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耳朵收货:在唱片行里的高度败家聆听生涯 [复制链接]

1#

     在唱片行里买唱片,我也是老鸟了,平生出入无数唱片行和秘密档口,但是否如那个《小李飞刀》里所唱的那样,练就一身好本领,情关始终闯不过呢?

  90年代的中图是没有HIFI聆听设备的,就是后来有了很高档次(相对于我当时几百元的手提CD机)的音响设备,也还是聋子的耳朵-摆设,因为你根本无法把你要买的唱片请中图的大佬们给你拆封后试听,所以你在买古典唱片的地方听的是有着邓丽君味道的流行歌,带着有点怪怪的跨界感觉,揣了那些老EMI的老参考系列赶快走人啦。顺带说一句,本人也是邓丽君的歌迷啊,这样说好像有点不恭啊。只是在古典唱片行里很少能听到古典的“大音”,听得多的多是流行啊民歌什么的,这个是上个世纪的中图唱片行。


   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依靠几本唱片天书买下了我的第一批古典宝贝,现在大多还是在反复聆听,如老酒般醇厚。我现在有点还怀念那个年代的唱片行,我仿佛被音乐之神蒙住了眼睛,在迷宫里凭借自己的“第六感”来生死恋那些往日时代的大师们,我就这样买下了我的第一张杜普蕾的1965年的埃尔加大提,后来爱上了她;买下了飞记公司的里赫特钢琴名版-----拉二,后来我买下了他大约20多张唱片;买下了有生以来的第一个大绿盒子------拉赫在BMG的全集,用光了我当月的工资;--------或者,买下了第一张古尔德,第一张古拜杜里娜,那张有着埃舍尔绘画封页的《奉献》,天啊,买下了那么多张“第一次”,我可都是没有用“耳朵来收货”啊。



  那是一个青春的年代,有不少爱乐人都是像我这样买唱片的,我们工资不高,却像个下盲棋的大师,玩得就是心跳,那个时候的最高境界是隔山打牛,隔岸观火,你要依靠一张唱片的封面和你的知识修养已经那神秘的有的时候失灵的“第六感”来决定买不买这张唱片,这个本事我是用到现在,很多时候救了我的命,也有完全失败的惨痛教训,所以说,去唱片行是最不可救药的败家行动啦。


  后来看《无间道》的时候,我很羡慕里面的那个华仔和伟仔的胆机房,要是有那样的唱片行多好啊。这个是后话了。其实,买唱片可以试听的经历还是在打口档口,记得第一次是一个香港摄影师带我去的北京著名的六道口小黑屋,从海关过来的大批爵士唱片和少量古典你都可以用音质低劣的随身听来听个够的,这让我倒是意外的,后来我干脆带自己的随身听去,这样听着好的就下单买下,不会吃亏了。



  当然,我还是去唱片行买古典为主,比如当年著名的孟欣小姐开的唱片行,有让你可以听的设备,她的唱片行是当年的一盛呢,后来还是收山去读书,去年我见过她一次,早已在大学里讲述音乐欣赏课了,不知道她是否还怀念她当年在“江湖的日子”呢?我没好意思问,因为最后她是被房东搞的几乎破产,那个店面是拆迁房,而她毫不知情,装修就投了很多钱元气大伤了。


  另外,当年北京新街口的天龙和小谭的太阳都是放上聆听设备让顾客可以试听唱片的。其中天龙的S是狂热的发烧友,我们是在他那里蹭听到了不少唱片的掌故。说到S,我后来买了不少他的唱片。说来奇怪,他的设备家里是原装的音乐传真,但我听得感觉是有“沙石”声,不细致,可能是他家的地面和用线不太妥当而有这样的问题的(那个时候我已经自己买了发烧音响),这样,经常是一张唱片,在他家里听是一种感觉,买回家再自己的设备上听是另外一种状态了,好在我不是声音派的,就当我买了2张唱片或者是一个乐队的2次历史录音好了。

   当然我是更喜欢我自己的设备的发声。后来他自己重新开了店,用的是一台感觉很石机的胆机,我在他那里听唱片常有“法西斯”味道的感觉,也许是巧合了他有点喜欢瓦格那,喜欢德国口味的古典“正声”,机器和人是有对口味的,他那路的发烧唱片店主就应该选那样路线的机器。我自己的丹麦声更惟美点,走的是书架小箱子加小胆机的路线。一般来说,用唱片行的机器听爵士都还可以,但是听古典是有差别的,难道古典需要更挑剔的耳朵和机器吗?还是我自己内心的怪癖而带来的不一样?昨天在S那里买了一款历史录音,在他那里听了第一节,回家听感觉就不一样了,我想下次要是拿到一个朋友的汽车音响里去听听,看看会再有什么不同。这个是后话了。



   最近几年买爵士唱片,发现唱片店里的不论什么音响都能对付着听,好像没有太大的“路线”上的差别,只是我自己家的音响听觉得还原更细致些罢了。当然,有一次用耳机听,还是发现多不不少细节啊,可惜我不是耳机派的,还是喜欢有着“半个阁楼”的聆听田野,坐在椅子上,像看电视那样‘眺望“着一对小箱子更可以进入古典/爵士大师们的音乐世界。


  当然,在唱片行里听唱片,对我是一种特别不靠谱的事情,经常脑袋搭错线,买了不该买的唱片回家,我怀疑是长篇店对我念咒语的缘故,兴冲冲买回来的唱片回家再一听,往往魔力顿失,于是就从此束之高阁,相信不少老鸟们也和我常有这样的经历吧。是不是听得越多,灵感越少呢?我们会不会变成听唱片的机器,热中于版本比较,毫无意义的重复收藏,最后变成一台会定期奔向唱片店的CD机呢?


  其实现在网络也给我们提供了另一“聆听”途径,可以找到不少听的网站,要出门买什么唱片,先在网上google地听一下片断,再决定如何了。但这个总是对我没什么刺激的感觉,我还是习惯在唱片店的魔力场里去听,听那么几分钟,然后决定是否买这个唱片,----这个就是一个不用ipod“不吃苹果”的老牌爱乐主义者的过时的坏习惯吧。
分享 转发
TOP
2#

      唱片行让我成了一个怀旧的人了,现在我总是津津乐道1943年或者更早的历史录音,是因为唱片行而怀旧呢?还是因为已经历经沧桑,现在只有那些老的历史录音才可以打动我呢?最近刚再次校对了我的第一本声音书《流亡的语速-------来自左岸的极乐同盟》,下个月就要出版了,突然发觉我这个“流亡”主题的音乐随笔书里,其实充满了不可抑制的怀旧和乡愁的味道,是什么时候,我成了一个不可救药的怀旧主义者了呢?难道命中注定,在我在那些上世纪90年代不许试听的中图或外文书店里,还是在近几年的可以听到晕的秘密走私唱片档口里呢?爱乐的漂泊的灵魂在漂泊着,就像流亡的语速,我们买的到底是唱片,是文化和感动灵魂的旧世界,还是挽歌般的世纪的怀旧病呢?而我就是用这些老得不能再老的灵魂沧桑来眺望新世界的。昨天如浮云已经从我们的身体里挣脱而远去,再次重读自己写下的这些文字,深深的流亡痕迹和唱片编号,而昨日的世界和我们爱过的女郎已经永远一去不回头了。

  还好,北京是有那么多唱片店可跑,但是现在幸存下来的还有几家呢?在那个90年代,唱片行里有我们最初的热情,而现在戴着耳机在地铁里匆匆而过的少男少女们有时候是我们不可理解的,而我,也把我自己的许多唱片的初梦收进一本叫流亡的书里,再回首,岁月已沧桑。或者,古尔德用另一种曲调弹1987年的巴赫变奏曲,是不是我们最初在唱片行里透过劣质录音机听到过的旧日赋格呢,一切已经倦于言说了。

  
  而我也已经与时俱进了,上次一口气买下40多张爵士唱片,一张也没有试听,买的可真的是爽到家了,所以,有的时候可以完全不用靠耳朵收货,买下来就可以,我们都有着最安静的如唱片店般辽阔的的身体,这个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了只要你还有激情,还可以再唱片行一回。
TOP
3#

      听唱片的最高境界是我在一本唱片发烧书里看到的,在鸟笼般的小阁楼里,放着巨大的jbl落地音箱,用小音量听黑胶唱片,这种比较变态的爱好是日本发烧友的至爱。阁楼,大箱子小音量美学,历史唱片。如果你喜欢写点东西还可以把小笔记本电脑带上去,无线上网看168什么的,完全是特别私密的爱乐生涯啦。可惜我虽然爱写作也有不少唱片,可是找不到这样的阁楼(YY一下美国的阁楼爵士乐运动),但是,我想要是有这样腐败的聆听环境,估计我跑唱片行的时间会少很多,躲进小楼成一统是不少人的梦想呢。前段去新街口的傅雄店买前卫爵士唱片,到他的“小阁楼”坐了一会,是他的工作间,其实是在楼梯下面的一个坡型空间利用起来,算是他的唱片行的后花园吧,他就是在那“阁楼”味道很强烈的地方处理邮购唱片的,可惜没有大音箱,也没有沙发,一个木头凳子如同很旧的琴凳,倒是像个作家的闭关屋呢。

闲话走题了。谢谢各位的支持,也是很久没上168写东西了,虽然每天的潜水还是一直在的。都说音乐开始于诗歌停止的地方,大音不落文字,但我还是有了这本小书《流亡的语速-------来自音乐左岸的极乐同盟》,红色的封面请南方的名设计师给设计的很惟美。文字有的mm说晦涩看的头晕,不过头晕也是音乐之美的身体效应吧,我想。买唱片快10多年了,要是加上我逛书店唱片店,有没有20年呢?也许有了吧。


  有点奇怪的是,我最近长了一个毛病,喜欢拿出以前买的唱片来静静地欣赏她们的封面,不是听而是只是看那些美丽的旧日情怀,那些图画在我心里激起的波澜一点也没有我听唱片的时候少。(我的书里也放了100多张唱片封面哦),眼前总是浮现出旧日北京唱片行的胜景,那时候我的钱也少,总是发薪日就是我的唱片日,用大半天的时间走遍各大唱片店铺。我的青春岁月就是这样过去的。而我想,在里赫特啊或者海非兹他们那些我热爱的大演奏家,肯定没有我这样疯狂地SHOPPING,他们的大部分时间每天25小时(如果每天真有25小时) 都是在琴房里度过的。这就是发烧友和音乐家的区别了。

如果再八卦一下自己的话,我以前很奇怪是从来不买小提琴的唱片,到最近几年才开始“大量吃进”,现在最喜欢的也恰是小提琴唱片————当然是小提琴历史录音了。
TOP
4#

雪崩 在 2007-3-28 14:42:01 发表的内容
狮子的文笔让我想起了董桥的散文。年龄也许不大,但确是老派文人。呵呵




      我是老牌历史录音主义者啊。现在买唱片都是在历史录音上打主意了。就是买爵士也是上世纪50-70年代的唱片,最近还迷上了一个“乌鸦”的据说专门重版FMP前卫唱片的小公司的唱片。这个算是非古典话题拉。

  有句话,过时的总是美好的。或者比如有本书的名字:这个世界还会好吗?但是,还好的是,我们有足够的音乐来和这个世界作战。世界毕竟是个让我们微笑的战场,我们是唱片战士/爱乐战士。
最后编辑白色狮子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