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专家"对“专家”的看法----乐界趣闻多 [复制链接]

查看: 33194|回复: 134
21#

回复: "专家"对“专家”的看法----乐界趣闻多

欧州音乐界是很热闹的,可谓百花争鸣,时有唇枪舌剑之事发生。有人被批驳,有人则被赞誉。生前是个安居乐业的小市民,死后却被大师们誉为“音乐之父”的巴赫,看看大师们是如何用最崇高的词来赞美他的:
“他是大海,不是小溪”----贝多芬(德文Bach是小溪的意思)
“巴赫之于音乐,正如创教者之于宗教”----舒曼
“巴赫是音乐的全部和终结”----肖邦
“一切音乐中最惊人的奇迹”----瓦格纳
“哦,求你给我一杯巴赫吧!”---- 勃拉姆斯
“他是音乐圣父”----汉斯.冯.彪罗
……
“旨在产生音响优美的和声以荣誉上帝,并给人的心灵以可以容许的喜悦”----巴赫对自己音乐的态度。
15发烧,30人声,40古典,50而立,60不惑,70耳顺,80随心所欲不逾矩。
TOP
22#

回复: "专家"对“专家”的看法----乐界趣闻多

原帖由 chopin 于 2007-9-21 12:43:00 发表
爱hifi兄,有没有批评巴赫的言论呢?哪怕是歪批,贴上来瞧瞧。

chopin兄弟,真有谁不识趣,在各大师齐声同赞巴赫的时候“反潮流”去非礼巴赫?
任何一种对于巴赫的概括性描述都有可能致文字于死命,在我们能读到的短文里,在巴赫的名字周围,基本上都是由向往和感叹组成

可能只有我这样的门外汉,在听不懂巴赫那艰深的复调音乐,恼羞成怒,左右无人之时,斗胆骂几声“奸商巴赫(J.S.Bach)”,骂他兜售的复调音乐就像古董、玉石一样,价格不匪,但因你的不识货而回不了好价钱,乐海无边生命有涯,看你能否愿意用高昂的时间代价去拥有它或是心满意足享受那些“简单”但能轻易让你不能自主的日用品?
作为一个初级爱乐人,个人对复调音乐依然吃力,目前喜欢听巴赫的音乐还限于他的《布兰登堡协奏曲》等“热闹”的大协奏曲之类,经验不够的耳朵要领悟更多,如其大无小无,也许等到自己“耳顺”之年吧。
15发烧,30人声,40古典,50而立,60不惑,70耳顺,80随心所欲不逾矩。
TOP
23#

回复: "专家"对“专家”的看法----乐界趣闻多

史载中关于巴赫的故事:
他,一生过得像个安居乐业的小市民,23岁和自己的堂妹结婚(呵呵,没想到欧州也兴中国古代式的亲上加亲),12年后第一夫人去世,他次年续弦。巴赫活了65岁,共有20个孩子,养大了9个,他几个孩子也争气,都成为音乐行家,名气在当时甚至超过了老子,可谓音乐世家(巴赫的上几辈也是以音乐为生的)。
巴赫一辈子没出过几回门,几乎看不出他当时有什么风光。他当时演奏管风琴的本事可能比他的作曲才华还要有名。他生活平静,一辈子勤奋,晚年因用眼过度,眼睛瞎了。死时也没什么惊动,尸体和一大堆小人物一起湮埋在莱比锡圣约翰教堂的墓地。后来,为纪念他200周年诞辰,人们又把他和其他人的尸体一起挖出来,经解剖学家和人类学家共同研究,确认了其中一具就是他并葬进了这座教堂里面。
15发烧,30人声,40古典,50而立,60不惑,70耳顺,80随心所欲不逾矩。
TOP
24#

回复: "专家"对“专家”的看法----乐界趣闻多

呵呵,许多古典音乐是和上帝等宗教有关,特别17、18世纪以前的音乐,我也不喜欢,我想大师们用上上帝之类的关联词组才能表达他们由衷的赞美吧。高尔基对巴赫的赞美,字面上就与上帝没有关系了。
“如果像山峦般的罗列伟大作曲家的名字的话,我认为,巴赫就是高耸入云的顶峰,那里,太阳在雪白耀眼的冰峰上永远发射出炽热的光辉。巴赫就是那样,像水晶一样莹洁、透明……”
但你读后还会有神化的感觉,没办法。由此我想咱中国人一句话:“软的东西最厉害”,想永垂不朽?只有像经过时间考验的思想、音乐等“虚”、“软"的东西才有可能。
15发烧,30人声,40古典,50而立,60不惑,70耳顺,80随心所欲不逾矩。
TOP
25#

回复: "专家"对“专家”的看法----乐界趣闻多

在作曲家当中,又同为演奏家的不凡其人,其中甚至成为了各专业演奏家学习的标榜,如帕格尼尼和李斯特,他们超凡的演奏技能将小提琴和钢琴的音乐表现潜力推向了顶峰,也在当时的音乐界造成了轰动,令听众如痴如狂,不亚于现在的周杰伦、李宇春的效应。
根据史载,当钢琴之王李斯特20岁听到“小提琴魔鬼”帕格尼尼的演奏,抑慕不已,天才的他发誓要将小提琴的表现技巧应用在钢琴上,他回家后埋头苦干了几天,终于也在钢琴上实现了帕格尼尼的效果,从此他乐此不彼,不断地创作和改编各种钢琴作品,甚至让钢琴这一乐器之王发出一支管弦乐队的效果,震憾了整个音乐界,风采与威望盛极一时,名缓贵妇们甚至争相抢夺他用过的手帕、吸剩的烟头……当然,他除了获得“钢琴之王”的美誉外,恐怕艳福就不浅了。
待到晚年之时,他才感叹“也许是我上了那把我紧紧捆在钢琴上的神秘力量的当了”。后来人认识李斯特,总觉得他往往是技巧多于音乐。也就有了舒曼的 “李斯特……我几乎厌恶作为作曲家的他,但作为演奏家的他则令我无比崇拜。”这一席话。
15发烧,30人声,40古典,50而立,60不惑,70耳顺,80随心所欲不逾矩。
TOP
26#

回复: "专家"对“专家”的看法----乐界趣闻多

原帖由 copboy 于 2007-9-26 1:38:00 发表
15发烧,30人声,40古典,50而立,60不惑,70耳顺,80随心所欲不逾矩。



--------80随心所欲不逾矩:是听重金属的时候了,最好是哥特的.

哈哈,这是很好的挑战,歌特金属(Gothic Metal)是欧洲摇滚金属乐界中和速度金属(speed metal)、前卫金属(progressive metal)和旋律死亡金属(melodic death metal)等乐派并存的一个派系。

“最早‘gothic’这个字是起于文艺复兴时期被用来区分中世纪时期(Middle Ages,5~15世纪)的艺术风格,它的源由是来自于公元3~5世纪侵略意大利并瓦解罗马帝国的德国歌特族人,在15世纪时,意大利人有了振兴古罗马文化的念头因而掀起了灿烂的文艺复兴运动,由于意大利人对于歌特族摧毁罗马帝国的这段历史情仇始终难以释怀,因此为了与这段时期有所区隔,他们便将中世纪时期的艺术风格称呼为gothic,对他们而言即意味着野蛮。尽管gothic这个字原始上是带有负面的意涵,但事实上为数可观的美丽艺术作品都在此时被创作出来”。

歌特音乐最重要的特色,就是在黑暗、深沉、绝望的音乐中,还能够呈现出一种优美感。听过马勒的交响乐之后,“歌特”只能算作小儿的“儿歌”啦,但如果看MTV,哈,就看当时的定力了。
最后编辑爱hifi 最后编辑于 2007-09-26 08:21:02
15发烧,30人声,40古典,50而立,60不惑,70耳顺,80随心所欲不逾矩。
TOP
27#

回复: "专家"对“专家”的看法----乐界趣闻多

原帖由 爱hifi 于 2007-9-25 9:44:00 发表
在作曲家当中,又同为演奏家的不凡其人,其中甚至成为了各专业演奏家学习的标榜,如帕格尼尼和李斯特,他们超凡的演奏技能将小提琴和钢琴的音乐表现潜力推向了顶峰,也在当时的音乐界造成了轰动,令听众如痴如狂,不......


对李斯特的评论和舒曼相近的还有门德尔松:
李斯特弹得好极了,他有十根好指头,但可惜少了一颗好脑袋
15发烧,30人声,40古典,50而立,60不惑,70耳顺,80随心所欲不逾矩。
TOP
28#

回复: "专家"对“专家”的看法----乐界趣闻多

被说成“少了一颗好脑袋”的李斯特,他的“金龟婿”瓦格纳却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他的作品以其宏大的乐剧为著名,并在其中发明了“主导动机”,他的乐剧内容繁复,涉及到人类的价值观和伦理观,主要作品的《尼伯龙根的指环》、《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等,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他的“女武神的骑行”,豪迈气息直冲云霄,频繁被美国战争大片使用。瓦的创新,引发了他的追随者和支持勃拉姆斯古典大旗的人针锋相对,成为音乐史上的第一大案。
瓦在音乐上的造诣被誉为音乐上的哲学家,二战魔头希特勒对瓦格纳的音乐尤其喜欢,说是在瓦的音乐里找到了“理想”。再回头看看老柴的话,他除了对勃拉姆斯最“偏”外,对瓦格纳也不客气,说他是个“误入歧途”的艺术家,为何希特勒这样喜欢瓦而老柴又说他是个“误入歧途”的艺术家?如果你知道瓦格纳自己为自己写过的“三大定律”就不为怪了(瓦格纳一生写有自传、言论集、书信集等留给了后人)。
瓦格纳三大定律:

第一、所有瓦格纳做不到的事都是不好的;
第二、瓦格纳可以做比他实际做到更多的事情,但是为他的原则所不许;
第三、所有瓦格纳能做的事情,在他之后没有人能再做,在他之前也没人做过,特别是在他之后, 一定不能有人再做, 因为瓦格纳是神!
15发烧,30人声,40古典,50而立,60不惑,70耳顺,80随心所欲不逾矩。
TOP
29#

回复: "专家"对“专家”的看法----乐界趣闻多

原帖由 lmluc000 于 2007-9-28 15:36:00 发表
悄悄地问下楼主~
这些是哪本有趣的书里出来的?
想去搞本,晚上睡觉前看看~

这类书不少,如: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保罗.享利.朗格
《西文音乐史》----格劳特
《写给听众的音乐史》----斯科尔斯
《怎样欣赏音乐》----科普兰
《柴可夫斯基论音乐与音乐家》----柴可夫斯基
我认为特别值得看的书有科普兰的《怎样欣赏音乐》以及中国辛丰年所著的书,特别是刚喜欢古典又想知道如何欣赏古典的人,可先看。
另外,有本大音乐词典是很有好处的。
15发烧,30人声,40古典,50而立,60不惑,70耳顺,80随心所欲不逾矩。
TOP
30#

回复: "专家"对“专家”的看法----乐界趣闻多

瓦格纳之所以让老柴说“误入歧途”,还因为他太过偏激,他否认了音乐的旋律,说“旋律是不道德的”,
还说“莫扎特只不过是个轻浮浅薄的家伙,写的都是些‘娱乐人的音乐’,那是坏透了的18世纪人的品味,人们若还以为音乐是用来享受的,那些人将永远不能得救”。
15发烧,30人声,40古典,50而立,60不惑,70耳顺,80随心所欲不逾矩。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