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SMERT
原帖由 胡敏强 于 2007-7-20 19:15:00 发表如果SIM扩音机是鲜活类型,就我听过的感觉,推动胆拿的确鲜活,只是音色的正确度对了折扣,但不......
原帖由 胡敏强 于 2007-7-22 16:59:00 发表有些道理,我也能够理解老兄的意思。的确如此,我们不能忽视录音的现场环境。一些单点录音非常“准确”地纪录了当时的现场,当时各乐器的距离、方位和环境空间。所以,我们在用音响听这些录音的时候,不能要求比较远距离的乐器有在身边相同的声压,我们不能要求远距离的乐器也跑到身边来,这样本来就在身边的乐器却没有了自己的位置,总不能让它们跑到身后去吧。不管是远距离的还是近距离的,都应该有相当恰当的现场距离感和空间感。远距离的乐器虽然没有在身边的声压,但却完全有在身边的气势和说服力,这大概就是场面的效果。我们当时听的是同一张唱片,但在我和安德生的系统上都没有出现那样的情况。铜管在乐队的最后方依然能够高亢有力,隔着录音环境的空间距离发出嘹亮辉煌的质感,没有软绵绵缩掉的感觉。
原帖由 musicmad 于 2007-7-24 9:00:00 发表http://www.dynaudio.de/d/pdf/DYN_Focus140_STEREO.pdf
原帖由 富盛 于 2007-7-24 15:07:00 发表应该不只是低频过量的问题,而是想瞬变更好些,线条更好些。如果扩大器的推力不成问题的话,在保持量的前提是可以线条更好的。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7-7-24 12:16:00 发表海涛兄家的环境包括客厅总面积应该超过三十平方米,曾经用10~99Hz测试低频段,中等声压下28Hz开始听到明显声压,32Hz有较大明显共振(驻波)峰,这是环境造成的不正常现象,…………听感上低频就略微多了些而且控制不住,…………不同的环境所有箱子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塞海绵又不花时间也不花钱,试试看吧,也许会有惊喜。反正就是玩,愿意就上来交流交流,是不是?但是对“低频”来说,其“质量”的意义远比“量”的意义大,这个大家也许会是一致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