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0121122123124125126127» / 13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粗茶,老胆,旧唱片...... [复制链接]

查看: 1925271|回复: 1308
1231#

提一下它的声音风格。


尤其与前面多次提到的它的兄弟--6P12P单端胆机对比。这个问题,也是最多朋友问到的,这次统一作出一个综合性回答。

(下图6P13P后方银色面板即为6P12P。中间FU32左边的那台银色的也是。)



这个对比,比较有意思:


这款6P13P小单端的声音,明亮、开扬;是一种比较阳光的声音。综合表现,更为接近束射管的特性。估计是由于它的功率管负压更低,因而更容易驱动,令声音的爽朗度、活跃度更为突出。

这样的声音的感染力往往会比较强的,容易令人愉悦,觉得精神头较足。


6P12P则显得更为饱满、稳健些,是一种比较沉练的声音。总体的表现,则更为接近三极管的声音特性。不过它的负压比13P深了不少,因此电源供电方案成本和前级管的增益、推动力上也相对更考功夫些。

但若舍得投入并潜心做好,能出来较为全面的表现。


既然提到,补两张6p12照片吧:






预计在以后大功率方案平台上,这两个风格会更明显,更进一步显现各自的特色。它们的功率及控制力,也会进一步提升。

这样也挺好的,两款单端声音各有所长,正好互补。如果出来同样的声音,反而相当于做了重复工作了。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1232#

当然了。缺点也是要讲的:

6P13P单端,110瓦电源方案,作三极管接法,5Z4P整流时有效输出约3.5~4瓦左右;硅整流时有效输出则能接近5瓦。这个指标,说明它推动大部分现代低灵敏度音箱时,比较适合重播中小编制的作品。大编制、太变态的作品,是难以胜任的。它的兄弟6P12P单端,目前电源平台相近,表现也差不多。

不过若能搭配高灵敏度音箱,尤其全频音箱,就大有可为了--这也是几年前我开发几款全频音箱的关键原因。

既然讲到了,那就顺便让这几款全频音箱先露露脸:



















全频音箱这几年我们开发了几款,从3寸到6.5寸。

这几款全频音箱,一方面它们重播音乐的极限仍然遵循和取决于喇叭口径的物理特性。另一方面这几款也基本都得到大家的认可--在不作宣传、不商业化且交待每位用户不要对外宣传情况下,国内外制作出去了好几十对了。上个月那篇乡贤朋友胆味小系统文章也提到,他刚好是我们土炮全频音箱的第60位用户。

继续努力。如果人品与运气够好,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全频的口径及综合表现,能得到进一步提升。照例慢慢来,急不得。




不过无论这些土炮器材、线材用户数量是多还是少,我们制作音响器材的目的始终不变:

回归音乐,回归自性,回归生活的本身。



全频音箱与分频音箱,各有特色、各有所长。有条件的朋友不妨像我这样,两样都拥有,一起玩,享“齐人之福”。

小单端胆机+全频音箱,它表现出来的音乐与意韵是比较独特的。我觉得,是一种小功率声音的美学。


是的。大功率胆机+现代低敏音箱,可以是一种审美。

而小单端胆机+全频音箱,也可以是一种美学。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1233#

真正的“抓辣鸡”之人
蓝河一湾 发表于 2024/9/11 8:27:26
见笑了。90年代初拿的烙铁到现在。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1234#

当然了。缺点也是要讲的:

6P13P单端,110瓦电源方案,作三极管接法,5Z4P整流时有效输出约3.5~4瓦左右;硅整流时有效输出则能接近5瓦。这个指标,说明它推动大部分现代低灵敏度音箱时,比较适合重播中小编制的作品。大编制、太变态的作品,是难以胜任的。它的兄弟6P12P单端,目前电源平台相近,表现也差不多。

[alig
fallingforyou 发表于 2024/9/11 10:24:26

刚才提到的6P12P单端,本身也是一个有价值、经过了长期实践检验且表现良好的单端方案。做出去的二十来台,回馈都比较满意,听过的朋友,评价都比较高。

下图为前年做给贵州一位女茶友兼乐友的6P12P:




2022年制作的一台机子,她是这个方案第23位用户。

前面的文章有讲到这台6P12的制作情况,她是我一位当年一起管理摩托论坛的版主拍档的朋友,也是他小孩的干妈。

同时喜欢品茶、书法及摄影,共同语言挺多的、蛮有缘的一位用户朋友。


多年以前,先是这位版主拍档2016年开摩托车旅行到我这小住两天,品茶、听这些土炮器材音乐,因而跳了茶与音响的坑。后来介绍身边好几位朋友一起跳了坑。






不过本文的主角是6p13p,后续再抽时间整理好资料、详细的写写6P12P吧。


最后老生常谈,再提一下:

音响器材的制作环节,包括工艺、材料、指标参数等,即使已经做得比较优秀,也只能算是基础;而制作之后的调校,尤其是基于乐理乐器、音乐作品表现的调校,才是最终的临门一脚,才是决定器材、整套音响系统素质的关键一环。

并且,还有一件非常重要、也最为大件的“器材”:听音环境。

即使一套音响系统制作、调校都已经比较出色,但听音环境的声学特性,将会直接影响它的最终发挥。因此,听音环境的声学处理,是音响系统中不可或缺而且相当重要的一环--如果说音响系统是一台好车,那么听音环境,就相当于路。一台法拉利,放在山路烂路沙石路上跑,一台拖拉机都能跑赢它。




鉴于此,烧友、乐友们交流问到这类问题时,我在强调基于乐理乐器、音乐作品的声音调校对音响系统的影响的同时,也会同时强调听音环境的重要性,说尽量深入浅出的讲一讲相关原理。提示大家在兼顾家居的前提下,作适当的声学处理;根据自身情况,灵活改善一下环境的声学特性,为音响器材的表现加分。

当然了,有条件设立、装修独立影音室的,就更好,但要进行正确的声学处理。





音响系统是一项横跨多个领域的综合工程,需要非常非常专业而全面的技术支撑,且尤其需要过关的乐理乐器知识,与音乐素养的积累。并非外面那些所谓专业声学装修公司,或某个圈子里所谓的专家大师能随随便便就做好了的。

话长纸短,先扯到这吧。这些内容其实也是平时我们交流时,经常会讲到的一些基础性的内容。

听曲、冲茶去......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1235#

讲了很久老胆机。讲讲粗茶。

乡下廉价板车红茶。秋茶做出来了。照例瓜分一波。




绿茶也做出来了,不过乌龙工艺复杂,难度高,量更小。也差不多分完了。
手工采摘及制作,量一直不大,每季也就几十斤。因此这几年都要限量了。每人三两斤,甚至一两斤。
之前有茶匪一人一次就拿10斤甚至20斤,搞到其他人不够分。








今年雨水足,秋茶饱满,条索更粗壮。不少芽头茶条长度长达10公分左右。

口感也更够力、浓香。茶气茶味自然就更足。














乡下的老茶树,耐操。
不但经得住100度滚水直接冲,不会苦涩还更出味,而且条索粗壮、耐泡。秋茶轻松10泡左右。乡下绿茶也一样。
市面上那些人工催长、批量生产的台地红茶、绿茶,100度水一冲直接又苦又涩。两三泡,最多三五泡就玩完。

这是我给朋友试喝的,上面专门注明了冲泡手法及水温:







这一泡秋红茶,下午直接冲到晚上。
原料粗老壮实、传统手工制作。原料及工艺都过关,汤色都干净、通透。我都是反复交待大家不要洗茶、直接喝。

请用茶: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1236#

日子过得快。
一个多月没来。

照例晨运、装水、冲过期茶、搞老胆管、听旧唱片。。。










一款乡下板车小种红茶。
前几年教予制茶阿伯调整手法制作出来的。
此前他几款红、绿茶都做得过于提香,包括揉捻过紧、烘焙温度及时间过过头。闻着好像很香,但口感浮躁,丧失了茶的原味。好不容易说服了他调整手法。

之前本帖子里有讲过,有兴趣的自行翻阅前面内容。





第二台6P13P也在制作当中了。

这台小单端年后会放回乡下使用。










暑假时翻新了乡下老家两处瓦房。
其中一间有一厅四房,建筑的材料、不规则的墙面、弧形的树脂瓦、5~6米多的尖顶层高,天生声音特性良好,适合小型乐队及音响器材重播。
到时适合装簧处理下,搬几套自己制作的土炮系统回去用上。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1237#

暑假时翻新了乡下老家两处瓦房。
其中一间有一厅四房,建筑的材料、不规则的墙面、弧形的树脂瓦、5~6米多的尖顶层高,天生声音特性良好,适合小型乐队及音响器材重播。
到时适合装簧处理下,搬几套自己制作的土炮系统回去用上。
fallingforyou 发表于 2024/10/21 11:53:24

暑假时翻新瓦房情况:









这种早期瓦房的材质、墙体、结构及层高,天生就是好声的环境。尤其是那个层高,远不是城市里商品房可比。
砖瓦结构的冬暖夏凉、环境的宽松舒爽,就先不讲了。

下点功夫翻新,可堪大用。
仅品茶、听音乐、演奏点小乐器的情景,就畅想过无数次了。。。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1238#

这两间老屋,就在我们乡下所住楼房的旁边,是之前最早期80年代建下来的第一座新屋。当时盖的是窑烧的传统陶瓦,风吹雨打、鼠爬鸟扒三十多年后已经各种漏水、失修。早在2020年春节我就打算翻修,但一是房梁老旧工人不敢施工,二是当时找不到这类铁架铺设的树脂瓦,拖到今年才成事。

目前房顶已经做好,里面的杂物也已经清理干净,并初步拉了照明电路。后续就是再做一做内墙的翻新,以及再拉一组音响独立供电线路,安装相关的专用墙插等等。
也考虑为影音室再开多一个窗户(原有窗户偏小),旧窗统一翻新,同时更换房门。
慢慢来。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1239#

第二台6P13P也在制作当中了。这台小单端年后会放回乡下使用。

暑假时翻新了乡下老家两处瓦房。
其中一间有一厅四房,建筑的材料、不规则的墙面、弧形的树脂瓦、5~6米多的尖顶层高,天生声音特性良好,适合小型乐队及音响器材重播。
到时适合装簧处理下,搬几套自己制作的土炮系统回去用上。
fallingforyou 发表于 2024/10/21 11:53:24

历时约一个月,这款6P13P制作完成了。
第二台的方案作了两处较大的优化与改变:一是优化了功率管阴极电阻选用,及相应的搭棚电路布局。

第一台6P13P因负压不确定,保险起见选用的是之前6P12P一起买下的25瓦铝壳电阻。定型后的负压只有6P12的一半左右,功耗大为减少,因此取消了这个大块头,换用两只3瓦的松下高温电阻并联:








换掉这两只大块头电阻后,搭棚电路布局也得到进一步优化,顺带着将原用TI退耦电容换成长度短一些的思碧,直接放进前级退耦电容旁边了。这样一优化,整个布局清爽了很多。

二是增设了6V6、6197的三极管接法应用。
原来是打算沿用之前的方案,不打算兼容6V6、6197,直接引线输出的,先做成这样:



做到这里想起之前第一台时曾经看过6V6的工作点,比较接近,由于已经完工而没有折腾兼容,这次趁未完成,安排上。
通过增加一个高压屏线的插座实现6P13P、2E26屏线拔插;将原功率管一个空置引脚用上,优化了工作点,再制作转换座兼容了这两款管子的使用。

就是这货:










配套的6P13P、2E26屏线也制作了。两者屏帽规格不同,得分别制作一副。

长这样: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1240#

慢节奏的生活,真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