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耦合电容(认为不值得讨论的免进)p10;从非常基础、非常小儿... [复制链接]

查看: 43530|回复: 144
21#

回复:关于偶合电容(认为不值得讨论的免进)

AQ的老板BILL LOW说的:最好的线是没有线。
我理解老板BILL LOW说的意思是:最好的线都有负面影响,没有负面影响的(线)是最好的,就这意思。
可能是翻译上的失误吧?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7-05-14 11:24:41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2#

回复: 关于偶合电容(认为不值得讨论的免进)

原帖由 johnleeh 于 2007-5-14 11:27:00 发表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7-5-14 11:23:00 发表
AQ的老板BILL LOW说的:最好的线是没有线。
我理解老板BILL LOW说的意思是:最好的线都有负面影响,没有负面影响的(线)是最好的,就这意思。


......不是这个意思.有机会请您找到他接受采访的原文读一下吧.好几本音响杂志上都有,网上或许也能搜得到.


电信号也是一种物质,物质传递的过程需要能量(消耗)和途径(载体、或者媒体),这也是一种能量守恒的过程。这个传递途径不管是光波还是电波,或者其他,传递过程中能量消耗和损失都是会存在的,绝大多数可能还不如金属导体。如果否定这个事实,他必定会认为自己象能够发明“永动机”一样伟大,并因此而狂妄。当一个人学习了解的东西比较多的时候,一定会知道自己渺小。难道中国的科学家、工程师们就那么地不值一提?明白人不会有这样的结论。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7-05-14 17:41:12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3#

回复:关于偶合电容(认为不值得讨论的免进)

我上面回答这些问题,已经把话题扯远了,还是回到正题吧。
当我们不得不使用耦合电容的时候,我们应该了解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如标题所说————认为不值得讨论的免进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7-05-14 17:08:11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4#

回复: 关于耦合电容(认为不值得讨论的免进)

原帖由 johnleeh 于 2007-5-14 17:00:00 发表
另外,应该是耦合电容,而不是偶合电容.

网上发贴,有些错别字无足为怪,但技术贴里的核心技术名词,还望不要写错为好.


哈哈!!谢谢指正!发现的已经改过来了,还有错误又没有改正的地方大家多包涵啦。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5#

回复: 关于耦合电容(认为不值得讨论的免进)

原帖由 johnleeh 于 2007-5-14 16:54:00 发表
松香味兄恐怕还是没搞清楚BILL LOW要说的是什么意思.建议还是找到BILL LOW的访谈文章读过后再发表感想吧.

BILL LOW是一个研究了线材几十年的技术人,他如果知道有的人没理解他在说什么,就把他和什么永动机,伟大,狂妄,渺小,中国的科学家,工程师搭到了一起,他或许会觉得莫名其妙吧.



我的回帖通常都不是针对某人的,更不要“对号入座”到具体的人身上。说的是一些现象和个人的看法、观点。如有错误,可以批评讨论的。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6#

回复: 关于耦合电容(认为不值得讨论的免进)

原帖由 胡思 于 2007-5-14 18:32:00 发表
我同意松香兄的观点,电容越接近理想电容越好,不管是耦合还是电源滤波。
还是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照像,是越清晰越好呢还是有的柔化好,如果是又年轻又漂亮的MM,很多人会喜欢清晰的好,如果脸上有斑又有皱纹,那就柔化一些好了。
音源好,就用比较接近理想的电容;如果换上去,声音又躁又刺,只能妥协了。



问题是我们怎样可以判断这个电容就比较接近理想呢?如果我们的判断是正确的,它确实接近理想,换上去声音表现不好,又有什么理由确定是这个接近理想的电容的问题,而不是其他地方存在问题呢?

接近理想的元件可能是造成声音表现不好的(表面上的)原因,但绝不是造成声音表现不好、又燥又刺的根源。所以遇到这样的情况,就应该多几个为什么了,或许就能找到真正的恶声根源。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7#

回复: 关于耦合电容(认为不值得讨论的免进)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7-5-14 16:45:00 发表
我上面回答这些问题,已经把话题扯远了,还是回到正题吧。
当我们不得不使用耦合电容的时候,我们应该了解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根据耦合电容使用的位置、要求、目的不同,耦合电容的容量大小差别是非常大的,对各种技术指标方面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在耦合阻抗非常高的电路(位置)里,耦合电容的容量可以非常小,音频电路里,有时候0.022uF甚至更小就完全够了。大了反而造成许多负面影响。

在耦合阻抗非常低的电路(位置)上,耦合电容的容量就比较大,有时候达到数十uF,甚至更大才能满足设计要求。

这是为什么同样完成“耦合功能”的电容,他们的容量为什么不同而且相差那么大的客观事实和原因。


通常情况,相同品牌(相同系列品质)的电容,容量越大非理想的因素越多,越难做好。所以用多只比较小的并联使用,虽然占位且不便于安置设计,但是效果还是可以反映出来的。那么是不是一定非要这样并联处理才好呢?这就不一定了,了解事物的优缺点,扬长避短,同样可以相对较好地达到需要的目的。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8#

回复: 关于耦合电容(认为不值得讨论的免进)

有一些经验是可以借鉴的;
如相同品牌(相同系列品质)的电容,耐压相同,体积不同时,
体积大的比体积小的声音好;这是因为体积大的电容极板导体比较厚,造成体积比较大。但是极板导体比较厚时,电容极板导体的损耗就会变小。


相同品牌(相同系列品质)的电容,体积相同,耐压不同时,
(耐压符合要求的情况下)耐压低的比耐压高的声音好;这是因为耐压高的电容极板导体之间的绝缘层会相对比较厚,电容极板导体相对就要比较薄,造成电容极板导体的损耗变大。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7-05-16 14:57:28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9#

回复:关于耦合电容(认为不值得讨论的免进)

极板导体材料和绝缘层材料相同的情况下,卷绕工艺不同,尤其是引出脚方式以及工艺质量不同,品质差别是非常明显的。他主要反映在与损耗正切角有关的参数变化上,其中感抗的影响不容忽视。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0#

回复:关于耦合电容(认为不值得讨论的免进)

说到卷绕工艺不同、引脚方式以及工艺质量不同,恐怕要“牺牲”几只有代表性的电容了,等拍了照片,传上来给大家参考。不过我是肯定不能找齐全所有卷绕工艺不同、引脚方式以及工艺质量不同的电容,只找些有代表性的进行“解剖”。欢迎有这些方面资料的朋友参加提供资料。先谢谢了!!

通过解剖图片,方便大概粗略地分析他们之间的“特性”区别而已,有个大概的认识,总是比一无所知好吧,起码我个人就是这样认为的。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