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听马勒第八 [复制链接]

查看: 4695|回复: 25
21#

至于马八至今的演绎,我认为是各有千秋。不能说谁怎么怎么不好,但是也不能说谁都好。除了一张telarc肖的马八我很久前送人了,其余的我都很喜欢。经常在我情绪很好的时候轮流着听。最常听的:西诺波里(确实是好,那种弥散的终极气质,令人毛发悚然。DG最好的小双张之一);雅尔维斯德戈尔摩的实况(激动人心的现场啊,其冲击力可以与我亲眼见到的雅尔维演出等视,而且不用换片,爽!)。
TOP
22#

曼弗雷德 在 2006-5-5 22:02:14 发表的内容
至于马八至今的演绎,我认为是各有千秋。不能说谁怎么怎么不好,但是也不能说谁都好。除了一张telarc肖的马八我很久前送人了,其余的我都很喜欢。经常在我情绪很好的时候轮流着听。最常听的:西诺波里(确实是好,那种弥散的终极气质,令人毛发悚然。DG最好的小双张之一);雅尔维斯德戈尔摩的实况(激动人心的现场啊,其冲击力可以与我亲眼见到的雅尔维演出等视,而且不用换片,爽!)。

西诺波利的马八确实不愧三星带花的称号,至少听起来没有其他版本那么大的压力,录音也好,演唱阵容也很整齐。

但是雅尔维的现场版我就觉得没有那么好了,至少是快的很,71分钟搞定马八,简直是吉尼斯记录了!而且,就现场的冲击力和控制力而言,个人认为至少比伯恩斯坦的75年现场版还差一截。

不过,曼兄我们听过的马勒第八的重合度还挺高的。你的9个版本中,除了腾斯泰特/库贝里克的我没听过,其他7个我也有,而且都是一样的版本。其他还有海廷克、马泽尔、因巴尔和拉特尔等几个。拉特尔04年的新版录音挺好,整体上马泽尔那个也不错。
TOP
23#

曼弗雷德 在 2006-5-5 11:42:52 发表的内容
第一次听马勒,10年前了,就是这个第八。我当时模糊地知道,我终极的理想应该差不多就是这个了。我时常对朋友说,第八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当然,马勒的交响曲是我们这个时代所能接触到的最伟大的人类思想遗产之一,况且它还离我们的精神世界那么接近。时常感慨,心里装着这些交响曲,生命之光多么绚烂啊!


“第八没有一句多余的话”,这是曼兄入木三分的认知,虽然我今天仍然不深热爱第一乐章,但是,有曼兄充满感慨的热诚,马勒的世界又会弥漫着一些五彩缤纷。

看到曼兄收藏的9款马8,心中只有两句话:上海有高人,尽在不言中...

曼兄的9款马8,让我肃然起敬!
TOP
24#

我按照升天的途径,试图去解释当今我们所面对自然界的沙尘暴和现实中的社会病,但是还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答案说服到让我自己感到满意。我时常困惑不已,我并不想感叹生不逢时,我宁愿把现在周边的现实设想为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类似圈地运动的那种疯狂的掠夺,我们和我们的周围,难道不就是歌德和马勒的浮士德们吗?在五一假期,人们都喜欢远离都市,接近本真,其实这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一个来自自然回归自然的本能,但是人们在本能和现实之间犯下的错误太多了,把主宰生活的大部分权利出卖给了欲望,这一出售的代价是相当巨大的,解除这个不平等的契约有很多方式,马勒的第八是其中一把敏锐的钥匙。我想,如果人们能经常听听这些旋律,至少,省略掉洗礼的皈依仪式和祷告的寄托程序,能不能在精神上做一个信徒呢?

写到这里,我正好听到第六段落的弦乐和竖琴的轻歌曼舞,它让我立即想到了马勒第五的那个著名的慢板,他们是兄弟吗?好像不是;她们是姐妹吗? 也好像不是,他们的面庞是相近的,他们的意图是迥异的吗?至少在写到这里的时候,我的想法,还不透彻。

还有第八段落女高音的圣咏般的歌唱和男高音的赞美之后,乐队那一段由小号鼓吹起来的冲动的汹涌以及合唱的和畅,简直如同贝多芬第九的那种歌颂,当然这已经超出了欢乐的公式,我理解是对挣脱和摆脱的无比致敬和尊崇,也是一种坦然和释然,这一个章节的汹涌和跌宕,着实会鞭策我们想一想潮水,还有群山。

第九段落那间奏时竖琴的琶音,可以朝着曲径通幽处的诗情画意的方向去唐诗化,在天国里,最美的感觉是幻觉,在天堂中,我们除了拥有飘逸,我们仍然拥有梦想。

最后段落的管风琴,号召出一个只有在天国才能享用的真理:‘世界上一切虚幻的东西,只不过是一种幻影,曾经不满足的东西,在这里已经实现,永远的女性将永远吸引着我们’,正如乐队在索尔蒂爵士发挥之下的气势磅礴,这是荡涤了污秽升华了完美之后这首交响曲的最伟大的辉煌,它激动着我们为了那种我们还不太熟悉的西式的幻境,执著,再执著!

在听第八的同时,我在读法国著名思想家和哲学家,被称为二十世纪的尼采的福柯撰写的《古典时代疯狂史》,其中‘疯狂和理性是可以互相逆转的’的句子,很符合马勒所揭示的浮士德从沦丧到觉悟的那种精神,至少在语法上,它是非常准确的。

我又想起我在86年买过的上海文艺出版社‘文艺探索书系’的《探索诗集》,那首当年我视为宣言的杨炼的《诺日朗》,‘为期待而绝望,为绝望而期待;太阳等着,为陨落的劫难,欢喜若狂’,对于天地和解脱的思考,至少在我们这一代中国人身上,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而且一直在持续着。

所以,这首由一千多人才可以演奏演唱的巨著,它不仅是德国的,也是中国的。在马勒的伟大精神的策励之下,若是能在紫禁城的广场衍生并蓬勃出壮丽的万人合唱的史诗,那才雄浑壮阔呢,那些著名的乐团和指挥们,考虑过这个命题了吗?既然马勒说他的第八是呈现给德意志民族的礼物,在信息化畅达的今天,不能把它奉送给地球上人类所有的祖先和祖先所有的后人吗?

我现在听音乐,不但争取听出她的音色,而且尽量分辨出她的颜色,此时此刻,我感觉马勒的第八是银灰色的,但有一部分,相当蔚蓝。
TOP
25#

ludwig2000 在 2006-5-5 23:11:16 发表的内容
我也很喜欢那段弦乐和竖琴的段落。但是我觉得这段和第六中第三乐章的气氛更相似,因为这两段音乐都是属于“暖”的音乐。而马五第四的小行版,虽然乐器上用的也是弦乐和竖琴,但是我感觉却给人“冷”的感觉,和马八的气氛不一样。而我觉得马勒的作品中,除了第七之外,其他的乐曲的“冷”“暖”都是很分明的。


是的,马勒的冷暖分明,其实就是他的悲观和乐观的分明,所以他的每一部作品,除了第四之外,都把人们的欢乐/痛苦/郁闷/失望/解脱等等,刻画得淋漓尽致。
TOP
26#

我虽是一个马勒迷,但第八是我听的最少的,还没找到感觉.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