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纪念埃尔加诞辰150周年:我爱埃尔加 [复制链接]

查看: 27553|回复: 122
1#
纪念埃尔加诞辰150周年:我爱埃尔加

Edward William Elgar 埃尔加(1857-1934),1857年6月2日诞生于布劳海斯。埃尔加是普塞尔以来英国的最伟大作曲家之一。声誉在当时如日中天。



我对埃尔加的评价是:他是弦乐中的拉赫玛尼诺夫,拉赫玛尼诺夫是琴键上的埃尔加。两者都擅长史诗般的作品,都通过内在的、宏伟的、宽广的音域和绵长的音乐句法, 以朴实真挚的情感打动无数人的心。两人的作品数量差不多:各三部交响曲,二部弦乐和乐队VS 四部钢琴和乐队,数量不等的管弦乐作品。两人都具有极好的旋律天份,有独特深沉的音乐气质,但一个植于不列颠,一个代表俄罗斯。重要的是,在两人作品中都能找到作曲家的自我。

我象热爱拉赫一样的热爱埃尔加。
0610218280970892.jpg (, 下载次数:30)

jpg(2007/6/4 12:06:50 上传)

0610218280970892.jpg

最后编辑李商隐 最后编辑于 2007-06-04 12:06:50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纪念埃尔加诞辰150周年:我爱埃尔加

Edward William Elgar 埃尔加(1857-1934),1857年6月2日诞生于布劳海斯。埃尔加是普塞尔以来英国的最伟大作曲家之一。 声誉在当时如日中天。

我对埃尔加的评价是:他是弦乐中的拉赫玛尼诺夫,拉赫玛尼诺夫是琴键上的埃尔加。两者都擅长史诗般的作品,都通过内在的、宏伟的、宽广的音域和绵长的音乐句法, 以朴实真挚的情感打动无数人的心。两人的作品数量差不多:各三部交响曲,二部弦乐和乐队VS 四部钢琴和乐队,数量不等的管弦乐作品。两人都具有极好的旋律天份,有独特深沉的音乐气质,但一个植于不列颠,一个代表俄罗斯。重要的是,在两人作品中都能找到作曲家的自我。

我象热爱拉赫一样的热爱埃尔加。
TOP
3#

回复:纪念埃尔加诞辰150周年:我爱埃尔加

我计划在这个帖子里,谈谈自己对埃尔加一些音乐的感受。诸位多捧捧场。

首先一个演出消息:
上海交响乐团06-07音乐季演出计划:
向埃尔加致敬——纪念英国作曲家埃尔加诞辰150周年
时间:2007年7月7日19:30
地点:上海音乐厅
指挥:邵恩
大提琴:戈蒂埃•卡普松
曲目: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第一交响曲》
最后编辑李商隐 最后编辑于 2007-06-04 12:11:30
TOP
4#

回复:纪念埃尔加诞辰150周年:我爱埃尔加

1.“在南方”是部伟大的序曲

我非常喜欢这部“在南方”序曲,开始阶段有些瓦格纳的气势,但是很快就跨越了悸动,那是翱翔在南方大地之上所体验到的壮阔。这部序曲使用了大量的铜管,有些布鲁克纳的味道,但旋律线条的起伏超越前者多多。在乐曲中段所出现的法国号和独奏弦乐,让人体验南方田野的柔美、沉静和高贵。乐曲后段在重拾激昂调子的基础上,大量运用的弦乐继续浓烈地讴歌了南方的大地。我很奇怪为什么这么伟大作品会长期受人忽视,而我第一次听就有惊艳之感。

热爱管弦乐的兄弟们,这个长达20分钟的作品不可错过。
TOP
5#

回复:纪念埃尔加诞辰150周年:我爱埃尔加

2.我所听到的埃尔加第一交响曲

不要错过这部交响曲,它燃烧着一个帝国最辉煌的火焰,浸透的是普塞尔以降英伦最伟大的艺术灵魂,是一个音乐人向伟大传统精神的最高敬礼。那些高贵的优雅、平静的傲慢,那些伟大的英伦传统都可以在这部交响曲中找到。如果抛开意识形态,而仅从艺术性角度而言,则第三乐章中充满灵性的音乐旋律,完全可以与最伟大的慢板如布七布八的慢板相媲美,不时出现的独奏弦乐的精美旋律,穿插在精密编织的各声部的间隙,这些有拼贴效果的作曲方式,却掩藏在绵长旋律线之中,尤能让我体验埃尔加出色的旋律感和明锐的色彩感。

从第一乐章舒缓高贵的行板,就将这个“帝国伟大之荣光”的主题展开了。而第二乐章开始阶段很快的快板,相当活跃, 然后逐渐在放缓的速度中反复,使乐曲在不知不觉中进入第三乐章柔板。这个温暖的柔板,既伟大深邃也亲切感人。我想英国人现在听到这个乐章,对伟大的日不落时代多么缅怀,带给他们无限的慰籍,况且这个乐章中确实持续着的是充满感情的主题,这是埃尔加浓烈地无法化开的英伦情怀,与一般人所认为的内省拘谨的英国绅士不是一回事。
    
而第四乐章开始部分则承接了第三乐章的慢板,继续着高贵典雅的情绪的基础上,节奏却渐渐加快,而加入的铜管伴着持续的弦乐,将壮丽的颜色提升到新的高度,而旋律却依然精美,音色依然灿烂,情绪则被带到了高潮。我不得不承认,埃尔加的旋律感确在布鲁克纳之上。

这是埃尔加最伟大的交响曲,也是我听过的最伟大的英伦交响曲。
TOP
6#

回复: 纪念埃尔加诞辰150周年:我爱埃尔加

埃尔加第一交响曲,在南方序曲。
9-1.jpg (, 下载次数:92)

jpg(2007/6/4 12:12:28 上传)

9-1.jpg

TOP
7#

回复:纪念埃尔加诞辰150周年:我爱埃尔加

转贴:埃尔加:第一交响曲 ELGAR: Symphonie No.1

埃尔加第一号,降A大调,OP.55,作于1907—1908年,1908年12月3日由汉斯•李希特指挥哈莱乐团首演,共4个乐章;1.崇高而朴实的行板(序奏)转快板。序奏为进行曲风格的主题,A大调;快板部分为D小调,以不断律动的热情的主要主题开始,小提琴奏抒情旋律后,小提琴与木管奏优美的第二主题。发展部第二主题与其附属旋律群以痛切的表情呈现,再现部突出序奏的主题,构成暴风雨般的热烈。2.很快的快板,相等于谐谑乐章,升F小调,最初部分急促进行的前半乐段与阔步发展的后半乐段互为对照,中段含有柔和优美与乡愁交杂的那种美。据说演奏中段时,埃尔加曾要求乐队“要像走到河边,表现耳朵里所听到的声音。”因此有人将此旋律解释为埃尔加故乡塞文河边风吹芦苇的声音。3.慢板,主要主题虽与第二乐章开头由第一小提琴奏出的主题以相同音符构成,但表情迥异。第二主题是小提琴演奏的抒情旋律,有单簧管,竖琴、独奏小提琴缠绕其间,烘托出明亮的色彩,其中凸现出充满感情的崇高主题。汉斯•李希特曾称赞这个乐章足以与贝多芬的慢乐章比美。4.慢板转快板,慢板为序奏,弦乐以嘈杂不安的姿态,木管幽暗的音色酝酿出神秘感。快板主部第一、二两个主题交叉后,第一乐章前序奏的主题动机以进行曲形态再现,在3个主题的缠绕下,第一乐章前序奏那个主题变成壮丽,最后以埃尔加说法“对未来无限希望”而结束。

(资料来源:古典音乐之家http://www.gdyyzj.com/yybible/ShowClass.asp?ClassID=712)
TOP
8#

回复:纪念埃尔加诞辰150周年:我爱埃尔加

3.我所听到的埃尔加第二交响曲

还是光荣与梦想,却已落日余晖,夕阳残照。这第二交响曲,虽然外表依然雄伟壮丽,却比第一交响曲惆怅了,这种惆怅感难以用语言来描述的。第二乐章慢板中某些深沉的部分足可与布鲁克纳比肩,可是整个音乐中很多段落的旋律却非常辉煌。埃尔加确是调动情绪的高手,他一方面张弛着长乐句,另一方面在乐句的空疏中,流转着华丽音符。一切那么自然,使宏大深沉内省,与温暖浪漫精致,不离不弃。这就是埃尔加,其细腻程度,是我听到的戴流斯和威廉姆斯所无可企及的。

在第一乐章和第四乐章中,依然可以听到对帝国伟大的歌颂。第一乐章刚上来埃尔加根本没有安排序奏,直接就是一个伟大宽广的主题,而第四乐章不断起伏的管弦乐,一拨又一波推动思潮,向一个又一个高峰迈进,这种欲罢不能的情绪起伏,比布鲁克纳还要大。所以埃尔加显然是注满感情并且充满自信和骄傲。

这也是一首伟大的埃尔加交响曲,英伦最伟大的交响曲之一。
TOP
9#

回复:纪念埃尔加诞辰150周年:我爱埃尔加

转贴:埃尔加:第二交响曲  ELGAR: Symphony No.2

埃尔加的《第二交响曲》,降E大调,OP.63,作于1910—1911年,原拟呈献英王爱德华七世,因国王于1910年5月驾崩,完成后改为“为追悼爱德华七世国王陛下而作”。爱德华七世生前非常欣赏埃尔加,两人之间有深厚的友情,此曲被称为“爱德华王朝的叙事诗”,描述的是爱德华统治下的升平繁华气氛。也有英国人将埃尔加的交响曲看作一个时代结束的象征,《第一交响曲》称为“火焰燃尽的最后余光”,《第二交响曲》称为“落日余晖”。这首交响曲共4个乐章:1.崇高而活泼的快板。第一主题基本表达这个乐章的表情,充满明朗的力量,大提琴群演奏的第二主题以沉郁的姿态,使视界变得昏暗阴霾。在阴影中,出现一个“如诡异闪光般的主题”,可称为第三主题,有人称它为“诡异的亡魂般的主题”,“为死亡幻觉所阻的生之舞”。2.很慢的慢板,冥想风格,又带有淡淡的哀愁。埃尔加的一位好友曾认为这个乐章是国王驾崩后创作的,但多数学者却反对这种说法。3.回旋曲,急板,C大调,实际是一个谐谑曲乐章。开头快活的主题分别由弦乐与木管、打击乐予以呈示、发展,这里出现了第一乐章的大提琴主题,进入了高潮后,打击乐的敲击终止,音乐如沉入无底深渊一般。4.庄严的中板,简洁的奏鸣曲式。由圆号奏庄重的主题,小提琴奏崇高的第二主题,它们以对位法展开。再现部以主要主题始,在由木管弦乐演奏后,进入十分丰富的管弦乐法处理。有一个挽歌风格的结尾,然后进入庄严、光辉的寂静。

(资料来源:古典音乐之家
http://www.gdyyzj.com/yybib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480
TOP
10#

回复:纪念埃尔加诞辰150周年:我爱埃尔加

4.情人絮语——爱的问候

爱的问候,是一场情人间的绵绵情话,伴侣间的喃喃私语。它是埃尔加献给爱妻的礼物。非常优美典雅,可能是埃尔加最动听的旋律。歌唱性和优美性足可以与鲍罗丁第二弦乐四重奏中的第三乐章相提并论,鲍的这首四重奏,也是献给妻子的。

我第一次听到这首爱的问候,是在20多年前的电台里,所播放的复旦诗会。其中的一首情诗,就是以此曲配乐,效果极好。
最后编辑李商隐 最后编辑于 2007-06-04 12:24:04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