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关闭
安全选项
找回密码
记住我
我的中心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HIFI168首页
快速搜索
帖子标题
作者
版块
发烧论坛
»
发烧专区
»
音乐唱片
»
(古典篇)运用玩黑胶十多年的知识,回头玩CD,别有一番天地!
发烧专区
HiFi乐趣
音乐唱片
器材用家专区
在线试听
交易论坛
硬件交易
软件交易
返回列表
1
2
下一页
查看:
17479
|
回复:
17
(古典篇)运用玩黑胶十多年的知识,回头玩CD,别有一番天地!
[复制链接]
查看:
17479
|
回复:
17
发送短消息
UID
214518
精华
11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独乐乐也
组别
论坛博士后
生日
帖子
2096
积分
20156
性别
注册时间
2011-11-18
独乐乐也
论坛博士后
1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8-11-15 08:48
|
只看楼主
为什么尖一个帖子分开古典与爵士两部分呢?
因为古典与爵士的录音,就CD这个载体来说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其实要细究每一个录音都不同。但是相对来说,
爵士老录音CD化后,整体给我的感觉要比古典的好很多。
最大的不同在于,以前听爵士的黑胶,很多听一首半首就要换碟换曲。但是听CD很多名盘可以轻轻松松地一直听下去!!!
我想了好久,明明爵士黑胶的气氛好,质感强,好处多得数不过来,自己为何会这样子?
现在,我慢慢明白了。大致理清一下感觉,原因有以下几点:
1,底噪、吵豆声在爵士黑胶那是重灾区。大多数早期的爵士黑胶品相相当一般,哪怕品相很好,有胶质底噪也是再正常不过了。 而爵士音乐,比如三重奏、四重奏什么的,本身音乐比较简单,以致细节、音乐的细微表情,就显得特别打动人,可是黑胶的底噪或者吵豆声,掩盖了这部分爵士音乐最好的元素。
2,听爵士音乐,更加适合用放松的心情去欣赏,可是玩黑胶,神经是绷紧的,底噪、跳针、起针,唱针与唱片的磨损,播放时的仪式感,这一切一切都会让人紧张起来,起码对我来说,听了十几年黑胶,仍然不能完全放松下来。播放黑胶,如果你的注意力不到九成去聆听,那真是暴残天物,而CD,你可以偶尔走走神,也可以经常走神,放上一张碟,你就可以窝在沙发上不动,如果你想还可以一直重复播放下去。当然,要说形式上的放松,当然是数播最彻底了。
3,爵士音乐的转制,似乎大多数要比古典音乐更加成功。古典音乐的录音制作,要求太高了,而爵士音乐相对简单得多,往往就那几样乐器,有些录音还得声音乱一点、邋遢一点才够味,说起来,老爵士录音对音响要求很高,又很低!音响系统方向对了,要求很低都打动人!方向不对的话,要求再高也白搭。你要是用钻石高音陶瓷单元的喇叭播放点50年代的单声道爵士录音,听下来想死的心都有。
这回到了正文,很多古典音乐的CD都一般化,听古典音乐,不妥协的话还是得用顶级的黑胶系统,播放黑胶的仪式感,聆听黑胶的紧张感,都无碍古典音乐的欣赏,甚至对聆听时的神圣感还有帮助,话说听古典音乐还真不是给你放松来的。
就老录音来说,转成CD,效果最好的是无疑是DECCA、飞利浦,DG80年代后的那部分,似乎这些公司的录音风格,更加适合CD的制式。效果不好的,如EMI,跟黑胶一比,大多数惨不忍睹,70年代后的录音又好一点。
独乐乐也 最后编辑于 2018-11-15 09:05:43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8/11/17 11:08:55 执行 设置高亮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214518
精华
11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独乐乐也
组别
论坛博士后
生日
帖子
2096
积分
20156
性别
注册时间
2011-11-18
独乐乐也
论坛博士后
2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8-11-15 08:51
|
只看楼主
同样神碟镇楼;黑胶品相好的头版起码8000元以上。
Screenshot_2018-11-15-08-02-07-593_手机淘宝.jpg
(140.53 K)
2018/11/15 8:54:03
CD就便宜多了。
-1013730053_1.jpg
(58.01 K)
2018/11/15 8:54:03
独乐乐也 最后编辑于 2018-11-15 08:54:03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343830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广州音乐传真
组别
论坛博士后
生日
帖子
1922
积分
8142
性别
注册时间
2014-11-26
广州音乐传真
论坛博士后
3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8-11-15 13:45
|
只看该用户
谢谢分享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362677
精华
1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luand
组别
论坛博士后
生日
帖子
549
积分
3355
性别
注册时间
2017-09-18
luand
论坛博士后
4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8-11-16 16:59
|
只看该用户
有点道理的
还好听不懂爵士,爵士碟这么贵,也省钱了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214518
精华
11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独乐乐也
组别
论坛博士后
生日
帖子
2096
积分
20156
性别
注册时间
2011-11-18
独乐乐也
论坛博士后
5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8-11-19 11:47
|
只看楼主
先来说说黑胶与CD的价格反差。头版黑胶比头版CD贵,那应该是天经地义的,CD拿什么跟黑胶比呢?可是头版CD比头版黑胶贵价的情况也是比比皆是。淘宝的价格最一目了然,下面请看:
Screenshot_2018-11-19-11-22-46-246_手机淘宝.jpg
(160.89 K)
2018/11/19 13:19:10
大卫的苏格兰,头版黑胶我几年前进价是3500元,现在应该贵了不少了,金伦敦近万元了(当然金伦敦不是头版),以致日本版CD也水涨船高,近2000元,可是当时一起发行的日本版黑胶才几十元。
Screenshot_2018-11-19-11-24-08-801_手机淘宝.jpg
(124.67 K)
2018/11/19 13:19:10
我们玩黑胶的该是多么幸福,花几十元买这张黑胶回来,剩下的差价再捡台二手唱盘回来,那声音还不照样秒这张CD。
Screenshot_2018-11-19-11-43-09-045_手机淘宝.jpg
(99.58 K)
2018/11/19 13:19:10
独乐乐也 最后编辑于 2018-11-19 13:19:10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214518
精华
11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独乐乐也
组别
论坛博士后
生日
帖子
2096
积分
20156
性别
注册时间
2011-11-18
独乐乐也
论坛博士后
6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8-11-19 13:46
|
只看楼主
EMI的TAS上榜碟《领袖》,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头版才900元左右,CD却要一千多,24K金CD更加贵。
Screenshot_2018-11-19-13-46-39-022_手机淘宝.jpg
(166.46 K)
2018/11/19 13:50:57
独乐乐也 最后编辑于 2018-11-19 13:50:57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214518
精华
11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独乐乐也
组别
论坛博士后
生日
帖子
2096
积分
20156
性别
注册时间
2011-11-18
独乐乐也
论坛博士后
7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8-11-19 13:53
|
只看楼主
EMI 托特里埃 贝尔格伦德 沃尔顿 肖斯塔科维奇 大提琴协奏曲 TAS上榜
这张头版黑胶,顶笼不超500元,看看头版CD要多少?所以,只玩CD和只玩黑胶的发烧友是不在同一星球上的。同时精通CD和黑胶版本的发烧友,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Screenshot_2018-11-19-13-53-19-894_手机淘宝.jpg
(141.18 K)
2018/11/19 13:57:32
独乐乐也 最后编辑于 2018-11-19 13:57:32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05384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沙袋
沙袋
组别
论坛学士
生日
19720110
帖子
22
积分
117
性别
注册时间
2007-03-19
沙袋
论坛学士
8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8-11-20 10:52
|
只看该用户
长知识!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214518
精华
11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独乐乐也
组别
论坛博士后
生日
帖子
2096
积分
20156
性别
注册时间
2011-11-18
独乐乐也
论坛博士后
9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8-11-26 22:14
|
只看楼主
克尔提之在DECCA有两版《新大陆》,一版是1960年录音,不在任何榜单上,一版1966年录音,不但是为TAS上榜唱片,也是著名录音师 威尔金森的作品,作为录音历史上最好的《新大陆》版本,我当然不能放过,对比这这两版CD,两版的动态、两端延伸等等声音素质都不相上下,唯独乐团中乐器的通透度、质感、定位,1966年版明显逊色于1960年版。还是那一句话,市场价格决定一切!但是这两张CD的价格是没有差别的,如果是仅收一张的话,这方面的知识就很有用处了。
另外:日本版的CD与日本头版的黑胶对比,也是不得不作的功课。
日本版CD的声音比例精准,动态更加大,而日本版黑胶的声音显得有点膨胀,但是质感密度佳!相对来讲,我更加喜欢听CD多一点。英国再版的声音素质已经差很远,真正要明显超越以上这些便宜的版本,恐怕还得出动贵价的ED1头版,或者ED2了。
Screenshot_2018-11-26-22-13-01-051_相簿.jpg
(156.50 K)
2018/11/26 22:30:47
Screenshot_2018-11-26-22-13-07-142_相簿.jpg
(162.67 K)
2018/11/26 22:30:47
Screenshot_2018-11-26-22-13-12-907_相簿.jpg
(128.14 K)
2018/11/26 22:30:47
独乐乐也 最后编辑于 2018-11-26 22:30:47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3947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sczxcv
组别
论坛博士
生日
帖子
142
积分
367
性别
注册时间
2010-11-22
sczxcv
论坛博士
10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8-11-27 17:18
|
只看该用户
陈华唱片行在我们昆明本地可以说是一家JS了,他是利用一些不懂上网的人的知识盲区来一味地抬高物价,可以说是掉在钱眼里面了。
TOP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返回列表
1
2
下一页
高级编辑器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默认表情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回复
查看背景广告
隐藏
发新主题
发烧专区
HiFi乐趣
音乐唱片
器材用家专区
在线试听
交易论坛
硬件交易
软件交易
浏览过的版块
HiFi乐趣
TOP
设置头像
个人资料
更改密码
用户组
收藏夹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