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老话新说,音响线材制作的理论依据,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复制链接]

21#

如果用麦克斯韦方程组来分析是不是就有了强大的理论支持了呢?
TOP
22#

如果用麦克斯韦方程组来分析是不是就有了强大的理论支持了呢?
胡思 发表于 2017/1/17 16:03:55
音响线材应该还没必要引入场的概念吧,毕竟音响还属于宏观电子学而非微观电子学,比如喇叭线,要想让机械换能都产生变化,场恐怕是无能为力的。
以前见过有人做电源线也喜欢套个金属网,说是“屏蔽”杂波可以使声音更干净,我一直没明白有什么“杂波”能干扰220V的强电。
TOP
23#

用的着这样争论吗,拿两副线材在同一系统上一式便知。
TOP
24#

音响线材应该还没必要引入场的概念吧,毕竟音响还属于宏观电子学而非微观电子学,比如喇叭线,要想让机械换能都产生变化,场恐怕是无能为力的。
以前见过有人做电源线也喜欢套个金属网,说是“屏蔽”杂波可以使声音更干净,我一直没明白有什么“杂波”能干扰220V的强电。

兰棹 发表于 2017/1/17 19:08:46
朋友说可以用麦克斯韦方程组可以算趋肤效应,可以算不同频率阻抗。材料的不同会照成介电常数的不同,不同合金也一样,介电常数不同趋肤深度也就不同,还有信号完整性、等等。。。
TOP
25#

我觉得这个讨论挺有意思的,其实呢,咸菜是一门综合的科学,涉及到材料学, 电学等等。

不是以一个简单的欧姆定律可以解释的,简单讲,在电子学里有一个叫做传输线理论的学科,用来解释很多微观领域的电学特性。首先咸菜是有科学道理的,你不知道,不能说他没有。就像现在的量子力学更不能用宏观的知识和经验来解释,很多理论有其适用的范围。

“理科生”闹出笑话,知识面不但不够宽,而且没有活学活用哦!
最后编辑ningjy12 最后编辑于 2017-01-18 19:48:02
树莓派 Volumio, modified, Leehee Decoder 9038pro, modified.
CD Emmlabs SACD CDSA
Pre-amplifier, Classic 877, modified
Power Amplifier, 956, modified
Speaker, Dynaudio Contour S5.4
TOP
26#

传输音频的线材是有理论的,就是线材中金属氧化物的单向导电效应,高频电流的趋肤效应,线上电容的旁路效应,谁要是能把他们调配得好,就能做出价廉物美的音频线材出来
探索音响质量规律的真相,抵制假冒伪劣玄的忽悠
TOP
27#

发烧友是用线材的。线材的材质及‘纯度’可以影响 电能在传输过程中能量及结构。  不同的听音要求需要相应的’线材‘来搭配系统,这需要知识与经验来支持。不要研究能力以外的课题,会伤‘神’的。
TOP
28#

挺好
TOP
29#

音响线材应该还没必要引入场的概念吧,毕竟音响还属于宏观电子学而非微观电子学,比如喇叭线,要想让机械换能都产生变化,场恐怕是无能为力的。
以前见过有人做电源线也喜欢套个金属网,说是“屏蔽”杂波可以使声音更干净,我一直没明白有什么“杂波”能干扰220V的强电。

兰棹 发表于 2017/1/17 19:08:46


楼主这么肯定?
藕乃草根

TOP
30#

这类话题,说理论,别欺168没人招架,俺这不学无术之人,足以应付十年载。
藕乃草根

TOP
31#

楼主所讲有没有道理且放一边,我只知道一盲听都得死。
TOP
32#

“抛开剂量谈毒性的都是耍流氓”

如果我们问,什么东西对声音有影响?那答案甚至会包括黑洞聚合时产生的引力波。

然而实际来说,全世界能确信观测到引力波的设施,只有美国的那两个激光干涉观测站。

按照理论来说,黑洞的引力波会影响时空,也会影响箱子周围空气的震动,进而影响听感。

但是,谁能听得出来引力波对音响的影响?如果真有人能听出来,还要美国建几公里长的激光干涉站做啥?

所以说,不要听得风就是雨。“抛开剂量谈毒性的都是耍流氓”

楼主的理论仅仅是定性地说影响有和无,却没能定量地说出到底影响有多大。

而一次次的集体盲听实验都证明,晾衣架和发烧线真没人能听出啥区别。

记得有些盲听实验贴里常有这样的描述:
虽然很少有人全对,但现场的确有几个人正确率很高,而且他们当中不乏专业的音频工作者,由此可见相关性。

然而这些帖子却避口不谈现场中那些几乎全错的人,更不谈那些几乎全错的人中也不乏所谓的“专业人士”。
这样具有明显的目的性的帖子,我实在是不敢猜作者到底是什么心态。
TOP
33#

商家  有意对线材作用的‘渲染’。 发烧友  对重放声音 ‘好与坏’ 认知不足, 对自己系统重放音效 有‘超值’要求。玩‘hi--fi'是一个’综合‘性的,发烧友往往把自身因素忽略。 对整套系统从环境调整  -系统连接  -正常听音 需要有‘hi-fi '理论为基础,经过反复实验才能使系统重放出’应有的效果‘。 ‘知识’是学来的,对声音的‘敏感’度每个人是不一样的。贵在‘知己’,虚心学习。
TOP
34#

做出超导体,这些东西估计不用理会了,理科生努力
TOP
35#

金属线材中的氧化物是一种准半导体,两个方向导电性是有显著区别,这样对于那些如信号线或灵敏度高的音箱用的音箱线中弱信号传输时就有很大的危害,这是由于电信号弱,电压就不够高到足于击穿“准半导体”的反向“不导电性”,所以有些发烧友会定时对这类音频线用高电压的交流电通电进行“洗线”,也就是广东人俗说的“煲线”的原理。
在制造线材时,人们通常用“无氧铜”材料来制造音频线材也是出于这个原因,还有就是用高纯度的铜材,因为高纯度的铜材相对于合金铜更不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及其他酸性气体腐蚀生成金属氧化物,还有就是在装配音频线材时用各种绝缘物将金属与空气隔绝开来,再一个办法是用压接的方式把线与接头连接起来,避免用高温焊接的方法,使线材不至于在高温下被空气氧化。
现在还有一种工艺避免金属氧化物,就是使用根本不会在常温下被空气氧化的碳钎维材料制造音频线。
最后编辑烧到残废 最后编辑于 2017-01-20 10:40:11
探索音响质量规律的真相,抵制假冒伪劣玄的忽悠
TOP
36#

乐队指挥家的耳朵+搭配绝佳顶级系统+专业级听音环境[室],这是玩hi-fi最完美条件。如果其中某一项有欠缺,会是什麼结果,
TOP
37#

回复 32楼HappyWater的帖子

其实线材玩不玩看个人的,听得出就玩,听不出就衣架呗。每个人的听觉敏感和短暂记忆能力都不同。我听到未必你就听到的。还有一点你说过很多调音,避震,电等等的变化都不及挖耳屎明显,其实你说对了,耳屎大到能对听音有影响的话,清理好起码听感提升20%.有时真的好过换线的。
TOP
38#

      金属线材中的氧化物是一种准半导体,两个方向导电性是有显著区别----金属氧化物并非是“准半导体”,有半导体特性的的多为过渡金属氧化物,铜不是过渡金属。况且,即使是半导体,其自身也不会单向导电,必须要PN两种半导体才会产生单向导电特性    
  
    用麦克斯韦方程组可以算趋肤效应,可以算不同频率阻抗----首先对于音频来说,频率并不高,如果是播放1000HZ的人声不同线材都显出了差异,显然不是趋肤效应的原因。再者,现在讨论的是线材是否有作用,趋肤效应似乎和金属材质的关系不是很大,不管是高档线材还是普通纯铜,只要物理结构一样,趋肤效应应该就是一样的。所以个人认为趋肤效应与“音响线材是否有作用”这个命题无直接关系。
  
    抛开剂量谈毒性的都是耍流氓---这话用在化工医药行业是对的,但在音响行业未必适用。对于音响来说,很多“剂量”并非靠仪器来标定,而是靠人这个最灵敏但不是最精密的仪器来标定的。就拿放大器来说吧,音频分析仪上的所有静态动态指标都给出来,你也不能根据指标来判断两台放大器哪台好听,不管是生产厂家还是用家,用人这个仪器来做最后的测试是必须的手段。


    又有坛友说道盲听,这是个有争议的话题,但真正公开正式的线材盲听好像没有人组织过。这么多年了,线材无用论者不管怎么劝说,相信的依旧继续相信,不相信的有部分开始相信,已经相信的肯定不会回到不相信,这就是现实。一般来说,有用论者很少去劝无用论者相信音响线材,他们只管自己独自享受,倒是无用论者想方设法要用盲听来验证自己的观点。
    
    其实,盲听实验很多有用论烧友私下都做过,如果线材档次差别不大,是有可能判断错,但如果档次差距大,稍微有点发烧经历的人还是能准确判断出来的。我公司有ART的旗舰电源线,和普通打印机电源线对比试听,几个工程师盲听能100%判断准确,但一般员工就完全没有感觉。
    
TOP
39#

最近购进的一款德国双A旗舰电源线,总结如下:
1.颜值:平平庸庸
2.体型:瘦长且软
3.声音:纯净无染
4.脾性:柔中带刚
TOP
40#

任何线材都可以看做一套EQ。既然是不同的EQ,声音当然有差别。如此线材是有影响作用的。但是,哪一套比哪一套好就完全看使用环境好了。因此,昂贵的不见得会比廉价的好。此外,还有大量看不见的线材在电路中。如果只是玩那几条常见的连接线根本没有意义。
每天音乐18小时。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