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如果您想了解巴赫】168巴赫资料大全!! [复制链接]

查看: 21423|回复: 132
31#

回复:168巴赫资料大观!!

[23楼]:
    在这些作品当中,据统计有将近一半属于宗教音乐。于是引出了一个争论激烈的话题,巴赫与基督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总的来说,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一种比较根深蒂固的观点认为,巴赫创作音乐,只是一种对上帝的坚定信仰的追求。有人因为巴赫创作了伟大的《马太受难曲》,甚至称他为“第五位福音传教士”(马太、马可、约翰、路加福音书)。这样的观点主要出自19世纪的一些信仰基督教的传记作者之口。有信仰是件好事,但看起来人们都有这样一种倾向,就是有意无意把自己的信仰强加在别人身上,不管别人愿不愿意,也不太在乎事实究竟如何。巴赫的信仰属于基督新教的马丁.路德教派,这个派别的信徒普遍倾向于认为世界充满了尔虞我诈,完全不值得信任,并习惯于在内心中把自己看得过分渺小,偏执地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上帝的“选民”,死后必能升入天堂,以此来换取内心的安全感。的确,在巴赫的宗教康塔塔中,经常可见这样的标题:“我感到厌烦”(BWV 82)、“最亲爱的上帝,我将在何时死去?”(BWV 8)、“虚伪的世界,我不信任你”(BWV 52)、“我有许多忧虑”(BWV 21)。巴赫十岁时就父母双亡,以后的生活中又经历了那么多世事的变故。另外,巴赫家用的圣经得以保存了下来,在上面也经常可以发现他本人批注的笔迹。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2#

回复:168巴赫资料大观!!

[24楼]:
    然而请不要忘记,不同于普通的善男信女,他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他拥有非凡的能力并用音符为自己构造出了一个和谐完美的、绝对理想的音乐世界。因此他不必五体投地战战兢兢地将自己拥有的人类才智悉数交给上帝以换取他的眷顾和保护。毕竟,由他亲手缔造的完美和谐的音乐世界又怎么能背叛、伤害他呢?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比其他任何人都幸运得多,因为他真正展现了自我。我们上面提到过,巴赫的作品的内涵已经远远超出了其标题的含义。早在阿恩施塔特时期,他就因为在礼拜时演奏的赞美诗中掺入了过多复杂的和声与转调而多次受到教会上司的警告。因此,他的作品绝不仅仅是为了换取面包或完全为了荣耀上帝而作。而另一方面,在他的“为崇敬上帝而创作的均衡的”教堂音乐之外,还存在着同样大量的为陶冶情操和以娱乐为目的的作品。他写出6首辉煌灿烂的《勃兰登堡协奏曲》,除了带来极度的世俗欢乐之外没什么别的用意。还有些作品甚至就是应别人请求而写的实用之作。比如著名的《哥德堡变奏曲》(Goldberg Variations,BWV 988),就是应他的一个仰慕者,俄罗斯公使凯塞林伯爵的需求产生的。凯塞林伯爵患有严重的失眠,他的贴身侍从,年轻的羽管键琴演奏家哥德堡就每晚在隔壁的屋里为他演奏以帮他排解无眠之夜。他需要一首更好的催眠曲,于是就向巴赫提出请求。巴赫在自己从前的作品中抽出一首由民间小调改编的咏叹调,以它为基准魔术般地变出了30首变奏曲,每一首都别具特色,激动人心。这看起来好像与一开始写作的动机背道而驰。他把这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部变奏曲作为催眠小夜曲送给了凯塞林伯爵。激动的伯爵回赠给巴赫一只装满了100枚路易金币的银杯作为酬谢。这是巴赫一辈子获得的最高额的稿酬了。我能想象得到,那些虔诚的基督教信仰的传记家们提到这件事时脸上那不屑的表情。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3#

回复:168巴赫资料大观!!

[25楼]:
    与此截然相反的观点,认为巴赫是把劳苦大众从上帝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启蒙者的观点,出现于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落入前苏联及其官僚手中以后。对每个已经作古多年的历史人物进行政审,根据其立场是否与自己相符,从而决定其是否有资格像自己一样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这是这帮红色共和国的官僚及“哲学家”、“历史学家”们的基本功。但有意思的是,对于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他们却不敢这么干。然而他们也决不能容忍一个信仰上帝的巴赫。于是唯一的办法就是:塑造一个全新的巴赫形象。由于莱比锡战后被划归前民主德国管辖,很自然地,1949年在那里成立了“莱比锡新巴赫协会”。这个协会虽然自称是非政治性的,但除了绞尽脑汁竭力弥合巴赫先生与18世纪的莱比锡市政委员会之间的裂痕,并让那个教会监理会安安静静地消失以外,这个组织的一个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将“伟大的启蒙运动的先驱”这个光荣称号强加给巴赫。于是巴赫被说成是来到莱比锡后受这里“强大的启蒙运动力量”深深影响,致力于“从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桎梏中把音乐解放出来”。他的作品“象征了新生,激发了进步,预示了未来”,是“在宗教外衣下对宗教的背离”。莱比锡在德国历史上确实是一个文化启蒙运动的中心,但那是在巴赫去世几十年之后。他们还指出:“至1945年以前,德国官方始终只把巴赫的作品看成是形式主义的卖弄”,而普通人“完全没有看到巴赫的伟大的民族意义”,“后来出现的所谓的巴赫研究,越来越走上了臆造和歪曲巴赫的误区”。这些还不够,巴赫更被戴上了“人道主义英雄”的桂冠:“在他的作品中可以听到受苦人的呐喊,渴望和平和幸福的心声。”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4#

回复:168巴赫资料大观!!

[26楼]:
    然而巴赫仍然是上帝的巴赫,他对上帝的坚定信仰是任何蓄意的掩盖和歪曲都遮掩不住的。考虑到他的路德派基督教信仰,《b小调弥撒》(Mass in b Minor,BWV 232)作为一部天主教弥撒曲,在他的大量宗教作品中显得很另类。但这并不矛盾,虽然教派不同,信仰的核心却是同一个上帝。而且这部历经多年才最终写成的天主教弥撒曲,可以肯定的是在巴赫动笔之初,就很清楚地意识到他就算写成了也不可能听到其演出的效果,因为他没有路子把这部作品放到天主教国家的教堂里去供圣餐仪式使用。而且这部作品全长达3个小时左右,远远超过了天主教仪式中对于弥撒曲的限制。然而他还是写了,这么做的动机就只能归结于他内心对于上帝的坚定信仰。因为真正的信仰是扎根于心中,而不是用来表现的。也正是这信仰,支撑着他经历了一辈子生活的磨难,而始终不改的是对音乐中内在真理的追求。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5#

回复:168巴赫资料大观!!

[27楼]:
    然而无论是“第五位福音传教士”,还是“伟大的启蒙运动先驱”,这两类观点的发明者们有一个不约而同的特点,就是为了自己的信仰或目的,有意无意地扭曲事实,把自己的结论建立在无端的空想中,并忍不住用主观的标准去评判巴赫。比如巴赫有一首著名的世俗康塔塔《农夫康塔塔》(BWV 212),歌颂了当时一个叫迪斯考的极有个性的庄园主,帮助领地内的农民逃避兵役,并慷慨地减免税租的事迹。巴赫用他的爱心体会农民的心声,可以说是亲自站到了他们当中去,用他们的语言写了这首康塔塔。为巴赫写了第一部传记的古板正统的斯皮塔老先生,则因为这部作品的歌词里出现了年轻人调情的语言和末尾采用了当时街头的流行小调而指责巴赫“在这里完全忽视了道德标准”;而另一位来自东德的先生则针对这首《农夫康塔塔》遗憾地指出,巴赫在此没能抓住机会奋起进行“激烈的社会批判”。但与此同时,这两类评论者却不知不觉地把巴赫的地位捧得越来越崇高,并不由自主地给他安上了各种各样美好的名声。这是巴赫活着的时候做梦也无法想到的。如果天堂里的巴赫知道了这一切,说不定会别有一番感受呢。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6#

回复:168巴赫资料大观!!

[28楼]:
    其实,巴赫对上帝的信仰是无需证明也无需证伪的。上帝安排他在这世上的职业是搞音乐,而他也确实没做过什么别的。
    但我们最好还是跳出是宗教还是启蒙这无谓的争论吧。就把自己沉浸在巴赫的音乐中,只用耳朵,抛弃一切感官,不带任何偏见。因为他的音乐是一切奇迹中最惊人的奇迹。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7#

回复:168巴赫资料大观!!

[29楼]:
    到此为止,我所知道的巴赫,我想说的关于他的一切,都写在上面了。而介绍一位音乐家,光说不练是不行的。得益于互联网,感谢一个叫电驴(eMule)的软件,任何人只要能上网都可以搜索并得到他想要的任何种类的资料。无数台PC机上的eMule.exe运行起来构成了一个电驴网络,在这个网络上任何人只要愿意,就可以把他所拥有的任何资料共享给每一个邻居,谁也没有特权,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这很适合巴赫的音乐,因为它平等地属于每一个人,而不是某些靠它赚钱的唱片公司。只要你在它的搜索框中输入下面这一串单词中的某几个:“Bach;Orgel Werke、Violin、Cello、Suites;Das Wohltemperierte Klavier、Brandenburgische Konzerte、Goldberg Variationen、Mass in h-moll,……”。我在这里无意“重点推荐”某些作品,因为我认为巴赫的作品没有不重要的。而其中有很多乐章我听了很多遍以后也没能留下多少印象,也只能说明我对音乐的理解没能达到那种层次。但不同演奏家演奏的版本,相互之间风格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下面是一部份著名的巴赫作品演奏家的列表:“Wanda Landowska、Sviatoslav Richter、Glenn Gould、Karl Richter、Andras Schiff、Trevor Pinnock、Henryk Szeryng、Mstislav Rostropovich、Pablo Casals、Janos Starker……”太多了。仅《平均律键盘曲集》,我在eMule上就搜到了不下7个演奏家的版本,孰优孰劣是见仁见智的事情,就看各人的喜好了。eMule的下载速度比较慢,比如一张压成APE格式的CD大约才300M,如果恰好种子不多的话下载速度一般也就在5K左右,也就是说,断断续续几乎要下整整一天。但我觉得如果因为缺乏这点耐心而错过了它,就太遗憾了。毕竟巴赫对我们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我们付出一点时间和耐心,并投入一些精力去真正在他的音乐中体会,就会得到一份受用终生的、任何人也无法夺走的宝藏。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8#

回复:168巴赫资料大观!!

[30楼]:
    我时常在想,究竟是什么使得巴赫的音乐感动了如此广泛的人群,从诗人、哲学家,到专业的作曲家,再到如我等的普通老百姓,甚至像我叔叔这样从没见过五线谱的人。为什么在那么多人的心目中,巴赫被不容置疑地推上了最伟大作曲家的宝座。就像高尔基说的:“如果像山峦般地罗列伟大的作曲家的名字的话,我认为,巴赫就是其高耸入云的顶峰。那里,太阳在雪白、耀眼的冰峰上永远发射出炽热的光辉。巴赫就是那样,像水晶一样莹洁、透明……”人们推崇文学家的文章,一定不是因为那里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藻,而是在于他们的文章中内在逻辑的深度。音乐也是这样。我想,一定是巴赫用他的作品在无意识中暗示了宇宙的某些人类用意识中的理智苦苦寻找,却永远不可能完全发现的规律,才使得那么多人一听到他的旋律就莫名地心跳加速。就好像阿基米德把一条腿迈进浴缸,看到水溢了出来,于是激动地疯子一般冲到街上大喊:“我找到了!我找到了!……”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9#

回复: 168巴赫资料大观!!

魏玛时风华正茂的巴赫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0#

回复: 168巴赫资料大观!!

科腾时中年丧妻的巴赫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