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如何回避DIY或者“摩机”过程里的误区? [复制链接]

查看: 23250|回复: 190
51#

csdam 在 2006-9-9 19:00:44 发表的内容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那麽!請問松大俠对英国声有何品評?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直接说:不喜欢!
TOP
52#

但是,什么是英国声?好象没有一致的定义。
我的理解是:箱子——利用了箱振音染;功放——比较柔慢无力;整体解析力差。
有柔情缺少鲜活!
最后编辑松香味
TOP
53#

越来越多的发烧友逐步认同并喜欢德国和美国的音响器材,前天晚上还有一个桂林的烧友在我这里说到,他已经越来越喜欢德国和美国音响器材的声音。为什么?德国人的严谨科学态度、美国的一流科学技术环境,我想已经对他们的音响产品产生了影响。高文这个品牌虽然不是德国、美国的,看看它对各种误差提出的控制标准和各种技术指标要求,我们也应该体会到其中的厉害关系。
什么良性失真、美丽音染,我不反对,但是我绝不认为那是正确的DD。
最后编辑松香味
TOP
54#

富盛 在 2006-9-9 21:01:30 发表的内容
现在的B&W早已不是英国声了。反而美国的Aerial Acoustics就有。


有同样的感觉!所以什么英国声、美国声,到底有没有固定的定义标准?迷茫啊!!!!!
有请csdam大俠解说解说。
TOP
55#

我就听说过抄袭(模仿)某机器,结果性能超过了模仿原机的情况,我们往往模仿的对象(原机)并非登峰造极,超过模仿的对象(原机)的可能也是存在的。
当然,大多数情况是做不到的。
TOP
56#

也许我这样说是不是“口气”大了些??????
不过我认为这是符合辨证的观点和社会发展规律的。
TOP
57#

白教堂 在 2006-9-10 2:09:28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 在 2006-9-10 2:04:37 发表的内容
我就听说过抄袭(模仿)某机器,结果性能超过了模仿原机的情况,我们往往模仿的对象(原机)并非登峰造极,超过模仿的对象(原机)的可能也是存在的。
当然,大多数情况是做不到的。


明白了,是“听说过”!


一个辨证的观点:如果超越的可能不存在,社会就没有了发展和前进!
TOP
58#

另外;不会只允许原机的设计师“自我超越”发展,而不允许其他人超越原机设计师去发展前进吧?
TOP
59#

白教堂 在 2006-9-10 2:44:14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 在 2006-9-10 2:12:59 发表的内容
白教堂 在 2006-9-10 2:02:59 发表的内容
[quote]松香味 在 2006-9-10 1:13:58 发表的内容
[quote]白教堂 在 2006-9-10 0:08:28 发表的内容
[quote]松香味 在 2006-9-9 15:41:37 发表的内容
[quote]白教堂 在 2006-9-9 14:29:52 发表的内容

长篇理论读起来真辛苦,我头晕了,我终于明白LZ有对器材有更高的标准。

LZ常说的"高技术指标"是什么?能否列出一两个数据供大家参考?


不是我制定出来的什么指标,参照国家制定的电声行业技术标准中的“A”级以上技术指标就行。同时还可以关注“SEMI中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音频、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这方面的工作进展情况,说不定会有新的‘技术指标’标准公布哟。




LZ的测试环境是否和制定这些标准的环境一样,测试器材呢?如果摩完后这样出来的测试数据会有很大出入的哦。


你说的是声音的测试或者箱子的测试吧,除了声音测试或者箱子的测试就没有别的测试了吗?哈哈!!其他的测试过程我就不知道听音环境的影响有多大了。请指教。
[/quote]

对于DIY或摩机的测试,我要卖个关子了,只能说你得出的数据可能和你的主观愿望有很大出入,甚至一开始已经走错了。相信日后你会慢慢明白的。[/quote]

你实在不说我也没有办法。
但是,我看不出我得出的数据和我的主观愿望有很大出入,而且恰恰相反。[/quote]


怎么说呢?我的观点是:盲目和过分自信去追求“高技术指标”,正是DIY或者“摩机”过程里的误区。[/quote]

那么你可以坚持你的观点,这个问题上我们的观点是恰恰相反的。因此,我们也没有必要继续讨论,各自的观点都说明白了,留给观众自由选择吧。
TOP
60#

白教堂 在 2006-9-10 0:08:28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 在 2006-9-9 15:41:37 发表的内容
白教堂 在 2006-9-9 14:29:52 发表的内容

长篇理论读起来真辛苦,我头晕了,我终于明白LZ有对器材有更高的标准。

LZ常说的"高技术指标"是什么?能否列出一两个数据供大家参考?


不是我制定出来的什么指标,参照国家制定的电声行业技术标准中的“A”级以上技术指标就行。同时还可以关注“SEMI中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音频、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这方面的工作进展情况,说不定会有新的‘技术指标’标准公布哟。




LZ的测试环境是否和制定这些标准的环境一样,测试器材呢?如果摩完后这样出来的测试数据会有很大出入的哦。


你说的是声音的测试或者箱子的测试吧,除了声音测试或者箱子的测试就没有别的测试了吗?哈哈!!其他的测试过程我就不知道听音环境的影响有多大了。请指教。
最后编辑松香味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