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还剩下最后的4天了,可是我们听音乐玩还的继续,还有好几场现场的音乐会等着我去听,没有太好的了,重在参与毕竟是爱乐的一份子吗。
2006年我聆听歌剧和艺术歌曲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就是演唱歌剧的名家不一定能演唱好艺术歌曲,,那是两种艺术形式的表达,歌剧是宏大的戏剧性的,艺术歌曲是属于我们心灵内心的东西也是很自私的,所以说施瓦茨克普夫犹如出水芙蓉般的美女艺术歌曲名家也像歌剧艺术名家卡拉丝一样不会再有了,有朋友说那种什么叫花腔的演唱方式我们怎么也欣赏不了,实际上对于聆听者来讲不是很难,也就是头腔喉部 胸腔 腹腔混声出来的声音,这里面有很多发声的技巧,歌唱家们没有统一的发声技巧,但是都能运用适合自己的唱法唱出美妙的音符,其中也无外乎滑音 颤音 头声 胸声 腹声换声的技巧有的好一些有的差一些,高的也就是在3个8度之内,我们常常朋友说某某歌剧大家的声音如何嘹亮能唱几个HIC可是大家没有注意早期的唱法高音歌唱家也可以演唱低音8度,比如卡卢索 比约林 思基帕等我们常听的斯坍方诺和盖达还有克莱里都能够轻松的这样演唱,我们的老帕还有多名哥已经不会这样演唱了,所以听起来不够厚重也不够轻巧也只有头声的发音找到感觉了,听起来非常的累,所以我基本不听他们的全剧,感受一下老帕他们的高8度片段就行了,所以古典音乐在走向没落首先在做学问上已经没落了,也只有我们这些普通的歌剧欣赏者苦苦的支撑了,看看现在的当红歌剧演员安娜 阿兰尼亚 等等已经没有了混声发声的技巧都是苦苦的支撑但是我们还是再听,因为这样的歌唱家也少了,能继承卡拉丝 苔芭尔迪这样的唱法和风格我知道的听到的也只有来自于罗马尼亚的乔侄乌和次女高音芭托丽了可能是还有更好的,只是本人没有听到,歌剧正在走向没落也是再所难免的,也就造就了各古乐公司纷纷出品古乐唱片的局面了,因为古乐不需要大的班底大的制作成本很低,当然好的古乐唱片也是艺术价值很高的。那种同场飙戏的伟大的动人的唱片在也没有了,卡拉丝那种感人的不注重唱法完全溶入角色的演唱还有苔芭尔迪那种克制的高贵的时刻都把最为标准最为规范的美声唱法呈现给观众的方式也是在也没有了。就是这个混沌年代,失去了就失去了,这样也好留给我们的是她们最美好的一面,歌剧还要继续传呈我们的秦始皇也有歌剧了并且在大都会演出而且盛况空前,也是应该预料到的,这也是我国文化的需要也是世界文化的渴求,都是很重要的,至于我们买不买唱片那只有看大家喜好了。
2006年听了好多的唱片,在这些唱片当中,我听的最多是莫扎特,博拉姆斯,贝多芬等他们的作品有常听常新的感受,当然我们伟大的巴赫也是心底的最高渴求。2006年我也买了斯拖克毫斯的直升飞机四重奏来自7日 岩洞之火还有剀齐 等等现代的音乐,有确实不错,但是那些音乐听一遍也就够了,继续买下去的信心几乎没有本人不是富豪,富豪也没有那个时间,所以还是听自己心目中的贝多芬吧,我的听音如果说开始的时候是随便的聆听那么现在应该是以贝多芬为中心的,贝老的作品横贯古典与浪漫,从浪漫到古典从古典到浪漫都是呈前起后的重要人物,位置非常重要,这也他最为伟大之处。尤其是他的作品32首钢琴奏鸣曲 16首铉乐4重奏,5首钢琴协奏曲,9首交响乐几乎都是完美至极的作品,听起来好象没有必然的联系,比如5交命运6交田园,早期的作品又是那么的清醇犹如海顿与莫扎特在世,但是听下来确是一首整体结构壮丽宏大的整体,缺一不可的,钢琴4重奏无不是这样的,每一首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贝多芬音乐史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也是我以贝多芬为听音中心的主要意图。博拉姆思无意是贝多芬之后我最喜欢的作曲家了,我就是喜欢那种大家认为难以接受的作品越难越好,听太简单的曲目我到觉得很累,我想168论坛好多朋友也是这样的感受,至于音响与音乐的关系也不想在过多的胡说八道了:)只要拥有一棵火热爱乐之心会在HIFI音响上找到或者调效出自己喜欢的音色的,祝168的朋友在即将到来的2007年多听好的音乐多玩好的音响,本来还想多和大家交流的,怕越说废话越多而转入论坛和大家交流,以上就是我在2006的听音乐玩音响的心得,多谢大家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