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纪念埃尔加诞辰150周年:我爱埃尔加 [复制链接]

查看: 27547|回复: 122
41#

回复: 纪念埃尔加诞辰150周年:我爱埃尔加

原帖由 水天堂 于 2007-6-7 16:01:00 发表
埃尔加小奏加小提琴与钢琴小品的2张唱片。


谢谢水兄。
海菲兹等大师都拉过这首小协。但是名声都在梅纽因之下。
这第二张是梅纽因很老的时候再拉的。

我一直没有听过埃尔加的小奏,据说价值不在小协之下。想听听水兄对小奏的见解,传达一下聆听体验。
埃尔加的这些弦乐小品,动人极了。可列入最优美的音乐。我欲罢不能。
TOP
42#

回复: 纪念埃尔加诞辰150周年:我爱埃尔加

原帖由 apparition 于 2007-6-5 23:49:00 发表
******************************


唐兄这张名版呢。羡慕。
TOP
43#

回复:纪念埃尔加诞辰150周年:我爱埃尔加

up up up
TOP
44#

回复:纪念埃尔加诞辰150周年:我爱埃尔加

up up up
TOP
45#

回复:纪念埃尔加诞辰150周年:我爱埃尔加

7.安乐乡序曲

安乐乡序曲,又名伦敦城,指的是伦东东部那个贫穷的城区。但是在这首作品里,埃尔加是非常浪漫的描写它的,描写了它的欢快、甜美、活跃。从有些舞曲特征的旋律开始,音乐就非常活跃,然后由弦乐过渡到一个甜美的乐段,这一小段还颇甜美,动人处如林荫道上情人挽手的散步,柔情处如夜色中情人的依偎。然后在铜管宣告下,一切又热烈了起来,车水马龙,一片繁华世界。铜管从远到近,从近及远,再有远及近,一切多么幸福和真实。整个乐曲虽然很短,也有不少音乐冲突的地方,但是埃尔加长袖善舞、良好的处理了这些戏剧性的乐段。这种戏剧性,我认为是埃尔加,反复通过管弦乐队不同声部的交织,在不同的变奏下和不同节奏的处理中穿插而得到的效果。管弦乐大师的美名是不虚传的。
TOP
46#

回复:纪念埃尔加诞辰150周年:我爱埃尔加

8 谜语变奏曲

埃尔加的谜语变奏曲,堪称最伟大的变奏曲,完全可以与海顿主题变奏曲媲美。这套变奏曲的内容实在丰富,从忧郁、温柔、崇敬、幻想、喧闹、激烈等特质。所以也有人说,这是埃尔加在描述自己。这里有三首变奏曲比较重要,即第一首(C.A.E)、第九首猎人(Nimrod)和最后一首(E.D.U)。

第一首(C.A.E)非常亲切温暖,也有一些端庄圣洁的味道,总之在这里,艾尔加是非常抒情的,因为C.A.E正是埃尔加太太艾丽斯全名的字母缩写。第九首的长度仅次于最后一首,是个非常非常动听的慢板,很有圣咏的味道。资料表明,奥格斯特•约翰尼斯•耶格(August Johannes Jaeger )担任Novello音乐出版社的经理,他以友谊和对音乐评论的深刻见解影响着埃尔加。埃尔加在《迷语变奏曲》中用音乐把他描绘成“猎人”。我和几个乐友6月29日的新英格兰爱乐的音乐会中(非常棒的曲目,火鸟和马勒第一交),返场曲就有这首。

最后一首(E.D.U)则是活泼有力的,据说是埃尔加的自画像,非常具有冲锋精神。Edu是艾丽斯对埃尔加的称呼,这里融合了(C.A.E)和猎人(Nimrod)的旋律,以胜利和豪迈的气概结束全曲,这与后来的几部交响曲完全一致。

总的说来,抛开这些标题性暗示,从管弦乐的角度来看,这些作品也很值得一听。虽然从管弦乐角度来看,复杂激烈戏剧性强的乐段比较体现埃尔加的管弦乐能力,但是一些温柔的部分我听来尤其动人,譬如第14首浪漫曲(***)。
最后编辑李商隐 最后编辑于 2007-06-08 13:48:53
TOP
47#

回复:纪念埃尔加诞辰150周年:我爱埃尔加

9。弦乐小夜曲 Op。

无话可说,这是非常非常优美的弦乐,非常非常优美,难以用语言描述的非常非常优美。这种弦乐齐奏的感觉真的很舒服。音乐带我到此处,语言就被忘却了。
TOP
48#

回复:纪念埃尔加诞辰150周年:我爱埃尔加

10 。挽歌 Op。58, 和忧伤Sospiri, Op70.

这些都是埃尔加的小品杰作,一个好字了得。都是悲伤曲,动听。
TOP
49#

回复:纪念埃尔加诞辰150周年:我爱埃尔加

埃尔加的音乐之中有别人的影子, 如瓦格纳\ 勃拉姆斯 / 斯特老斯等. 他的两部交响曲绝对是浪漫主义的巨作, 其刻骨铭心之处 , 估计只有英国人可以完全领会, 很多人可以带着眼泪听这些音乐. 都说他的这几部巨作有欲言又止之处, 我个人听感觉得埃尔架已经把话说完了.

都说大协最好, 听听诸位的高见. 埃尔加的旋律感在引子与快板\弦乐小夜曲/挽歌等小品中表现无疑.
最后编辑李商隐 最后编辑于 2007-06-08 14:09:28
TOP
50#

回复:纪念埃尔加诞辰150周年:我爱埃尔加

两位浪漫主义的巨匠和旋律大师,埃尔加和拉赫玛尼诺夫。
如果与埃尔加相比的话,  拉赫玛尼诺夫在旋律方面 ,  确实比之更直接了当,  更刻骨铭心.

我认为,拉赫在找到一个旋律之后,  通常用自己独特的和声方式;  迂回调的处理,  使这些旋律在不断反复过程中不致太乏味.  与拉赫相比, 埃尔加的管弦乐技法更复杂, 虽然也使用独特的和声,  但是,我个人听感,;  通常在一个旋律以后,  在变奏过程中埃尔加会采用不同声部,  而且当中也会穿插单乐器的独奏小段. 这点,我认为这是他借鉴了施特劳斯的管弦乐技法。埃尔加自己对施特劳斯推崇备至,他说“施特劳斯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天才”。当然埃尔加并没有落入抄袭的脱臼,而是有自己的特色,很明显,这些音乐一听就是埃尔加,就像拉赫也从老柴那里得到了很多,但是一听,就知道这是拉赫的。

我更倾向于这种差异既是来自于民族抒情方面的差异,也来自于两位作曲家独特性之间的差异。
最后编辑李商隐 最后编辑于 2007-06-08 14:08:55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