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禾田茂氏在恶劣环境下仍胜M7,DIY的点点滴滴…… [复制链接]

21#

ARC845 在 2006-10-15 22:12:39 发表的内容
m7最大的瓶颈是电源,选用好的电源等于成功一半.


任何放大器都要做好电源,说了等于没说
TOP
22#

没人顶贴,贴子一落千丈,好郁闷,没心情
TOP
23#

谢谢顶贴,明天继续
TOP
24#


如下图所示的线路,发烧界称之为“禾田茂氏前级”,这个线路是以12ax7作两级电压放大和12au7作SRPP阴极输出的线路。对于Marantz 7原电路,VR3的负载除了后级的输入阻抗外,还有负反馈网络,造成的交流负载相当重,特别不利于高频。禾田茂氏前级的前两级与Marantz 7的前两级基本一样,但禾田茂氏第三级采用了与SRPP相似的SRPP阴极输出跟随器,输出电流明显增大,输出阻抗却大幅减少,其带载能力远比Marantz 7输出级这种共屏阴极跟随器强。反映在音效上,与Marantz 7相比,禾田茂氏前级线路极大地改善了高低频延伸,增强了低频控制力,提高了信噪比,整体音效全面提高。

按线路属性区分,禾田茂氏前级、Mclntosh的C-22、Audio Research的SP-10、Jadis的JP-80都是Marantz 7的变形线路,可以说都是起源于Marantz 7。但在音效上,他们几乎都要比Marantz 7好一些,而在这些线路中,笔者最喜欢的就是禾田茂氏了。

禾田茂氏音效虽好,但却出现在电子管器材没落的年代,其名气却没有Marantz 7那么大,即使表现再好也难逃厄运。

下图是禾田茂氏前级线路:

[upload=jpg]Upload/20061015074542896.jpg[/upload]
最后编辑卖油翁1
TOP
25#



在电子管前级中,上世纪五十年代推出的Marantz 7 的地位可以称得上高高在上,相信百分之九十的现代音响发烧友都听说过Marantz 7。

这里没有给出Marantz 7的原电路,下图给出的是其变形或改进电路。两者的区别是:改进电路的环路负反馈取自VR2的输出端,而原电路则取自VR3的输出端。

原电路的三级放大均纳入负反馈中,此负反馈网络高频高端阻抗约在20KΩ以下,较低的阻抗显然对VR3造成相当大的负担,损失了低频控制力。另外,为防止高频自激,在VR1和VR2之间接上一个22pF的电容,构成高频局部负反馈,降低了高频放大倍数。综上所述,原电路在高频端开环增益不够,负反馈对高频失真的改善并不是十分理想。因此在音效上,原电路是突出中频的,或者说是以中频取胜的,是不太符合现代音响要求的。

改进型电路将环路负反馈改接自VR2屏极输出端,对高频开环增益有一定改善,继续保持原电路声音质感强烈的特点,变得更加鲜美顺滑,改善高频之余,对低频速度亦有正面帮助,声音重放表现可称佳品,符合现代音响的发展方向,应该说声效比原电路更胜一筹。


改进型 Marantz 7 电路:
[upload=jpg]Upload/20061015072817485.jpg[/upload]
最后编辑卖油翁1
TOP
26#



教科书上是这样评价Marantz 7和禾田茂氏的音效区别的:Marantz 7中频丰美迷人,质感强烈,通透明亮,耐人寻味,音乐性强。而禾田茂氏则两端延伸好,动态强,瞬变快,信噪比高,声音中性直白,HiFi性强。

然而,我在实作中反复多次聆听,其结果并非如此。有兴越的可关心下文。
TOP
27#


我自已搞了一场DIY的Marantz 7与禾田茂氏之间的PK战。两台机器用料大同小异,而且是禾田茂氏的环境较恶劣,具体如下:
1、马的主电源是CLC滤波,禾是CRC滤波;
2、马的主电源是左右声道独立稳压,禾是左右声道共用电源;
3、马的耦合电容全是MIT,禾的是MIT和SOLEN混合使用;
4、马的灯丝电源是每管独立的,禾是四管共用的灯丝电源的;
5、马的布线基本上是搭棚的,禾是走线路板的……
TOP
28#

可算是成品啊,焊上一个开关上的发光二级管就行。如需要,可加上输入选择,不过会影响音质,我多年以来一直坚持一路输入的。
TOP
29#

一烁 在 2006-10-17 21:47:07 发表的内容
不知卖油翁1有否用过TCC、斯碧、色环电容等装M7呢?用了之后,会发现是另一番天地。


用过了,思碧不错,其他不见得怎样。MIT还是性价比较高的选择!
TOP
30#

风行 在 2006-10-17 22:58:44 发表的内容
我DIY的C22没有办法去掉那些噪音,请各位前辈指点.


电位器在前还是在后?灯丝电源是交流还是直流?
TOP
31#





禾田茂氏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与Marantz 7进行PK,虽然单独听Marantz 7已基本找不出缺点,经过反复比较,我仍然可以列举出禾田茂氏的强项:

首先是一个“正”字,听禾田茂氏,感觉就象一个正气凛然的人,正气、底气、大气,气度不凡,气宇轩昂,根基扎实,令人无可挑剔,而Marantz 7听感就不是这样,总感觉存在不足,虽然一下子无法判断哪儿有问题。

其次是低频区的控制力和解析力要明显强。在速度上,虽然感觉不到比Marantz 7快,但低频区已经多了很多东西,乐器的低频基音、余音和泛音、回响都交等得一清二楚,表明已比Marantz 7高一班,实属难能可贵。而Marantz 7的低频厚度和下潜仍然不差,所欠的就是低频的全貌,以致由良好低频控制而产生的庞大音场,与从容不迫的气慨。

再次是高频延伸,已经能将乐器的高频端、余韵和空气感完全区分开来。以往的感觉是乐器的最高端就是高频延伸的尽头了,而今,乐器的最高端、及最高端之上还有无穷尽的空气呢。正所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最后是颇有争议的中频了。我认为,禾田茂氏的中频还是要比Marantz 7的好,Marantz 7的中频好象是调制出来似的,浓郁一点,但有点窒息。而禾田茂氏的中频,却是游刃有余的中频,是荡漾在空气中的活生生的中频,一切都无需仔细、认真地辨识,就象与生俱来这么自然!

另外,禾田茂氏居然在闭环增益倍数(10倍)比Marantz 7(12倍)低的情况下,其音量还要大一点!这个问题还要研究一下才有结果啊。

总之:用足靓料的Marantz 7与不完全用足靓料的禾田茂氏相比,虽然差别不算很大,但经验丰富的烧友还是可以听出来,禾田茂氏相对要“正”一点。同时证明了以下原理:

1、简单的线路可以用靓料弥补,复杂而科学的线路用相对差一点的元件同样可以取得较好的音效。

2、象瑞士的FM一样,在前级要取得良好的声道分离度和立体音效,不一定靠两声道的电源分离来解决。

3、阻抗匹配在器材搭配中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影响到低频,还影响高频,以及音场再现能力。

4、在周边器材和线材水平较高的情况下,测试的结论才具有一定的正确性。
最后编辑卖油翁1
TOP
32#

周日才有空发上去
TOP
33#

如果这样,就是地线的问题了
TOP
34#

谢谢重视
最后编辑卖油翁1
TOP
35#

唱放与前级的区别在于,唱放用于弱信号放大,放大倍数高,要求信噪比高。其余没什么区别。
TOP
36#

*****前级音量电位器设输入端还是输出端好*****

我的意见如下:
1、音源本身有音量控制的,建议设在输出端。
2、后级本身有音量控制的,建议设在输入端。
3、需要减少前级本底噪声的,建议设在输出端。
4、需要保持良好动态要求的,建议设在输入端。
5、前级本身输出阻抗足够低的,建议设在输出端。
6、后级的输入没有缓冲放大的,建议设在输入端。
7、音源的输出电平较高的,建议设在输入端。
8、音源的输出电平较低的,建议设在输出端。
9、后级是电子管或者是场效尖管输入的,可以设在输出端。
……
最后编辑卖油翁1
TOP
37#

我贴的,肯定没错啦,信心保证
TOP
38#

哈哈,英雄所见略同
TOP
39#

没玩过,但看过内部图片和读过评价文章。

一个公司只是一两件器材成名的,必有过人之处。

其实也没什么,重视电源供应,以及善于搭配电容罢了……
TOP
40#

不用继电器作多路输入选择的理由:市面上的成品线路板设计有问题,他们均采用通断法,此法对输入信号有较大干扰,且很多都将输入地和电源地首先连在一起,信噪比低。

我的构思:用接地断路法作输入选择,将不要的线路输入对地短路,只保留一路该输入的不短路。此法对输入信号无干扰。
最后编辑卖油翁1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