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极品器材的声音完整性——全球限量30对的高文旗舰后级玩转丹拿证... [复制链接]

81#

如果楼主所说的前音是黑胶唱片有的话,那答案是很明确的。早就有前辈说过了。所有胶版母盘刻印的黑胶唱片都有这种现象,是因为胶版较软的特性造成刻印的音乐纹路影响旁边无声的导引轨形成的。音乐动态越大,刻纹越深,所谓的前音就越大。60年代末期开始,大部分黑胶母盘采用铜制,就没有所谓的前音了。现在新的黑胶唱片绝大部分是铜母盘,是听不到的。但我觉得胶制母盘制片的声音相我更喜欢,更有音乐感觉。也有唱片公司为了追求老的黑胶感觉,采用胶制母盘制片,就能听到这个声音。我所听到的新黑胶唱片用胶版母盘的有linn和tacet公司的唱片。
最后编辑烧不尽 最后编辑于 2018-06-08 02:10:04
TOP
82#

如果楼主所说的前音是黑胶唱片有的话,那答案是很明确的。早就有前辈说过了。所有胶版母盘刻印的黑胶唱片都有这种现象,是因为胶版较软的特性造成刻印纹路影响空白处形成的。音乐动态越大,刻纹越深,所谓的前音就越大。60年代末期开始,大部分黑胶母盘采用铜制,就没有所谓的前音了。现在新的黑胶唱片绝大部分是铜母盘,是听不到的。但我觉得胶制母盘制片的声音相我更喜欢,更有音乐感觉。也有唱片公司为了追求老的黑胶感觉,采
烧不尽 发表于 2018/6/7 19:11:52
学习了,多谢。所谓三人行有我师!
TOP
83#

Decca 公司的录音哲学可以说是由制作人John Culshaw与Wilkinson 一起建立的,直到今天仍然被奉行不渝。而Decca 的录音政策也是几家大公司中被执行的最彻底,改变最少的,John Culshaw的格言是:“记录下来的演奏,必须以独立的艺术形态传之于世!”换句话说,Decca 的录音理念并不是要表现出百分之百的现场为前提,而是以创造一种独立的艺术形态为使命。
最后编辑独乐乐也 最后编辑于 2018-06-12 10:12:28
TOP
84#

还没有来得及给我的籣谷单层架做做广告,丹拿主人就升极了,好汉不提当年勇,不说也罢。
TOP
85#



定价近二百万的巨无霸高文旗舰后级,单个600斤的重量,高度快要接近清澈落地黑胶唱盘了,实物比图片更加吓人。

最后编辑独乐乐也 最后编辑于 2018-10-19 08:37:57
TOP
86#

之前专人送美国MSB专业数码专家三分体CD机到府测试,30+的售价,音响性完美,仅人声中频偏淡一点,最终放弃。





最后编辑独乐乐也 最后编辑于 2018-10-19 08:47:12
TOP
87#

高文旗舰后级说不清,道不明的,令人疑惑的声音特色:
最后编辑独乐乐也 最后编辑于 2018-10-20 06:47:01
TOP
88#

牛!
TOP
89#

实战高手。
TOP
90#

有过部分类似经历。有次烧友来家里听音乐,我就感觉哪哪都不对,后来发现是器材架前级那一层的螺丝松了,而且松得已经可以随手转动了
TOP
91#

一点想法,“等时频宽”,对功放来说是不是就意味着在不同输出功率和不同输出负载阻抗条件下,都应做到频率响应曲线的平直(理想状态)-----因为音箱的阻抗是因输入信号频率不同而持续变化的;对音箱来说,也应该是在不同输入功率下都能做到频响曲线的平直(理想状态)。这两者都太难做到了!单是一个音箱的频响曲线,在特定输入功率下侧的,还弯弯曲曲的。不同功率下侧,还不定会难看到什么样。所以音响难玩
TOP
92#

你看到过音箱在不同功率下测得的频响曲线吗?你看到过功放在不同输出功率和不同输出阻抗条件下的频响曲线吗?更不用说功放、音箱在不同功率下的反应速度等其它参数了。有时想想就有些气馁
TOP
93#

认真就麻烦了
TOP
94#

你看到过音箱在不同功率下测得的频响曲线吗?你看到过功放在不同输出功率和不同输出阻抗条件下的频响曲线吗?更不用说功放、音箱在不同功率下的反应速度等其它参数了。有时想想就有些气馁
gu401 发表于 2018/10/19 16:03:52

不必气馁,其实失真很大一部分是在机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比如:市电、辐射、干扰、震动等等,这正是我们的把玩的地方。
TOP
95#



高文旗舰后级说不清,道不明的,令人疑惑的声音特色:



         高文超过2000瓦的功率,将小证据玩弄于鼓掌之间,小证据只能服服帖帖。小证据本身的音响性极强,有人爱之,有人嗤之,但是在高文的控制下,这个特点几乎消退大半,不得不说高文的基因强大啊。

         首先说下盘,下盘动态丰满完整,动态完整性这一点是本人在多套极品器材里总结出来的,很多重播动态是偏平的,比如小喇叭,比如陶瓷喇叭,比如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胆机等等,低音的动态完整性,做得最好的莫过于专业开盘机搭配大型喇叭系统,它能将动态的出现、展开、消失,这个过程的种种形体、质感细节展现给你,这个过程是不紧不慢的,而陶瓷喇叭则省略了这个过程,快速并直接了当地给你爆炸力。高文后级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棒,下盘接近开盘机的听感。


        再说中频,高文的中频是温暖、细腻的,极具厚度、密度的。不留神还以为在听胆机。最考机的莫过于邓丽君的歌声了,邓丽君温柔、委婉的歌唱,相比,PASS后级就显得直白、硬朗,不像邓丽君的声音。再播放《水泥佬》,那种阳刚男性特有的力量、沙哑的声音,像拳头一样用阴力打在你脑海中,让人甘愿臣服,毕生难忘。这种中频似乎太厚了,过厚了,似乎是一种音染,但是回过神来再细听,又没有一点音染,它厚却又不泛滥,嘴型也不大。或许是以前受到错误的中频毒害太深,以致听到好的中频反而觉得疑惑。一尝此中频,怕是听其他机器都少了点味。窃以为,大功率石机能做到这一点非常难得。


        高频部分,并非如同FM那种靠突出高频细节色彩来讨好耳朵,高文的高音部分是含蓄的、由一层泛音包裹着,明明有极好的延伸,但是听起来却不突出。



       其实高文所有的频段的听感都不突出,似乎又回到了最初的那种中频发散型的全频或者3、5A的声音,只不过高文是一个巨量的、大规模的中频发散型声音。没有HIFI的毛躁感,一切的声音回到原本的乐器里,一些老发烧友常常会说,现代器材声音分得开,可是音乐合不拢!很多现代的器材听起来声音拉得很开,各种频段很突出,细节很丰富,但是你听久了会觉得有一部分细节从哪里来,反正这些细节不是从乐器里发出来的,纯粹是电子的声音,电子电路的添加剂!而高文高明的地方就在于它虽然拥有了所有的音响性,却不突出音响性。在它的推动下,一切声音具足,却又让人忘记什么高频、中频、低频,而被音乐本身所吸引!就像一个武功盖世的高手,深藏不露、慈悲为怀!




最后编辑独乐乐也 最后编辑于 2018-10-20 06:48:32
TOP
96#

       说点题外话,本人的系统虽然几乎不换器材,但是声音向来是三天一小变,七天一大变。由于本人坚守胆机、二分频古董大口径号角喇叭,这类器材,最强项就是音乐合得拢,最大的问题就是声音分不开。所以本人日常起居玩音响常常在做的就是如何把声音分开,如何把两端延伸挖掘出来,顺便还挖掘一下信息量和密度等等。

       在把玩的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一种声音状态,高频不再那么突出了,延伸化在乐器当中。这时候听起来心里会觉得不过瘾,但是却是最舒服的时候,往往不用换碟子,一直听下去,而且久听不累。


      再将高频调整到突出的状态时,一开始让人眼前一亮,可是听久了就不耐烦了,老想换碟子试音效。所以,现在我会在思考,我们当下的发烧界、发烧友在不断地追求高频的解析力、细节、延伸,所有符合这一点的都大行其道:比如钻石高音、比如MC唱头,比如FM,最为倒退的做法是压缩中频和低频应有的分量和比例,来换取高频的细节!!!


       如此果真是合理的吗?




      再回到现场音乐会的听感,现场的所有声音元素都是融合的,正是中频发散型的听感。




     哦,原来我们追求两端延伸并无不妥,不妥的是我们没有将这些素质放回到它应该所在的位置。假如一种产品,一件机器,它具有某种过分突出的素质,而导致声音无法归位,那么我们可以断定,这是失败的、倒退的产品,哪怕它在当下是多么受人追捧!!!时间会证明一切!!!!
最后编辑独乐乐也 最后编辑于 2018-10-20 07:32:09
TOP
97#


TOP
98#


高文旗舰后级到手了,前级怎么能少呢,最新款旗舰前级正在搬运中,这个价位的器材,木箱打成这样子有点心寒。
TOP
99#

等时频宽,感觉就是在很好的频宽前提下,音乐各个信号非常有序的输出,能呈现很好的音乐味儿,对吗?
树莓派 Volumio, modified, Leehee Decoder 9038pro, modified.
CD Emmlabs SACD CDSA
Pre-amplifier, Classic 877, modified
Power Amplifier, 956, modified
Speaker, Dynaudio Contour S5.4
TOP
100#

等时频宽,感觉就是在很好的频宽前提下,音乐各个信号非常有序的输出,能呈现很好的音乐味儿,对吗?
ningjy12 发表于 2018/10/21 18:17:22
也可以这么理解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