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韵味与错位——芬兰拉蒂交响乐团音乐会小记】 [复制链接]

查看: 2978|回复: 14
11#

liuenhui 在 2005-12-14 16:04:17 发表的内容
是我,网站的服务器坏了,目前在计划改变,谢谢您的关心,我们会尽快恢复的。
嘎客气干嘛:)幸会幸会!
当初大批量荡你网站上的东东,反倒把我公司的服务器搞瘫了,哈哈。
TOP
12#

昨晚在广州的星海听了
偶是穷学生
坐在楼上f区的最后一排(离大提琴近,小提琴远的那个角度)
管乐一起,基本听不到小提琴的拨弦.....
演完第一曲,某大提琴弦断了,还要暂停等换弦调弦
后来在美貌斯文的工作人员jj的b4下溜到g区,比较中间的位置,才舒服了一点
同意楼主所说:蒙上一层雾的感觉

也加演了三段
偶菜
不知道是不是上海的那三段了
只知道最后一段也是熟悉的旋律
正在百度搜索中...
TOP
13#

我也有幸凭赠票参加了这场上海的音乐会,位置在D区(也就是第一小提琴的后面延伸)。与中心A区情况不同的是:那里的人几乎都坐满了(票价便宜?都是赠票?不得而知)。
当时音乐会场内感觉十分热,多少也影响了我的情绪(并没有楼主说得那么寒冷,可能A区比较冷清吧,我这里坐满人了吧,呵呵)。
闲话少说,整场音乐会我最满意的就是上半场《塔皮奥拉》和“安可”的三首加演曲目,可能与这几首曲目都比较讲究音乐的明暗层次、对细节的处理要求比较高有关系吧,感觉这也应该是Vanska/Lahti的强项。
相反的,他们的第五和第七离我预期的有所距离,感觉和他们在BIS唱片上的表现也有差距。譬如说,第七的末尾,那种在我听来感觉是带有宗教色彩的异常动人的结尾,在Vanska/Lahti的现场处理下似乎比较拖沓。对第五而言,法国号的开头明显偏快偏硬,没有让我体会到那种宽广的北国气息;而中间部分的高潮又显的太软,让人兴奋不起来。
不过瑕不掩瑜,总得来说,Vanska/Lahti在整场音乐会中还是让我们领略了他们的功力(某些地方发挥不佳可能与环境、现场气氛等关系)——而且估计这种重量级的西贝柳斯曲目今后在上海也很难再现了。
最后编辑myshirley
TOP
14#

netwilliam 在 2005-12-13 19:19:01 发表的内容
liu DX,你是audio100的站长吧,我可是那的老读者了。
最近那里怎么又上不去了?


是我,网站的服务器坏了,目前在计划改变,谢谢您的关心,我们会尽快恢复的。
TOP
15#

edward 在 2005-12-13 21:09:48 发表的内容
我一直非常喜欢西贝柳斯的作品--广阔、细腻,无尽的优美和峰峦叠进的激动。这次又是唱片界推崇的芬兰拉蒂,但是和他们在BIS的经典录音中的差距太大了,松散、绵软,整个音乐塌掉了,没有立起来。而杭州的爱乐人还是一如既往地在乐章的中间兴奋鼓掌,遗憾......杭州的上座率很糟,我坐在芬兰大使馆工作人员的身边,这样的巡演使馆人员一直跟着?在中国的巡演应该是政府之间的文化交流吧,很难想象如果是商业操作的话,组织的文化公司会死得有多难看。另外我要把西贝柳斯推荐给这里更多的音响发烧友,这样的音乐在优美之外,层层迭迭、明明暗暗的音效很考验器材的细节推进的表达能力,如果在正常放音时需要调整音量,那么就很糟。最容易得到的唱片应该是老卡和BPO的经典和PH.公司的戴维斯双张。


关于西贝柳斯对音响要求很高,我同意您的看法。不过我不推荐卡拉扬/BPO和戴维斯/BSO的版本,如果从音响和音乐性综合考虑,首选应该是Vanska/Lahti在BIS的高价版本、以及Ashkenazy/PO在DECCA的版本(有两个小双张)。另外Berglund/Helsinki PO在EMI的版本也是佳作。
最后编辑myshirley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