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334353637383940» / 6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平民的音响梦 ——织梦GOTO号角扬声器 [复制链接]

查看: 950734|回复: 657
361#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362#

这些人象马容她妈一样喜欢蹭热点,论坛上哪个帖子热,保证会出现,他们一出现就会歪楼,成为帖子的粪点!所有人都认为他们是一个笑话,只有他们自己认为自己很高明!
独乐乐也 发表于 2017/11/28 16:33:28
马蓉她老妈是离婚专业户。
欢迎访问淘宝店:http://store.taobao.com/shop/view_shop-842906440f6f98c0679d50b162e7a065.htm
TOP
363#

        就最近出现的争议,随便聊聊几个知识点。


       音量


         音量多大合适呢?小音量不失细节,气氛、大音量不乱不失真。重播民乐,比如古琴,再小的系统也得把音量调小,形体、神韵才出来、大声听古琴的都是不懂这件乐器的。古琴演奏的音量,本来就不大。这时,大声也是一种失真!

        重播古典音乐,必须要足够大的音量,音量不够,气势、规模、冲击力出不来。对于最复杂的交响曲重播,本人无奈再次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地提出一个新观点,这个观点大致将交响曲的重播分为:显性声音与隐性声音。显性声音在于音乐、录音本身要突出的主旋律部分,比如小提琴协奏曲中的主奏小提琴,钢琴协奏曲中的钢琴,交响曲录音中近咪突出的声部。就显性声音来说,几乎任何系统都可以清楚地表达出来。而隐性声音,则必须在高度平衡的系统里,通过大音量来回播,也可以讲越大、越高级的系统对隐性声音的回播就越全面。


         下面就来探讨一下交响曲中的隐性声音与音量的掌握:


         1,管弦乐团的小提琴部,在小书架音箱或者不平衡的系统回播里可以收缩成极小规模。 而在高度平衡的大系统里,大音量下可以明晰地大规模的展开。在极致平衡的理论里我们提出的音量钝化,音量转化成规模感,这些说法,在此不再重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找来看。

         2,管弦乐团的大提琴、低音提琴部。在小书架音箱或者不平衡的系统里,这个声部的声音几乎完全消失。低音提琴作为交响曲录音的低频铺陈,可以讲是声音的基石,一套合格的音响系统,播放随便一张正统的交响曲录音,表现此声部时,都应该出现水漫金山、连绵不绝的听感。而高度平衡的系统,音量到达一定程度,显性声音出现钝化,不再过分增大,而变成隐性声音的音量调节。在这里特别强调,此声部的重播极为艰难,出现一定的规模感,只不过是刚刚入门而已,你根本不知道录音里包含着的规模感有多么庞大,再昂贵的大系统对此几乎都是束手无策的,更加别提小系统。再说了,你那几十平米的空间,根本没有办法让此声部铺展开来。只有无知至极的人才敢妄谈什么录音现场。而且系统必须在高度的解析力配合下,才会出现大提琴部的质感、细节、琴弦与琴腔共振的沙石感,也就是我们发烧友常讲的牛筋味。再进一步才是大提琴的形体、定位 ,排布。低音提琴就更别说了,只要你能听得出来,有足够的音量就算过关了。


         3,那么一套系统多大音量播放交响曲才合格呢?拿一张模拟录音,将音量调大,能够听出“沙沙”的咪噪时,就勉强合格了。可惜一般的系统,咪噪远还没有出现,声音就又叫又乱、不堪入耳了。如果贵府的系统也是如此,那就加把劲吧。


         4,音量与楼板(包括听音室所有一切)的震动。声音的纯度越高,传得越远,其能量感就越容易引起周围一切的震动。一件乐器本身的能量是纯净无比的,其暗藏的能量也是非常惊人的,我曾经听过一把吉他的演奏引起天花的共振。这种带着音乐节奏的震动,直接影响听音乐的感受,也可以讲是音乐的一部分。我很早就讲过一句话:器材震,则楼板不震,器材不震,则楼板震!声音的能量总要找点渠道释放出去。而器材的震动一旦超过临界点,就将音乐的震撼力消磨掉了,大音量也自然变成杂乱无章的噪音。


        写累了,暂时就这么多。
最后编辑独乐乐也 最后编辑于 2017-11-29 09:59:55
TOP
364#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365#

回复 363楼独乐乐也的帖子

楼主大才!真是我等初哥的良师!请继续开讲!
TOP
366#

又见好帖,顶李兄
TOP
367#

好帖!
提一个反例子:耳机,用耳机听听!
TOP
368#

        发烧友经过初期知识的积累后,到达中等级心理阶段又无法突破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自己玩什么,就认为什么是最好的,其它都不过尔尔,而且还会采集各种知识、各种理论来巩固自己的观念。跟这类发烧友是无法沟通的,因为他们的理论根基都是歪的。
最后编辑独乐乐也 最后编辑于 2017-11-29 18:42:22
TOP
369#


       5,一个交响乐团的铜管乐手说过:一支铜管的能量比整个弦乐队的能量还大!!希望所有追求高水准交响曲重播的发烧友能认真深刻地理解这句话。这几乎是道出了天机!!!!

      为何在普通系统里无法再现铜管的影子,注意是影子!很多音响系统播放交响曲连铜管的声音在哪里都不知道,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来,铜管一般在乐队的后面,二来离咪最远,几乎所有正统录音都是这样,铜管乐作为音乐的背景、气氛的烘托,没有那个录音师会在铜管乐处摆一个咪,突出铜管乐,以铜管那么大的能量,声音一出来,其他乐器都被掩盖住了。铜管乐的再现必须是在足够庞大的音量下方开始“小荷才露尖尖角”。很简单的道理,假如播放钢琴协奏曲,连钢琴的低音部都还没有见影子,要铜管乐出现,不是痴心妄想吗?


        想要重播好管弦乐的铜管部分,有一个基础条件:宽松的高能量,也可以称为:宽松的高解析力!其实, 铜管的能量就是宽松的,不但宽松,而且高能到令人毛骨悚然,高能到令世间一切喇叭投降,不能重播其十分之一乃至百分之一。那为何听现场音乐会时,同样感觉不到铜管的高能呢,大空间与远距离。可惜,录音时咪可没有摆得那么远!
TOP
370#

一支铜管的能量比整个弦乐队的能量还大••••只是一种可种能性而已,或一个讲法!
大空间与远距离••••••••(相对观众席)对于所有乐器基本上都一样,上文以空间来评论现场是违反逻辑性的。
最后编辑Real 最后编辑于 2017-11-29 19:42:41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