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2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海拾贝]献给喜爱巴赫的朋友!! [复制链接]

查看: 45762|回复: 257
51#

[upload=jpg]Upload/200665636221090.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656361151720.jpg[/upload]

12.海菲兹的版本

海菲兹这次立体声的录音演绎相当出色,由于有高徒Erick Friedman助阵,这次录音显得更加珍贵。Friedman是我听过的小提琴家里面气质唯一接近海菲兹的,可惜英年早丧,没有继承海菲兹的道路。录音也少的可怜,除了那张经常用来试音的“超技小提琴”,就是这个录音了。至于这次录音的效果,考虑到录音的时间恰恰同录制苏格兰幻想曲的时间相差2天,指挥乐队都没变,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这个双小提琴协奏曲是难得的名演。
TOP
52#

看来是一巨贴。学习中
TOP
53#

[upload=jpg]Upload/2006655591980662.jpg[/upload]

3.拉雷多和古尔德版

玻利维亚著名小提琴家拉雷多和古尔德搭挡演绎这六首奏鸣曲完美的诠释了巴赫。拉雷多和古尔德的演奏平和谦逊,是有血有肉的巴赫。演绎巴赫最难达到的是一种必要的平衡,巴赫没有浅薄和不定的情感,没有不好的话语和允诺,他的感情是内在而又炽热的,如何在人的情感与严肃深奥和演奏外表之间取得平衡,这个版本给我了一个满意答案,拉雷多的演奏将这种细致而深落的情感流露展现的富有层次,如同春蚕吐丝般深入到作品内核发掘出内在的美感,委婉动人,含蓄深沉的表达了作曲家在音乐中所寄寓的那种对亡灵的抚慰。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版本。
TOP
54#

[upload=jpg]Upload/2006666203434105.jpg[/upload]

26.舒曼改编加入了钢琴伴奏的版本.

带钢琴伴奏的处理方式一直是有争议的。这张唱片来自德国名厂MDG,这个公司声誉很高,出品过很多精品.这张唱片很迷人,听来让人心旷神怡.小提琴声不夸张,非常轻松自然.有别于以上几位大师的演绎.这里没有暴风骤雨般的激昂和争鸣.钢琴在轻声细雨地与小提琴交谈,绝不喧宾夺主,控制拿捏得恰到好处.录音不追求发烧,是一种自然和轻松的风格。我对这个舒曼改编的版本的喜爱之情难予言表.它比较自然地表达了巴赫的崇高境界,温馨恬淡,气质高雅,与世无争,宽容理解和爱..........向喜欢巴赫的朋友推荐这个版本,它会给你带来新鲜和美感........
最后编辑shinelb
TOP
55#

[upload=jpg]Upload/2006655575428613.jpg[/upload]

2.波洁和平诺克的版本

拉克儿·波洁 Rachel Podger,出生于英国,在德国的鲁道夫斯坦因音乐学校习音乐,然后再回英国习小提琴,曾在Guildhall学校师事Parry Hart,和多位大师习音乐,后来喜爱上古乐器与音乐,逐而参加古乐团,成为小提琴古乐家,她最喜爱拉奏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的古乐曲,在1997年她和古乐指挥家宾诺克合作过演出,她现在是乐坛的顶佳独奏家及演出家,受各地的竞邀不断。 为什么Channel Classics这一版要强调for Violin and Obbligato Harpsichord,尤其是“Obbligato”这个词!它与ad libitum(随意处理)声部是相对应的,意思是羽管键琴是必须的乐器,也就是说巴赫本意是演奏这些小提琴奏鸣曲是必须用羽管键琴进行伴奏,小提琴为主!Harpsichord处于从属地位,这应该能从他们二人的演奏中听得出来!随着古乐运动的兴起,音乐考据变得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现在的大型乐团也越来越乐于接受这些新观点,因为这样会使作品演奏起来更加接近作曲家的本意!
TOP
56#

[upload=jpg]Upload/2006656191261772.jpg[/upload]

1.谢林的版本

谢林是墨西哥藉波兰小提琴家,曾先后从黑斯、弗莱什与蒂博学琴,1933年举行首次独奏会,之后开始全球性的巡回演奏.二战期间,谢霖共为盟军演奏300多场,1946年他第一次到墨西哥演出,就迷上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于是入墨西哥籍.而且在墨西哥大学音乐系任教.谢霖是最出色的少数几个能真正让小提琴优雅地歌唱的演奏家之一,他的演奏优雅富有诗意,又兼具对深度的表达.他演奏巴赫的协奏曲、《6首独奏奏鸣曲与帕蒂塔》都足以窥见这种极浓厚的艺术底蕴.
TOP
57#

[upload=jpg]Upload/2006656205066207.jpg[/upload]

2.哈恩的版本

1979年11月27日出生在美国弗吉尼亚州莱克星顿的这位小提琴新星哈恩,如今也不满27岁。这位天才少女14岁时便与费城乐团首次合作演出,15岁时又在德国慕尼黑,与洛林·马泽尔指挥的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合作演奏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并进行电视转播,以后又登台卡内基音乐厅和维也纳爱乐厅,举行独奏音乐会。2001年与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合作在北美巡演,秋季到世界各地巡演,更引来无数的赞叹之声。整张专辑如同她本人一样充满了青春活力. 这跟她的第一张巴赫隔了好些年了。她的演奏是激情的. 把巴赫拉得很快。实际上, 巴洛克的音乐传统也是稍快的. 哈恩的速度不应该受到指责,相反是值得称道的。
TOP
58#

[upload=jpg]Upload/2006656324752471.jpg[/upload]

10.帕尔曼的版本

伊扎克·帕尔曼是当今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小提琴家。他生于以色列的特拉维夫,5岁开始学琴,由于帕尔曼在4岁时患小儿麻痹症,成为终身残疾,因而无法站立演奏,但他却以超常的毅力,最终成为世界级小提琴大师。帕尔曼移居美国不久,就受到著名小提琴家斯特恩的赏识,获得“以美基金会”奖学金,进入美国著名的朱丽亚音乐学院,师从伊凡·加拉米安和多罗西·狄雷教授学琴。1964年,帕尔曼在美国列文垂特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一等奖。帕尔曼演奏的最大特点,是把浪漫主义的热情、洒脱和古典主义的和谐、均衡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他能驾驭各种音乐风格的作品,并试图用不同的音乐来表达不同的音乐内容。他的运弓饱满且极富倾诉力,他十分注意声音的歌唱性,其松驰的演奏,带给人们的是情感的波动,人们从他的演奏中感受到了力和美。他那炉火纯青的演奏技巧,完全驾轻就熟,对巴赫小协的深刻理解才是他演奏成功的基石。
TOP
59#

[upload=jpg]Upload/2006656252973285.jpg[/upload]

5.穆洛娃的版本

穆洛娃,1959年出生于莫斯科的郊外。3岁开始学琴,聪颖的天资和她对小提琴的早熟,使她9岁便进入了莫斯科中央音乐学校。命运给予了她最好的机遇:得以在柯岗和布朗宁两位大师的指导下深造,使她的演奏趋于成熟。1976年16岁时便在波兰维尼亚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中一举夺魁。之后,1981年和1982年又连续在芬兰西贝柳斯和苏联柴可夫斯基两项世界顶尖级的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得大奖。穆罗娃的名字轰动了世界乐坛。体现了俄罗斯小提琴教学体系,仍处世界领先的地位。穆洛娃的巴赫表面常常藏而不露、有条不紊地处理着乐句,但仔细听去,却让人可以触摸到内心深处不可抑制的激动。冷漠的外表与炽热的情感不期而遇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她与众不同的演奏特色。她的表演曲目从古典到现代十分宽泛,可见她的艺术与技术功底的厚重。
TOP
60#

[upload=jpg]Upload/2006656312188972.jpg[/upload]

9.难得一见的的巴赫小提琴协奏曲。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