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45678910» / 3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 [复制链接]

查看: 618315|回复: 819
61#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这几天我常上的网站“正在维护中”,估计是种了比较严重的病毒吧,?所以上这里的时间就多些,希望大家多聊聊,错误的地方也请指出更正为盼。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62#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原帖由 ray_ji 于 2007-11-22 22:49:00 发表
我在玩CD机的时候, 发现有的CD机小声的细节放的比较大声, 也就是小声跟大声之间差值小, 这台CD的音场深度不够

另外的CD小声的细节播放的微弱但细致, 它的音场深度明显深远很多

这也应该是松兄所说的相同环境下......



"有的CD机小声细节放的比较大声, 也就是小声跟大声之间差值小, "
————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动态压缩现象,往往是“细节”粗糙,声音(中高频)“冲”…………


难道我们需要用一种错误,去掩盖一个已知的错误吗?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63#

回复: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引用:
原帖由 szlghyj 于 2007-11-22 16:54:00 发表
松香味兄你看我俩的发帖时分秒.我正想说高低与外耳有关.


是的。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为什么说: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呢?
每个人的外耳都不一样,甚至区别非常明显,但是对声场(声象)的宽度、远近、和立体空间上的高低定位的感受是基本上一样的,区别主要在于对不同频率的敏感程度(灵敏度)不同,以及“听阀”和“痛阀”不同等方面。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64#

回复: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人耳的功能划分: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主要起集声作用。
中耳包括鼓膜、听骨链、鼓室、中耳机、咽鼓管等结构,主要起传声作用。
耳蜗主要起感声作用。

所以,外耳道的不同,并不会太多地影响对声场(声象)的宽度、远近、和立体空间上的高低定位的感受。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65#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原帖由 ray_ji 于 2007-11-23 13:16:00 发表
耳朵冻掉的人是什么听感;P


哈哈!!!!
我想,他原来从小积累固定下来的“声音判断经验”肯定会受影响,有点“望东射西”吧。????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66#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7-11-22 16:40:00 发表
声场(声象)的远近我们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那么声场(声象)的宽度和立体空间上的高低定位,又是怎么回事呢?它与扩散、反射、吸收,有关系吗?
欢迎讨论。



以我们自己的经验,大多数人会认为:声场(声象)的宽度和立体空间上的高低定位有什么难理解的呢!不就是那边声音大,声象就偏向那边吗。

哈哈!再仔细想想!那么立体空间上的高低定位,哪没有扬声器哦,又怎么说呢?
跑到箱子两侧外面的声象定位,哪也没有扬声器哦,这又怎么讲呢?

利用反射?利用扩散?难道反射或者扩散回来的声音有那么大的能量?,竟然能使声音偏离到了哪个位置上去啦?

我这里就没有特意地利用什么反射或扩散,且反而重视吸收。为什么声象聚焦、宽、深度,立体高低定位,一样表现优秀呢?正如一些发烧友说的:恐怕来听过的,没有人会说(我)这里的声象聚焦定位不好!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7-11-23 22:49:56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67#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近些年“扩散板”很流行!。看了大多数扩散板的结构,很有些“想当然”的成分,而且还套上些声学名词,大肆宣传,一片仅仅一点几平方米面积的“扩散板”,声称能对低频处理达到“板到病除”的效果。没有经验的朋友在感觉有变化的情况下,也就认同了那些说法。低频真的被“扩散”掉了吗?那些想当然的,或者“模仿”出来的“扩散板”真能达到声学名词意义上的处理效果吗?略微了解声学的朋友心里都会非常明白!不是吗。

产品能够买出去,对厂家和商人来说就是成功的!消费者有“需要”,就会有产品提供。这就是市场规律中的重要部分。谁别说谁……………………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68#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我前面说过:
录音和重播,对环境的要求的确完全是两回事。
在我的听音室里拉小提琴,恐怕很高级的小提琴听上去也不够美妙。可到我的五楼体育室去拉上两曲,哪怕用自己那很普通的小提琴,出来的声音自己都会陶醉。


为什么呢?
因为体育室里没有做任何吸音处理,反射、混响丰富,小提琴的声音被反射和混响“美化”了。这样的环境情况就相对适合用作录音。

而我的听音室做了比较严格的吸音处理,反射、混响相对就非常小,小提琴的声音听上去就“枯燥无味”,这样的情况就相对的不太适合用作录音。但是她却非常适合用于录音的重播。因为她不会添加录音时原来没有的反射和混响。重播出来的声音相对更加接近录音时的情况和效果。

这些就是录音和重播,对环境的要求完全不同、以及区别所在吧。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问题。
看了音乐厅、或者录音棚里有用扩散处理,就对自己的听音室模仿着“扩散”处理, 扩散的主要作用和目的都不知道,怎么就用上了?仅仅凭自己使用体会到的那么点“经验”,恐怕还是理解不了扩散的主要作用和目的。

以大多数朋友听音室面积20平方米以下计算,0.5s的时间里,声音已经反射跑了十个圈二十个来回了,这些声音早就“扩散”、混乱了…………。还要扩散吗?
你说是不是呢。?

所以,个人认为小于40平方米的听音室,基本没有必要使用扩散板。而且真正能够起到作用的扩散板体积都不小,它放不到你的房间里去。为什么?当了解了扩散的主要作用和目的,你自然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7-11-24 15:30:41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69#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录音(包括音乐厅)和重播,对环境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问题。
看了音乐厅、或者录音棚里有用扩散处理,就对自己的听音室模仿着“扩散”处理, 扩散的主要作用和目的都不知道,怎么就用上了?仅仅凭自己使用体会到的那么点“经验”,恐怕还是理解不了扩散的主要作用和目的。

以大多数朋友听音室面积20平方米以下计算,0.5s的时间里,声音已经反射跑了十个圈二十个来回了,这些声音早就“扩散”、混乱了…………。还要扩散吗?
你说是不是呢。?

所以,个人认为小于40平方米的听音室,基本没有必要使用扩散板。而且真正能够起到作用的扩散板体积都不小,它放不到你的房间里去。为什么?当了解了扩散的主要作用和目的,你自然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7-11-24 15:44:39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70#

回复: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声场(声象)的宽度和立体空间上的高低定位与什么关系最密切呢?
个人认为:哈斯效应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哈斯的试验证明:在两个声源同时产生了声时,根据一个声源与另一个声源的延时量不同时,双耳听音的感受是不同的,可以分成以下三种情况来说明:
  (1)两个声源中一个声源与另一个声源的延时量在5~35mS以内时,就好像两个声源合二为一,听音者只能感觉到超前一个声源的存在和方向,感觉不到另一个声源的存在。即使延时声增加10dB(8倍多的功率)仍然是这种情况。
(2)若一个声源延时另一个声源30~50mS,已能感觉到两个声源的存在,但方向仍由前导所定。即使延时声增加10dB(8倍多的功率)仍然是这种情况。
(3)若一个声源延时量大于另一个声源为50mS时,则能感觉到两个声源的同时存在,方向由各个声源来确定,滞后声为清晰的回声。
这就是哈斯效应的主要内容。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