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梅西安在达姆斯达特发表了他的《时值与力度的模式》,这部作品使用了一个集音高、时值、力度、音色为—体的“超级序列”。尽管梅西昂本来的用意“是为了让那些伸延到不同音区的同类音高,获得八度、演奏法、力度和时值的变化”,而且做得有些漫不经心,但对于年轻的布列兹却起到了神奇般的点化作用。他顿时领悟到,从梅西安再向前跨进一步,就是他的理想。于是,布列兹和施托克豪森等一批敏感的作曲家们便都立即投人了新体系的试验。将传统的序列作曲原理扩展到对音高、时值、力度、音色等所有音乐参数的全面控制,这就是所谓的“整体序列法”。在这个过程中,布列兹实现了与传统序列主义的决裂,他在1952年发表的讣告式的评论《勋伯格死了!》就是这一立场的强烈反映。他用整体序列技术写的第一部作品是《复凋x》(Polyphnie X,1951)。标题中的“X”是音乐结构图式的象征。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还有:《磁带录音机的两个练习》(1951-1952)、《结构第一号》(1952)、《没有主人的锤子》(1955)、《第三钢琴奏呜曲》(1957)等。
他指挥的梅西安的作品
[upload=jpg]Upload/2006102612145721440.jpg[/up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