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玩来玩去还是电影原声带 [复制链接]

61#

抱歉啊!化外村民兄,我的ost片子很少,只是很喜欢看电影,也非常喜欢你的资料分享。
TOP
62#

回复 61楼cwtt72的帖子

積土成山,滴水成淵。只要有愛好,留心找,回頭一看就是一堆的片山。
玩OST最大的好處就是面廣,博采衆長,各種音樂形式一網打儘。特別對我這樣不求甚解的玩家,再好不過了。
而且,OST真的比較小衆,入門容易,沒有太多人和你搶片子。
每年不斷的新電影問世,永遠跟得上潮流,源源不斷。
TOP
63#

波河(意大利语:Po)後浪

從老莫的《MISSION》開始聼他的電影配樂OST,漸漸喜歡他早期作品,那些個人風格明顯,歐陸古典濃鬱作品。






翻到一個片子,最後兩曲是SCORE,聼起來流暢清新,頗有幾分老莫風姿。




看一下目錄,這個叫ANDREA的作曲者居然也姓莫!
怪自己才疏學淺,上網一查才知道,這個小莫正是老莫的二兒子。
子承父業,我們有耳福,可以繼續欣賞不斷發展創新的莫式OST
TOP
64#

老唱片老心願的最後一張拼圖

Vsrese Sarabande(VS)公司是一家特別擅長製作電影原聲帶唱片的廠家,他們出品的OST至少都有80分以上的水準,能被他家選中的電影絕非汎汎之輩。
我在玩OST早期,為自己列了幾張VS公司的唱片為狩獵目標,一是因爲他們好評如潮,二是因爲他們不太好找,尤其是這些唱片都絕版了,頭版品相好的,在不斥巨資的情況下更是難上加難。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不懈努力下,《Casino Royale》,《Aliens》,《The Emerald Forest》,《The Ghost and Mrs Muir》都被我找到了。
實話說,這些老片子高出好片子的水平,但,並沒有到達心目中想象的優秀。於是也就放慢了繼續找下去的步伐。
起起伏伏找片子的目標也有調整,但是最后這個小目標就是找不到《Gorky Park》




1,這個片子也叫《Gorky Park》高爾基公園,但是他是一個樂團的同名專輯,和James Horner的電影原聲帶是完全兩回事。
價格也差了很多,貪便宜的不要買錯。



2,現在新出的雙碟再版OST,價格也算合理,也容易買到。但是,我有買“007皇家賭場”的經驗,再版盤就是沒有原版盤細膩,儘管新版盤加亮了不少,可是耐聽度卻下降了許多。

今天門口啪的一聲,開門撿個小包。這個片子我已經下單很久了,即查不到寄送軌跡聯係賣家也不回話,幾乎失望準備投訴了。
它來了。




《高爾基公園》是1983年拍的蘇聯時期的偵探片,當時也是上榜拿獎的,劇情頗有爭議,但對James Horne的配樂多有贊譽,有人說它是最不James的James,確實別有一番風味,在古典音樂高高低低若隱若現的背景中,現代電子音樂高歌猛進,給人一種怪異的美感。
好了,老片子就這樣吧。以後繼續收OST ,沒有目標。
TOP
65#

2015年6月22日,九年前的昨天,James Horner逝世于一場空難。

《鉄拳》的配樂是他留給人們的絕響。
電影講的是俗的不能再的拳手墮落而后在愛的感召下滿血復活的故事,配樂加入大份量電聲,可以期待他在電影配樂藝術上的創新突破,不想就此戛然而止。嗚呼哀哉!


TOP
66#

珠聯璧合

大部分好電影都有出色的插曲/配樂,而配樂的OST往往比較插曲的OST精彩。
剛開始收OST時候,只看片名,誤收了不少並不是很對口味的插曲片。於是一段時間后就能注意區別同名的電影原聲帶,重點收集配樂片而慎收插曲片。
《對她說》TAKE TO HER的配樂片是不能錯過的OST,百聼不厭。有一天看到一片極相似片子,拿回來一聼,是她的插曲片。
這個插曲片每首歌都非常的優秀,精良的製作加上完整獨立于畫面,使得原來在電影中被畫面和情節奪香的歌曲都展現了本來面目,美不勝收。
少有的意外驚喜,同一電影的兩個OST珠聯璧合相映生輝,美哉,樂哉。





TOP
67#

這個片子的女主角並不是很驚艷,這個片子的OST讓你驚掉下巴(過分了,停不下來是真的)



沒看過,但是看資料,片子的男二是出演“末代皇帝”的帥鍋:尊龍,有評論說這個電影不值一提,唯一的亮點就是這位帥鍋。



依我的管見,這個電影的内容已經不重要了,他的電影原聲帶太好聼,以至於我慶幸沒有去看這個電影,沒看電影讓我全神貫注在這片精彩的OST。
就這片OST來説,極盡優雅浪漫之能事,大提琴煽情,小提琴碎心,最後還有磁石般法語男聲落井下石......



最後補一句,本來不知道這片OST,把我引向他的是這張封面
TOP
68#

海明威HEMINGWAY



海爺,美國文豪。有書《老人與海》,名著也。
對海明威那些出了名放浪不羈的威猛勇敢、崇尚自由的所作所爲不是很感興趣。但是追VS公司出品的“老人與海”的電影原聲帶久久不得,耿耿於懷。
知道海明威創作的黃金時期都生活在古巴,那地方的音樂環境可真是五彩繽紛出神入化,所以凡是涉及海明威的音樂作品一定少不了古巴色調。於是,看到這個片子,第一時間搶下來。




果然精彩紛呈!小提琴、大提琴、倍大提琴、鋼琴、吉他,每一件樂器單獨的表現已經几近完美,此起彼伏的呼應更是令人拍案。
本來古巴音樂强烈的拉丁元素會反映在桑巴、倫巴、探戈、弗拉門戈等舞曲上,可是這片CD的第二曲華爾茲卻美的讓人五體投地。
用喇叭系統聼了一遍,接上耳機又聼了一遍,不過癮,明天再來
TOP
69#

幾個法國電影原聲帶引發的問題與思考

問題尚未解決,思考還在繼續。
陸陸續續進了一些法國電影原聲帶OST,蠻好聽,留下比一般片子深一點的印象。
今天找這片《大鼻子情聖》,一下子找到樣子差不多的《屋頂上的輕騎兵》和《聖女貞德》,聖女貞德是當時花大力氣找來看過的,相當的無聊,按著快進鍵,完全略過音樂。找到OST是戰爭篇和監獄篇的合集,完全聯係不上電影的畫面。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問題是怎麽找到他們,思考的是怎麽能從收藏中一下子準確的找到。




現在找到他們主要是因爲他們長的都有八九分相像,而且都是法國電影。
這就有個大毛病曝露了:怎麽系統收藏/檢索?我現在只有3千多盤OST CD片,已經很多次買重複,有的片子重復了兩次。光憑記憶和購買時間序擺放不行了。
整理過一次,把所有純歌曲(SOUNDTRACK)的CD和純配樂(SCORE)的CD分開,然後又有一個電影兩種OST,一個電影OST幾個版本/幾個出版商的問題......
想按照作曲家分類,又有常聼不常聼/喜歡不喜歡的問題......
想按照電影類別分,知識儲備不夠,查分類工程量太大.......

然後就沒有然後,至今還是散亂地擺放。刻意去找一個片子有時候一兩天,也有根本(記得)找不到的,也有興衝衝買到一個OST,猛的發現他早就在架子上......

暨南出版社有一本洪彬先生的《淘碟記》,描述了我和他老人家幾乎一模一樣的收藏OST的經歷,可是人家在幾年前就有一萬多張OST,(哇塞!)人家是怎麽收藏/檢索的?
有認識洪彬先生的請幫忙問一下。

收藏OST有心得的前輩/大佬/高手,指點一二,在下謝過了!
TOP
70#

最絕望的英雄故事

《NORDWAND》/《NORTH FACE》/《北壁》



這是我看過的最絕望的電影,任何光榮夢想、雄心壯志、堅强體魄,純熟技巧,甚至化腐朽為神奇的愛,在大自然的無情面前通通不值一提。




這片OST是這種絕望爲虎作倀的幫凶。就樂論樂,這個電影的配樂並不是華麗驚艷的那種,沉重壓抑的基調從始至終,甚至覆蓋在展示壯美山峰的畫面上。
最追魂要命的是那個單調冰冷的鐵錘敲擊聲!在殘酷無情的畫面中一再呈現,一下再一下再一下......不知道觀衆的心在哪一下崩潰


TOP
71#

敗家之旅
搬來多倫多也有年頭了,在多倫多買CD早就成了家常便飯,常光顧的店家也有十來間,可是從來沒去過這間被多倫多人民尊爲“音樂聖殿”的SONIC BOOM。
SONIC BOOM,傳説中的市内最大的音樂載體賣場,坐落在市内人口最稠密,商業氣息最濃鬱的糖人街上。据洪彬老師記載,此地已經是老店家道中落的縮水版,原來開在豪華品牌林立的富商雲集區,其規模宏大數倍于斯,式微后不得已搬到此地。



整個商場上下兩層,各有200來平方米。第一層大多是音像周邊產品,我掃了一眼就直奔主題-----下層的CD區,這一層2/3是黑膠LP,前面的1/3是CD,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擺在正中間的新到品專櫃,大概有3-5百盤CD,不分類,按進場時間排序,大都是美式搖滾/金屬/饒舌。其實滿場的CD也都是這個構成,我翻了一下,只有一張OST。
電影原聲帶在右手最上角,不是店員指點還是一下子找不到的,沒有多少量(2百來盤吧)按A-Z擺放,5分鐘就翻完了。
只拿下兩個片子,
1,《THE ROBE》



這個OST已經有一個版本了,一看到VS公司的產品眼睛就挪不開了。囘到家又是悲劇重演,怎麽都找不到原來那個《THE ROBE》......

2,《MEDEA》



卡蘭卓的片子看到一片收一片,沒原因,不解釋

到店員工作台詢問如何付款,工作臺上有數以千計的待處理CDs,就在面前有一叠十來張OST CD還沒有標價,我看中了兩片,拿了一片小李子的《INCEPTION》漢斯寂寞的配樂。




另一盤《簡愛》人家居然當面打上39.99的價格,差點把片子扔到地上!
我買OST是從一片25加分開始($0.25)的!!!
3個片子加稅37塊多加幣,將近200人民幣加上8塊錢停車,汽油不計......
順手要了一個免費的紙袋




下次不去了。
TOP
72#

將錯就錯




唐頓莊園,這個題材的OST有電影版和電視系列劇版,我一直以爲已經有了這個題材的電視劇版。今天看到一片全新沒開封的電影版《唐頓莊園》,價格低到好笑,收入囊中。
回來怎麽都找不到那個電視劇版,




凴記憶,就翻出這片《公主夜游記》,好像這就是記憶中的唐頓莊園......



記憶的錯誤沒有讓我再三買重復的片子,將錯就錯造成歪打正着。
全新沒開封的片子,通常都會放上一段時間,對了心情才開啓。因爲這個臭毛病,架子上沒開封的CD有...恐怕...有...幾十盤?記不得,記不住了。
TOP
73#

古琴賦

VIOL,維奧爾琴,又叫柔音提琴。



這件兵器看起來很像大提琴,可是她有6-7根弦,是和提琴家族並行發展的另一體系。
由於小提琴的興起高音、中音維奧爾琴先後隕落,湮沒在歷史長河中,只有低音維奧爾以其獨特的音色苟延,碩果僅存。






《TOUS LES MATINS DU MONDE》譯爲“日出時讓悲傷終結”???實在拗口,疙疙瘩瘩的難理解。
聼完OST有點悟到。
這片OST就是維奧爾琴的專輯,演繹的是她閃耀輝煌的文藝復興與巴洛克時代的樂曲。




該片的細節特別豐富,擦弦、指板、呼吸、嘆氣、樂器的移動......歷歷在耳,但是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她那獨特的音色,優雅的人說是古意盎然。
這麽說太抽象。具體一點,據説維奧爾琴一直沿用羊腸綫,夾在兩膝之間演奏,發出一種如泣如訴的聲音,像極了塞了鼻子哭,哆哆嗦嗦,疙疙瘩瘩......




(哪裏是悟到?最多算矇到!)
TOP
74#

如果自己騙了自己

上一期《將錯就錯》裏説了,自己記得已經擁有《唐頓莊園》的電視劇版OST,怎麽找都找不到。可是這個執念一直揮之不去,電影版的《唐頓莊園》也一直沒地方安頓。
今天不經意翻找一下聖桑《動物狂歡節》,豁然發現“莊園”就在“動物園”下面!



不應該啊!沒道理啊!可事實就是這樣,如果是自己騙了自己只能接受被騙的自己。



題外說一句,這兩個《唐頓莊園》,電影/電視都是一套人馬,配樂作者也是同一個人John Lunn,曲調輕鬆明快。樂曲中並沒有用大量的風笛(洋嗩呐),很容易從頭聼到尾。
TOP
75#

Eric Serra之雙響炮(一)
Eric Serra,著名大導呂 貝松的電影配樂師,在私看來他就是一個專為電影音樂而生的作曲家。
Eric Serra的作品以其音樂的多樣性和貼切的畫面感讓人一聼就停不下來。
翻閲他的OST,發現同樣的作品有兩個以上的版本



一模一樣的曲目,完全不同、沒有聯係的封面。
這個電影應該是看過,印象模糊了。






和她一樣的題材,呂 貝松和Eric Serra後來又合作了一次《安娜》(ANNA),可惜這個OST的價格高到不可攀,期待哪一天撿漏的奇跡出現。
還有一個這樣題材的好電影《極寒之城》(Atomic Blonde),她的OST是全歌版,也是貴的離譜掉綫,撿到最好,不收也罷
TOP
76#

Eric Serra之雙響炮(二)

《第五元素》,神神鬼鬼說未來的故事,配樂也是天馬行空往來



同樣有完全不同風格,一樣曲目的OST。



除了Eric Serra特有的五顔六色花花世界,第十四曲的女高音是精彩中的精彩,聼到此曲,有一種天靈蓋一直往上翻的感覺,有同樣感覺的是SiSSEL在《泰坦尼克號》裏的吟唱。




唱這個#14《Lucia Di Lammermoor》的是阿爾巴尼亞女高音INVA MULA,出身音樂世家,在EMI出版的“卡門”(
Angela Gheorghiu主唱)3CD全劇版有獻聲出演。
多説一句。阿爾巴尼亞,一個歐洲最貧窮的蕞爾小國,非常讓我吃味,現在幾乎都沒有人提及,在當年可是整個世界般地存在。
不費話了,聼歌!
The Fifth Element 1.jpg (, 下载次数:0)

(2024/9/14 19:03:51 上传)

The Fifth Element 1.jpg

TOP
77#

[img]Eric Serra之雙響炮(三)




《BIG BLUE》,大藍,恐怕是Eric Serra最著名、最受好評的作品。



我有他的三個版本:英語版、法語版、單碟、雙碟,不同的壓制產地,每隻都不同的曲目安排。

大藍是我聼OST唱片感覺音樂和音效結合的最完美的作品,很難、或者說根本聼不出:什麽是天然海豚的叫聲、什麽是是人工模擬的音效、什麽是作曲家揉進去的音樂......
這也是我不是很喜歡他的原因。

喜歡不喜歡是一回事,下次看到不同的大藍版本還是要收的。
玩OST這種求全求異的執念,就算不是病態,多少有點變態,諱疾忌醫,應該不用去看醫生。
TOP
78#

看在阿尔·帕西诺的面子上

前幾天下單買了一張《SEA OF LOVE》“午夜驚情”,下單的時候是這樣的:



收到的時候是這樣的:



通常在并不瞭解OST内容表現、沒有看過別人寫的評論的時候,往往就是憑直覺,看封面的靚度下單子(!!價格!!)。收到這個不同封面畫片的OST第一眼很是不爽。
但是。買這個片子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爲他是阿尔·帕西诺電影的OST!上網一查,兩個不同封面的OST是完全一樣的曲目,而且手頭上的片子,阿尔·帕西诺的形象更加突出!
提起阿尔·帕西诺,就不能不提他的名片“教父”,不能不提NINO ROTA為“教父”譜寫的不朽的名曲。本來這個“教父”的配樂在第一集推出時就應當拿下奧斯卡,結果因爲有些爭執耽誤了。到了“教父”第二集上映的時候,奧斯卡遲到但毫無懸念地落在NINO ROTA頭上。NINO一生創造了許許多多OST佳作,阿尔一生創造了許許多多不朽的銀幕形象。但阿尔·帕西诺電影的OST,除了“聞香識女人”......好像出彩的不多。 特別是阿尔·帕西诺 / 罗伯特·德尼罗這對老搭子演了那麽多警匪片都很精彩,對應的OST並不怎麽樣。
去年收阿尔·帕西诺 OST的時候。看到 阿尔·帕西诺 / 罗伯特·德尼罗這對老夥伴現實版的神仙劇:一個79嵗一個83嵗,同時當爹了!83嵗的 阿尔·帕西诺和29嵗的女伴生了一個親親的兒子,DNA驗證無誤!



看在人家這麽神勇的面子上,錯發的OST也不去計較算了。
說實在話,也就是一片相當平凡的OST,帶著耳機聼的昏昏欲睡,聼到不知不覺中結束,連脫掉耳機的力氣都拿不出來。
TOP
79#

上善若水






2005年,加拿大和印度合作拍攝了一部獲獎無數的電影《WATER》




說的是發生在30年代印度的一個悲慘故事:一個8嵗的小寡婦在專門設立的修道院裏消磨餘生。



這部電影得了2006年加拿大最佳配樂獎,為她配樂的是加拿大作曲家Mychael Danna和印度作曲家A.R. Rahman,VARESE SARABANDE和SONY/BMG兩大音樂品牌為這個電影分別製作了OST.




SONY/BMG的OST只有印度作曲家的6首配樂,另加6首BONUS A.R. Rahman的作品。依循慣例這些作品主要是歌曲,要説的是印度電影的配樂和插曲是比較難嚴格區分滴。



VARESE SARABANDE的OST整體水平要高出SONY/BMG的OST很多。同樣的一個曲子,表現的更加生動鮮活,曲目的安排也錯落有致,起伏跌宕,特別是加拿大作曲家的音樂部分還有些許英倫風,別開生面。

總而言之,這部電影是在加拿大的印度裔導演拍的印度故事,整體的OST還是印度風格。只不過不能把她當作純印度國產片OST來看待,因爲她的曲調確實沒有那麽歡樂。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