斯基  大提琴
孟许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
RCA 09026-61498-2

专辑曲目:
Antonin Dvorák (1841-1904)
Cello Concertos
William Walton (1902-1983)
Cello Concertos

  在德沃夏克作品的曲目单上,切不可漏掉他的这首《大提琴协奏曲》。这是继《新大陆交响曲》之后,德沃夏克晚年最重要的作品。比起“新大陆”来,这首协奏曲是更真率、更诚恳的,其中饱含着作者本人更多、更深、更有质量的人生体验和复杂情感。三个乐章都笼罩在一个整体性的苍凉感中。音乐是美丽的,却也饱经风霜,有一股烈士暮年的萧瑟之气,令人想起勃拉姆斯的晚年作品。
  比起著名的富尼埃和塞尔的演奏,皮亚蒂戈尔斯基的大提琴线条虽然纤细些,但变化更多,深浅自如,音色丰润、秀丽。录音之佳,则肯定在富尼埃/塞尔版之上。
  沃尔顿协奏曲的录音更好,光是听第二乐章一头一尾的两下鼓声,便知道低频量感多么足,又多么柔!这首曲子虽然不是太有名,却也在大提琴曲目中有一席之地。表情很有幅度,孤独感里透出顽强的精神活力,音乐语言是接近埃尔加的那种。此曲1957年写成后,沃尔顿题献给皮亚蒂戈尔斯基并由他首演,而此片录音也是1957年。
TOP
23#

回复:陆续介绍一下RCA Living Stereo系列54张SACD的内容与听感

第四排第一张:海菲兹--马克斯·布鲁赫《苏格兰幻想曲》&享利.魏欧当第1&5钢琴协奏曲
    海飞兹是一九○一年二月二日出生於立陶宛的俄国籍小提琴家,他三岁就随父亲学琴。六岁就会拉奏孟德尔颂的小提琴协奏曲,十岁到奥阿的门下受课时立刻就成为大师的高才生。就是在奥阿的门下他第一次学到魏欧当Henry Vieuxtemps (1820-1881)的第四和第五号小提琴协奏曲。同时他十岁就在指挥大师尼基许的指挥下演出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
    Henry Vieuxtemps 的音乐是海飞兹最拿手的,几乎没有一位后世的小提琴家可以在这些曲子上与海飞兹争锋,在这首协奏曲中,海飞兹演奏的是奥阿修订过的版本,在这首协奏曲中,海飞兹不但以技巧取胜,同时也轻易的掌握曲中浪漫风格极难捉摸的一部份。


马克斯·布鲁赫 Max Bruch(1838-1920):
    德国作曲家,自幼受其母(名歌唱家)的教育,显露出杰出的音乐天赋。十四岁获莱茵河畔法兰克福的莫扎特奖学金,受教于希勒、莱耐克等人。
    1858年回乡任教,1865年起先后任科隆音乐厅音乐指导、施瓦茨堡桑德斯豪森亲王的乐队长、斯特恩歌唱协会指挥。1880年任英利物浦爱乐协会音乐指导。1883年回国任布雷斯劳和柏林两地的音乐指导和音乐学院作曲主任。曾先后被剑桥大学、柏林大学、布雷斯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1908年获普赫士功绩勋章。
    他的创作与德国古典传统一脉相承,并受益于对民歌的广泛接触和研究。旋律优美动听,充满激情,曲式严谨自然,音响效果美丽淳朴。写有交响曲、协奏曲、歌剧、清唱剧、室内乐等各种体裁形式的音乐作品。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两首小提琴协奏曲(g小调和d小调)、《苏格兰幻想曲》、歌剧《罗勒莱》等。

享利.魏欧当Henry Vieuxtemps (1820-1881)


Musicians:
Jascha Heifetz, violin
New Symphony Orchestra of London
Sir Malcolm Sargent, conductor

Selections:
Max Bruch (1838 - 1920)
1.-3. Violin Concerto No. 1 in G Minor, Op. 26
4.-7. Scottish Fantasy, Op. 46
Henry Vieuxtemps (1820-1881)
8.-10. Violin Concerto No. 5 in A Minor, Op. 37

Recorded 1962 and 1961
TOP
24#

回复:陆续介绍一下RCA Living Stereo系列54张SACD的内容与听感

赛萨尔·弗兰克“D小调交响曲”&斯特拉文斯基“彼得鲁什卡”
赛萨尔·弗兰克

  赛萨尔·弗兰克 Cesar Franck,(1822-1890)法国作曲家、管风琴演奏家,原籍比利时,十二岁毕业于列日音乐学校。1836年随家迁居巴黎,后入巴黎音乐院学作曲与钢琴。1842年以后开始演奏家的生涯,并从事作曲和教学。早期作品很少流传。1858年任教堂管风琴手,但主要仍从事教学。生活清苦严谨,紧张而有规律。由于教堂的工作和对管风琴演奏的陶醉,他转向宗教仪式音乐和管风琴音乐的创作。

  1872年应聘任巴黎音乐院管风琴班教授,同时仍私人教授作曲。他支持学生大胆新颖的造,造就了一个完整的作曲学派,丹第、肖松、杜帕克等都是他的学生。经过多年探索,最后五年终于写出了他最着名的《d小调交响曲》、《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D大调弦乐四重奏》等,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特征:旋律气质非凡,表现力深刻,和声新颖,结构坚实协调。特别是“循环形式”的出色运用,可以说是他的独创。1890年外出上课时被马车撞倒,从此健康恶化,于同年逝世。

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1882--1971):

    斯特拉文斯基无疑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也是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斯特拉文斯基有点像画家毕加索,在艺术界中扮演了一个变色龙的角色,一生风格数变。不过花样翻新尽在形式语言,不涉社会现实,也并不怎么能触及思想和灵魂。尽管他也写过诸如《圣诗交响曲》等宗教题材或《浪子的一生》等关于人生的作品,在总体上还是倾向于形式大于内容。所以进入二十世纪中后,形式语言五花八门,斯氏的风头便被新一代的后浪盖过,作品听来便有“隔夜”之感,常新的反而显得旧了。
  在斯氏之后,现代音乐进入了空前繁盛的繁殖期,论深度,论广度,论极端性,都有佼佼者,斯特拉文斯基便较少有人提了。不过这倒无损他“始作俑者”的历史地位。他后来的作品尽管不乏珠玉之作,但深刻者不多,能留在爱乐者(包括我)心目中的,还是早年的三部芭蕾舞剧。

  在这几套斯氏赖以扬名立万并继续为其后人带来高收入(包括乐谱和唱片的出版发行)的作品中,单论聆听,还是选《彼得鲁什卡》。

Musicians:
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
Pierre Monteux, conductor
Bernard Zighero, piano

专辑曲目:
Cesar Frank (1822-1890)
1.-3. Symphony in D Minor

Igor Stravinsky (1882-1971)
4.-19. Petrouchka

Total Time: 74:08
Recorded in 1961 and 1959
TOP
25#

回复:陆续介绍一下RCA Living Stereo系列54张SACD的内容与听感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ANNA MOFFO 咏叹调(选自浮士德、波希米亚人等)
Musicians:
Anna Moffo, soprano
Rome Opera Orchestra
Tullio Serafin, conductor

Selections:
Charles Gounod (1818-1893)
Faust
1. Airdes bijoux/Jewel Song
Giacomo Puccini (1858-1924)
La Boheme
2. Mi Chiamano Mimi
Giacomo Meyerbeer (1791-1864)
Dinorah
3. Ombre legere/Shadow Song
Georges Bizet (1838-1875)
Carmen
4. Je dis que rien ne'epouvante (Micaela's Air)
Gioachino Rossini (1792-1868)
Semiramide
5. Bel raggio lusinghie
Giacomo Puccini
Turandot
6. Signore, ascolta
7. Tu che di gel sei cinta
Leolao Delibes (1836-1891)
Lakme
8. Air des clochettes/Bell Song

Total Time: 44:27
Recorded in 1960
TOP
26#

回复:陆续介绍一下RCA Living Stereo系列54张SACD的内容与听感

贝多芬第5&6交响曲(孟许指挥)SACD

演奏:波士顿交响乐团 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
指挥:查尔斯.孟许 Charles Munch

专辑曲目: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
1.-4. 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 67
5.-9. Symphony No. 6 in F, Op. 68 "Pastoral"

Total Time: 68:45
Recorded in 1955
TOP
27#

回复:陆续介绍一下RCA Living Stereo系列54张SACD的内容与听感

鲁宾斯坦演奏肖邦第一和第二号钢琴协奏曲

Musicians:
Arthur Rubinstein, piano
New Symphony Orchestra of London (No. 1)
Stanislaw Skrowaczewski, conductor
Symphony of the Air (No. 2 )
Alfred Wallenstein, conductor

专辑曲目:
Frederic Chopin (1810-1849)
1.-3. Piano Concerto No. 1 in E Minor, Op. 11
4.-6. Piano Concerto No. 2 in F Minor, Op. 21

Total Time: 70:45
Recorded in 1961 and 1958
TOP
28#

回复:陆续介绍一下RCA Living Stereo系列54张SACD的内容与听感

拉赫玛尼诺夫&普罗柯菲耶夫钢琴协奏曲

范克莱布演奏
拉赫玛尼诺夫 Sergey Rakhmaninov (1873.4.1-1943.3.28):
   俄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4岁从母学习钢琴,9岁进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钢琴,12岁转入莫斯科音乐学院继续学习钢琴和作曲。毕业后从事演奏、指挥和作曲。1904年起,任莫斯科大剧院指挥。1906年侨居德国,此时进入创作高峰期。1918年赴美演出,后定居美国。二次大战期间(1939-1945)多次举办音乐会,将收入捐给苏联国防基金会。
    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创作属晚期浪漫主义的音乐观和风格,与柴科夫斯基的音乐有较密切的联系。他的作品,曲调气息宽广、舒展优美、忧郁深沉,具有鲜明的俄罗斯民族风格和民间风俗的刻画。他的钢琴作品,技巧高超、气势宏大、音响浓郁厚实、力度对比强烈。作为指挥家,诠释格林卡、柴科夫斯基、格里格等作曲家的作品极具特色。
    他的主要作品有:交响曲4首、交响诗、钢琴协奏曲4首、奏鸣曲、变奏曲、前奏曲25首、练习曲18首、狂想曲、组曲、舞曲、小品及歌剧等。

谢尔盖·普罗柯菲耶夫 Sergei Prokofiev (1891-1953):
    前苏联作曲家、钢琴家。自幼学习音乐,1904年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在毕业演奏会上独奏自己创作的《降D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并获安东·鲁宾斯坦奖。最初以钢琴家身份活跃在国内外乐坛。
他早期作品的音乐语言清新而有朝气,继承了古典传统而又有大胆革新的精神,某些作品则受现代主义影响;晚期作品风格简朴而抒情,尤以《第七交响曲》最为典型。主要作品还有童话歌剧《三个桔子的爱情》,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声乐-交响组曲《冬日的篝火》,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灰姑娘》、《宝石花》,清唱剧《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保卫和平》,歌剧《战争与和平》,以及不少钢琴、小提琴的器乐作品。他是当代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

Musicians:
Van Cliburn, piano
Symphony of the Air
Kiril Kondrashin, conductor
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Walter Hendl, conductor

专辑曲目:
Sergey Rachmaninoff (1873-1943)
1.-3. Piano Concerto No. 3 in D Minor, Op. 30
Sergei Prokofiev (1891-1953)
4.-6. Piano Concerto No. 3 in C, Op. 26

Total Time: 73:15
Recorded live in concert in 1958 and recorded in 1960
TOP
29#

回复:陆续介绍一下RCA Living Stereo系列54张SACD的内容与听感

施特劳斯歌剧选自ELEKTRA & SALOME

著名指挥家莱纳指挥

Musicians:
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Fritz Reiner, conductor
Inge Borkh, soprano
Paul Schoeffler, baritone
Frances Yeend, soprano
Chicago Lyric Theatre Chorus

Selections:
Richard Strauss (1864-1949)

Elektra
1. Elektra's Soliloquy: Allein! Weh, ganz allein
2. Recognition Scene: Was willst du, fremder Mensch?
3. Finale: Elektra! Schwester! Komm mit uns!

Salome
4. Dance of the Seven Veils
5. Final Scene: Ah! Du wolltest mich nicht deinen Mund

Total Time: 67:10
Recorded in 1956, 1954 and 1955
TOP
30#

回复:陆续介绍一下RCA Living Stereo系列54张SACD的内容与听感

第五排第一张:高传真费德勒 HI-FI FIEDLER SACD
此录音是费德勒Fiedler指挥的波士顿大众管弦乐团在立体声初期最经典的录音,不仅仅是选曲通俗迷人,更在于当时RCA Living Stereo的工程师以特殊声道技术所捕捉下来的音响,如今经过母重制后,其SACD更呈现出历来所未曾表现过的惊人音响效果。费德勒在这张CD中的选曲,都是最具有地方色彩、热情而充满管弦乐超技演奏的名曲,像夏布里耶的西班牙( CHABRIER / ESPANA ),就能让人听到SACD对于最棚爆音响的完美呈现,而罗西尼威廉泰尔序曲 ( ROSSINI / WILLIAM TELL OVERTURE )则让人听到古典时代对于乐团音色的平衡与细腻要求。


Musicians:
Boston Pops
Arthur Fiedler, conductor

专辑曲目:
Nikolay Rimsky-Korsakov (1844-1908)
1.-4. Le Coq D'Or - Suite
Gioachino Rossini (1792-1868)
5. William Tell - Overture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1840-1893)
6. Marche Slave
Emmanuel Chabrier (1841-1894)
7. Espana
Ferencz Liszt (1811-1886)
8. Hungarian Rhapsody No. 2
9. Rakoczy March

Total Time: 69:40
Recorded in 1956, 1958 and 1960
TOP
31#

回复:陆续介绍一下RCA Living Stereo系列54张SACD的内容与听感

海菲兹演奏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SACD
Musicians:
Jascha Heifetz, violin
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Fritz Reiner, conductor

专辑曲目:
Johannes Brahms (1833-1897)
1.-3. Violin Concertos in D, Op. 77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1840-1893)
4.-6. Violin Concertos in D, Op. 35

Total Time: 64:16
Recorded in 1955 and 1957
TOP
32#

回复:陆续介绍一下RCA Living Stereo系列54张SACD的内容与听感

阿隆·柯普兰&费迪·格罗菲选曲 莫顿.戈尔德(Morton Gould)指挥

阿隆·柯普兰 Aaron Copland (1900-1990):
  美国现代最著名的作曲家,生于纽约,双亲都是俄国犹太移民。1921年到巴黎向著名的教师纳狄亚·布朗热学习,归国后以具有爵士乐风格的小型乐队曲《剧场音乐》、《钢琴协奏曲》和《舞蹈交响曲》获奖。三十年代初受到现代音乐潮流的影响,写一些具有尖锐的不协和音响的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是他创作力旺盛的时期,其间创作的《墨西哥沙龙》吸取了墨西哥的民间音调;《林肯肖像》和《小伙子比利》、《罗得欧》、《阿巴拉契亚之春》三首著名的芭蕾音乐都基于美国自身的民歌。
     他将通俗的语言与成熟的技法结合起来,使自己的音乐发展得更有独创性。还积极参与社会音乐活动,组织音乐会宣传当代新人的新作。曾任美国作曲家联合会的执行书记,主持美国现代音乐节,为报刊杂志撰文,并在大学讲课。他在美国音乐界的领袖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费迪·格罗菲Ferde Grofe (1892-1972) :
    美国二十世纪著名作曲家,对美国现代音乐的创立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在创作风格上,与另一位美国现代作曲家格什温十分相近。格罗菲的作品富于描写性,音响色彩清澈明朗,具有美国的民族风格。他独特的创作手法,是把古典音乐和美国爵士音乐的表现手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他的作品音乐语言洗练而又通俗易懂,既有美国民族的气质又有欧洲音乐的传统风格。

  格罗菲1892年3月27日生于纽约的一个不太富裕的家庭。自幼从父学中提琴,从母亲学钢琴、小提琴与和声。因家境贫寒,少时曾当过报童、司机和书籍装订工人。十七岁入洛杉矶交响乐团任中提琴手,二十八岁起在惠特曼领导的爵士乐团里当钢琴演奏员并从事乐曲编配和指挥。1924年由于为格什温《蓝色狂想曲》的成功配器而一举成名,后专业从事创作。在他的作品中,以描绘亚利桑那州北部自然风光的管弦乐组曲《大峡谷》最为著名。《密西西比河组曲》、《好莱坞组曲》、《加里福尼亚组曲》等也颇受音乐听众的欢迎。

Musicians:
Morton Gould, conductor
Morton Gould Orchestra

专辑曲目:
Aaron Copland (1900-1990)
1.-8. Billy The Kid: Suite
9. Billy The Kid: Waltz
10.-14. Rodeo: Suite

Ferde Grofe (1892-1972)
15.-19. Grand Canyon Suite

Recorded in 1957 and 1960.
TOP
33#

回复:陆续介绍一下RCA Living Stereo系列54张SACD的内容与听感

德彪西-大海&雷斯庇基-罗马的喷泉&罗马的松树(莱纳指挥)
德彪西:
克罗德·德彪西 (Claude Debussy,1862-1918),杰出的法国作曲家。他于1873年入巴黎音乐院,在十余年的学习中一直是才华出众的学生,并以大合唱《浪子》获罗马奖。后与以马拉美为首的诗人与画家的小团体很接近,以他们的诗歌为歌词写作了不少声乐曲。并根据马拉美的同名诗歌创作了管弦乐序曲《牧神午后》,还根据比利时诗人梅特林克的同名戏剧创作了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他摆脱瓦格纳歌剧的影响,创造了具有独特个性的表现手法。钢琴创作贯穿了他的一生,早期的《阿拉伯斯克》、《贝加摩组曲》接近浪漫主义风格;《版面》、《欢乐岛》、两集《意象集》和《二十四首前奏曲》则为印象主义的精品。
  管弦乐曲《夜曲》、《大海》、《伊贝利亚》中都有不少生动的篇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写过一些对遭受苦难的人民寄予同情的作品,创作风格也有所改变。此时他已患癌症,于1918年德国进攻巴黎时去世。在三十余年的创作生涯里,他形成了一种被称为“印象主义”的音乐风格,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

  交响音画《大海》,作于1905年三月,初演于1905年十月。本曲为德彪西最大的一部交响音乐作品,由三个不同内容的乐章组成,但每个乐章之间又有内在的联系,集中起来构成一部完整的作品。它表现了"大海"的景色及其富有动态的性格,并通过整个乐队的不同音区,极为强烈地表现出"大海"中各种画面的色彩。乐曲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人以完整的"海"的印象和对海的幻想。新颖的和声、短小的旋律、丰富的音色、自由的发展,这些印象派的手法,都生动地刻画出了一幅幅大海的生动画面。
  关于本曲,曾有这样一段逸话。本世纪初,巴黎有一位从来没有亲眼见过大海的绅士,在欣赏德彪西的交响音画《大海》时,仿佛真的看到了惊涛拍岸、浪花飞溅的大海景象,这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后来,当他到海滨旅游时,见到了真正的大海,反而觉得有些"不够劲"了。待他旅游归来,得以再次欣赏德彪西的交响音画《大海》时,才找回当初的感觉。此时他不禁惊叹道:"哦! 这才是大海啊! "
  全曲分为三大部分:
  一、《海上的黎明到中午》这一部分顺序描写了:大海的潮水声;夜幕缓慢地揭开,一丝光亮映照在海面上;一轮红日渐渐升起,天空由紫色变为了青色,逐渐地增加了光辉,一幅开阔的大海黎明景色被生动地描绘出来。
  二、《波浪的游戏》音乐生动地描绘了白色的浪花拍击海岸时的情景。 导入部描写了可爱的小波浪来回动荡的音响。在音乐的继续发展中,英国管奏出可爱的第一个主要动机,给人以幽闲的感觉。
  三、《风和海的对话》这一部分开始时,定音鼓的震音刻画出远方激动、飘浮着的雷声。之后,音乐描写了海风吹到海面,引起阵阵骚乱的潮声,犹如风和海的对话。这部作品不仅描绘出了一幅引人入胜的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景物的歌颂和赞美。

奥托里诺·雷斯庇基 Ottorino Respighi(1879-1936)
  意大利作曲家,初学小提琴,毕业于波洛尼亚音乐会堂,后学作曲。先后从师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布鲁赫学习作曲。回国后执教于罗马圣西西莉亚音乐学院,同时从事创作。他的作品以抒情性见长,所作交响诗《罗马的喷泉》、《罗马的松树》和《罗马的节日》最为脍炙人口,既富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又生动反映了罗马风情。作曲技法将传统因素与现代化倾向熔于一炉,既富有新意,又美妙动听。另著有管弦乐、室内乐与钢琴曲多首和歌剧多部。

Musicians:
Chicago Symphony
Fritz Reiner, conductor

Selections:
Claude Debussy (1862-1918)
1.-3. La Mer
Ottorino Respighi (1879-1936)
4.-7. Fountains Of Rome
8.-11. Pines Of Rome
Recorded in 1960 and 1959.
TOP
34#

回复:陆续介绍一下RCA Living Stereo系列54张SACD的内容与听感

鲁宾斯坦--贝多芬钢琴奏鸣曲
钢琴家阿图尔·鲁宾斯坦(Artur Rubinstein)简介:
        美籍波兰钢琴家阿图尔·鲁宾斯坦(1887~1982)1887年1月28日生于华沙附近的罗兹一个波兰犹太人家庭。他3岁时即显露出音乐天才,被誉为神童。5岁登台演出。幼年在华沙师从罗津茨基,后来被姐姐带到柏林,请著名音乐家约阿希姆听他演奏。约阿希姆对小鲁宾斯坦大为赞赏,称其日后必成大器,并与几位音乐家一起出资供他接受一流音乐训练。由当时德国最有名望的音乐教育家H·巴尔特教授钢琴,布鲁赫教授作曲,R·凯思教授音乐理论。从10岁开始,鲁宾斯坦就由约阿希姆指挥在柏林及欧洲各地演奏莫扎特等人的协奏曲。后来又随库塞维茨基一起到俄国旅行演奏。1904年在巴黎举行独奏会;圣·桑听了他的演奏,赞誉他是“我所知道的最伟大的演奏家”。
        鲁宾斯坦是本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他的足迹遍及世界,演奏曲目贯通古今。巴赫、莫扎特、贝多芬、19世纪浪漫派、德彪西、拉威尔、普朗克、齐曼诺夫斯基、斯特拉文斯基、普罗科菲耶夫和西班牙、南美作曲家的钢琴作品都是他节目单中的曲目,本世纪许多作曲家都为他创作过作品。这些作品大都需要高深的技巧。
        晚年的鲁宾斯坦,护照上是美国公民,大部分时间住在巴黎。他音乐生涯开始的地方是德国,但是,自1914年以后,他从不在德国举行演奏会。他说:“众所周知,这是一段很可悲的历史。人们可能认为我还抱着一颗极端的报复心理。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我一直热爱着我的勃拉姆斯、我的贝多芬、我的莫扎特,以及我的席勒、我的歌德和海涅。对于诞生这些人物的国家,又是我在那里度过漫长岁月的国家,我怎能抱着一颗憎恶或报复的心去谈论它呢?不,这样的事,是绝对做不出来的。我只是对于死去的同胞,抱着非常的敬意而已。如果我再到德国去,我的那些死去的同胞.将会做什么样的想法呢?”
        1982年12月20日,鲁宾斯坦以95岁高龄在日内瓦辞世。

Musicians:
Arthur Rubinstein, piano
专辑曲目: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
1.-3. Sonata No. 14 in C-Sharp Minor, Op. 27 No. 2 "Moonlight"
4.-6. Sonata No. 26 in E-Flat, Op. 81a "Les Adieux"
7.-9. Sonata No. 8 in C Minor, Op. 13 "Pathetique"
10.-12. Sonata No. 23 in F Minor, Op. 57 "Appassionata"

Recorded in 1962 and 1963
TOP
35#

回复:陆续介绍一下RCA Living Stereo系列54张SACD的内容与听感

ARTHUR FIEDLER POPS CAVIAR SACD
阿瑟·菲德勒(Arthur Fiedler,1894-1979):
  美国指挥家。1894年12月17日出生于波士顿一个音乐世家。祖父是来自奥地利的犹太移民,“菲德勒”这个姓氏在德语中是提琴手的意思。父亲、几个兄弟都曾在波士俳幌炖滞诺H卫质郑荒盖资歉智偈帧7频吕赵缒甏痈盖籽靶√崆伲?911年进入柏林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钢琴和指挥,并在19岁当上一个乐队的指挥。1915年返回美国,在波士顿交响乐团担任钢琴手,并拉小提琴和中提琴。1924年,他和乐团的25位乐手组建了波士顿小交响乐团(boston Sinfonietta,后改名为菲德勒小交响乐团),并担任指挥。1930年被指定为波士顿通俗乐团的第18任指挥,从此开始了与这一乐团长达50年的密切合作。1939年他在麻省创立唐格坞音乐节。二战期间他曾在美国海岸警卫队后备队服役。1976年美国国庆时,他以82岁高龄指挥了庆典乐队。同年他获得美国交响乐团协会的金指挥棒奖、哈佛大学和达特茅斯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77年福特总统授予他自由勋章。1979年7月10日,菲德勒逝世于麻省的布鲁克莱恩。2001年,他被选入美国古典音乐名人堂。
  菲德勒是一位接近通俗古典音乐的指挥家,力图找到古典音乐和通俗音乐之间的道路。他举办的夏季免费户外音乐会,沿着波士顿查尔斯河畔(charles River),让上万听众坐着或躺在草坪上,收听乐团从音乐台传出的诸如《华沙协奏曲》、《烟雾迷了你眼睛》音乐。在波士顿交响音乐厅演出时,他安排把听众座椅搬走,代之以小餐厅的桌椅,并供应啤酒饮料和三明治。他还引入爵士音乐和乡村音乐,邀请埃林顿公爵、尼罗(peter Nero)、等流行歌手,甚至黑人歌手同台演出。他的尝试最初并没有得到音乐界的认可,但得到了美国公众的欢迎。他录制的唱片,曾创下五千万张销量的纪录。


Musicians:
Boston Pops
Arthur Fiedler, conductor

Selections:
Alexander Borodin (1833-1887)
1. In the Steppes of Central Asia
Rimsky-Korsakov (1844-1908)
2. Russian Easter Overture
Borodin
3. Overture
4. Polovtsian Dances
Aram Khachaturian (1903-1978)
5.-9. Gayane - Selections (including Sabre Dance)
Rimsky-Korsakov
10. Tsar Saltan: The Flight Of The Bumblebee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1840-1893)
11. Eugene Onegin: Polonaise
12. The Sleeping Beauty: Waltz
Khachaturian
13. Masquerade Suite: Galop
TOP
36#

回复:陆续介绍一下RCA Living Stereo系列54张SACD的内容与听感

Charles Munch指挥柏辽兹-幻想交响曲BERLIOZ SYMPHONIE FANTASTIQUE SACD
专辑介绍:
  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以充满想象力的管弦语法,为音乐的浪漫主义开启了决定性的大门。在当时,浪漫主义正从文坛、画坛渐次席卷到乐坛,柏辽兹正好恭逢其会。只不过,法国人讲究优雅细致,不像德国追求的是严肃与厚重,因此在交响曲这样讲究形式结构的曲风上,法国人一向少有杰出的发挥。但柏辽兹这位鬼才却创作了《幻想交响曲》,把守交响曲进入浪漫主义的第一个关口,也打破一般人认为“法国人不擅创作交响曲”的观念。
  当时浪漫主义在法国正如鱼得水般的风行,在诗坛、画坛、乐坛都各有代表人物,诗坛是雨果、绘画则是德拉克洛瓦(Fugene Delacroix),音乐方面就是以柏辽兹为尊。浪漫主义的微言大义,主张艺术应有尊重创作者的绝对自由,而在音乐方面表现出来的,则是对于炫目展技的高度兴趣,例如李斯特的钢琴、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演出,而管弦乐方面柏辽兹无疑是“管弦超技”的先行者,他所写的交响曲与过去此类曲目有极大出入,无论在乐曲规模、乐念发展、乐章数,柏辽兹的手法像是脱缰的野马般,完全不受前人的束缚,自由自在地挥洒起来。他留给世人《幻想交响曲》、《意大利的哈洛德》、《罗密欧与茱丽叶》、《送葬与凯旋大交响曲》等“交响曲”作品,其中最知名的《幻想交响曲》完成于1830年,当时舒曼尚未开始写交响曲,而布拉姆斯都还没出生呢!

创作背景:
  众所皆知柏辽兹写作《幻想交响曲》是因为对女伶史密逊(Harriet Smithson)的一片痴心,在详说这个爱情故事之前,我想先提《幻想交响曲》的后续发展,给有兴趣的人作为追踪参考。在《幻想交响曲》之后,柏辽兹还写了该故事的传记续篇与音乐续篇,其中传记续篇《回到生活》叙述艺术家雷利奥(Lelio,作品14b)通过音乐的治疗力量,从狂乱中回到现实生活。而音乐续篇独白剧《雷利奥》就以艺术家雷利奥为名的,是部结合歌手与演员口白的管弦创新之作。
  如果单就柏辽兹为史密逊写《幻想交响曲》来看,多数人会以为柏辽兹相当痴心,但是就他一生的情史而言,柏辽兹的痴心只是一时的。当他十二岁时,爱情与音乐同时向他招手,他“高射炮”地单恋大他六岁的艾思蝶杜波(Estelle Duboeuf),而这段纯纯的情愫我们也可以在《幻想交响曲》第一乐章慢板序奏中听到。而1817年他与剧院的第二小提琴手M. Imbert学习声乐与长笛,算是正式的开始音乐启蒙教育。
  至于柏辽兹狂恋的女伶史密逊,是位出生于爱尔兰的英国人,其父为剧院经理,本身又有良好的戏剧背景。原本史密逊打算到伦敦发展舞台事业,但是她浓厚的爱尔兰口音,却成为她在英国发展的最大障碍。1827年(柏辽兹23岁),史密逊正巧有机会到法国的演出(因为语言隔阂,史密逊刚好可以掩饰她咬字的缺点)《哈姆雷特》里头的奥菲里亚,当晚观众席里法国艺文界知名人士都到齐了,雨果、仲马、巴尔札克、柏辽兹等人都是座上宾。剧毕,柏辽兹对史密逊的表现大为感动,他在回想录里记载:我想起了莎士比亚与充满灵感的女伶,所有巴黎的人都为狂热的奥菲里亚疯狂,她光辉灿烂的荣耀与我的穷苦潦倒相比是那样巨大,我非振作不可,我下定决心要把自己这个对她而言陌生的名字,经过努力奋斗变得响亮光彩!
  当时正在乐坛起步、默默无闻的柏辽兹,便展开追求计划的第一步,举行个人作品演奏会,不过很可惜他的第一步效果并不大,因为这位史密逊小姐对音乐的兴致并不高。但是柏辽兹并不死心,着手为她创作《幻想交响曲》,怎知造化弄人,当1830年(柏辽兹27岁)《幻想交响曲》首演时,史密逊竟然离开法国回到英国,根本没机会听到这首为她量身订做的曲子。有趣的是,同年柏辽兹赢得罗马作曲大奖,意气风发的他放下对史密逊的苦涩单恋,接受了另一位音乐少女卡蜜儿莫克(Camille Mork)的恋情。在年底,两人订下等柏辽兹自罗马回来便结婚的约定。没想到,柏辽兹远在罗马却收到卡蜜儿那位势利母亲的来信,说明她决定让女儿与知名制琴师Ignar Pleyel的长子结婚。接到此消息的柏辽兹宛如晴天霹雳般,竟然头脑不清楚地跑到女装店买一套女装伪装自己,同时买了一把手枪以及自杀用的毒药,打算连夜赶回巴黎杀死卡蜜儿母女以及她的未婚夫一共三人。所幸途中柏辽兹头脑逐渐清醒,告诉自己“那种女人有什么希罕!”,才终究没有酿成大祸。这也就是知名的“柏辽兹疯狂杀人魔”的故事。
  柏辽兹与史密逊的缘份毕竟未尽,1832年《幻想交响曲》再度演出,史密逊终于有机会一闻,当晚曲目还特别安排有柏辽兹的另外两首作品《罗密欧与茱丽叶》、《雷里奥》。《雷里奥》中有段朗诵歌词:喔!我愿见一见她的丽姿,看看茱丽叶的身影,奥菲里亚的身影。为了这种愿望,我的心田高鸣着,我只愿意乾饮由爱之喜与悲交融之杯!若是能够在仲秋之夜,于野生的石楠树丛上,被抱在她的胸膛中,一边受北风摇曳,然后进入最后的安眠,该有多好!当晚的音乐会还由柏辽兹亲自担任定音鼓的敲击工作,由此可看出史密逊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不过时隔五年,当年红遍法国戏剧界的史密逊,此时已经过气而且债台高筑,而当年的无名小卒柏辽兹,如今则是乐坛明日之星,两人当年的情况正好互换。因此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情况下,柏辽兹于1833年10月与史密逊结婚,得尝多年宿愿娶得娇娘归。然而“再伟大的爱情,都要通过现实生活的考验”,七年之后两人结束婚姻,并育有一子路易。离婚之后的柏辽兹又与歌剧演唱家玛丽雷绮奥结婚,但两人依然没有白头偕老。柏辽兹的爱情虽然不断靠岸,却也不断地重新漂泊,他单恋史密逊时却激发了《幻想交响曲》的完成,时值今日已成为世人对于他当年坚固柔情的见证。
  不过,光靠爱情的激发就想要成就音乐史上伟大的交响曲之一《幻想交响曲》,当然是不足的。柏辽兹是因为看到史密逊饰演莎士比亚剧中角色才坠入情网,因此莎士比亚可以当成红娘。当时莎士比亚的文学是透过伏尔泰引介来才来到法国,而柏辽兹本身是严重的莎士比亚狂,他许多创作都根据莎翁着作,像歌剧《贝亚翠斯与班奈迪克》,交响曲《罗密欧与茱丽叶》,不少钢琴歌曲与管弦歌曲《奥菲利亚之死》、《李尔王》、《哈姆雷特送葬进行曲》等都是。此外,歌德作品对青年时期的柏辽兹影响也相当深。您不用过度佩服柏辽兹的才华,因为时代造就一切,在浪漫时期的音乐家往往都具有音乐与文学的双重才华。

写作技法:
  《幻想交响曲》问世只比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晚了六年,舒曼盛赞这首作品有着全新的交响曲形式,而柏辽兹又能更赋予这个形式充满能量的内容。他说:“唯有天才,才能自由的创作。”的确,如果我们回头看看柏辽兹习乐的经过,再听听《幻想交响曲》表现的管弦效果,令谁都不得不佩服他是天才。
  柏辽兹的两位音乐老师M. Dorand(吉他老师)、J-F Lesueur(巴黎音乐院作曲教授)都是学究型人物,从来没有给过柏辽兹管弦乐法上的帮助。反倒是他自己努力吸收海顿、莫扎特交响曲的精髓,但他却从来没有喜欢过他们的交响曲。这种看似矛盾的作法,却造就了日后的《幻想交响曲》。一身散发着浪漫性格的柏辽兹,不仅矛盾还经常不拘形式打破法统,以几近病态的姿态行走乐坛。他与众不同的交响曲,充满戏剧性张力的器乐合奏,以及文学性十足的标题音乐等创作,让他成为浪漫主义的先锋导火线,管弦乐形式的独创者。他不仅是交响曲上第一位配器法超越贝多芬者,大胆且独立于传统之外的配器,将配器这个调色板扩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连李斯特、华格纳等后生晚辈都叹为观止。他着作的《论配器法》更让人人尊称他为近代管弦乐之父。但是,您知道吗?柏辽兹只会演奏长笛与吉他两项乐器而已!
  除了形式、配器方面的突破,在创作手法上《幻想交响曲》将主导乐念运用得淋漓尽致,成为华格纳乐剧主导乐念的先行者更让听者能清晰掌握音乐整体概念。《幻想交响曲》一共有“梦、热情”、“舞会”、“田野风光”、“断头台进行曲”、“女巫的安息日晚会之梦”五个乐章,整首交响曲就像一出无言的戏剧,当时它原本有个标题艺术生涯中的插曲,而幻想交响曲只是个副题,但后来大众的使用习惯都以“幻想”来称呼这首作品。

作品赏析:
  第一乐章“梦、热情”,形容年轻艺术家见到心上人的喜悦,心上人可以说是结合魅力与理想于一身,几乎只有在梦中才能寻觅到。此点,完全符合柏辽兹个人的爱情观,他在评断文学、音乐相当理性,但是面对女人时却把她们当成理想无瑕的完美形象。融合了初恋的情愫与对史密逊的渴望,柏辽兹以加上弱音器的小提琴娓娓道出心声。在和声与配器的新颖度上,早已经超越过去任何一首交响曲的成就,光把这个乐章当成一个完整的交响曲来看,都不会太寒酸。柏辽兹以非常长大的缓慢序奏铺陈出此乐章的梦幻感,虽然之后接的是奏鸣曲式,但是交响曲一开始便用如此长大的序奏也是创举。在小提琴与铜管缓慢逐一对话后,音乐才进入明亮快速的主部。长笛与小提琴演奏出的优雅主题便是代表心上人的固定乐念,再往后的每个乐章它都会以不同姿态出现,贯穿全曲成为灵魂中心。另外,虽然为奏鸣曲式,但与古典时期的奏鸣曲式却大不相同,音乐的开展完全视需求而论,不因形式而有所束缚,因此呈式部没有第二主题,再现部也没有太多发展。反倒是结尾跟序奏一样相当长大,形成德国人眼中形式不均衡的第一乐章。结尾梦醒时不见心上人踪影,思念的渴望与苦楚充满了宗教气氛。
  第二乐章“舞会”,年轻艺术家在热闹的舞会场景中,发现爱人踪影,在音乐的喧闹声中,长笛与双簧管将固定乐念变形演奏出来。整段演奏长度大约只有第一乐章的三分之一,本乐章在配器上讲究透明感,用了两架竖琴增加这种清澈的感觉,而音色偏浊的低音管则未用,双簧管也只用了一支。交响曲的乐章中加入圆舞曲,在当时是首举,因为连闻名世界史特劳斯家族的圆舞曲都未问世呢!所以这个现在听起来轻松无比的乐章,在那个时代可是超越禁忌的大突破。
  第三乐章“田野风光”,夏日傍晚的乡间,两位牧羊人以民歌互通声息(英国管与双簧管的唱和),心上人的倩影再度出现,但艺术家却因而担心她对自己不忠。随之太阳下山,雷声隆隆,只留下一片孤寂。此段很明显受到贝多芬《田园交响曲》影响,在当时因为战争的关系,法国人普遍对德国人没有好感,因此贝多芬的交响曲在法国并没有太受到重视。但是柏辽兹凭其对艺术过人的洞察力,对贝多芬的交响曲多所欣赏,并将它推荐给自己的老师J-F Lesueur。心上人的固定乐念出现之际,情绪呈现不安定情况,后来虽然趋向平静,但也同样趋向死寂。从第一乐章的梦幻期待与渴望,到第二乐章的欢愉轻快,到了这里艺术家的苦恋似乎已经走到死巷尽头。从自然的旷野描写到内心的绝望,柏辽兹真是充满了想象力。
  第四乐章“断头台进行曲”,艺术家梦见自己杀死心上人,而且被判死刑,必须步向断头台。固定乐念由竖笛吹出,但是代表死神的整体管弦齐奏,没多久便粗暴地将她驱走。音乐整体气氛在定音鼓敲击下,有着沉重的进行风,连法国号的吹奏都仿佛失去了光泽(加音塞),令人不寒而栗。弦乐群在此都以低音部为主轴,更增添音乐厚重、迟滞的感觉。铜管群粗暴肆虐的吹奏,增加音乐的紧张感,同时将场面气势大大地开拓出来。越接近死刑台音乐的气氛越紧致凝重,心上人固定乐念最后在断头刀落下的同时消失无踪。
  第五乐章“女巫的安息日晚会之梦”艺术家醒来发觉自己在坟墓边,看到许多妖魔鬼怪,音乐充满阴森之感。结果日前渴望的心上人竟然也在此出现,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她已经失去高贵形象,成为狰狞古怪的女巫,跟着群魔纵歌狂舞。此时,柏辽兹正沉溺在与女钢琴家卡蜜儿莫克的爱情中,因此他将对史密逊多年的苦恋转爱为恨,在音乐中报以一箭之仇让她从贵妇成为女巫,当钢琴模仿钟声的效果出现后,音乐奏着象征是世界绝灭的末日经。
TOP
37#

回复:陆续介绍一下RCA Living Stereo系列54张SACD的内容与听感

第六排第一张:RCA 门德尔松4&5号交响曲MENDELSSOHN SYMPHONIES NOS. 4 & 5 SACD


Mendelssohn(门德尔松):Symphonies Nos. 3, "Scottish", 4, "Italian" and 5, "Reformation"(交响曲第3号“苏格兰”,第4号“意大利”,第5号“宗教改革”) ,这张碟是其中的第4和第5交响曲。

Musicians:
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
Charles Munch, conductor

专辑曲目:
Felix Mendelssohn-Bartholdy (1809-1847)
1.-4 Symphony No. 4 in A, Op. 90 "Italian"
5.-8. Symphony No. 5 in D, Op. 107 "Reformation"
9. Octet in E-Flat, Op.20- III: Scherzo
TOP
38#

回复:陆续介绍一下RCA Living Stereo系列54张SACD的内容与听感

管风琴大师维吉尔.福克斯VIRGIL FOX -安可曲集ENCORES SACD


  管风琴大师维吉尔.福克斯(Virgil Fox)在这张专辑演绎了著名音乐大师巴赫、亨德尔、博伊斯(William.Boyce,  英国教堂音乐作曲家先驱之一, 知名的管风琴乐师,音乐编辑,以其多首交响曲而享有盛名。)、Henri Mulet、舒曼、埃尔加(英国著名作曲家)的作品。

专辑曲目:
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
1. Fugue In G Minor, "Little"
2. Jesu, Joy Of Man's Desiring
Georg Friedrich Handel (1685-1759)
3. Concerto No. 4 In F: I. Allegro
William Boyce
4. Ye Sweet Retreat
Henri Mulet
5. Thou Art The Rock
Henry Purcell (1659-1695)
6. Trumpet Volumtary
Bach
7. Trio Sonata No. 6 in G
Handel
8. Concerto No. 1 for Strings: Aria
Bach
9. Now Thank We All Our God
Robert Schumann (1810-1856)
10. Canon in B Minor
Bach
11. Air on the G String
Charles-Marie Widor (1844-1937)
12. Symphony No. 5 in F Minor, Op. 42, No. 1: Toccata
Edward Elgar (1857-1934)
13. Pomp and Circumstance

Total Time: 51:12
Recorded in 1958
TOP
39#

回复:陆续介绍一下RCA Living Stereo系列54张SACD的内容与听感

美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MARIO LANZA精选集
Musicians:
Mario Lanza(男高音)
专辑曲目:
1. Funiculi Funicula
2. Dicitencello Vuie
3. Maria Mari
4. Voce 'E Notte
5. Canta Pe' Me
6. O Surdato 'Namurato
7. Comme Facette Mammeta?
8. Santa Lucia Luntana
9. Fenesta Che Lucive
10. Tu Ca Nun Chiagne
11. 'Na Sera 'E Maggio
12. Passione
13. The Vagabond King - Drinking Song
14. Some Day
15. Love Me Tonight
16. Only a Rose
17. Tomorrow
18. Love For Sale
19. Hunting
20. Nocturne
21. Instrumental Interlude & Nocturne (reprise)
22. Huguette Waltz
23. Song of the Vagabonds
24. Finale
Recorded in 1958 and 1959
TOP
40#

回复:陆续介绍一下RCA Living Stereo系列54张SACD的内容与听感

弗雷兹·莱纳《维也纳》(施特劳斯选曲)SACD
弗雷兹·莱纳 Fritz Reiner (1888-1963):
  莱纳在他的那个时代,无疑是国际上最为知名的指挥之一。他出身于布达佩斯,在那里的音乐学院进行了学习。23岁时成为布达佩斯歌剧院的指挥。两年后成为皇家歌剧院的总监,曾协助理查德·施特劳斯创作其早期的歌剧。
1922年,莱纳被聘为辛辛那提交响乐团的指挥。九年后,就任为费城音乐学院的指挥系主任。在1938至1948年期间,就任为匹兹堡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并进入了大都会歌剧院。1953年,莱纳成为芝加哥交响乐团的指挥,使其成为世界上最为知名的乐团之一。此后他一直在该乐团,直至因病于1963年去世。
  莱纳的风格豪放雄浑,丝丝入扣。适于演绎个个类型的作品,尤为擅长莫扎特和理查德·施特劳斯的作品,更是20世纪音乐的最好代言人。此外,他还对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也有极深的认识。

Musicians:
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Fritz Reiner, conductor

Selections:
Johann Strauss, Jr. (1825-1899)
1. Morning Papers, Op. 279
2. Emperor Waltz, Op. 437
3. On The Beautiful Blue Danube, Op. 314
Carl Maria Von Weber (1786-1826)
4. Invitation to the Dance, Op. 65
Josef Strauss (1827-1870)
5. Village Swallows, Op. 164
Richard Strauss (1864-1949)
6. Der Rosenkavalier: Waltzes
Johann Strauss, Jr.
7. Vienna Blood, Op. 354
8. Roses From The South, Op. 388
9. Treasure Waltz, Op. 418
10. Thunder and Lightning, Op. 324

Recorded in 1957 and 1960.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