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5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唱片版次PK个案及有限总结(卡拉扬70年代版柴六) [复制链接]

查看: 125110|回复: 577
21#

天音鉴赏 在 2007-3-16 10:27:34 发表的内容
shinelb 在 2007-3-16 6:40:50 发表的内容
昨天砍柴和潜水艇来我家玩,我们比较了黑胶和CD。大家都觉得喜欢什么是个人化的事情。我们PK了水星斯塔克大无。砍柴觉得黑胶失真,潜水艇说CD偏薄,而我就喜欢黑胶那浓浓的模拟味。我们也没有争论谁对谁错,都觉得存在就是合理,CD和LP各有优缺点。如果你想玩黑胶,一定要自己反复认真听过。


砍柴昨天也去了,那我昨天不是损失大了.



下次通知你,哈哈。
TOP
22#

天音鉴赏 在 2007-3-16 10:27:34 发表的内容


砍柴昨天也去了,那我昨天不是损失大了.





电话里跟你说过的!
TOP
23#

[upload=jpg]Upload/20066141471561465.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6141472331133.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73261542550477.jpg[/upload]




明希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1955年录音。

三个版次分别是:

RCA的Living Stereo系列;
日本JVC版XRCD日本版(相对国际版而言,即带塑料外盒的);
RCA的中国版,所谓69系列是也。

Living Stereo系列声音平衡自然,比较饱满,层次感略欠。小提琴声音相对柔和些。

JVC版声音醇厚温暖,动态相对较强,小提琴声音质感较优,层次感也很好。

69系列声音中正清晰,层次感优于Living Stereo版,声音相对薄一点点,但是可能跟清晰的取向有关。

综合:各有千秋,69系列整体略逊,JVC版稍优。
想说一下,我第一次认真比较了69系列及其相同的录音的不同版次,觉得69系列还是不错的,不至于象传说中的那么不堪。如果没有认真比较,那么这些差别还是可以忽略的。
最后编辑上山砍柴
TOP
24#

至少包装双方差别很多,廉价版的东西很多都是千篇一律,老版显得下工夫很多,很多封面的艺术性很高。
其实再争这个没必要了,就象转盘一样:估计用现在的CDM9一样能做出好声音,但大多数人估计还是喜欢原来的铸铝的CDM1、4等。
TOP
25#

天音鉴赏 在 2007-3-16 10:27:34 发表的内容

砍柴昨天也去了,那我昨天不是损失大了.


临时决定的事情,没有太多的准备,所以就三个人。
TOP
26#

砍柴兄不愧是碟评专家,分析的如此透彻,实在佩服!
TOP
27#

shinelb 在 2007-3-16 6:40:50 发表的内容
昨天砍柴和潜水艇来我家玩,我们比较了黑胶和CD。大家都觉得喜欢什么是个人化的事情。我们PK了水星斯塔克大无。砍柴觉得黑胶失真,潜水艇说CD偏薄,而我就喜欢黑胶那浓浓的模拟味。我们也没有争论谁对谁错,都觉得存在就是合理,CD和LP各有优缺点。如果你想玩黑胶,一定要自己反复认真听过。


砍柴昨天也去了,那我昨天不是损失大了.


TOP
28#

支持楼主
TOP
29#

上山砍柴 在 2007-3-16 0:21:51 发表的内容
jazzlee 在 2007-3-15 23:33:49 发表的内容
这样的PK没有结果!


其实不需要什么结果,只希望能给一些朋友提供一些来自个案试验的而非一杆打死一船人的参考意见。

我明白。你的出发点是想让大家的精力更多的关注音乐的内涵,我理解并且大力支持。
说句实活,我能把现有的、在李源那里购买的版本能听出个模样来,我已经谢天谢地了!
TOP
30#


穆拉文斯基的柴4-6,即DG原版和大禾花新版:
个人感觉是高价版声音相对透亮、也可能是过亮些,硬朗些,而“大禾花”版则柔和些。
有一种看法,以为高价版高音偏亮,所以此次再版就把高音压了下来 ?

两种格鲁米欧的巴赫小提琴无伴奏,就是PHILIPS的50周年版和新出的仿大禾花系列。
“大禾花”的声音透亮、干净些,而50周年版柔和些、音频相对宽一些。整体听来,“大禾花”的要好一点。
店里的器材是声音相对偏亮,在这器材上播放,还嫌不够透亮,那么50周年版可能是有点柔和过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