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旋律优美,景色旖旎的《沃尔塔瓦河》十个CD版本。 [复制链接]

查看: 21261|回复: 93
11#

沃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是以小提琴为主表现的。

(1)沃尔塔瓦河的源头1、源头2:长笛、单簧管,后弦乐器加入,大提琴音色明显。

(2)沃尔塔瓦河主题旋律:小提琴为主,还有管乐、三角铁等。

(3)林中狩猎:圆号的狩猎号角节奏型,小号上行分解和弦等。

(4)乡村婚礼—波尔卡舞曲:弦乐为主,乐队全奏(有三角铁)。

(5)月亮、水仙的舞蹈:长笛吹出流水的波纹(水仙主题),弦乐奏出平静的旋律(月亮的主题),竖琴间插琶音如水波。

(6)沃尔塔瓦河主题旋律。

(7)圣·约翰峡谷:木管组和长号奏出和弦长音,大管奏出长音和上行级进旋律,圆号和小号奏出连续一拍的和弦音型,弦乐组奏出各种不同音型,大鼓和定音鼓奏出长音,以较快的速度和很强的力度描绘河水波涛汹涌。

(8)沃尔塔瓦河的滔滔流水和“谢维格拉德” ,乐队全奏。
最后编辑MBL1521
TOP
12#

斯托科夫斯基指挥RCA Victor交响乐团版(BMG 61503-2)。这个版本音效极佳,发烧友们很多已是人手一份。这位波兰裔的英国指挥大师,是20世纪最伟大的指挥家之一。他指挥的这张唱片,更是公认的经典。平心而论,斯托科夫斯基的风格是流畅飘逸,《沃尔塔瓦河》,无可挑剔,听过便可以无憾啦。

[upload=jpg]Upload/20067222342614203.jpg[/upload]
最后编辑MBL1521
TOP
13#

沃尔塔瓦河(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 简介
民族乐派的代表巨匠之一斯美塔纳的大型连篇交响诗“我的祖国”中,最脍炙人口的就是第二首的“沃尔塔瓦河”。这是描写纵贯捷克南北的最大的河流——沃尔塔瓦河如画般的自然风光,以及如诗般的美丽传说。这首产生于波西米亚农村的乐曲充满了民间传说和民间歌曲以及民间舞曲的韵律和节奏。它是浪漫派标题音乐的代表作,是沃尔塔瓦河的";写照";
[upload=jpg]Upload/200672312571664202.jpg[/upload]

《沃尔塔瓦河》是斯美塔那的代表作、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交响诗。沃尔塔瓦河是捷克民族的摇篮,在捷克人民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我的祖国》作于1874一1879年间,这时斯美塔那已遭到耳聋的极大不幸,他一面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作斗争,一面忘我地讴歌祖国光荣的历史,抒写祖国美丽的河山。这是一闕充满对祖国和人民深刻的爱、对未来和光明坚定不移的信念和乐观精神的颂歌。
沃尔塔瓦河的源头是两条小溪。在乐曲的引子里,长笛和单簧管的两种不同的流动音型,形象地而现了黎明时分沃尔塔瓦河源头的潺潺淙淙的山泉。小提琴清脆的拨弦和竖琴晶莹剔透的泛音不时出现,犹如清泉涌出的浪花飞溅,闪烁着点点银辉……
弦乐器奏出了宽广、抒情的基本主题。这个主题充满了迷人的诗意,时而又有着史诗般咏唱的特征,抒发了作者对沃尔塔瓦河的无限热爱。
沃尔塔瓦河流过了茂密的森林,猎人的号角以明朗的大调色彩在森林中回响着。这段音乐表现了正午时分的大河在山门沟壑中翻腾、奔跑,一往无前。沃尔塔瓦河流过了村庄,岸边传来了轻盈欢快的波尔卡舞曲。这是黄昏时分,村民们正在载歌舞地举厅婚礼。
欢快的节奏向远处隐去,舞曲的回声逐渐消散,音乐也逐渐转弱。木管乐器宁激柔和的鸣响中,夜幕徐徐地降临了。音乐充溢着神秘幻想的色彩。优美动人虚无飘渺的主题由加了弱音器的小提琴在高音区缓缓地奏出,这是一群美丽的水仙女在银白的鳞鳞月光下翩翩起舞。长笛和单簧管不停地吹奏着流动音型,朦胧的月光倾泄,沃尔塔瓦河静静的流淌着。
[upload=jpg]Upload/2006723131239308.jpg[/upload]

黑夜将逝,表现沃尔塔瓦河的基本主题在黎明中出现。音乐渐强,乐队的全奏,铜管乐肆虐的喧嚣,木管乐尖锐的啸叫,描写了河流在圣约翰湍滩,峡谷中所形成的汹涌激流,惊涛骇浪猛烈地撞击着陡崖峭壁,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构成了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达到了戏剧性的高潮。
终于,滔滔的河水映着初升的太阳冲出了险境,景色豁然开朗。沃尔塔瓦河变得波澜壮阔,意气风发。大调的基本主题由乐队全奏着,显得更加宽广妩媚而感人至深,充满了欢乐利力量。
[upload=jpg]Upload/200672312594142114.jpg[/upload]

沃尔塔瓦河流过了布拉格古老的维谢格拉德城堡,第一首交响诗中史诗般的“维谢格拉德”主题两次响起,这个主题象征着捷克人民的伟大和光荣,整部交响诗集也有机地贯穿在一起。
最后,小提琴上奏出了波动的旋律,宛如河水从容地流向天际,流向远方……仿佛是将军的得意忘形常常使舞步踏错了拍子,整首乐曲力度偏重,暗示舞步如操练一样,震得地动山摇,结束的和弦硬朗,爽快,是将军至情至性的幽默感
TOP
14#

[upload=jpg]Upload/200672223463722384.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672223473511235.jpg[/upload]

这两个版本较有议论:
转帖:比较过斯美塔那“我的祖国”第二乐章“伏尔他瓦何”,分别是老卡的、库贝力克70年代、库贝力克90年代指挥的三个版本。

最喜欢的是库贝力克70年代的版本,伏尔他瓦河两岸的迷人景色、旖旎风光,尽收眼帘,沿岸人民丰衣足食、载歌载舞,表露无疑,斯美塔那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在库氏的指挥棒下,娓娓诉说。库氏90年代的版本名气很大,据说是经过了42年的政治羁旅,几经波折,终于在捷克那方他生生眷念的故土上亲自指挥捷克自己的乐队,演奏斯氏的“我的祖国”,时年80多岁,已退出舞台四年多。这场演出令全世界都为之瞩目,据说现场观众是含着眼泪听完这场演出的。但我听完CD后却大失所望,库氏对乐曲的处理潦草,有点象赶场似的,急于把乐曲演奏完,70年代版本透露出的那股深情已荡然无存,令人感慨“廉颇老矣”,朋友笑言是否酬金太低,库氏不满,经济社会嘛,多少钱干多少活。或者说毕竟42年了,再加上年事已高,世事风云变幻,经历的事多了,一切看淡了,库氏对祖国的感情也逐渐淡薄了。

而卡拉扬的版本依旧是老卡一贯的风格,场面壮观,有股君临天下的大气,有反对者说这是“纳粹风格”,当然,这比较偏激,权当笑谈,毕竟音乐归音乐,政治归政治,咱们暂不管老卡以前的所作所为。也不是说老卡的演绎没有可取之处,其实老卡的版本也是名版,但跟库氏70年代版比起来,捷克毕竟是别人的祖国,老卡的感情没有那么深,打个比方吧,就象是看着别人生离死别,自己虽然也陪着伤感落泪,但伤感只停留在表面。
TOP
15#

[upload=jpg]Upload/20067249324862845.jpg[/upload]

这张CD是DG唱片公司1990年推出的“画廊”系列之一,画廊系列精选了DG公司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录音重新编辑而成的。每张唱片重新在封面上配上一张名画,很有收藏价值。但是画廊系列也受到很多乐迷的批评,那就是CD大多是原来DG发行过的胶木唱片LP的COPY,几乎没有做任何处理,所以有些抱怨说音色含浑,有些人则抱怨CD的容量比LP大的多,而画廊系列的CD播放时间几乎都很短。
不管别人如何看待画廊系列,我认为这张CD还是值得去买的。首先,乐队的指挥是捷裔指挥家库贝里克,他是世界公认的捷克音乐的权威的诠释者。第二,乐队是波士顿交响乐团,波士顿乐团号称美国”五大交响团“之一,他的前任音乐总监是鼎鼎大名的小泽征尔。波士顿乐团的演奏音响力度很强,给人一种很辉煌的印象,铜管乐声部一直受到乐迷的推崇。而《沃尔塔瓦河》中那些辉煌的片断和圆号那温柔的流动的部分,都是波士顿乐团展现自己优点的良机。尽管这张CD是由LP转录过来的ADD制作的录音,在音响效果上虽可能不如90年代的制作水平,但是它仍然有着很好的录音效果,特别是有一种很奇妙的回响的效果,现场感非常强。


[upload=jpg]Upload/2006724935257560.jpg[/upload]

库贝里克先生一生对《沃尔塔瓦河》做过5次录音,第一次是与芝加哥交响乐团的录音,由Mercury唱片出版,为单声道录音。第二次是与维也纳爱乐合作,1959年由DECCA出版,立体声录音。第三次的录音就是这张唱片,1971年与波士顿交响乐团的合作。第四次录音是在1985年,与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合作,由Orfeo唱片出版。第五次,在他86岁的时候,他回到故乡布拉格,在布拉格之春音乐节上,指挥捷克爱乐乐团演奏《我的祖国》,录音由Supraphon唱片公司出版,并有DVD影片发行。很多人都认为库贝里克的第五次录音的《沃尔塔瓦河》是当前最好的录音。
TOP
16#

kelvinwu 在 2006-7-22 23:26:30 发表的内容
还有一款Sir Charles Mackerras指挥捷克爱乐的,Supraphon1999年现场版,是最近的意外收获,演录俱佳。

Sir Charles Mackerras虽然是出生美国的澳洲人,但他捷克学的音乐并在96年底获得捷克政府的杰出贡献奖,他的《我的祖国》是原汁原味的,演绎上有点像Karel Ancerl,录音可是一流的,非常值得一听。


我信这是款品质不错的新版本,我对《我的祖国》是情有独钟的,看到定收。谢谢你的推荐!
TOP
17#

感谢上面各位大侠推荐的版本,斯美塔那《我的祖国》之“沃尔塔瓦河”的版本很多,这贴有您们的支持和推介,将会更加精彩纷呈!


[upload=jpg]Upload/200672322365326701.jpg[/upload]

指挥:塔利赫 & 演奏:捷克爱乐乐团(Czech Philharmonic Orchestra)
唱片公司:Supraphon                              
唱片编号:Supraphon 111896-2                    
录音时间:1954年7月                              
录音地点:布拉格德弗札克厅                
瓦克拉夫·塔利赫(Vaclav Talich)
  塔利赫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伟大指挥家”。 但十分可惜的是由于捷克政府在二战后对他的约束,我们现在所能找到的他的录音比其他捷克指挥家要少得多。                                
  捷克爱乐乐团能获得今日的显赫名声,塔利赫可谓功不可灭,当然他的后继者库贝利克和安切尔也做出了很大贡献。塔利赫1918年被任命为捷克爱乐的首席指挥,到1924年,他已带领乐团到处巡演,让人们意识到了捷克爱乐已成为了一支伟大的乐团。二战结束后,塔利赫受到了冷落,后来他前往布拉迪斯拉发,在那里他建立了斯洛伐克爱乐乐团,很快该乐团就跨入一流的行列,但捷克爱乐的声誉并没有因他的离去而受到影响。在本专辑收录的曲中,让人有幸领略到建立仅3年的斯洛伐克爱乐乐团的高超技艺。
最后编辑MBL1521
TOP
18#

(转帖)其实作为听交响乐入门的曲子,最合适的莫过于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交响诗《我的祖国》中的第二乐章,《伏尔塔瓦河》。我向有心欣赏交响音乐的朋友极力推荐这首久演不衰的名曲的理由很多:一是单乐章,全曲长十二分钟,对于新手来说,不易产生审美疲劳;二是结构简单,容易找到主题旋律;三是旋律优美,易形成音乐记忆;四是属于白描式的写实手法。从河流的发源,直到奔腾入海,脉络清楚,起伏明显,轻重缓急,如歌如颂。如何欣赏?只要参照这几句话就行了:“涓涓细流,汇成大川;水波浩渺,如画江岸;猎号几声,舞蹈翩翩;河入峡谷,浊浪滔天;胜利入海,渐行渐远……”。由于我笔拙,也只有在网上,才敢斗胆用如此粗俗低劣的语言来诠释这首美伦美奂的世界名曲。但这不是主要,只要对人们理解这首人间仙曲有所帮助,也就没有亵渎斯氏了。
[upload=jpg]Upload/200672414354578730.jpg[/upload]
最后编辑MBL1521
TOP
19#

[upload=jpg]Upload/200672423355725386.jpg[/upload]

库贝利克1952/12与芝加哥交响合作在mercury的录音,是早期发烧录音的代表作,当时库贝利克已经与mercury合作过一张「展览会之画」,因此决定与已有三年默契的芝加哥交响在捷克以外地区首度合作灌录他最拿手「我的祖国」,录音师为c. robert fine使用的麦克风为德律风根u47型。此版精神抖擞充满着阳刚气,背景嘶声清楚,弦乐虽然厚实但飘逸感略显不足。严格说来这虽是早期发烧录音的见证,但只能说是中上表现,音乐显得粗旷有余精致不足。
TOP
20#

[upload=jpg]Upload/200672418125238809.jpg[/upload]

wit在1993/12与1994/1和波兰国立广播交响乐团所灌录的此版,有两个很诡异的地方。第一全曲六首分两次录音完成(前两首、后四首),前后时间差距大约一个月,令人担忧诠释的统一性。第二在同一天录音中,可以明显感觉乐团状况的不稳定,虽然在鼓动情绪方面此版偶有表现,但整体来说还是显得不够稳定,过度情绪化。(转台湾赖伟峰帖)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