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audio physic这个品牌的声音好吗 [复制链接]

1#
朋友介绍我买audio physic这个品牌的书架箱  哪位知道请评论一下  谢谢
分享 转发
TOP
2#

/器材短评Audio Physic SparkⅢ/林及人
梦寐以求的音场重现
Audio Physic SparkⅢ喇叭 〔外观〕
2 1/2音路三单体落地型低音反射式,使用1吋丹麦Vifa双丝质振膜高音单体1只、5 1/2吋丹麦Peerless Nomex振膜中、低音单体各一只,频率响应38Hz-40kHz(-3dB),效率89dB/1W/1m,平均阻抗4Ω,承受功率15-140W,尺寸980×147×220mm(高×宽×深,不含脚座),重量17Kg。参考售价︰129,000元,进口总代理︰爱尔法(02-26953530)
〔参考软件〕别怀疑,这张由Camerata Bern室内乐团演奏的罗西尼「弦乐奏鸣曲」,乐器质感绝对是第一流的!弦乐高把位的演奏必须是松软的,并且充满水分和光泽;低音提琴的擦弦质感和线条必须清晰不含糊;整个乐团声部与声部之间必须水乳交融,而非支离破碎。这是一张小型室内乐和弦乐演奏的严苛测试片,此片能过关,其它弦乐唱片也应毫无问题。(DG 413 310-2,环球)

这对喇叭花了我很长的一段时间摸索与调整,最后得到的成果斐然,喇叭完全消失在聆听室中,空间中充塞着井然有序的立体音像,整体表现也相当令我满意。音响迷梦寐以求的最上乘音场表现,只要您依照正确的摆位方法去做,SparkⅢ都可以轻易地办到。
窄面板、后倾7度音箱
您不必讶异,过去我曾经听过几对以瘦高外型加以设计的喇叭,它们不但可以创造出惊人的音像,那种辽阔庞大的音场表现,以「破墙而出」四个字来形容都不为过。像这对骨感型的SparkⅢ,正面不过14.5公分宽,窄面板的设计,一般都可以产生很宽的水平扩散;另外在音箱强度的支撑上,也有绝对正面的作用。它所搭配的二只挪威Peerless 5吋半低音单体,特地让框架二侧尽可能地削减,以期降低绕射发生的可能性。箱体以7度向后倾斜,内部区隔为四个部分,侧板上都贴以沥青片降低谐振,低音反射孔位在喇叭底部,维持整个箱体稳定性的底座,挖有「Ω」型的出风口,让低频背波由喇叭前方释放出来。
独特摆位下的绝佳音场
Joachim Gerhard,不仅是德国Audio Physic的创办人,同时也是设计部门的首席工程师。由他所设计的喇叭,似乎都具备了开阔、迅速的特质。他不喜欢回放上的时间延迟,因为来自各墙面的反射音会导致音像的模糊,「我很重视喇叭对于三度空间音场的表现力,特别是那种触手可及的真实感,让您几乎可以『看到』整场演出」Gerhard如此说。因此,Audio Physic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近场聆听摆位方式︰将喇叭摆放在空间深度的二分之一处,不要让喇叭太过亲密,大幅拉开它们之间的距离,并且让聚焦位置落在聆听者后方、后墙之前几公分处。
当然,读者们也可以不必完全依照Gerhard的建议,就像我最初试听这对喇叭时一样,但最后的结果却也弄得我灰头土脸。您不必期待以三一七的摆位会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因为此时的低频量感会因此而大幅削弱(至少在我的空间中是如此),金字塔底部无法稳固,声音整体的平衡性就无法架构起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将贝多芬交响曲中的大提琴与低音大提琴抽离,音乐中还能剩下什么?好了,中低频密度不够,将喇叭拉近一些、离墙近一些总会有帮助吧?其实不然,在我将喇叭距离逐步调整的同时,中间的音像开始变得模糊,原本还算不错的层次感,顿时蒙上了一层面纱,低频量感并未因此而有所提升。
对于SparkⅢ来说,原厂建议的摆位方式,还是最能重现原设计的精神(他们甚至建议将喇叭摆在宽边)。但这么一来,我那肥大的Kimber Kable喇叭线,就这么大剌剌地横躺在地上,空间中的动线会因此而受到阻碍。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将喇叭放在纵深二分之一处聆听音乐,但如果真的能够而不会遭到家人的抗议,或者能找来一对可以隐藏在地毯下的扁平喇叭线加以连接,您才能真正了解到,什么才是Audio Physic所谓的「毫无窒碍」的音场。
优异的单体
当您能调出SparkⅢ精采的音场与结像力后,才能进一步地体验到它在音质音色上的表现,也是如此的杰出。来自丹麦Vifa、频率可直上40kHz的优秀高音单体,使用的合成丝质振膜,由德国一家叫做Dr. Muller公司所生产;同是来自丹麦的Peerless HDS系列Nomex振膜中、低音,则具备了清晰迅速、并能在大音压下不失真的特性。2.25kHz的分频点要比一般喇叭来得低,因为对Vifa高音单体信心满满的Gerhard认为,中音单体上段容易出现的失真,才是音质与频段衔接的最大杀手。他以简单的分频网络,让性能极佳的Vifa高音承受了较广的频段,并让二只喇叭间的配对误差,控制在正负0.5dB以下。
勿沾浊气
SparkⅢ的音色,是介在Thiel的极度透明与Spendor的晕黄暖调之间,甚至是将二者的特质加以融合而成。SparkⅢ像是个百变的女人,当它穿上剪裁细致、手工精巧的服饰,并画上淡妆时,会自然而然地散发出一份清丽的脱俗感;再换上色彩鲜明、并能充分展现腰身曲线的衣着后,它也能在瞬间蜕变成一位风情万种的窈窕女子。帮它物色一部优质具推力的扩大机,才能让它发出该有的美妙音质与音色;越是使用通透、干净、细节丰富且具甜味的器材,越能让SparkⅢ如鱼得水。
细火慢炖
SparkⅢ对于各种乐器演奏与人声的回放上,都能有很好的成绩(除了打击乐外),特别是在钢琴、弦乐、木管的质感表现上,最是令人赞赏。但我必须再重申一次,能不能为它找到一个适当的摆位,是您可否享受到Audio Physic SparkⅢ声音回放精髓的首要关键。别心急,慢慢调教这对喇叭,您将获得的回报,绝对是以次方比倍增的。■
焦点... 这对喇叭是否能够彻底发挥,完全取决于摆位方式是否正确。在正确的摆位下,您可以有完全置身于演奏现场的虚拟感,动态、速度、解析、层次无一不缺,在6、7坪的空间绝对可以爆翻天,音质音色在这个价位带上也是无可挑剔。
搭配建议... 中上功率的晶体机就能将它推得不错,但要让性能全面发挥(特别是低频速度上),100瓦的输出功率是跑不掉的。真空管机则以清澈细腻、甜味多者为优,鼻音过重的管机,会使整体音色显得朦胧不堪。
TOP
3#

平實,細膩.不會有怪怪的貴氣,不難搭配器材,線材也不會太挑,可以讓人寬心聽音樂的箱.

速度較美國箱慢,比英國箱快,高頻順暢,沒有絲膜高音的能量逼人之感,也沒有金屬味,中頻談不上太厚,低頻設計的也不多,整體平衡度就如同上圖所示,要單拿的刺激,沒有,要怪怪的貴氣,也沒有,如果喜歡跟朋友比試,建議不要買這對箱,保証逢比必輸,但想好好聽音樂又不想得到英國箱那種沒高沒低的感覺,買它就是了.
TOP
4#

/器材评论/李建桦
撼动人心的新节奏
Audio Physic The New Tempo(最佳推荐)〔图〕
奇妙的是New Tempo将专辑中的舞台与空间描绘得相当清晰,进而让头脑联想产生画面,而且是立体的3D画面,一对真正的好喇叭,就该如此。
〔图、图〕三音路两单体低音反射式设计,频率响应:35Hz-35kHz(-3dB),平均阻抗:4Ω,灵敏度:89dB,建议扩大机功率:20- 150W以内,尺寸:1,000×187×320/450mm(H×W×D)。参考售价:148,000元,进口总代理:博承(02-28749459)。
〔图〕台湾难道没有够水准的录音吗?请大家不要忽略了这张台北打击乐团十五周年纪念专辑「被丢弃的宝贝」。这张专辑不仅好听,还很考验音响器材。无论是定位、空间感、舞台感或者是低频的延伸,要表现得很全面,并不容易。想测试家中音响回放实力的朋友,一定要买来听听。(TCD-5243,风潮)
焦点:虽然是一对小型的落地式喇叭,但是低频的量感与延伸绝对会让一些体型较大的喇叭汗颜。此外New Tempo无论是定位、音质与音场的表现都远远超过你对这个价位带喇叭的期待。
搭配建议:这对喇叭的效率虽然不低,但是若要将它的低音单体发挥实力,建议还是搭配一部大功率扩大机。


1945年德国福斯(VW)公司的金龟车诞生了,这款为车迷津津乐道的经典造型轿车,虽然多年来历经无数次的小改款,却一直到2003年才正式停产,取代之的是一款百分之百重新设计的新一代金龟车。为何一开始会引用这个例子呢?其实本文要介绍的Audio Physic The New Tempo就与金龟车就有极为相似的背景。
创业精神的延续
说到Tempo这对喇叭,我们不得不回顾一下它的历史,因为它对Audio Physic有着很重大的意义。最早期一代的Tempo生产于1986年,这是该公司自创业以来正式投入市场的第一对喇叭,同时也可说是创办人Joachim Gerhard喇叭设计理念的率先实践。然而Tempo也没有辜负期望,当初推出后随即获得许多音响迷的广大回响,自此也让Audio Physic踏稳了在Hi End音响界的第一步。随后几年的发展至今日,他们已针对不同的消费族群设计出多款不同型号的喇叭,产品线可以说是相当的完整。而在这多年来,Tempo也历经了数次的小改款,最后则是发展到了TempoⅢ(第三代)。到了2001年,Audio Physic决定不再实行细部的改款,重新设计出一款不同的后继喇叭,但是精神的延续依旧没忘,所以就命名为New Tempo,也就是这次的主角。
真正的大改款,单体全部更新
New Tempo除了在名称上与旧有型号有关连之外,其余的部分可都是完全不同了,根据原厂的数据显示,这对新喇叭的主要设计都是源自他们家另一款较高级的落地喇叭Avanti。单是从外观上看来,New Tempo可以说是Avanti的简易版,除了中音单体少一颗与箱体的加工、大小不同外,其余看起来都很相似。但是原厂也表示,这两款型号毕竟等级不同,所以New Tempo在制作成本上也作了适度的节省,但是该注意的细节与应有的声音表现完全,并不因此打折扣。首先我们先看看New Tempo选用的单体,高音采用的是丝质软半球单体,取代了先前Tempo系列惯用的Vifa尖鼻子高音单体。中音部分用上了一只采用ACD(Active Cone Damping)的单体,这个ACD其实就是在喇叭振膜的背后增加一圈阻尼物。Audio Physic表示,这个ACD是世界上第一个能够有效降低金属振膜谐波失真的悬边,同时又能确保金属振膜单体质轻与反应迅速的优点。
看到上面的论述,大家可能会问这对喇叭到底用了什么低音单体?还有这些单体的尺寸到底有多大?而这些单体又是哪一家公司生产的呢?从网站上与原厂提供数据中,我们只知道New Tempo用了两颗低音单体,至于尺寸与单体的制造商(包含中音与高音)原厂都没有交代。我想原厂可能是希望消费者将焦点注意在他们的设计理念与声音表现,而不要陷入单体品牌与尺寸的迷失。就以往我对Audio Physic的了解,他们用的单体绝对都是如Vifa或Seas等名厂的制品,而且它们往往会将这些买来的单体,依照自己的需求作修改,经过修改的单体特性当然也与厂制单体有所不同,这可能也是不公布单体厂的原因之一吧!
强调相位一致与低频延伸的设计
除了单体全面更新外,New Tempo还有两个比较特别的设计。首先就是相位一致的设计,作法就是将箱体的前障板设计为后倾7度的斜角,让高音与中音单体到聆听者耳朵的时间一致。这种将前障板设计为倾斜的作法,同样可以在其它一些知名的喇叭上见到,只是每一家因为选用的单体特性不同,所设计的倾斜角也不尽相同。另外一个就是New Tempo的两颗低音单体是置于喇叭箱体的左右两侧,作动的方式并不是一些超低音喇叭上常见的Push Pull(推挽)发声,而是比较少见的Push Push发声(单体背对背同时朝左右发声)。这种低音发声设计方式具有两个特点,第一,即使是采用较小的单体,可以得到让人满意的反应速度。第二点,就是这种设计的喇叭如果在较小的空间聆听,较不易受到低频驻波的干扰,适用性也比一般喇叭较高。
既然这种Push Push的发声方式能使低频反应更迅速,所以箱体做工与强度也是Audio Physic非常注重的,内部结构与支撑都做得很扎实,以避免单体在剧烈的活塞运动时与箱体产生不必要的共振。另外还有一个小细节必须提出来赞扬一番,就是喇叭端子的部分。除了选用了高级WBT铝合金端子外,他们也认为箱体的振动也会直接传导到喇叭端子上,进而影响声音的表现,所以Audio Physic在端子与箱体的连接处用上了沥青材质作有效的避震。连一般喇叭厂不会注意的小地方也不放过,由此也见识到德国人一丝不苟的细心性格。
要得好声,先求摆位
在正式聆听前,还有一点是必须提醒Audio Physic的用家,就是喇叭的摆位。上过他们家网站的读者应该都会发现,有一个选项是专门说明Audio Physic喇叭摆位的方式。其中有几个要点:首先,他们建议用家不宜将喇叭摆的离后墙太近,否则容易会有低频驻波的问题。另外喇叭距离侧墙的位置也不宜太近,最好距离超过1.7m,如此一来墙壁的反射音才不会影响我们对喇叭直接音的听感。最后还有一个建议,我在这次的试听摆位过程中也得到了应证,就是两支喇叭之间的距离最好是聆听者与喇叭之间距离的一点二倍,至于Toe In角度再依据自己的听感微调,如此一来便可获得最佳的效果。换句话说,如果家中的聆听空间属于较为狭长型的空间,而且又要符合原厂的建议,似乎只能变成近场聆听了,你也可以说Audio Physic的喇叭很适合在较小的聆听空间中使用。
在搞定摆位后,终于进入听感的部分,这次试听过程中讯源我用的是Audio Analogue Rossini与Philips 963 SA,扩大机则是用了Pathos Classic One、DA&T A-295W与PS Audio GCC-500这三部综合扩大机。一开始我搭配的是Classic One,在这个组合中,我听到了很多的细节,音质也很细腻,另外当我在听LAGQ那张「guitar heroes」时,吉他演奏的扎实量感表现得可圈可点,舞台感也很出色,但整体听起来,稍嫌清淡了点,似乎没将New Tempo的实力完全发挥。于是我换上了输出功率较大的DA&T,结果我听到了更结实有弹性的低频,可是当我在大音量下聆听一些大动态的片段时,有些微失真的情形发生。我心中还是充满着疑虑:我认为这对喇叭的实力绝对不只是这样而已。
搭对扩大机,马力全开
这一切的疑虑,在我接上了PS Audio GCC-500后都消失不见。首先就以台北打击乐团那张「被丢弃的宝贝」为例,这张专辑相当考验器材在舞台空间感、乐器定位与低频量感三方面的表现。我要说的是在PS Audio的驱动下,New Tempo可以说是从容的过关了。首先是舞台感,大部分的音响迷都会说声音归声音,影像归影像,除了看视讯软件外,关连性不大。奇妙的是New Tempo将这张专辑中的舞台与空间描绘得相当清晰,进而让头脑联想产生画面,而且每一种乐器敲击时在空气分子中弥漫的感觉相当真实自然,就好像坐在舞台前欣赏一般。一对真正的好喇叭,就该如此。
再来是声音的定位,我听到的每一种乐器(包括乐曲中敲击的各式瓶瓶罐罐)的声音都很凝聚,彼此相对位置都很正确,不会产生混淆。为何我会如此肯定New Tempo在这方面的表现?很简单,你只要拿出这张专辑的内页,他们把演奏曲目的乐器配置图都清楚的标明了,这也刚好可做为喇叭在这方面表现的依据。最后要说的就是低频的表现,以第三首为例,当曲目进行到最后,定音鼓阵阵的大力敲击重现,真的是如同大浪一般,不断的向我袭来,毫无崩溃的情形,我感觉到地板就好像跟现场的木头地板一样在上下震动。没有亲自体会,真的很难想象这样细长的喇叭,居然能发出如此骇人的低频,我想很多大落地喇叭,也不见得可以作得到。
其余表现依旧杰出
在安抚心中惊魂未定的情绪之后,心想喇叭空有量感当然还不够,速度感也要够快才行。于是我拿出Sabu「palo congo」中的快速打击乐敲击来考验New Tempo,结果当然是毫不费力的轻松过关。接着我也播放了欧依斯特拉夫的小提琴演奏,来看看这对喇叭在乐器质感方面的表现,结果我听到的是很温暖柔顺的琴音,高音的延伸也很细腻流畅,音质也超出我们对这个价位带喇叭应有的期待。最后我拿出Chesky那张综合试音片(Chesky UD95)来对New Tempo作总测试。结论当然也没让人失望,所有项目几乎都高分的过关了。这样一对出色的制品,如果不给它最佳推荐,当然说不过去。■
 回到上一页
TOP
5#

[upload=jpg]Upload/20063131704947751.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3131715095179.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313173337649.jpg[/upload]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