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暮秋悲歌——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版本比较) [复制链接]

查看: 20099|回复: 118
1#
伯恩斯坦指挥维也纳爱乐(DG)
——他中年时和纽约爱乐那个版本没听到过,据说是个较为朴实的演绎。我更欣赏晚年的伯恩斯坦,只因听过和维也纳爱乐的贝多芬交响全集,充满新意、活力四射还不时涌现神来之笔。而这个现场版的伯四亦是如此:弦乐显得异常饱满,尤其是大提琴声部凝重而不滞重,拨弦也很是突出。首乐章的演绎沉浸在“无病呻吟”的失落中,看似萎靡不振实则暗潮涌动。最后的高潮更是铺天盖地,势不可挡。现场的跺脚声、呐喊声(轻微的)都真实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了,这些是录音室中无法感受到。满目秋风萧瑟、天高云淡。到了第二乐章,伯恩斯坦倒也柔情似水了。勃拉姆斯——这位不苟言笑的德国大胡子,原来还有如此缠绵悱恻的一面!奔放热烈的第三乐章,眼前不禁浮现伯氏在指挥台上手舞足蹈。音乐时而低沉徘徊,突又拔地而起,仿佛置身秋日丰收的宴会上。末乐章开始还算比较平和,渐渐地近乎难以自制。沉寂之后的爆发,铜管凄厉哀怨,弦乐已是“垂死挣扎”。最后的尾声伯恩斯坦更是拉长至十六拍,渲染出浓厚的悲剧气氛。将维也纳爱乐“压榨”得无以复加,戛然而止空留惆怅……


君特-万德指挥NDR乐团,1997年现场录音(RCA)
切利虽说是最近才暴红,他早年指挥柏林爱乐也算是“少年得志”。可万德就不同了,直到头发花白才声名远播。一个典型的德奥系指挥,最早接触的是他的“英雄”,乐思清晰、雄健有力。他的布卢克纳也是别具一格,值得慢慢品味。
好不容易搞到了他的伯四,迫不及待地听完。一曲终了我呆坐好片刻,感觉找到满意版本了。
其实说来他的演绎没有什么特别,就是一个“纯”。没有一点杂质,有篇文章说伯姆的勃拉姆斯第四很“标准”,我听过;还是偏慢的(后文另叙)。万德就是简约,但不是简单。没有添油加醋——速度和克莱伯不相上下。如果说小克的演绎还带点“喜悦”,万德就是严肃刻板了。当然,在慢板里也有强颜欢笑的。因为是现场录音,空间感很好。弦乐的呼吸也依稀可闻。老头也很规矩,不像伯恩斯坦老爱“手蹬脚刨”的。
勃拉姆斯是怎么样的人?自卑、木讷甚至有点自闭,这第四交响曲便是他的写照。所以在演绎此曲时若是悲剧气氛过重,便不是勃拉姆斯了。要做到“哀而不伤”,否则就成了老柴的“悲怆”了。而“清汤寡水”同样是失败的演绎,万德在第三乐章里的“壮心不已”,末乐章古希腊式的悲壮之美……可谓和勃拉姆斯心有戚戚焉。
如此精彩的演绎,最后把掌声也截了,实在可惜……[upload=jpg]Upload/2006112617234998141.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11261724991308.jpg[/upload]
分享 转发
TOP
2#

TOP
3#

克莱姆佩勒指挥爱乐乐团 1957年录音(EMI)
这个勃拉姆斯交响全集可谓名噪一时——瓦尔特·里格的运筹帷幄,巅峰时期的爱乐乐团,再加上金斯威大厅的绝妙音效。当然灵魂人物还是克莱姆佩勒。历经种种磨难,使得这位老者越发矍铄,他的贝多芬更多了一份刚毅不屈;布卢克纳虽然少了些神圣,但也恢宏无比;对于他恩师马勒,则都化为“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他的勃拉姆斯呢?相比万德的不求闻达、照本宣科,克莱有股韧劲,还带点冷峻。
首乐章稍慢,各个声部做得都很细腻。抽丝剥茧层层推进,结尾的齐奏依稀有他那著名的“勃一”之风范。定音鼓在此曲中的作用不小,我认为算是“心魔”的象征。克莱姆佩勒在此将其控制得恰如其分,既不过火夸张又不失威慑力。所用时间反而比万德少,第二乐章速度就快了很多,弦乐的另类缠绵。第三乐章活力四射。末乐章将戏剧性铺陈得很好,阴郁沉闷得压抑人心。直到乐队爆发的那一刻,定音鼓如同陨石从天疾坠,铜管更是肆无忌惮。最后亦是毫不容情地在狂风暴雨中结束全曲。


莱纳指挥皇家爱乐乐团
“记得有人说莱纳听了自己这个勃拉姆斯录音感动的哭了,这个版本确实有值得聆听的地方。笔者认为这个版本有勃拉姆斯傲骨凛然的霸气,却又不失铁汉的柔情,前者可以听他的第四乐章,后者可以听他的第二乐章。
虽然将录音的优劣也放在版本比较的考量有一点奇怪,但是我们却必须说,录音确实会影响聆听时的整体感受。就如之前说过的,莱纳这个录音诠释的非常爽朗,而且又不缺曲子中的灰暗面,如果你可以接受索尔蒂的诠释方法,那么应该可以轻易接受这个莱纳的最后录音。”
——以上引用蓝昌松先生的评点。这是一张著名的录音,我仅仅在线听过而已。个人觉得莱纳首乐章主题速度过快,皇家爱乐的弦乐还没有完全放开。但莱纳终究功力不凡,乐队是渐入佳境。之后的几个乐章都完成得很好,莱纳的独有气质在末乐章尤为突出。
总之是一次中上水平的演绎,虽然称不上完美。
TOP
4#

zephalus 在 2006-11-26 17:40:40 发表的内容
莱纳那个很想听啊,有没有兄弟上张图看看

不知怎的,没法再上传图了
TOP
5#

若飞公子 在 2006-11-26 17:49:27 发表的内容
不知怎的,没法再上传图了


先退出论坛,再进来,又能贴图3张
TOP
6#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 (DG)
卡拉扬录过好几次伯交全集,单曲就更多了。这个七十年代版我不是很中意,音色古怪回声显得很“假”。首乐章感觉较为生硬,缺少伯姆的那份流畅。尾声却演绎得夸张,铜管尖利颇为做作——令我想到姆拉文斯基的老柴第四,但曲境不同另当别论。除了末乐章的抑扬顿挫有些生动,一路下来就没什么亮点。或许这次是卡拉扬不在状态吧。[upload=jpg]Upload/2006112623364619026.jpg[/upload]
TOP
7#

[upload=jpg]Upload/2006112617531496387.jpg[/upload]


帮无冕公子顶一枚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

公子:重新登陆,每次上传三张图片,以次类推....::)
最后编辑关山月_
TOP
8#

肯佩指挥柏林爱乐乐团 (Testament)
——指挥和乐团都是正统的“德国制造”。开篇的弦乐齐奏有些凌乱,似乎还没进入状态。终究是柏林爱乐,其独有气质不久就发挥出来。首乐章速度偏快有点类似小克莱伯——但更为严肃,结尾处的短暂拖延有些突兀,就像正跳拉丁舞突然摔了一跟头。第二乐章倒是不紧不慢,弦乐部演奏得细腻如闪亮的绸缎,勃拉姆斯的柔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三乐章那个舞蹈性的主题,估计在肯佩看来是一点不轻快的,透出典型的方正刻板德国腔调。在定音鼓时隐时现的衬托下,铜管掀起了难以遏制的激动,引导着乐队进行一次次冲刺,终于在狂风暴雨中“跳完了这支舞”。肯佩在之后末乐章开始的几个齐奏里没有突出层次感,较为平淡。而长笛独奏时弦乐的伴奏比先前干涩了,不知何故。最终高潮简明有力凝重大气,稍显遗憾的是定音鼓势弱了。总体来说还是一次中规中矩的演绎。

多南依指挥克里夫兰交响乐团 (TELDEC)
——全曲在一种怯生生的氛围里开始,指挥和乐团没自信的样子似的。随后的定音鼓显得生硬缺乏灵动性。乐思呈藕断丝连状,虽然弦乐的呼吸感很明显。可到结尾就气喘吁吁了,过于滞重使得冲劲被削弱很多。末乐章依旧如此,过分渲染悲剧气氛,虽然听着似乎声势不小,但恫吓的意味更浓一些。窃以为不太符合曲子初衷。

实在遗憾,这两个版本都是下载的,而封面图又丢失了。有图的朋友请帮忙上传下,多谢了。
TOP
9#

潜力帖,顶一个先。并点名几个通俗版本,期待楼主评价:伯姆/VPO/DG,卡拉扬BPO/1977/1988,萨瓦利什/VSO1961/LPO1991
TOP
10#

ludwig2000 在 2006-11-26 21:00:39 发表的内容
潜力帖,顶一个先。并点名几个通俗版本,期待楼主评价:伯姆/VPO/DG,卡拉扬BPO/1977/1988,萨瓦利什/VSO1961/LPO1991




偶找到了张老卡指挥勃交的小双张....................⊙⊙⊙⊙⊙⊙⊙
[upload=jpg]Upload/2006112621373242921.jpg[/upload]
TOP
11#

莱纳那个很想听啊,有没有兄弟上张图看看
TOP
12#

scfan 在 2006-11-26 17:54:59 发表的内容
若飞公子 在 2006-11-26 17:49:27 发表的内容
不知怎的,没法再上传图了


先退出论坛,再进来,又能贴图3张


多谢啦……[upload=jpg]Upload/2006112619495875346.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11261950958399.jpg[/upload]
TOP
13#

李商隐 在 2006-11-27 11:21:34 发表的内容
这张老卡的Brams我很失望,我觉得无论是演绎还是录音都不好。我赞同黄金的说法,DG的廉价小双张都不是最好的演出.



[upload=jpg]Upload/2006112711224384782.jpg[/upload]
TOP
14#

ludwig2000 在 2006-11-26 21:00:39 发表的内容
潜力帖,顶一个先。并点名几个通俗版本,期待楼主评价:伯姆/VPO/DG,卡拉扬BPO/1977/1988,萨瓦利什/VSO1961/LPO1991

好!多谢关照。
伯姆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 (DG)日本版
此版被蓝昌松先生誉为最佳演绎,我便慕名而听了。
伯姆给我的印象是不温不火、张驰有度。在这个伯四中就更加体现:维也纳爱乐的弦乐特别好,木管却显得有些羞涩。第一乐章的高潮处层层推进、后劲无穷。而他刻画第二乐章的冥想带着温情,甜美细腻。目前所听过的版本,慢板做得如此妥贴的就是伯姆了。但第三乐章的爆发力稍逊,或许是伯姆还在回味刚才的乐思。难怪这乐章,他所用时间最长。末乐章中铜管声仿佛来自天外,末日号角一般地在轰鸣,弦乐有气无力地呻吟,一步三叹……
看来蓝先生所言不虚,改变了我原本对此版不以为然的态度。
[upload=jpg]Upload/2006112623151163110.jpg[/upload]
TOP
15#

最爱勃三,但最近听的最多的是勃四。
我也就长听莱纳版,小克的才到手没发言权~
老弟还是认真作学问的 啊~~
有空评勃三啦
TOP
16#

韦因加特纳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EMI)
记得是去年年底,偶然路过中图总部。顺便进去看看,又偶然赶上古典片打折,再偶然遇见沪上古典唱片前辈——程老师。老头不修边幅,不求闻达常年一件蓝色工作服,热情地为乐友指点迷津。其功力之深厚,见识之广博,气质之独特如同《天龙八部》中藏经阁的扫地老僧。
这张CD便是在他老人家推荐下买的。原本我都不认识尼基什、韦因加特纳;老头却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听得我一愣一愣的。时不时还蹦两句字正腔圆的外语,对他的佩服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书规正传,老韦的演绎就是一个“快”。首乐章比克莱姆佩勒快了一分钟,显得不耐烦似的。终究还有一根线牵着,乐曲迅速而不杂乱。结尾的高潮显得分外激烈,老韦偏向灰色沉郁。第二乐章速度还是不慢,相比之前算是缓和了些。或许是认知上的不同,我至今还没有习惯这般的演绎。都说福特指挥的作品很主观,老韦似乎更甚。第三乐章很活泼,末乐章悲剧气氛造就得很浓,扑面而来。凌厉而感伤,这已然是老韦的伯四了。不过老一辈指挥究竟是有一手的。值慢慢得回味。
最后编辑若飞公子
TOP
17#

这张老卡的Brams我很失望,我觉得无论是演绎还是录音都不好。我赞同黄金的说法,DG的廉价小双张都不是最好的演出.
最后编辑李商隐
TOP
18#

Kempe
[upload=jpg]Upload/2006112711202814287.jpg[/upload]

Dohnanyi
[upload=jpg]Upload/2006112711225311679.jpg[/upload]
TOP
19#

呵呵,确实如此,不算过奖!
托老的演绎让我认为勃拉姆斯始终不是老柴啊!
哈哈……
“哀而不伤”,很欣赏这种境界!
TOP
20#

托斯卡尼尼指挥BBC交响乐团 (ARKADIA)
从封面上看,这是由78唱片转翻录下来的。
以前都是听托老晚年的录音,如今听到他三、四十年代的录音——真是感叹天外有天了!
这个伯四没有五十年代的激进,也没有那种过份的“神经质”。首乐章那个忧郁的主题凄美且淡雅,乐队没有犹豫立刻进入状态。然托老并没过份沉溺其中,不断地在提醒曲子里“悲凉”的一面。托老驾驭乐队的能力是杰出的,难怪还和BBC演绎出精彩贝多芬第一、四交响曲。很多人都觉得托老太“快”,依我管见:勃拉姆斯就是要求这个速度。只不过一般的指挥来不及表现出曲境,或是故作姿态罢了。托老将此曲的悲壮之美发挥到极致,犹如帕台农神庙一般矗立。虽然此版为现场录音,音质古旧时有噪音,但依然掩盖不了它的光芒。而且适当的噪音反而有亲切感,所以我比较喜欢现场录音。[upload=jpg]Upload/2006112717435752291.jpg[/upload]
最后编辑若飞公子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