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秀兰 在 2006-9-15 14:56:03 发表的内容 嗯!唱头壳的边线是否也可理解为唱头的一条边线,在我的ELAC 792E动磁唱头上也就是与标有“D792E”字样那条线相垂直的线?当然这得假设该线与针杆平行。 |
一般是可以这样理解,但不能再假设该线与针杆平行了,应该确认它们是不是平行了。之所以用唱头壳的边线替代针杆来调整,是因为1 唱头壳的边线比针杆容易观察。2 多数情况下唱头壳的边线都与针杆基本平行,如果不平行,容易观察也白搭。
事实上针杆不可能和那些切线平行,正确的理解应该是针杆在唱片上的投影与测试点的切线平行。
溪秀兰 在 2006-9-15 14:56:48 发表的内容 偏压和针压的调整会了。
调垂直循轨角(Vertical Tracking Angle)的调整,德国ELac 792E唱头的高度比君子(Rega)Elys唱头高多了, 由于君子RB-300唱臂不能调整VTA,因此不能使用原来的唱片垫, 取下唱片垫之后唱臂的高度又稍有富余,有时在拟播放的唱片下面垫一张唱片,通常垫的是《邓丽君•原乡情浓》唱片,因为这张唱片比较薄,经过对比,还是不垫唱片音质棒些。不知这样正确与否???
但是,比《邓丽君•原乡情浓》唱片的厚度更小的尺寸就没法实践了……
|
正确的垂直循迹角应该是15到18度,但都在静态时调整,所以要调到20度左右。注意了,这个20度是指针尖轴线与唱片的垂直线之间的夹角。有人用针杆与唱片成20度为准,这只有针尖与针杆成直角的条件下才正确。
“不垫唱片音质棒些”不宜作为正确的依据。
另外转摘文章里的有效臂长为237mm,是值得商讨的。为什么呢?请看下图(借用您的)。从图中可看出,当唱头装在不同的位置时,有效臂长是不同的,所以应该以实测为准。另外按效臂长为237mm的条件看,超距为15mm是不太妥当,应该取17.24mm以上。如果是我的机器,我会调到19mm。
[upload=jpg]Upload/2006915210627105.jpg[/up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