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56789101112» / 8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力甲类石后:恶念缠身,风云再起! [复制链接]

查看: 200232|回复: 869
81#




被人忽略的锡

焊锡对声音的影响千万不要忽略。这是日本古河的顶级焊锡,非常昂贵,近千元一捆,这一点已接近百元了。材质是银、铜、锡混合的,真正100%的无铅焊锡!此锡表面颜色银白中带金黄,出来的焊点呈砂金色,手感好,颜色也非常好看(哥们,据我所知,很多号称无铅的焊锡都是有铅的哦)银铜合金锡的好处,相位传真老大已多有评述,音质就不多说了,与一般的含银锡相比完全是两回事,我的评价只有四个字----晶莹剔透,用过不能回头!


[upload=jpg]Upload/200610270105523361.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610270112011772.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610270115370933.jpg[/upload]
最后编辑卖油翁1
TOP
82#

龙游浅水 在 2006-10-27 13:57:31 发表的内容
老哥 在 2006-10-27 13:27:39 发表的内容
卖油翁1 在 2006-10-27 12:13:18 发表的内容
[upload=jpg]Upload/200610270353042331.jpg[/upload]



原理图的缺点[大讨论]


以上思路,请松香味、开心果、老哥、龙游等各路高手批评指正!




既然点到名就说说
此机增益=1?或是漏了Rf?
反馈回路中的1M电阻,可能没有更好,否则容易在高频快到-3dB时有个不小的峰。


完全赞同老哥的观点,不知翁兄是从哪里搞来的电路.有些人给出的电路图总是漏洞百出--不知无意还是有心!

另外,翁兄所说的第三第四级是依照什么来划分的?其实那就是一级-------接成达零顿形式的电流放大级
TOP
83#




线路板的缺点

推动管设计在板上,只容许不大的散热片,就象图中一丁点大的这种。我看,这么小的散热片30mA就受不了。本例计划将推动管和大功率管一样放在大散热片上。另外,容许大功率管的数量也太少了,如果能放下6对管子就好了。

[upload=jpg]Upload/200610262323463345.jpg[/upload]





下班了,今天光发贴和讨论,没干活,哈哈!
最后编辑卖油翁1
TOP
84#




非常感谢

各位的建议,坛上果然高手如云。负反馈计划改成下图的方式;由于未级是双极型晶体管,故R20--R31改为10欧。

[upload=jpg]Upload/2006102716202738355.jpg[/upload]
TOP
85#

xls000 在 2006-10-27 9:03:45 发表的内容
油兄买的ELNA的SILMIC电容是OEM品,看样子应该是丽特的货,我在晶艺买过,晶艺的SILMIC电容单就外观来说就比丽特卖的漂亮N多,声音表现也是有一定差距,只不过晶艺卖的暴贵!

这些电容不是从丽特买的,只不过放在一起拍照。这些是库存正品,有些年头了。谢谢
TOP
86#

卖油翁1 在 2006-10-27 10:04:13 发表的内容
我还没有说如何改进呢?这么急?

翁兄想把推动管换成K214/J77,功率管换成三肯吧!
TOP
87#

卖油翁1 在 2006-10-27 12:13:18 发表的内容
[upload=jpg]Upload/200610270353042331.jpg[/upload]



原理图的缺点[大讨论]


笔者随便就找到了这块板的原理图。这是一个成熟而经典的晶体管放大电路,老实说,只要元件和工艺过关,声音已经非常不错了。然而发烧无止境,笔者乃要继续改进改进:

第一级的组态是非常经典的,由小功率场效应管和晶体管组成差分互补的渥尔漫电路,互为负载,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允许较大的静态电流、过载能力强、输出阻抗低、线性范围宽、频率响应好的优点,笔者计划在每一组渥尔漫电路中加接1个三极管和1个电阻,以期减少结电容,进一步降低失真。

第二级是简洁的互补共射放大电路,原理图和板上均采用中功率管,据说是为了改善力度而定的。这一级如要改进,可改成共射共基串拉的渥尔漫电路,甚至按改进第一级的方法加接管子和电阻,这样,在理论上各项指标要改善良多。但考虑到这是后级功放,处在整个放大环节的倒数第三级,对频响的要求已经降低,如果要考虑速度和力度,上述改善方法不一定好。因此,这是个两难选择!必须要注意的是,原理图设计本级的静态电流太小了,设第一级每臂静态电流1.8mA,在1.5k电阻上的压降为2.7v,减去第二级管子的射极压降0.6v,得2.1v,落在430欧电阻上的电流不足5mA,远远达不到要求,况且还用中功率管呢!在这里笔者用220欧电阻代替,设计静态电流为10mA,比原来高一倍。

第三级设计采用东芝中功率管作推动放大,静态电流设计得太小了,粗略估计在10mA左右,达不到纯甲状态,存在交越失真。此级用晶体管,还会导致向电压放大级索取的电流过大,不利于第一二级的稳定,也不利于阻抗匹配,听起来力感不足。所以,本级笔者计划用日立的场效应中功率管代替,静态电流调到60mA,R17、R18由150欧减少到15欧(后面第四级用晶体管),其优点在于:采用压控元件减少向前端索取的电流,加大本级电流使之处在纯甲状态,提供足够的驱动电流给输入级,音色变得温暖有力。

第四级原来是场效应大功率管,本例改为晶体管,意在改善声音清晰度和控制力,其存在的交越失真通过加大电流、改善电源供应、采用补品电容等各种方法去解决,在实作和使用过程中,笔者以前做过类似的后级机子,在很大音量下也没有发生明显失真。理论上,第三、四级属电流放大级,电流放大级的组态有几种,最差的是两级双极型晶体管放大,放大倍数不足、声音干硬,改善方法有三级双极型晶体管放大、双性型晶体管推动场效应管放大、场效应管推动双极型晶体管放大及混合式的三级放大。本例采用场效应管推动双极型晶体管放大的方式,以达到简洁、有力的目的。原设计的方式也不差,是采用双性型晶体管推动场效应管放大的方式,如果调大推动级电流,输出级用更多的场效应大功率管并联放大,效果也不差的。

以上思路,请松香味、开心果、老哥、龙游等各路高手批评指正!




既然点到名就说说
此机增益=1?或是漏了Rf?
反馈回路中的1M电阻,可能没有更好,否则容易在高频快到-3dB时有个不小的峰。
TOP
88#

另,那些小电容的取值可能有问题。
TOP
89#

这么强的贴,不顶枉为发烧友!
TOP
90#

卖油翁1 在 2006-10-27 0:05:22 发表的内容



[upload=jpg]Upload/20061027043797990.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61027045711547.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61027051218578.jpg[/upload]







这些管子零件供应商负责配对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