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看到一篇破文章,有意思,T-AMP [复制链接]

查看: 6702|回复: 16
11#

评论也太夸张了,搞得比几万的功放都强,^_^最近好像看到有些网站有2手的卖,个人感觉和高档汽车功放都未必有得一拼
最后编辑wyfsh
TOP
12#

世界各地早有定论是事实,其实很多高档汽车功放也是 T-AMP。
TOP
13#

声音真的很好,能摩过会更好。
TOP
14#

后街男孩 在 2006-4-16 21:42:32 发表的内容
功率增加一倍,则价格将提高十倍!这是功率放大器的规律。既然6瓦的DD可以出来这样的效果,为什么大家还是需要不断地加大功率,直到100瓦、200瓦、1000瓦?是不是我们都被音箱厂家误导了?


不明白功率增加一倍,则价格将提高十倍的来由。。。

其实我们确实被音箱厂家误导,举例说 ATC 的单元是超过 90 分贝,也并非大音圈如单拿,那么难推的原因?就是厂家太依靠分频器来调整曲线营造音色。
TOP
15#

那个开关电源问提,
全用电池的话会好听很多
TOP
16#

大家好,又到小张的“你更喜欢哪一个”节目时间了,话说前几天小张要对比试听G08与SCD-777ES的,看看播放SACD能否全面LL过播放CD,哪知琐事缠身,断断续续听了几次,碰上后来“出事体了”,小张扩色,感觉不好没有成文,好几天避震板上面没有JJ,小张只好干瞪眼心里着急----------有图为证。直到今天下午,正式开听网上吹的神乎其神的美国sonic impact出品的t-amp T类合并式功放,我忍不住边听边发了个帖--------- 不好,我感觉我要做阿枪啦!http://bbs.headphoneclub.com/read.php?tid=81164
这个t-amp到底是什么来头?来自FORBES的资料显示:它其实是美国音速感公司(Sonic Impact Technologies)在2003年推出的一款为廉价纸板音箱配备的功放,这款靠电池驱动的产品并没有什么新奇之处,售价也只要39美元,推出后一度反应平平。然而,自去年秋天起,这种产品的定单却大幅上扬,竟然从原来每周100只的订购量陡增至1,000只。该公司的布瑞克(Richard Bracke)对其产品的大受欢迎百思不得其解,要知道这一产品的设计初衷只是一个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时可以用来听音乐的电动玩具而已。

经过和一位顾客的电话交谈,布瑞克才得知T-Amp已经在网上被炒得沸沸扬扬,无数Hi-Fi发烧友为之倾倒,声称这种小小的塑料功放输出的音色十分优美,甚至可以和价值几千美元的顶级产品媲美。布瑞克笑着说:“有位购买了T-Amp的顾客居然把这种廉价产品和一对价值1.8万美元的音箱以及一部6,000美元的CD机组合起来使用。”有个网友在意大利一个音响论坛网站上声称T-Amp是25年来最令人惊奇的伟大产品。网上甚至还出现了专以改装T-Amp为业务的网络商店,马塞诸塞州奥本市(Auburn)的红酒音响(Red Wine Audio)等公司也开始改装T-Amp,为其更换造型优美的金属外壳后就能卖到1,200美元。

布瑞克对此目瞪口呆,因为音速感公司从没有发现T-Amp是如此与众不同。他们一直认为,T-Amp在音量调大后就会出现破音,而且它所用的接口和连接器也很廉价,质量也一般。不过,网上的一片赞扬之声已经使音速感公司决意推出一款基于T-Amp的高端家用音响产品。
打开迄今为止我所见过的最令人汗颜和最为小气的HIFI制品包装,音速感T-AMP显露在我面前,坦白地告诉大家,我的第一个印象是-------------要洗,不会又是个EVD的玩要儿吧?!(相关当年EVD的风波,请看小张测评:耳机俱乐部第一份EVD试听报告!-------http://www.headphoneclub.com/bbs/read.php?tid=64574)查了资料,小张才知道T-AMP是一种使用TA2024芯片的T类功放.该芯片使用一种"数字功率处理"技术. 简单的说,这是一种在D类放大基础上进行改进的技术.更大功率的芯片使用在BELCANTO的EVO2功放和AUDIO RESEARCH的150.2放大器上.应用在T-AMP功放中的TA2024芯片在8欧姆负载下提供6瓦输出,4欧姆下则变为9瓦.理论上最高可以达到的15W功率是不可能的,因为4欧姆下最高功率时将有至少10%的失真. 动态范围:102分贝,重量:300克(无电池),非常轻巧,也是我所见过最为小巧最为轻骨头的HIFI功放了。设计时假想的音源就是随身设备,所以没有针对接驳HIFI器材的RCA头。
顺便说一下:音速感公司总部位于加州圣地亚哥,而其生产基地就在中国。
塑料外壳,没有HIFI产品稳扎和让人放心的质感,前面板没有任何按键,面板中央的是音量旋钮,同时也是POWER开关. 打开后红灯会亮起,而且不随音量变化大小而变化,而且你可以设想使用起来多么地不方便---------一般HIFI功放自重大,音量调节又突出于机身外,很方便用两个手指操作,而T-AMP自身轻,音量调节基本与前面板平,使用起来要先用手固定住机身再旋转,一看就知道是妥协的消费级产品,而且还是完完全全的三无产品---------没有输入选择,没有音调处理,没有静音和遥控.
打开粗糙的底盖,我看到了在WALKMAN上的电池抽带设计,还使用了鲜红色,本功放可以使用8节AA干电池驱动, 也可以用一个外置的12V直流电源。据国外阿枪说,在使用AA干电池的时候,总体声音偏暖.改用外接电源的时候声音则变得中性.而且发现电池不同声音居然也不同。我家没有这么多干电池,就特地去买了一个12V的电源,下面再介绍。

电池槽当中的部分,就是关键的T类放大了。
T-AMP底部也有4块橡胶垫片,而不是直接落地,后面只提供一个3.5mm的立体声输入接口和两个喇叭接线输出端子,还有直流12V的输入。推荐2000MAH以上的电池,据说充满点用4-7小时,根据箱子的阻抗不同而定。没有散热片,其实T-AMP工作的效率很高,热度也很小,10瓦8欧时达88%。
喇叭接线是组合音响上用的那种弹簧夹,这可愁死俺了,我手头的喇叭线是香蕉头插不进去,又没有细的裸线喇叭线,则么办?只好用西电灯线凑凑数了,厂家推荐灵敏度高(86db以上),最高承受功率为150w(4-8欧姆)以下的,低频单元在8英寸(含)以下的hi--fi家用书架箱。而且可以作为耳放推耳机,外国阿枪提醒我们:

1.      T-AMP没有耳机输出,因此必须对耳机线做改动

2.      芯片厂家TRIPATH的官方资料声称,TA2024芯片只能线性放大到16欧.所以可能有必要为耳机做阻抗适配器.

3. 由于耳机使用公用地线,如不改耳机插头而简单的把T-AMP的两侧地线短接将会烧功放.

外国阿枪还告诉我们:如果你觉得T-AMP声音好,但又功率太小而打算把T-AMP两声道桥接成单声道以得到更高的功率,是绝对愚蠢的.T-AMP不能桥接!
考虑到电池供电的不方便性(要充电),品质不好还无法听到好声,既然外国阿枪教导我们他是外接DC 12V进行试听的,那么为了达到接近的试听条件与效果,我准备豁上了,到大自鸣钟买个最LL的12V电源!上午跑去一看,可以调压输出的力道太小,质量不好,最后只在一家看到这个东西,就它最顺眼了,马上扛下来。
哎哟,还是舶来品啊,最底的CAUTION下面还有MADE IN JAPAN的字样,不过,呵呵,小张估计是骗骗野人头的干活。市面上还有一些使用开关电源的更便宜的更小体积变压器,我没买,我觉得声音不会太好。
这个SANYO的变压器还设有开关,底部还有4个突起的原脚,可以稳稳地放在地面上,我开机一下午,变压器的热量很小。我相信外接变压器比干电池效果肯定要好不少,小张收到T-AMP时,没有搭配的电池或变压器,下一个要试听的兄弟,小张会把这个SANYO变压器一起给你寄过去,请听好将它和T-AMP继续寄给下一位,减少大家额外搭配电池或变压器的麻烦。
顺利连接电源,热身开始,音源我考虑再三还是放弃使用DISCMAN而使用SONY SCD-777ES,连接线使用国产的大概是银叶王或者秋叶圆的3。5转RCA线,想来想去,喇叭线就是搞不定,喇叭线插座太寒酸了,最后一跺脚,用西电灯线!效果如何。。。。。SORRY,你不要问我啊。
试听开始了,T-AMP对比的是VAW 8PR前级+仿PASS LAB ALEPH 5线路的纯甲类50W后级,如果能比过,算侬LL了!AQ原厂喇叭线头子无法插入T-AMP的接线柱,只能割爱了。买T-AMP的用户要想好对策,我想,换用针插应该可以对付,否则就用细一些的裸线吧。
说实话,开始的时候我并没有把这么个小家伙放在眼里,300多块的功放,说出去笑死人了,即使家里用你也不好意思说啊:)一个功放是一对信号线的二十分之一价钱,随便这么一接线,因为也没想过其出好声,认为是一回合就割掉的事,所以就顺手接在脚架上的只有82DB灵敏度的CELESTION SL6上(82DB,我心里笑,兄弟,你推的动吗?90DB的S-LH5这两天休息一旁只有干瞪眼的份)。你看变压器也不考虑什么干扰问题了,随手放在旁边,以为5分钟后我就要收掉打包发给下一位试听的兄弟了,谁知,这一听就听到现在。。。。。。



开声。。。。。。30秒!小张冒汗,没想到推力还可以的!至少让SL6还不错地鸣放,基本音量控制在11点位置,要爽点要到12点,超过2点有明显失真!是清爽,直接的声音,带点数码味。人声也有一定厚度,但相比较8PR+仿PASS的参考组合,低频的厚实程度,下潜控制力和量感有一定差距,8PR+仿PASS的特点是厚实有弹性,有实体感,而T-AMP的特点是透明和清晰,能制作出一定的空间层次感。



连续听了几张唱片,有PAGANINI FOR TWO的小提琴与吉他,我觉得两者弦与音色的像真度虽然没有参考组合这么出色,但远远超越了300元功放带来的享受,声音还算平衡,没有什么过多的染色;网上说T-AMP最不擅长的是交响乐,因为功率输出太小,我来张TUTTI听听,参考组合的层次感与堂音丰富,T-AMP的声音没有刚才其他类型音乐那种呼之欲出感,规模感不佳,这时的音量是打到12点位置的;听蔡琴的民歌,女声的细腻与饱含深情的程度的确出户我的意外,但仍然比不过参考组合,除了功率上所带来的缺陷,3K以下的国产公房所突现的音乐细腻度与感情在记忆中也就这个水平了。



聆听T-AMP的过程,是有点戏剧性的,不是觉得T-AMP越来越强的过程,而是觉得T-AMP越来越港的过程!一开始觉得LL,越仔细听越觉得不LL,哈哈。
换上灵敏度90DB的S-LH5,参考组合的耐听性被体现出来,虽然气势大,动态饱满,但失真小,密度与厚度相比之下更出色,韵味方面更不要多谈了。T-AMP照样可以面不改色地驱动大书架箱,你真想象不到这个声音是来自于这么个小体积的家伙,但过分强调地HIFI感让我觉得人声少了一些韵味的东西,面部表情不够丰富,人声太远,整个声音下盘不厚不稳,似乎整个频段都在往上飘,线条感刻画可圈可点!国外阿枪说自己是个嗜低频如命的怪物.无论是量感,下潜还是控制力,他都是非常非常敏感的,他觉得T-AMP的低频很紧,速度很快,具有非常好的延伸和冲击力.我觉得对T-AMP的低频,的确有很紧,很快的感觉,但缺少一定的量感和延伸总让人遗憾。
粗听了一个下午,我觉得300多元的价钱真的能够买到这样的“现代声”算超值了,全新的功放哪个肯300元卖给你,要么卖你个空壳子!我想,现在用的信号线和喇叭线都是老港品种,说实话,更换成发烧品种后声音还能进一步提升。T-AMP的声音有点类似晶体管的“现代声”,直白,没有染色,透明度好,速度快,空间感强,HIFI性好,但相比较8PR+仿PASS后级,中低频饱满度不够理想,乐队的层次感有些乱,大场面的控制力差,输出功率太小。尤其对于想用其接耳机的朋友,尤其是K1000,我的建议是最好先听一下,不是安全问题,也不是驱动力,而是其音乐的表情不够丰富,韵味/厚暖方面可能达不到各位的要求,长时间不耐听。
TOP
17#

顶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