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再续,我开始玩黑胶的初衷其实并没有什么高大尚,也就是因为便宜而已,甚至还有点“脏”。
为啥这样说呢?这让我想起刚买了唱片和唱盘之后,几乎每个周末早上都会出现在陶街,在一堆堆或一箱箱的唱片中寻宝的情形,还有第一次去香港经典HIFI的仓库里淘碟的情形,那时候黑胶唱片可不像现在这么高大尚,几乎都是脏脏的完全没有整理,卖碟的大叔、阿姨也大多是来自佛山、南海那边的,陶街那边固定卖黑胶的仅的店铺仅有几个,其他绝大多数都是摆地摊的。价钱也很便宜,一般都是十元八块,超过50元的都极少。当然也有价格高的,像香港宝丽金在91、92年黑胶末期出版的那几张,那个时候也得7、800甚至过千的。
不管怎样,就这么淘碟几个月下来,收获还是满满的,基本将自己喜爱的歌手的唱片都买下来了,陶街那边的摊主档主也都基本熟悉了,然后就认识了第一个“毒 友”,经典33的老秦。在老秦的放毒之下,那台200元的套装机唱盘送给一个同事小弟了,换成一台天龙的直驱唱盘,学会了几个“超距”、“针压”、“侧压”这样的新名词,还专门去香港买了个思雅V15唱头。
黑胶末期的唱片因为贵我当时几乎都没怎么下手,但以下这2张因为太喜欢了,咬咬牙还是买了下来,哥哥好像花了120,学友这套花了600,封面还有学友的签名哦。


这张动物狂欢节,也是我第一张买的古典音乐唱片,那时候对古典音乐还没啥兴趣,在一对来自香港的夫妇摊前看到这张唱片,觉得封面挺有意思的,开价70元还价60元就买下来了。后来没多久又在这个摊上看到还有一张,我又买了下来送给同事小弟了,当时可能觉得有点愧疚吧,无端端的毒人家一个刚出来工作没多久小年轻玩黑胶是不是太过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