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52年的经验,一个「赞」字 评Manley 500单声道后级(上) [复制链接]

1#

如果要在音响界找出几位真空管的簇拥者、守护神、设计者,终生不悔者,我想随便就可以找到十位以上。不过,如果要说相当具有个性、且令人印象深刻者,在我脑中随时会浮现的就只有一位,那就是David Manley。




七岁开始玩真空管、择善固执的怪博士

为什么我对David Manley的印象特别深刻呢?老实说,并不是我长期使用Manley 350这部后级的关系,也不是他给我什么特别的优惠。而是,他的外貌让我老是把他与电影「回到未来」里那位怪博士联想在一起。怪博士既固执又诙谐的个性让人既感受到科学家天真的一面,又佩服科学家们追求研究结果的固执。而David Manley就是一个这样的人,数十年来他一直固执于他所发现的「真理」:用真空管回放音乐最真实迷人。

为了让各位读者对这位「怪博士」的背景有表较完整的了解,在此我就简单叙述他的一生行谊。David Manley 1939年8月26日生于南非开普敦,明年就满60大寿。他的父亲是一位英国皇家军官工程师,可能自幼庭训影响,David Manley七岁时竟然就能做出一部真空管扩大机(当时也只有真空管扩大机),十二岁时更加厉害,已经玩起500瓦大功率发报机。从这个资历看来,David Manley简直就是如莫扎特之流的真空管神童。

进入EMI工程部,决定一生事业


十几岁时,David Manley告别双亲,远渡重洋到英国学习录音工程。恰好他进入了EMI的REDD(Research, Engineering, Design, & Development)实验室部门。这个部门专门负责为全世界各地EMI唱片公司的录音室制造维修各种录音器材,包括混音台、录音座、扩大机等等。在这个部门期间,他也参与设计了一部有名的录音座,叫TR 90。

随后,他调到伦敦有名的EMI Abbey Road录音室工作。在那里有机会他实际参与录音的工作。在那期间,有一张后来音响迷很喜欢的EMI唱片就是他参与录制的,那张唱片我想很多人都有,就是Louis Fremaux指挥伯明翰交响乐团的「领袖」(Le Cid)。同时,他也暗地在Decca兼差。当时,Decca的著名录音师Kenneth Wilkinson也暗地在替Lyrita唱片公司兼差录音。其实,当时的唱片公司私下允许这样做,只不过都遵守一个默契,那就是录音师的名字不能秀在唱片封套上。

19岁时(我有点怀疑他有没有记错年纪),David Manley回南非度假,在那里遇上了一个叫Ernest Fleicshman的人(此公后来成为洛杉矶爱乐的总监),结果改变了他的一生。那时,Fleicsman开了一家Studio,正巧合伙人生病住院,亟需这方面的帮手。他很赏识David Manley在设计真空管扩大机与录音上的才华,于是请他加入公司。事实上,以当时David Manley的年龄是还不能合法开公司的。


过了几年,David Manley接手这家公司,改名叫Manley-VanNeikerk。这家公司经营了十年,在南非几个城市都有分公司,业务包括录音器材的制作维修,甚至Manley还当起摄影总监,替BBC制作影片。由此可见David Manley是个多才多艺的人。







后来这家公司卖给了Teal/RCA公司。David Manley无事一身轻,转而替报纸写写文章。不过,他是闲不下来的人,不久又开了一家音响店,专门卖高级音响,如Magnepan、Infinity、Threshold、Denon等。在那时,他发现自己做的真空管扩大机非常好,种下日后他想生产家用真空管扩大机的种子。不知是否他卖的东西太高级了,生意不好、或者是生意赚了钱不想再干,总之过几年他又把音响店结束掉,开始对航海产生狂热。自己造了二条游艇,在南非优游,甚至航行到模里西斯,想要在那里办厂。后来一路由南非航行到红海,穿过苏彝士运河到赛浦路斯。最后来到伦敦,圆了他想当水手环游世界的梦。到了伦敦,他把游艇卖掉,正式开办起Vacuum Tube Logic(VTL)公司,并且派他的大儿子Luke Manley带着原型机到美国开疆辟土。

远渡重洋,到加州打天下

1981年,他结束英国的事业,渡过大西洋来到美国,带着自己的真空管扩大机准备开创第二春。他选了南加州距离洛杉矶只有几十公里的地方落脚。为什么会选择洛杉矶呢?因为这里的电影工业以及录音室是全美密度最高的,他所做的都是录音室专用器材,当然要选这里,近水楼台才有生意做。在1985年芝加哥夏季CES中,,VTL家用产品正式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音响代理商与媒体人员。1988年,为了推广真空管的好处,以及宣传自己的产品,他写了一本简易的真空管入门书「The Vacuum Tube Logic Book」。这本书在当年引起了小小的骚动,论坛当年也曾经连载翻译。这本书的前三分之一讲述了一些音响的基本常识,后三分之二则刊载自家产品的说明数据,以及许多真空管的数据,相当实用。

由于David Manley一直走录音室专业与家用二种路线,二种路线用同一种品牌容易产生混淆,所以David Manley就在1993年将公司一分为二,VTL由大儿子Luke拥有,并独立运作,事实上VTL的家用市场也是Luke打下的。他自己则创立Manley公司,专门负责录音室的产品。有趣的是,Manley除了录音室专业产品(全都是真空管的)之外,也还推出家用型真空管器材。不过,为了避免与自己的大儿子打对台,Manley牌子的售价普遍都高于VTL。

老夫少妻夫唱妇随


由于David Manley是录音室出身,为了显示它对录音有一套,因此有一阵子他也创立一家叫ViTal的唱片公司,自己建了一间30尺乘40尺的录音室,里面的设备全部自己来,从真空管麦克风到刻片机都有。我想许多音响迷应该会有他家的LP与CD。




可惜,经营唱片并不是那么简单,在1994年,他就把唱片公司卖掉了。今天,Manley由David Manley的新任老婆EveAnna Manley任总裁,他自己则担任技术部门负责人,二人夫唱妇随,在许多音响展的场合都可以见到他们夫妇俩。看到这里,我想您应该对David Manley产生敬意了吧。


从七岁到五十九岁,他仍然坚持真空管所发出的声音是最接近真实音乐的。为了推广真空管的好处,他还写了许多反驳晶体的短文。这些动作看在晶体扩大机厂商眼里当然不太舒服,不过他自己身体力行,以贩卖真空管专业录音器材给录音室作为左证,告诉音响迷真空管并不贵、真空管很耐用、真空管维修容易、真空管大功率输出比晶体好等等观念。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那句话:真空管回放出来的声音比较接近真实的音乐。



未完待续,作者:刘汉盛

分享 转发
TOP
2#

David Manley 1939年8月26日生于南非开普敦,明年就满60大寿。

这句话怎么理解?
TOP
3#

David Manley 1939年8月26日生于南非开普敦,明年就满60大寿。

这句话怎么理解?
吴川李董 发表于 2018/9/25 16:49:56
文章是刘汉盛写的,估计是很多年前的已经发表了。
TOP
4#

David Manley 1939年8月26日生于南非开普敦,明年就满60大寿。

这句话怎么理解?
吴川李董 发表于 2018/9/25 16:49:56

这篇文章我大概十来年前就看过了,而文章本身可能写的更早。manley在九十年代到二零零几年的时候比较活跃,那些年刘汉盛也经常关注它
最后编辑最忆是儿时 最后编辑于 2018-09-29 13:44:20
TOP
5#

洋山寨?
TOP
6#

喜欢看音响或者唱片背后故事的文章
TOP
7#

洋山寨?
yiping01 发表于 2018/9/27 13:37:07
不是的。这个牌子的鼎盛时期是九几年到二零零几年的时候,由于在中国大陆没人推广,所以熟悉的人不多。不过,自从老manley先生退休之后,产品更新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像在耳机发烧友中口碑较好的manley 300B前级兼耳机放大器都是十几年开发的产品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