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系统的“气势、霸气、场面及规模感”的表现力及DIY摩机方向... [复制链接]

查看: 13131|回复: 93
11#

卖油翁1 在 2006-8-2 10:14:18 发表的内容
Real 在 2006-8-2 8:04:35 发表的内容
恭喜您了!!!您已很了不起了


在我接触过的音响里,3/5万CD(单音源部分)系统基本上无法满足大音量时的要求



说得对。前级、后级和音箱容易做得好,音源难做得好。

但我的音源很特殊,转盘是摩尽了的TEAC/T1 ,解码是在DAC芯片后直接用变压器输出的,效果特好。


认真说音响系统里没有“容易做好”的DD。个人认为音箱要做平坦平衡声音自然活泼准确就更难,先不说要经得起人耳的挑剔,仪器测量出来的声压曲线看上去就难过人眼的关。
DAC芯片后直接用变压器输出的设计方案,虽然回避了模拟滤波环节,变压器虽然也有一定的“高频滤波”作用,但是作用有限,这就容易带来超高频干扰的问题,如果在DAC前进行完善的数字滤波处理,变压器的损耗又相对的“非常小”,当然也不失为一个可以选择的方案。他的主要优点是高频延伸比较自然;主要缺点是容易带来超高频干扰产生音染。
TOP
12#

比尔 在 2006-8-2 9:45:28 发表的内容
要做到很难,象我不会动手摩只能在线材等处下手,手头东西不多弯路就走多.


建议试用一下高丘TITE-46PIN脚钉,没有做广告的意思,只是推荐自己了解并认为好的DD。高丘TITE-46PIN脚钉对系统的改善几乎是全面而且完全正面的,并且非常明显。换线材就很难做到“对系统的改善几乎是全面而且完全正面的,并且非常明显”的情况,相对投资也更加大。

http://bbs.hifi168.com/bbs/article.asp?titleid=99576&ftdate=20060527&nTypeId=10&page=7
TOP
13#

壮家汉 在 2006-8-2 18:12:10 发表的内容
卖油翁1 在 2006-8-2 15:20:16 发表的内容
整流稳压电路相当重要,请问壮家兄用什么电路?

用的是一种大电流稳压模块,几元钱一只,与普通三端稳压比较过,声音更好。整流喜欢采用半波,这种整流方式理论上是最差的,但和EI形变压器搭配声音醇厚,有其独特魅力。


兄弟是否对这种电源测量过?会不会产生50Hz和100Hz为主的“干扰音染”呢?我不是说“干扰音染”一定不好的意思,是希望了解而已。
TOP
14#

老哥 在 2006-8-3 12:08:36 发表的内容
偶觉得要得到HIEND的声音,首先要有相当的技术指标。
偶对那些数百W的纯后级能做到+/- 0.1 dB, 0 - 300 kHz, +/- 1 dB, 0 - 1000 kHz. +/- 3 dB, 0 - 3 MHz.很是佩服。


非常赞同!需要补充的是:有了这些前提条件后,接下来的所谓“润色效声”才有实际的意义——才可能真正接近“鱼与熊掌兼得”的境界。
最后编辑松香味
TOP
15#

通过稳压模块后半波整流和全波桥接仍然能够听出明显的区别,说明这个稳压模块的噪波抑制能力就相对比较差,不过大电流稳压模块差不多都有这个缺点。我还是认为全波桥接好些,声音不满意应该从更深层次的环节上找原因,不要停留在“理论证明不理想反而更好”的误区里。
我比较喜欢在“理论证明非常理想的为什么反而不好”的问题上投入精力,自己认为这样就不会迷失方向。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TOP
16#

南海和尚 在 2006-8-8 16:12:02 发表的内容
这种完美的系统要配好太难了,不定因素太多,


我并不否认搭配的作用,对于“个性”突出的器材搭配就更加重要。但如果南海和尚兄弟也是DIY爱好者,我个人认为更多的精力应该放在利用仪器设备检测手段,去努力做到“每件器材都力求平衡精准”上,而不是去如何搭配。
平衡精准——看似简单,其实几乎包括了电声系统所有的技术指标要求和音质评价要求。难度肯定不小,但是如果期望追求尽量接近“理想”的声音还原,好象这是唯一的途径或者说办法。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TOP
17#

老哥 在 2006-8-3 12:08:36 发表的内容
偶觉得要得到HIEND的声音,首先要有相当的技术指标。
偶对那些数百W的纯后级能做到+/- 0.1 dB, 0 - 300 kHz, +/- 1 dB, 0 - 1000 kHz. +/- 3 dB, 0 - 3 MHz.很是佩服。


非常赞同!需要补充的是:有了这些前提条件后,接下来的所谓“润色效声”才有实际的意义——才可能真正接近“鱼与熊掌兼得”的境界。


松香味 在 2006-8-8 20:31:30 发表的内容


我并不否认搭配的作用,对于“个性”突出的器材搭配就更加重要。但如果南海和尚兄弟也是DIY爱好者,我个人认为更多的精力应该放在利用仪器设备检测手段,去努力做到“每件器材都力求平衡精准”上,而不是去如何搭配。
平衡精准——看似简单,其实几乎包括了电声系统所有的技术指标要求和音质评价要求。难度肯定不小,但是如果期望追求尽量接近“理想”的声音还原,好象这是唯一的途径或者说办法。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再次强调: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TOP
18#

MTU 在 2006-8-8 22:48:37 发表的内容
看来大师不肯提供出用脚钉使声音变好的测试数据啊,
越看越似陈英光 , 都系得个“斋up”




哈哈!!!!大概在前十年左右,我第一次在香港的杂志上看了他的几篇关于器材评论的文章我就反感,再说我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普通公民,怎么能和他相似?
TOP
19#

我没有你说的“更高科技的仪器来量度”声音,所以不能“提供出用脚钉使声音变好的测试数据”。你说的用来量度声音的“更高科技的仪器”就算现在没有,我想将来应该会有吧。
关于对声音的评价,主观因素比较多,目前的条件下,我同意你说的“找几个“金耳朵”过来,才能得到一致结论,看来这是目前最科学的测试手法了”的观点。
TOP
20#

MTU 在 2006-8-8 21:13:54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 在 2006-8-8 20:31:30 发表的内容
[
我并不否认搭配的作用,对于“个性”突出的器材搭配就更加重要。但如果南海和尚兄弟也是DIY爱好者,我个人认为更多的精力应该放在利用仪器设备检测手段,去努力做到“每件器材都力求平衡精准”上,而不是去如何搭配。
平衡精准——看似简单,其实几乎包括了电声系统所有的技术指标要求和音质评价要求。难度肯定不小,但是如果期望追求尽量接近“理想”的声音还原,好象这是唯一的途径或者说办法。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松香味 在 2006-8-8 20:31:30 发表的内容


我并不否认搭配的作用,对于“个性”突出的器材搭配就更加重要。但如果南海和尚兄弟也是DIY爱好者,我个人认为更多的精力应该放在利用仪器设备检测手段,去努力做到“每件器材都力求平衡精准”上,而不是去如何搭配。
平衡精准——看似简单,其实几乎包括了电声系统所有的技术指标要求和音质评价要求。难度肯定不小,但是如果期望追求尽量接近“理想”的声音还原,好象这是唯一的途径或者说办法。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请问这位高人,你玩高丘钉脚的时候是用什么仪器来量度声音变好了?


是用硬度计?谐振仪?抖动仪?还是什么更高科技的仪器来量度,可否介绍一下你用的测试工具和测试数据报告?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quote]
你可以不“参考”。个人认为将来会有你说的“更高科技的仪器来量度”声音吧,难道不会有吗?记录下的声音可以“改变”它,也可以“清除改变”让它还原;这已经不是什么神话。难道声音的“好”或者“不好”永远不能用仪器来量度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