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地线”的引接(P5: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高层大楼的“等电... [复制链接]

查看: 35597|回复: 130
31#

回复: 关于“地线”的引接(P5: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高层大楼的“等电位”处理概念)

原帖由 niuniu 于 2007-11-15 17:58:00 发表
接地、接零问题令人颇费思量!


接地、接零是有区别的:
首先,我们来了解接地、接零有那些区别。


接地——是指接到专门引出的地线。不管“地线”的阻抗有三十欧姆还是数欧姆,由于平时基本没有电流通过,或者电流非常非常小,所以,其电位基本为“绝对”的零电位。

接零——就不同了。“零线”是指“三相四线”里的“零”线,这个“零”线也是和大地连接的,其电位本来也应该为零,但是由于传输距离不同和传输线材的材料、粗细(大小)不同,内阻抗就有不同;而且用电时“零线”与“火线”要形成电流回路,这样,通过零线的电流量就比较大了,所以“零”线上就常常产生了“一定的”电压而不再是“零”电位。

我这里,地线对“零线”就有1.75V的电压,这已经是非常非常好的“零线”情况了。有些地方的“零线”用电笔就可测到非常明显的“发亮”,呵呵!!那电位就有几十甚至上百伏了,你说,那还是真正的“零”线吗。?这种情况下,它只是电器工作时“电流回路”的“零线”而已了。

所以,没有谁会把电器、器材的外壳“接零”的,那样会十分危险!!!!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2#

回复: 关于“地线”的引接(P5: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高层大楼的“等电位”处理概念)

原帖由 多半度 于 2007-11-17 11:55:00 发表
松香兄讲得很专业,赞一个。


谢谢鼓励!
其实这些都是中学欧姆定律就能够理解的常识,只是一些朋友没有往这些方面去思考而已。
分析:
因为:R=V/I…………;(欧姆定律)
所以:V=RI…………;
当电流(I)很小很小趋于零的时候(地线的情况),不管阻抗(R)大小如何,电压(V)都是趋于零的;
当电流(I)很大的时候(零线的情况),由于阻抗(R)不会趋于零,而且传输距离长了往往可达到几十或上百欧姆,甚至更高;这时候电压(V)一定是大于零的。
所以“零线”并非“零”电位。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3#

回复: 关于“地线”的引接(P5: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高层大楼的“等电位”处理概念)

原帖由 szlghyj 于 2007-11-17 21:53:00 发表
如果碰上几十万伏的雷电,欧姆定律定律就未必适用了:lol


哈哈!!这时候的情况就复杂了,平时人们认为绝缘的物质都可能变成了“良好导体”。电流不一定仅仅从我们设置的导体上流通啊,…………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4#

回复: 关于“地线”的引接(P5: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高层大楼的“等电位”处理概念)

原帖由 多半度 于 2007-11-17 22:17:00 发表
原帖由 ADWS 于 2007-11-12 16:28:00 发表
现在房屋的地线都很垃圾,建议取消地线插头,只有两相,音质更纯背景更临近.



非常赞同,小弟这两天也亲自试验过,拨掉地线试听后背景非常宁静,......


多半度兄的地线是“公共地”?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5#

回复: 关于“地线”的引接(P5: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高层大楼的“等电位”处理概念)

原帖由 多半度 于 2007-11-18 9:46:00 发表
是啊!小弟现住房屋的地线是属于整栋楼的公共使用接地,而且地线屋主也是很随便接的。:'(


同情!!:'(
比较好的高层楼房接地是:直接利用高楼基础进行接地处理,并将所有驻子钢筋融接(用融接机把驻子钢筋“头对头”以大电流融接),同时与高楼基础下的圈梁同时焊接在一起,形成良好的接地;地面建筑则要求每间隔两层做一个“等电位”层处理(“等电位”层前面已有说明)。


经过这样处理的高层楼房,“公共地”应该从“等电位”层驻子钢筋上引出。其实这个“公共地”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而且共用这个“公共地”的用户也就只有“等电位”层内的两三层楼里的住户。

遗憾的是,除了国家的重点建设项目,现在国内大多数高层楼房都没有这样去做,或者是做的不彻底不认真。去看看他们是不是用融接机把驻子钢筋“头对头”以大电流融接?而不是普通的电焊机焊接;有没有做“等电位”层处理?计划安装电表的位置上有没有“公共地”的引出接头?呵呵,一看就知道了。

了解这些常识,大家都去关心和监督自己住房的建造,对提高我们的住房建造质量一定是一个强大的推动力量吧。

哈哈!刚刚“临时抱佛脚”学来一点东西,就在这里吹水,难免会有错漏,欢迎批评指正和补充。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6#

回复: 关于“地线”的引接(P5: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高层大楼的“等电位”处理概念)

雷电的电压是可达到几万伏特甚至还高,相对这个电压而言它的“放”电流能力就比较小。属于“高电压小电流”电能,是人类最难把握利用的能源之一。

由于它“释放”的电流量相对比较小(由被电离的气体离子放电),在处理严格的高楼大厦钢筋柱上,完全不可能形成几万伏特的高电位(电压)。

试想,一个高楼大厦仅仅柱子的钢筋恐怕就有上千条,它们等同于并联接地,从一楼到顶楼假设是100米高吧,那么这些钢筋柱子的阻抗有多少呢?融接得好的话,应该在零点零几欧姆以下吧。?

根据V=IR…………;
整个高楼大厦钢筋柱子上的最高电位(电压),就由雷电“释放”的电流量决定;


但是,雷电(被电离的气体离子放电,气体离子夸导较大)的电流比较有限,这样,在高楼大厦里产生的瞬时最高电压也是有限的。所以,雷雨天气时除了最顶部分用于“导雷”外,整个“摩天大楼”里可同样正常工作,绝大多数电器也可正常运行。即使有“雷击”损坏电器的现象,那也是外电源电路“引入”了雷电引起,与“等电位”接地无关系。其实,如果外电源引入了雷电,什么方法接地又能幸免呢?我看不行。

要说避雷,电网安全接地的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7-11-18 15:38:48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7#

回复: 关于“地线”的引接(P5: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高层大楼的“等电位”处理概念)

原帖由 abrams 于 2007-11-18 13:54:00 发表
個人還是建議發燒友對音響室的接地工程是星狀+獨立接地。


没错,在普通大楼和普通民房里这样就比较好。
但是,在有“等电位”接地的摩天大楼里,这样反而危险了。
先撇开入地阻抗大小不说,你自己拉的那段线,能有几百上千条钢筋并联接地的阻抗小吗?
再说了,住在摩天大楼里,一定不允许你擅自拉条“地线”吧?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8#

回复: 关于“地线”的引接(P5: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高层大楼的“等电位”处理概念)

原帖由 开心果 于 2007-11-19 8:38: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7-11-18 15:07:00 发表
雷电的电压是可达到几万伏特甚至还高,相对这个电压而言它的“放”电流能力就比较小。属于“高电压小电流”电能,是人类最难把握利用的能源之一......

^^^^^^^^^^^^^^^^^^^^^^^^^^^^^^^^^^^^^^^^^^^^^^^^^^^^^^^^^^^^^^^^^^^
1  雷电在放电前,电压不是几万伏,而是高得多。如果几万伏就能打闪,那么三峡到华东的输电线路还能运行?

2 雷电是“高电压小电流”更是胡说。雷电电流通常都是几万安培,个别的高达几十万安培。不过持续时间是很短。



是没有看清楚还是故意曲解,?
既然知道雷电在放电前,电压不是几万伏,而是高得多。那么十多公里的距离,要多高的电压、或者什么样的条件才能放电啊?说来听听;相对那个“个别的高达几十万安培”,这个电流还算大吗?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9#

回复: 关于“地线”的引接(P5: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高层大楼的“等电位”处理概念)

原帖由 szlghyj 于 2007-11-19 9:22:00 发表
我的接法:隔离牛之前接公共地,隔离牛之后8接地.(住12楼,拉独立地有难度):lol



隔离牛对系统动态和瞬态有一定影响,鲜活感有少许减少。但一定需要使用隔离牛时,这个办法倒是不错。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40#

回复:关于“地线”的引接(P5: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高层大楼的“等电位”处理概念)

另外,设计良好的避雷系统,能够把“能量积累”尚未太大的雷电及时地“引导释放”掉,这也是避雷系统的一个重要“避雷”原理。所以,设计良好的避雷系统通常是不会受到特别强大的雷电袭击的,大家尽管放心。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