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纪念格里格逝世100周年 [复制链接]

81#

tallicaboy 在 2007-4-5 20:28:30 发表的内容
北欧除了冷点,绝对是一个养人的地方。跟海南啊,加州长滩之类的地方走两个极端。我喜欢格里格是从培尔金特组曲开始的。当时听到后觉得太有灵性了。当然现在更喜欢他的钢奏。很容易让人沉静的音乐。
北欧人喜欢在夏天到地中海,意大利海滩度假。
TOP
82#

[upload=jpg]Upload/20074618154632138.jpg[/upload]
TOP
83#

[upload=jpg]Upload/2007461839476252.jpg[/upload]
TOP
84#

格里格故居内的音乐厅

[upload=jpg]Upload/20074618584546512.jpg[/upload]
TOP
85#

李老师那张皮尔金特我从来没见过啊。
TOP
86#

格里格博物馆内的宣传图画-4

[upload=jpg]Upload/2007461855341909.jpg[/upload]
TOP
87#

shinelb 在 2007-4-5 12:29:33 发表的内容
[upload=jpg]Upload/20074512293181309.jpg[/upload]


这张是一听钟情再版的XRCD,非常发烧。就是鲁普和普列文那个版本。动态非常大,分析力极佳,花了我200元。其实没必要,买张再版的传奇系列就行了。因为自己很喜欢这个版本,所以下了血本。
TOP
88#

[upload=jpg]Upload/20074614533515355.jpg[/upload]
TOP
89#

格里格博物馆内的宣传图画-5

[upload=jpg]Upload/2007461856870644.jpg[/upload]
TOP
90#

格里格博物馆内的宣传图画-2

[upload=jpg]Upload/20074618522625445.jpg[/upload]
TOP
91#

shinelb 在 2007-4-2 20:54:28 发表的内容
[upload=jpg]Upload/20074220542575596.jpg[/upload]


格里格《交响舞曲》,《挪威舞曲》和《抒情组曲》。由贾尔维指挥戈德堡乐团演奏,非常优美。
TOP
92#

1865年格里格创作了《第一号小提琴奏鸣曲》,1867年创作《第二号小提琴奏鸣曲》,1887年创作《第三号小提琴奏鸣曲》,三部中最成熟的是第三号,此曲献给年轻的女小提琴手托阿,格里格戏称她为“托洛尔”,托洛尔是挪威传说中的精灵。

[upload=jpg]Upload/2007481759872021.jpg[/upload]
TOP
93#

shinelb 在 2007-4-9 17:01:13 发表的内容
欢迎啊,到时短信联系。



叫上俺.
TOP
94#

名级潜水艇 在 2007-4-10 0:35:31 发表的内容
shinelb 在 2007-4-9 17:01:13 发表的内容
欢迎啊,到时短信联系。



叫上俺.
没问题。你请客。
TOP
95#

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蝴蝶》:

钢琴练习曲的弹奏对于演奏者来说至关重要,当考级学生弹到车尔尼钢琴练习曲299后半部分时,可以说在弹奏的技术技巧和音乐的表现力等方面都基本达到了钢琴业余考级七级水平.此时,可更加广泛地选择练习曲目,除了练习各个时期作曲家的作品外,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的作品来提高演奏者的音乐理解能力和音乐的表现能力,如:门德尔松的《无词歌》、格里格的《钢琴抒情小品集》等作品.中外作曲家为了表达对蝴蝶的喜爱,分别以蝴蝶为题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钢琴作品,其中,出自格里格之手的《蝴蝶》是一首清新、飘逸、别具北国风格的动人钢琴曲.而格里格的《钢琴抒情小品集》中的《蝴蝶》又正好被收录在新版的中央音乐学院校外钢琴考级第七级小型乐曲部分.
TOP
96#

对格里格了解不是太深,他的唱片收藏也有限,我根据资料,整理了一下,增加了一些内容,给大家看一下。
TOP
97#

格里格、易卜生和《培尔·金特》:

格里格应邀为易卜生的诗剧 《培尔·金特》 所写的配乐,完成于1874至1875年间,但他从配乐中选编的两套组曲(各分四段),却到1888和1891年才先后编出。这两部组曲都是曲作者格里格的代表作品。 戏剧《培尔·金特》 虽然不是挪威著名文学家、剧作家易卜生的代表作,但在作者的全部剧作中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易卜生的诗剧《培尔·金特》大量采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扑朔迷离的梦幻境界和形象,剖析了当时挪威上层社会的极端利己主义,同时又触及了当时世界上的许多重大政治事件。 关于易卜生的这部诗剧, 格里格曾在他《第二组曲》的扉页概括作了这样的说明:“培尔·金特是一个病态地沉溺于幻想的角色,成为权迷心窍和自大狂妄的牺牲品。 年轻时,他就有很多粗野、鲁莽的举动, 经受着命运的多次捉弄。培尔·金特离家出走,在外周游一番之后,回来时已经年老,而回家途中又遇翻船,使他像离家时那样一贫如洗。在这里,他年轻时代的情人,多年来一直忠诚于他的索尔维格来迎接他,他筋疲力尽地把脸贴在索尔维格的膝盖上,终于找到了安息之处。” 尽管第二组曲中的 《索尔维格之歌》确属杰作,但总的说来还是《第一组曲》更为流行。 选入两套组曲的八首乐曲,只按音乐的要求编排,完全不受原剧情节发展的牵制。

  《培尔·金特》第一组曲分为四段:

  (一)“晨景”——原为诗剧第四幕第五场的前奏曲。主人公远涉重洋,前往美洲去贩运黑奴,往中国贩运偶像,一时成了富商。这时,他来到摩洛哥,一天清晨,在一个山洞前面,他用独白披露自己的内心活动。但这段音乐所描绘的并非是炎热的沙漠,而更像北欧清晨静谧清新的抒情画面。乐曲具有牧歌风格,由单一的田园风味主题加以自由而精心的发展构成(片段1、片段2)。

  (二)“奥丝之死”——母亲奥丝在弥留之际,培尔·金特赶了回来,他为母亲追忆儿时景象,并用幻想的故事陪母亲去赴天堂的盛筵。在全剧中,这是非常动人的一场。格里格的这段配乐悲壮肃穆,可称为一首悲歌或葬礼进行曲。

  (三)“安妮特拉之舞”——选自诗剧第四幕第六场。在沙漠绿洲中,一座阿拉伯酋长的帐篷里,酋长的女儿安妮特拉正用舞蹈对培尔·金特献媚。这段音乐描绘的正是这一场面,但严格地说,它远远超过了作为配乐的作用,因为它直接参与戏剧的内容,成为诗剧中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片段3)。

  (四)“在妖王宫中”——原为诗剧第二幕第六场的前奏。主人公在山中与妖王之女调情,并在妖王的威胁之下同妖女结了婚。这一场点出全剧的主题,即人与妖之间的区别,是最具幻想性的第二幕的真正核心(片段4)。

  
  《培尔·金特》第二组曲也分为四段:

  (一)“英格丽德的悲叹”——原为第二幕之前的幕间曲。 培尔·金特 在乡村的一次婚礼上,拐走了朋友的新娘英格丽德,把她带到山上,玩弄够了又将她遗弃,说他真正爱的是索尔维格。这段音乐以英格丽德为主要形象,表现出一种非常激动和无奈的情绪,堪称为一首奇妙的挪威哀歌。

  (二)“阿拉伯舞曲”——原为第四幕中阿拉伯舞蹈场面的配乐。乐曲带有女声合唱,意欲描绘东方的“异国”情调。

  (三)“培尔·金特归来”——原为第五幕的前奏曲。在第五幕中,主人公的形象已经是一个须发斑白的老人,他站在返回挪威的轮船上衣衫褴褛,神情冷酷。

  (四)“索尔维格之歌”——原为诗剧第四幕第十场配乐。挪威北部森林中的一间茅屋,索尔维格坐在门前,等候培尔·金特的归来,她唱着:“冬去春来,周而复始,总有一天,你会回来。” 编入组曲的这首乐曲,经作者改编为纯器乐曲,去掉了原来的歌唱声部。 乐曲的旋律十分优美,荡漾着哀愁的第一主题(片段5)和洋溢着希望的第二主题(片段6) 形成鲜明的对比,是整部组曲中的名篇,也是格里格最成功的创作之一。

http://www.hongen.com/art/gdyy/amqbl/ga41101.htm
最后编辑shinelb
TOP
98#

shinelb 在 2007-4-5 12:31:48 发表的内容
[upload=jpg]Upload/20074512314341732.jpg[/upload]


对这位钢琴家了解不多,查了资料,给大家提供一点信息:瑟尔多•古斯查鲍尔Theodor Guschlbauer是奥地利的钢琴家、指挥家,曾跟随Hans Swarowsky,卡拉杨等人学习指挥。他在Erato公司留下大量录音。
TOP
99#

欢迎啊,到时短信联系。
TOP
100#

S兄,什么时候到你家玩玩,学习一下,看看你的PL玩的怎么样,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