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调音锥运用的灵活变数特点,我实在无法用文字来进行详尽的描述。大家可根据下面所上传的图片大致窥之一二。在此我简单说一说黄老师调教过程中产生的变化:
首先,在按基础原则放置置第一拨调音锥后,系统的舞台感明显增强,和各个乐器音色的丰富感与泛音呼之欲出。这种变化的结果使得无论人声还是乐器的演绎情感更加丰富而透彻。
接下来,根据目前声音特点继续对系统微调,黄老师在一段交响乐播放后认为法国号和小号的声音比例和密度欠点火候分别在两个位置换掉了高频锥与低频锥各一个,用一个中高频锥和一个中频锥替代,同时在中频锥后面放置一只超高频锥。以提升系统的中高频能量感和中频的饱满度,同时为避免频段的堆积叠加,使用超高频锥进行频段融合。这样一来在保持之前声音完整平衡度基础上显得更加饱满有张力。
再下一步, 调整两副低频木锥的位置和数量,以期在低频量感与质感上的获得最佳的平衡统一,并且也起到了调节低音乐器在乐队中之定位之效。同时,调整ART高音调音锥的摆放前后位置以及art调音针针的高度和插针的角度,以期微调人声与乐器之结像高度,插针倾角度的调整以期对高频泛音进行细微的方向性和少量声波能量的导引,使得高音弦乐器的高把位演奏获得听者所期望获得的声音风格(手法偏文秀温婉或偏阳刚开壑)。
最后一步,根据Z兄之听音喜好和需要再对个别位置的调音锥进行简单的位置调换与前后调节。
在整个的调教环节中,有两次我和Z兄就只见黄老师听了几秒钟乐曲就按下暂停键,上器材前面转了一圈(更换了一个调音锥,调整了另一个的位置),再坐回来重新开声时,其变化之明显让我们着实吃了一惊。最终这个阶段的调教结果,我想在此多说已经无益了。就我个人的观点:发烧界高水平调音大师有不少,调音理念也有很多都是至理箴言,但就运用声波频率谐振原理,将不同空间环境玩弄于股掌间来调出用家所需要之声音这一点而言,黄信老师确实算是独树一帜。不得不说:牛X!
另外,在此说明一点:除了两个低频木锥之外,其他所有金属调音锥使用时都是需要将不同构造的螺帽拧松半圈,让其锥头松动,参与声波震动才能起作用的。
-
-
3_副本.jpg
(, 下载次数:0)
(2018/2/25 23:26:36 上传)
-
-
调音锥6_副本.jpg
(, 下载次数:0)
(2018/2/25 23:26:36 上传)
-
-
xihu_副本.jpg
(, 下载次数:0)
(2018/2/25 23:26:36 上传)
-
-
调音锥_副本.jpg
(, 下载次数:0)
(2018/2/25 23:26:36 上传)
-
-
西湖行8_副本.jpg
(, 下载次数:0)
(2018/2/25 23:26:36 上传)
-
-
西湖行9_副本.jpg
(, 下载次数:0)
(2018/2/25 23:26:36 上传)
-
-
新建文件夹 (2)IMG_20170426_102627_副本.jpg
(, 下载次数:0)
(2018/2/25 23:26:36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