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个定性分析——你希望的电源阻抗特性曲线应该是怎样的呢?(滤... [复制链接]

查看: 17003|回复: 167
61#

松香味 在 2006-10-6 18:26:47 发表的内容
cwk 在 2006-10-6 17:50:50 发表的内容
那到底能否分辨出来呢?
除了各大公司的唱片,还有就是分辨乐团了。
世界上顶尖的交响乐团(如维也纳、柏林爱乐、芝加哥……等等),在演绎的风格上以及各声部的组合上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们在盲听唱片时又有几分把握呢?
如果上述两点光靠音响系统的表现就可以分辨出来的话,那就进入所谓的高层次分辨了,模拟录音的黄金年代,为指挥大师们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录音(唱片),那我们在盲听时又能分辨出几个呢?这除了拥有理想的音响器材之外,还需要音乐文化底蕴,同时也需要在唱片上浸淫相当长的时间。
从音响系统(包括听音环境)是以最大限度地还原唱片所记录的信息量为最终目的这个准则的角度上来说,音响系统的还原准则并不是虚无飘渺,也没有玄学。
诚然许多人都因为各方面能力的原因而使音响系统的还原能力达不到较为理想的境界,这个能力包括环境、技术、金钱、时间……等等,这需要不断地追求,同时也要因应个人的能力有所妥协。但不能靠所谓的DIY和摩机来解决,这种萝卜当人参、山鸡当凤凰的方法只能唬弄没有聆听经验的初哥。




基本上不同意这些观点;
1、如果你学的是指挥专业,那么你分辨乐团的风格就非常容易,这与个人的修养有关,与音响系统看似有关其实关系不大。你在说这些事情的时候,你想过有人问你:你能区别吗?你的回答是什么?
2、一个指挥专业的高手,哪怕是在比较普通的音响系统上播放音乐,他都大体上可以对不同乐团的演奏风格予以区别,这是个人的经历和修养问题,这和音响系统的水平也没有多大关系。你能做到吗?
3、至于各大公司的唱片,其风格、音色的区别,特别是音色的区别,我认为相当部分的发烧友都可以听出区别吧?即使现在不行,自己注意并有意识的‘训练’几个月,音色的区别应该不是难事,老兄不会把这些也当成什么‘悬机’吧?
如果对问题理解不了,还是不要误导他人为好。

这个回帖cwk 不要说上几句吗?问题是你提出来的呀。
TOP
62#

MTU 在 2006-10-7 18:23:41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 在 2006-10-7 13:13:05 发表的内容
[quote]cwk 在 2006-10-6 16:20:34 发表的内容
[quote]松香味 在 2006-10-5 15:33:24 发表的内容
这不是明摆着只“摆问题”却回避问题吗?
“千人一面的效果”?谁能做到?
噢!有了!把所有的‘效果’都让他变得没有‘效果’,把所有的声音都让他变得没有声音,那么一定是“千人一面的效果”了。


打横来讲的,哈哈。好似细路仔扭计赖地,唉,无言。


如果这样是“打横来讲”,那么你“直着讲进”,怎样的器材可以做到“千人一面的效果”?你就不要好似细路仔扭计赖地哟。
有一点你要明白,具有浓厚音染的、极具个性的器材,虽然是有明显的声音特征,但是这些器材也绝对不是“千人一面的效果”。
TOP
63#

cwk 在 2006-10-7 18:09:14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 在 2006-10-7 12:40:39 发表的内容

基本上不同意这些观点;
1、如果你学的是指挥专业,那么你分辨乐团的风格就非常容易,这与个人的修养有关,与音响系统看似有关其实关系不大。你在说这些事情的时候,你想过有人问你:你能区别吗?你的回答是什么?
2、一个指挥专业的高手,哪怕是在比较普通的音响系统上播放音乐,他都大体上可以对不同乐团的演奏风格予以区别,这是个人的经历和修养问题,这和音响系统的水平也没有多大关系。你能做到吗?
3、至于各大公司的唱片,其风格、音色的区别,特别是音色的区别,我认为相当部分的发烧友都可以听出区别吧?即使现在不行,自己注意并有意识的‘训练’几个月,音色的区别应该不是难事,老兄不会把这些也当成什么‘悬机’吧?
如果对问题理解不了,还是不要误导他人为好。
这个回帖cwk 不要说上几句吗?问题是你提出来的呀。


既然你这样反问我,就意味着你是分不出来,而且也不相信有人能够分辨出来。
著名的乐团在音响上的表现,已经有很多介绍了,我就不说了,只要自己拿张唱片在音响里印证就行了。对于第一、第二个问题,我跟乐团没有关系,但我是先音响后音乐,对于音响型的指挥特别喜好,当听到节奏严谨、各声部齐奏时整齐划一,就会想到卡拉杨和柏林爱乐,当听到光辉灿烂的铜管时,就会想到苏提和芝加哥交响乐团,我还能正确分辨出海菲茨和大卫,你该不会认为我是拉小提琴的吧?
对于第三点,我觉得你是很少听古典音乐的,否则以你听了十多年的音响,是不需要再练几个月了。我并不认为是玄机,各录音师之间的风格差异其实也很大,正确区分是听古典音乐的基本,否则算是白听了。当然,附庸风雅地随便听一听,又或者当成是背景音乐的除外。

那就好,还算有点门道吧。既然这样,那么分辨这些特征与器材的水平级别就没有太大的关系了。为什么要把分辨这些特征与器材的好坏拉扯到一起呢?这样是不是很容易误导他人呢?想说你能够分辨这些乐团特征就直接说好了,绕那么个弯子真浪费时间,我还以为你的认识是‘比较差’的音响系统会把“节奏严谨、各声部齐奏时整齐划一”的特征都变化成节奏混乱、各声部齐奏时争先恐后的情况呢。
TOP
64#

cwk 在 2006-10-7 18:11:25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 在 2006-10-7 13:13:05 发表的内容
这不是明摆着只“摆问题”却回避问题吗?
“千人一面的效果”?谁能做到?
噢!有了!把所有的‘效果’都让他变得没有‘效果’,把所有的声音都让他变得没有声音,那么一定是“千人一面的效果”了。


你没有听过具有浓厚音染的、极具个性的器材?那恭喜你了。


怎么会没有听过具有浓厚音染的、极具个性的器材,但是这些器材也绝对不是“千人一面的效果”。
TOP
65#

cwk 在 2006-10-6 16:20:34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 在 2006-10-5 15:33:24 发表的内容
还是由你先谈吧,经典的DD是否可以指定在‘三星带花’或者TAS榜单里选择,如果你有我也有的CD就最好了。
有请带头先发言!
请你发言谈谈具体的DD你又不敢了,却到处挑剔评论这又不是那又不对,算什么东西?


好歹今天还是中秋节,各位的火气猛了一点了吧,喜欢音乐的人气量不应该如此小吧?
既然说到TAS和三星戴花,想必松香味DX也有不少古典音乐唱片吧。
在模拟录音的黄金年代,有多位世界公认的录音大师联手创造了唱片世界的辉煌,如威坚逊、帕克、莱顿……等等,他们对于古典音乐的录音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见解和深厚的功力,在他们署名和不署名的录音作品中,一致性和稳定性较高,几乎成为了业界的标准,也给音响系统的还原提供了较完美的理论依据。
我认为一套完美的音响系统,首先是能够把众多大师们所记录的录音现场较完美地重现出来。最简单的方法是放几张大师们的录音来盲听,看看你的系统还有你的听感能否正确分辨出来,这并不是随便说两句感觉好、空气感好、分析力高……等等能够胡混过关。
当然以松香味DX多年的听音经验,我是不怀疑他有这个分辨能力,也不怀疑唱片是否原版或CD-R以及D版,我最大的担心是他那套把什么唱片都播得很好的音响系统,会把大师们各自的录音风格淡化,形成了千人一面的效果,那就麻烦了。

这不是明摆着只“摆问题”却回避问题吗?
“千人一面的效果”?谁能做到?
噢!有了!把所有的‘效果’都让他变得没有‘效果’,把所有的声音都让他变得没有声音,那么一定是“千人一面的效果”了。
TOP
66#

醉太平 在 2006-10-8 9:24:47 发表的内容
不是讲电源降阻技术的吗?为何又开骂了?无聊。
还是回归正题吧!
我担张櫈仔等学习。

谢谢!回归正题也是我的主观愿望。
TOP
67#

cwk 在 2006-10-8 17:24:38 发表的内容
对于DIY和摩机,光凭高深的理论和满腔的热情似乎并未足够。


有道理的,这话对世界上最厉害的电声设计师说,我看他也不敢说个——NO!字,说说为什么?实际些。
不要光“摆问题”,却回避不谈问题。

或者说说你从山寨厂回来后,是不是从来没有DIY和摩机呢?如果有,那么除了“高深的理论和满腔的热情”以外,你还有那些“秘密武器”呢?我想大家一定非常欢迎这样的谈经验、谈实际问题的帖子。

鼓掌!!
TOP
68#

cwk 在 2006-10-8 20:52:34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 在 2006-10-8 18:58:39 发表的内容
有道理的,这话对世界上最厉害的电声设计师说,我看他也不敢说个——NO!字,说说为什么?实际些。
不要光“摆问题”,却回避不谈问题。

或者说说你从山寨厂回来后,是不是从来没有DIY和摩机呢?如果有,那么除了“高深的理论和满腔的热情”以外,你还有那些“秘密武器”呢?我想大家一定非常欢迎这样的谈经验、谈实际问题的帖子。

鼓掌!!


当年主要是在自己的单位里焊接功放,包括装配、试响,零件和电路版由山寨厂提供。
有次领回了200只功放管(MJ2955、2N3055),一时兴起,动用了单位的晶体管特性图示仪来检测,在5%误差内竟找不出两对,用这样的零件制作出来的功放,连自己的心理关也过不了,还谈什么DIY哟。

中国音响总结 在 2006-10-8 21:09:14 发表的内容

有些人总以为自己的咚咚是最好的最超值的,因为他们的聆听标准实在太低,连海非茨的风格都不清楚旧说说如何如何好听韵味十足,一杆廉价的焊枪,连电子管配对机器都没有,旧可以生产出战胜高级音响的决心我实在是佩服,本来不想说这些看到一些人总是糊弄我们这里可爱的有点傻乎乎的发烧友们就说了一点实话得罪人那。

cwk 兄说的这些具体情况的确是DIY的最大困惑,在《如何回避DIY或者“摩机”过程里的误区?》的帖子里,我就说过DIY和摩机需要有基本的必要的测试仪器条件的观点。例如DIY箱子,没有声级计测量,或者测量的环境有明显影响,怎么知道它就平衡呢?所以,基本的必要的测试仪器应该是DIY和摩机的前提条件吧。
我是赞同老哥兄下面说的观点的:
老哥 在 2006-9-2 0:09:11 发表的内容
偶觉得没有基本的仪器。最好就不要摩了,要摩就摩摩滤波电容吧。
TOP
69#

松香味 在 2006-10-7 11:47:54 发表的内容
cwk 在 2006-10-6 20:29:37 发表的内容
其实我的能力和水平也很菜,只是在小范围内有几分把握,没办法,工作忙,泡在唱片里的时间不多。不过能掌握这个听感标准、水平远高于我的人其实不少,这得益于有一个非常好的交流氛围,只不过大多数都不愿意在网上摆显罢了。
至于我嘛,都怪当初不务正业,利用单位的资源和时间捞外快,帮助山寨厂焊接和调试功放,从此走上了先音响后音乐的不归路,跟乐团根本没有关系。


哈哈!我们之间在很多方面,很多观点都存在对立了。
到网上交流自己的观点。
在你看来是——摆显;
在我看来是——相互促进;
而什么才是真正的“摆显”呢?
说得不客气,象你这样的,自己不谈具体问题(没有能力谈),却又专挑“毛病”,然后找些哗众取宠的“角度”,体现自己多么地厉害,比如;
“我并不是反对DIY和摩机,只不过在业余条件下,一没有调试和检测手段、二没有优质的零部件、三缺乏必要的聆听标准,能够得到好DD的机会并不会高于中六`合`彩。”
“世界上顶尖的交响乐团(如维也纳、柏林爱乐、芝加哥……等等),在演绎的风格上以及各声部的组合上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们在盲听唱片时又有几分把握呢?”
等等……!
等等……!!!!
哈哈!看上去是不是很有道理啊?对!很有道理!但是这些内容很多人之前都说过了,细心看帖的朋友早就知道了,我不是“别人说过的就不能再说”的意思,而是希望反复提出某些问题的时候,应该同时说说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或者建议吧?不谈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办法或者建议,把别人早就说过的东西当自己的DD提出来,除了“摆显”,没有别的解释吧。
不然就多谈些解决问题的体会、经验,少摆问题。哈哈!突然发现“摆问题”和“摆显”里都有一个“摆”,中国字厉害啊!因为“摆问题”和“摆显”仅差一步————仅仅只是“摆问题”,避而不谈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办法或者建议,就==“摆显”。

再来一句——“得饶人处且饶人,以理服人嘛,……”cwk 真是“摆显”高手啊,佩服!!五体投地也!!!!

但是,你会“饶”我?“摆显”的目的不达到你会“饶”谁?我不需要谁饶谁抬,如果你谈些具体的对大家有帮助的东西,我也一样为你喝彩,可你没有。

TOP
70#

xiaopeng_zqb 在 2006-10-9 16:33:53 发表的内容
对于DIY音箱来说,声级计是没有用的东西,呵呵


用处不大,当恒定输入不同频率信号时,只能了解各频段输出声压大小变化而已。比没有强。
最后编辑松香味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